《红楼启示录》是读《红楼梦》的札记式读后感,也可以看做是发生在一位当代杰出作家与一位古代伟大作家之间的心灵碰撞和倾心交谈。作者集中了学者的睿智、作家的敏锐和才子的妙悟,发人所未发,堪称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红楼梦》的解味之人。受到读者和学术界极大的重视和欢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启示录(王蒙的道理插图增订珍藏版)(精) |
分类 | |
作者 | 王蒙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楼启示录》是读《红楼梦》的札记式读后感,也可以看做是发生在一位当代杰出作家与一位古代伟大作家之间的心灵碰撞和倾心交谈。作者集中了学者的睿智、作家的敏锐和才子的妙悟,发人所未发,堪称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红楼梦》的解味之人。受到读者和学术界极大的重视和欢迎。 内容推荐 本书为王蒙对《红楼梦》的精彩解读,分为“细读”与“活说”两个部分。从《红楼梦》的写实与梦幻出发,一路剖析了宝玉、黛玉、宝钗、二尤等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把《红楼梦》当做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真实事件来分析,当做经验学问来思索。从《红楼梦》中发现了人生,发现了爱情、政治、人际关系、天理人欲,也从生活中发现《红楼梦》的延伸、变体、仿造。书里书外,沉潜往复;庖丁解牛,得心应手。《红楼梦》让你明白潇洒里自有悲凉,悲凉里自有潇洒的人生美好与悖论。 目录 无尽意趣在“石头” (代序) 前言一 前言二 一·细读 一、《红楼梦》的写实与其他 二、宝玉与黛玉的见面 三、回味起来仍然得意 四、关于贾宝玉 五、《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 六、情与政 七、关于“红楼二尤” 八、《红楼梦》的结构与贾府的末日 九、话说《红楼梦》后四十回 十、说不尽的话题 附录一:蘑菇、甄宝玉与“我”的探求 附录二:时间是多重的吗? 二·活说 一、贾宝玉论 二、天情的体验 三、钗黛合一新论 四、《红楼梦》中的政治 五、抄检大观园评说 六、《红楼梦》纵横谈 七、伟大的混沌 八、《红楼梦》的自我评价 试读章节 文人与企业家“联姻” 记得有人说过,《红楼梦》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几乎一切在中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可堪比附的先例。他们还举例说,傻大姐捡到绣春囊后抄检大观园,抄家与清洗是也。秦显家的接替柳嫂子掌管厨房,赔了夫人又折兵,搭进去好多礼物,只不过半天柳嫂子“官复原职”,秦显家的狗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恰如“文革”中短命的夺权是也。敏探春兴利除弊,改革管理体制是也……当然不无牵强附会。 妙的是《红楼梦》第二回中写贾雨村与冷子兴的交往,不过两句话:“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相投机”。却原来文人与企业家(冷子兴是都中古董行中搞“贸易”的)的联谊联姻也是《红》已有之,文人佩服企业家的作为本领,企业家则要借斯文之名,一语道破,泄露天机。可惜没见到冷子兴“赞助”与贾雨村为子兴写“报告文学”的描写。 黛玉不也挺随和吗? 林黛玉进贾府,是写得极精彩的。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了贾府的气象、排场,写出了贾府的许多人物特别是王熙凤与贾母这两个人物,一上场就那么活灵活现。同时,也写出了林黛玉的重重心事,寄人篱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情;以及人乡随俗的世故人情。比如饭后喝茶漱口诸小事,贾府的习惯与林黛玉习以为常的林家习惯不同,黛玉不但“注意到了”(这是外交用语)而且十分随和。如此看来,认为林黛玉一味任性,全无城府,不会算计,不懂委曲求全,恐并不完全与其性格面貌一致。那么为什么往后林黛玉越来越使气任性了呢?窃以为问题在于爱情。黛玉的使气任性,既来自个性,尤其还来自对宝玉的爱情。她爱宝玉爱得太深太苦太痛,她就有了在宝玉与宝玉家使气任性的“特权”与特殊需要。她的一切因寄人篱下与谨小慎微而被压抑的个性,她的孤独感与压迫感,不在宝玉处向宝玉爆发,又上哪里发泄去呢?爱情带来发泄的“内趋力”,发泄又折磨着有时是毁损着爱情,而爱情又反转过来使发泄成为两个赤裸裸的我的相互信赖与相依为命……不是这样吗? 黛玉与宝玉的会见 林黛玉见仆役婆子丫头,见贾母,见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见迎春探春惜春,见王熙凤,至贾赦府第,至“正内堂”,至贾政“三间小正房”,至贾母后院用饭……全部以黛玉视角来写,唯独宝玉一来,向贾母请安、见王夫人、换了冠带以后,视角转换,变成以宝玉的眼光写他与黛玉初次见面的感受了。 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了一惊,心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宝玉“看罢”黛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种写有情人初遇便“一见如故”“似曾相逢”,今天看来不足为奇。唯黛玉是一见便惊,宝玉是“看罢”方笑,黛玉惊在心里,宝玉说到口上,这就看出既相通相印相合又相区别来了。有性别的区别也有性格的区别。黛玉更富于最初的直觉也更为这种初次见面的冲击所震动,所以是“一惊”。宝玉相对来说就天真乃至憨厚多了,且又自恃在贾府中的得宠地位,所以童言无忌,童眼无忌,不但要细细地打量黛玉,而且要看罢而笑,不但要笑,而且要立即发表感想声明。跟着感觉走,宝玉是无惊无虑的。 自幼时读《红楼梦》,最感兴趣的是宝玉黛玉见面时宝玉摔玉的情节。既有趣又纳闷,开头儿还好好的,而且一见面宝玉就给黛玉起表字,引经据典,善砍能抡,好不得意快意!怎么紧接着问玉,而且“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而且边摔边骂,吓得全家震恐,而贾母胡乱搪塞哄慰几句以后,“宝玉听如此说,想了一想,也就不生别论”。纯粹是来得突兀,去得秃瘪,晴天霹雳,雷声大雨点无,莫名其妙,没有道理可讲。 没有道理可讲却又觉得写得好,不俗,宝玉黛玉一见面就那么心与心相通相撞,电光石火进发,灵魂深处闻惊雷。这是深情的一狂一摔。这又是不祥的一狂一摔。快乐的相见中出现了突然的狂摔,很像是歌剧序曲中突然楔人的一个不谐和音,预兆着全剧悲惨的结局。在爱情的神秘、喜悦、温馨,青春的得意、坦诚、吸引,相逢的激动、珍贵、信任之中,响起的这摔玉的自恨自狂,预兆了有情人终于生离死别的悲剧结局。 也许这是由于宝玉的“痴呆”,由于他对异性、对美、对可爱的黛玉的无条件认同、无条件趋向,因而对自己多余的劳什子(也有点弗洛伊德呢)恨其有而愿其无,恨不得与黛王成为一样的人,按照黛玉的模子来要求自己?也许这是由于宝玉的任性,“人来疯”,既有贾母又有袭人在自己身边,又来了这样一个美妙的少女亲戚黛玉,由兴奋而躁狂,由躁狂而胡闹起来,就像一个受宠的幼儿从托儿所接到家里,反而大哭大闹一样?也许这是宝玉对于黛玉的独特的好感、贴近感的下意识流露,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感到莫名的欣慰、熨贴的同时,又立即感到了内在的慌乱、颤抖、痛苦,甚至急于在心爱的人面前出傻相说傻话做傻事,至少是要立即引起黛玉对自己,对自己的性格和内在苦闷(虽然又奢侈又娇惯又神气)的注意和同情?也许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宣告,摔玉是要摔掉宝玉的富贵而又糜烂的家世背景,摔掉宝玉的娇惯而又孤独的特殊地位与特殊生活方式?在第七回宝玉与秦钟见面以后,宝玉不是顿生“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之叹吗!也许这只是个引子,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老子式的辩证法,即是在绛珠仙草“还泪”以前,先由神瑛侍者再用自己的眼泪灌溉一次,以唤起黛玉对自己的来历、对他们的非人间的宿情宿爱宿债的超验的回忆重温?也许这一切本来没有道理,这摔玉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非理性处理的滥觞? 到此为止,黛玉倒是很世故也很随俗,她回答宝玉关于“有玉没有”的问询时说:“……你那玉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都有?”多么地和平谦虚!底下是黛玉伤心,袭人解劝,已经显出黛玉的“小心眼儿”了。再出场,就是第七回的送宫花了,一接宫花,黛玉冷笑并且出言不逊:“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这种挑剔和挑衅不仅使送花的“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敢言语”,甚至使读者也一怔,谁得罪了黛玉了?没看出来呀!焉知道这不是因为宝玉的摔玉鼓励了黛玉的狂?而且黛玉说这话,与其说是给周瑞家的或官花的主人薛姨妈听的,不如说是给在场的宝玉听的,你生活的不自由不顺心不舒展,我生活得同样是不自由不顺心不舒展呀!这也是共鸣哟! 正是:狂而后爱,爱便是狂,哥哥已狂,小妹焉能不狂?P12-15 序言 我喜欢感受与描绘形象,也喜欢激活与抒发情感,我喜欢享受神思与幻梦,也喜欢拈量与分析道理。我喜欢戏剧性的猜测与挂牵,也喜欢抽象概括的挖掘与追问。我赞美太阳、月亮、星星、爱情、婴儿;也赞美哲人额头的皱纹,尤其赞美那些深邃的、勇敢的、巧妙的、迷人的,有时候是惊人的雷霆一样、闪电一样、春凤一样与小树一样的思想。 与某些可爱的同行不同,他们戏说自己所以从事文学创作是由于自幼就数学不及格,而我从小喜欢文学与数学,二者难分轩轾。逻辑的过程也是精神的历程,也充满了激情与灵感,冒险与欢愉。算式与几何图形对于老王小王从来都洋溢着美的契机。我早就想过说过,世界上有许多美:花是美的,树是美的,女子是美的,而我尤其喜欢智慧的美丽。 因为你讲真善美也好,讲创造与理念也好,你注重文学、社会学、哲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美学与医学也好,你从事工农兵学商三百六十行随便什么行也好,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我们感受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我们表达着关切着、眷恋着与思索着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束玫瑰。 我喜欢小说,也喜欢小说学,我喜欢诗,也喜欢诗学,我热爱生活,也喜欢品味与发见生活的道理。我喜欢唱歌也喜欢阅读科学与哲学的硬碰硬的思辨。 而不管是多么艰深的道理,它的生命在于从中可以发现生活的气息与生命的力量,可以从中发见玫瑰的鲜艳与多刺,爱情的甜蜜与辛劳,民谣后面的形而上崇拜,还有夜空微风的低语。在这一点上道理与情歌一样令人如醉如痴。它过去是活的,今后也永生。道理是灵动的、鲜活的、流转的、多情的与多彩多姿的。 于是我有了一批得到读者厚爱的讲道理的书。关于人生,关于红楼梦与李商隐,关于读书阅人,关于老子与庄生。安徽教育出版社准备以《王蒙的道理》为总题,出一套讲道理的豪华精装插图版的拙作,我觉得有趣,我觉得这件事做得不无道理,我希望它出得很美好,我希望能够尝试道理与痴情齐飞,清明共长考一色的滋味。 请接受我给可爱的世界与她的深远的道理的祝福与祝愿,请接受我对一束束玫瑰的不变的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