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庞大而低效率的第一代电脑,到现在功能强大、形态各异的微型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经历了数次里程碑式的发展,其间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所以电脑才具有如此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电脑科技大百科》(作者云飞扬、魏广振)以电脑基础知识为主,内容包括电脑的发展史、现代电脑基本知识,以及与电脑应用相关的技术。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会对电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电脑科技大百科/百科大揭秘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云飞扬//魏广振 |
出版社 | 未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庞大而低效率的第一代电脑,到现在功能强大、形态各异的微型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经历了数次里程碑式的发展,其间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所以电脑才具有如此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电脑科技大百科》(作者云飞扬、魏广振)以电脑基础知识为主,内容包括电脑的发展史、现代电脑基本知识,以及与电脑应用相关的技术。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会对电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内容推荐 《电脑科技大百科》(作者云飞扬、魏广振)是“百科大揭秘”系列之一。 《电脑科技大百科》以电脑基础知识为主,内容包括电脑的发展史、现代电脑基本知识,以及与电脑应用相关的技术。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会对电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目录 电脑简史 中国算盘 古老的计算尺 帕斯卡计算器 布尔和逻辑代数 早期计算机器 埃尼阿克的诞生 诺依曼电脑结构 图灵机设想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早期中央运算单元 早期输入设备 早期输出设备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深蓝”电子计算机 硬件设备 电脑电源 中央处理单元 内部存储器 硬盘 光盘 读取设备 键盘 手写板 鼠标 输出设备 移动存储器 显示适配器 电脑显示器 网络接入卡 主板系统 电脑接口 加密器 软件程序 什么是程序 什么是软件 软件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 视窗操作系统 苹果操作系统 科学运算程序 文档编辑软件 图像处理软件 协议驱动程序 娱乐软件 教育软件 网络通讯软件 电子词典 电子翻译软件 网站制作程序 网络浏览软件 网络下载软件 电脑病毒 电脑木马 杀毒软件 防火墙 广泛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数据保存 模拟计算 医用电脑 辅助设计 影音娱乐 巨型计算机 服务器组 多媒体教学 电子排版 个人电脑 笔记本 上网本 掌上电脑 电子书 电子邮件 IT骄子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英特尔公司 超微公司 英伟达公司 微软公司 苹果公司 联想集团 惠普公司 东芝公司 戴尔公司 试读章节 算盘是我国古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据说,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人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15世纪中叶,在《鲁班木经》就有算盘的详细制作方法。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由长方形的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为9档、11档或15档。中间有一道横梁把算珠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2珠,每珠代表5;下半部分为5珠,每珠代表1。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时,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作的《算法统宗》。该书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所谓“珠算式心算”,就是在计算时,计算者并不拨打算盘,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珠算图像(虚算盘),然后运用珠算法则在虚算盘上做心算。无珠算盘就是训练珠算式心算选手时使用的虚算盘实物,它在选手们的眼中是“有珠”的。通过在无珠算盘上反复训练,选手们最后将其变成脑中虚算盘的映象,从而彻底抛弃无珠算盘实物。目前,珠算式心算除在我国广为推广外,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也取得喜人的成绩。 1614年,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约翰·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这极大地提高了数学家们的计算速度。但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必须能便捷地查看对数表。1620年,伦敦的数学家埃德蒙·甘特把对数刻在一把尺子上,这样,数学家们不必跑到图书馆也能查到对数了。大约在1622年,英国圣公会牧师威廉·奥特雷德将两根木制对数标尺并排放在一起,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计算尺。几年后,他又发明了圆形计算尺。这样,人们要做乘法,只须拉拉计算尺,对一下两个因数的位置,便可读出得数。计算尺堪称操作快捷、携带方便。 虽然计算尺构思精巧、方便实用,但却经过了整整两个世纪才流行开来。1814年,百科全书的开创者彼得·罗吉特发明了双对数计算尺。1850年,年仅19岁的法国炮兵中尉阿梅代·马内姆选出四种用得最频繁的对数标尺,并加上一个游标(即用来使计算尺上数字对齐的滑动指标)。这种标尺很快就得到了普及。后来,人们还为计算尺加上了放大镜,把计算尺的刻度线铭刻得越来越细,并加大计算尺的长度等。各种奇形怪状的计算尺也纷纷登场,包括圆形、螺旋形、盘形和圆柱形计算尺。到1945年,在工程师一族中,双对数复式计算尺已经相当普及了。 计算尺为许多杰出的工程设计立下了汗马功劳,如纽约帝国大厦、胡佛大坝、金门桥的悬索、晶体管收音机、波音707客机等。在每次阿波罗登月行动中,宇航员们都携带计算尺,将其作为备用的计算工具。苏联工程师谢尔盖·科罗廖夫在设计人造地球卫星和“东方”号宇宙飞船时,都使用了计算尺。 计算尺有一个缺陷:标准计算尺通常只能达到3位数字的精度。如果你是计算需要向一个孔里浇注多少混凝土,那么这样的精度或许就够了,但如果你需要控制飞出月球轨道之外的宇宙飞船的航向,那么3位数的精度显然不够高。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器的诞生,计算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到1975年,所有计算尺生产商都关闭了计算尺生产线,计算尺的时代结束了。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1623年6月19日,帕斯卡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很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12岁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正确。17岁时,帕斯卡写成数学水平很高的《圆锥截线论》一文。他还提出了有名的帕斯卡三角形,阐明了代数中的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规律。 在帕斯卡生活的时代,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如笔算、算表、算图等速度慢,精度低,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统计工作的需要。帕斯卡的父亲是一名数学家和税务统计师,每天要解答各方面提出的疑难问题,在一旁的帕斯卡看到父亲整天苦于统计大量的数据,便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造一个理想的计算工具,来解脱父亲的辛劳。1642年,19岁的帕斯卡开始研制这种理想中的计算工具。 帕斯卡研究了机器运转的各种传动机构,于1642年设计出了计算器的图纸,连外壳和齿轮用什么样的金属材料,他都作了认真的选择。他根据数的进位制(十进位制)想到了采用齿轮来表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通过齿轮的比来解决进位问题。低位的齿轮每转动10圈,高位上的齿轮只转动1圈。这样采用一组水平齿轮和一组垂直齿轮相互啮合转动,解决计算和自动进位,组成了一台计算器。1642年,帕斯卡制造出了一台计算器,这台计算器表示数字的齿轮共16个,每个齿轮分成10个齿,每个齿表示0—9中的一个数,并按照大小排列。8个齿轮在上面组成垂直齿轮组,从左到右构成8位读数,分别表示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万位数;另外8个齿轮在下面组成水平齿轮组,从左到右可以进行8位数的加减。 帕斯卡发明的钟表式齿轮计算器,是机械式计算器的初级阶段。它的外壳用黄铜制成,精致而美观。但这台计算器的功能还很差,做乘法时必须用连加的方法;做除法时,也只能用连减的方法,而且这台机器需用一个小钥匙拨动一下才能计算,每次计算结束,都必须复原到零位以后,才能重新计算,很不方便。在计算过程中,它又常发生故障。但是帕斯卡计算器的发明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P10-15 序言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的时代,其中以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标志。当进人21世纪的时候,信息技术已经让人类社会和以前所有时代有了天壤之别,在这之中,尤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最。电子计算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短短半个世纪里,它从高级研究机构走向普通家庭,让信息处理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电子计算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也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称其为“电脑”。 从庞大而低效率的第一代电脑,到现在功能强大、形态各异的微型计算机,在这个过程中,电脑经历了数次里程碑式的发展,其间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所以电脑才具有如此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过去这些技术也许是高科技的代表,但在今天,许多关于电脑的科技知识,却成为常识。 本书以电脑基础知识为主,内容包括电脑的发展史、现代电脑基本知识,以及与电脑应用相关的技术。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会对电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