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由叶文成、王亚非主编,安徽历史悠久而弥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本书所选限定为100个条目,因此,从古至今安徽还有许多对历史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学术、习俗风物、名胜古迹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由叶文成、王亚非主编,安徽历史悠久而弥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本书所选限定为100个条目,因此,从古至今安徽还有许多对历史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学术、习俗风物、名胜古迹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推荐 《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由叶文成、王亚非主编,以立足安徽、宣传安徽、扩大安徽社会影响力为编写宗旨,是一部契合主旋律、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安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优秀读本,《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隆重出版,追古抚今,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今人的激励,一经面世即受到各界的广泛欢迎和深入关注,掀起销售热潮。 目录 序(叶文成)/001 1.和县猿人头盖骨 ——我国现存唯一完好的旧石器猿人头盖骨化石/001 2.凌家滩遗址 ——中华远古文明的第一缕曙光/005 3.尉迟寺聚落遗址 ——中国原始第一村/008 4.禹会涂山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重要标志/011 5.管仲 ——春秋第一相/014 6.芍陂 ——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019 7.老子 ——道家学派第一祖/022 8.庄子 ——“其学无所不窥”/025 9.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029 10.《淮南子》 ——“绝代奇书”/034 11.淮南 ——豆腐的故乡/038 12.文翁 ——中国历史上官办教育第一人/042 13.天柱山 ——首封“南岳”第一山/046 14.桓谭 ——反对谶纬神学第一人/050 15.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054 16.曹操地下运兵道 ——“神兵古道”天下绝/058 17.“三曹” ——古代北方文学第一派/061 18.《孔雀东南飞》 ——中国第一首五言长诗/065 19.华佗 ——开创世界手术麻醉先河/068 20.司空山 ——中华禅宗第一山/072 21.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莲花佛国”/076 22.钟馗画 ——中国辟邪祈福第一门神图/080 23.包拯 ——名扬古今“包音天”/084 24.陈翥与《桐谱》 ——桐树栽培科学技术第一著作/088 25.醉翁亭 ——中国四大名亭之首/091 26.朱熹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095 27.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甲天下/100 28.突火枪 ——热兵器时代的先声/105 29.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108 30.程大位 ——珠算第一人/112 31.朱载□ ——音乐十二平均律的创立者/115 32.《元亨疗马集》 ——兽医学集大成著作/119 33.亳州 ——中华药材第一市/123 34.徽商 ——“明清十大商帮之首”/127 35.芜湖正田药店 ——誉满明清国药店/132 36.龙川胡氏宗祠 ——中国古祠一绝/134 37.棠樾鲍氏牌坊群 ——中国最大的牌坊群/138 38.新安画派 ——“开一代山水画之宗”/142 39.梅文鼎 ——“历算第一名家”/146 40.汤天池 ——芜湖铁画的鼻祖/150 41.吴敬梓 ——中国讽刺作家第一人/153 42.桐城派 ——天下文章尽在桐城/157 43.戴震 ——清代朴学的集大成者和中国哲学近代转型的开创者/160 44.王茂荫 ——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163 45.万安罗盘 ——中国现存唯一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罗盘/167 46.《棉花图》 ——我国第一部植棉专著/171 47.又B石女Ⅱ ——清代第一篆刻书法家/175 48.汪莱 ——我国方程理论研究的发端者/179 49.郑复光 ——中国最早测天望远镜的发明者/183 50.亳州花戏楼 ——中国现存最完美的古戏院/187 51.程长庚 ——京剧鼻祖/190 52.胡雪岩 ——晚清最负盛名的红顶商人/194 53.安庆内军械所 ——中国近代第一家军工企业/198 54.李鸿章 ——晚清重臣/202 55.刘铭传 ——台湾第一任巡抚和“台湾近代化的先驱”/206 56.孙家鼐 ——京师大学堂首位管学大臣/211 57.周馥 ——中国第一所陆军武备学堂的创建者/215 58.杨文会 ——近代中国佛教对外交流的先驱/219 59.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223 60.周学熙 ——清末民初中国北方最大的实业家/227 61.吕碧城 ——中国近代旷世奇女/231 62.安庆马炮营起义 ——打响新军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235 63.屠坤华 ——中国宣传世界博览会第一人/239 64.凤阳花鼓 ——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2 65.皖韵茶风 ——中国十大名茶占三席/246 66.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250 67.胡适 ——现代白话文运动第一人/253 68.陶行知 ——中国现代平民教育第一人/257 69.汪孟邹 ——现代出版业的“维新巨子”/261 70.王星拱 ——中国第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人/265 71.蔡晓舟与杨亮功 ——中国第一部五四运动史著的撰者/268 72.蒋光慈 ——中国普罗文学的拓荒者/271 73.朱光潜 ——现代中国美学第一大家/275 74.张恨水 ——“通俗小说大师”第一人/279 75.章伯钧 ——中国农工党创始人/283 76.黄宾虹 ——中国现代山水画第一人/287 77.刘开渠 ——我国现代雕塑第一人/290 78.金寨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294 79.《新四军军歌》 ——诞生于皖南的新四军第一歌曲/297 80.皖南事变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300 8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国革命战争的转折点/303 82.淮海战役 ——中国革命战争的关键点/306 83.“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新中国江河治理第一令/309 84.严凤英 ——“一曲黄梅遍九州”/312 85.邓稼先 ——“两弹元勋”/315 86.赵朴初 ——现代中国佛学第一人/319 87.杨振宁 ——华人获诺贝尔奖第一人/322 88.合肥造DJS—050机 ——中国微机的摇篮/326 89.小岗村“大包干”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幕/328 90.许海峰 ——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331 91.“傻子瓜子” ——开创个私经济发展的先河/334 92.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337 93.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340 94.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中国农业无税时代第一步/343 95.《八月桂花遍地开》 ——“神六”上播放的苏区歌谣第一曲/346 96.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 ——全国独有的自主创新“新特区”/350 97.安徽出版集团 ——中国新闻出版主业整体上市“第一家”/353 98.安徽医改试点 ——中国医改破冰之旅/357 99.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60 100.合肥 ——跃居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363 后记(徐国利高红)/366 试读章节 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思索过这个问题。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所以,开展古人类研究,了解人类的历史,探求人类的起源,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的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物相当丰富,如果说我国的古人类研究是一部鸿篇巨制的话,那么位于安徽省和县陶店乡(现为善厚镇)的“和县猿人遗址”就是其中绚丽多彩的一章。 和县陶店乡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洞穴遗址。海拔23米的龙潭洞发育在寒武纪白云岩层中,由于处在汪家山倾覆背斜轴部,加之节理发育,因而其洞穴沿地层走向延伸。洞穴堆积自上而下分为5层。其中第4层含人类化石和脊椎动物化石。 1974年3月.陶店乡农民绕汪家山修建环山渠时,在放炮过程中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大量动物遗骸(当地人称之为古代药材“龙骨”),后来才知道这是动物化石。当年4月,县文化部门将部分化石寄到南京古生物所,后又转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但因处于“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这些动物化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局以及和县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龙潭洞先后进行了两次大型发掘。1980年11月4日。考古发掘队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举世瞩目的“和县猿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化石呈土黄色,表面带有一些深色斑点,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脊粗隆,专家从尚未愈合的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推断头盖骨化石为20岁左右的男性猿人,属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中期,其基本形态特征属猿人阶段,有些特质与北京猿人相似,有些与印尼爪哇猿人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于是将其命名为“和县猿人”。和县猿人具有许多直立人的典型特征,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这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之后又一重大科学发现。随后,新华社安徽分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相继发布了这条消息,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除了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以外。在洞穴遗址中还发掘出了左侧下颌骨1段、顶骨残片1块、额骨眶上部残片1块、上下臼齿11枚、上内侧门齿1枚等人类化石。在人类化石同一层位上,还发现动物化石53种,其中爬行类3种、鸟类1种、哺乳动物49种。这些动物化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密集,是比较复杂的动物组合,代表着第四纪时期一个新的哺乳动物组合。这为研究第四纪动物的迁徙、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演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依据。 人类与动物的基本区别在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肯定和县猿人是猿人的一个新亚种,而不是古猿,除头盖骨的一些特征外,也在于它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和县猿人狩猎和采集提供了便利。与和县猿人同一时代的49种哺乳动物大多数为其狩猎的对象,化石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猿人吃剩的兽骨,并且这些兽骨都很破碎,可见当时他们已经知道吸食骨髓。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大量斑鹿角推断。斑鹿是他们经常捕获的动物。同时,对化石层中大量抱粉的分析结果表明,和县猿人的生活环境中植物十分丰富,他们可以寻找、采集植物的果实和根茎作为食物,掌握制造工具技术的早期人类已普遍具备这样的能力。 P1-3 序言 安徽跨长江、揽淮河。中国最长的江河长江从安徽的南部跨越东流,中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水岭之一的淮河从安徽北部蜿蜒流过。安徽又地近大海,与中国沿海省份浙江、江苏和山东毗邻,是中国东部向西部过渡的前沿之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安徽自古以来成为中国南北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过渡区域,成为中国北方文化向南方文化过渡的桥梁。还成为近代中国东西文明的交融地之一。安徽由此孕育出了丰厚多韵的历史和灿烂多样的文化,这在中国各省区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是无出其右者! 在远古洪荒时期,安徽就出现了人类原始文明的星星之火。和县猿人头盖骨是中国现存唯一完好的旧石器时代猿人头盖骨化石,凌家滩遗址放射出中华远古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尉迟寺聚落建起了中国原始第一村……因此安徽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江淮大地进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广阔舞台。安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从管仲到陈胜、吴广,从曹操到包拯,从朱元璋再到李鸿章……他们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在中华五千年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大戏。在江淮大地,发生了众多决定和左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从“禹会涂山”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到大泽乡起义揭开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新发展的序幕;从雄踞明清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造就了“无徽不成镇”的中国经济神话。到近代中国第一家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从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辛亥革命中新军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吹响中国革命胜利的进军号角……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安徽画上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徽文化发达,学术鼎盛。这里是先秦道家两祖老子和庄子的故里,这里是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家乡,这里是清代考据学领袖和大哲学家戴震的桑梓,这里还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两大领军人物陈独秀、胡适的.诞生地……从古到今,众多的安徽思想家和学术大师激扬文字,引领着中国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潮流。安徽崇文重教、崇尚科技,涌现出许多大教育家和科学家。在教育上,文翁创办了中国历史第一所官办学校,孙家鼐成为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首位管学大臣,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平民教育第一人……在科技上,“神医”华佗开世界手术麻醉之先河,兽医学经典《元亨疗马集》享誉中外,詹天佑被誉为中国的铁路和近代工程之父,杨振宁成为华人获诺贝尔奖第一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因这些安徽人的杰出贡献而骄傲自豪。 安徽大地秀美,山川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玉成了黄山、九华、天柱等诸多融天人为一的名山胜景,令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尽折腰,为之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安徽还因其位处南北,跨江近海,得以融会中国南北文化为一炉,吸收东西文化文明为一体,其文化艺术、风物习俗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淮南的豆腐、“三曹”诗歌、凤阳的花鼓、新安的艺术、徽州的四雕、文房之四宝、芜湖的铁画、亳州的中药、安庆的黄梅……这些文化艺术和风物习俗,或因其富含深厚的人文传统而为后人大加弘扬.或因其内具浓郁的艺术气息而为时人不断创新。 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全面推进的新时代,安徽人物仍然活跃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各个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江淮大地六千八百万人民正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汗水,从事着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宏业:从凤阳小岗村揭开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幕,到国家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从安徽医改开启中国医改破冰之旅,到合肥建设为跃居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当代安徽人谱写出一篇篇新的历史华章,吹奏出一曲曲新的时代强音! 追古抚今,作为一名安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安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其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告诉世人。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今人的激励。我们期望通过这本书的撰写出版.能对宣传和介绍安徽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后记 本书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担纲总主编并审定全稿,由安徽大学徐国利教授、安徽农业大学高红副教授为执行主编。徐国利负责主编安徽古代和近代部分的65个条目.高红负责主编安徽现代和当代部分的35个条目。参与的撰写人员有高红、朱春龙、韩璐璐、李天星、赵文宇、文子明、丁佳丽:雍振、余道年、高曼、郭艳飞等。各条目的撰写人在书中标明。由于编撰者的识见和水平所限,本书编写定然存在诸多不足,敬请读者指正和谅宥。 安徽历史悠久而弥新,江淮文化博大而精深。由于本书所选限定为100个条目,因此,从古至今安徽还有许多对历史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学术、习俗风物、名胜古迹等,只能忍痛割爱,未能将之选入本书。在此,要向读者表达歉意。 最后,特别要对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创意策划和编辑出版过程中付出的劳动表示真诚感谢。 徐国利 高 红 2012年10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