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新闻评论的理论研究
代表性学术论文
中美新闻评论选题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美新闻评论立论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美社论写作方法的异同
关于新闻述评文体的应用新闻学解读
新闻评论是情与理的统一体
新闻评论也要讲好故事
新闻评论也该有“宽容”的一席之地
独立品格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
新闻评论离不开民主意识
新闻评论少不了科学精神
评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闻评论也要抢、要养
新闻评论的正义观初探
视听评论的勃兴及其多重价值
网络评论的自由与控制
打开决策“黑箱”: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转化的核心环节
“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现实与想象的冲突
——基于对国家形象片网民评论的分析
国家形象片建构对内有效认同的叙事分析
——基于对《角度篇》3年网民评论的分析
论文要点摘编
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
新闻评论的科学精神研究
新闻评论的民主意识研究
民国时期新闻评论理念研究
——以储安平为中心的考察
新时期报纸时评运行规范研究
——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
从强公共性到弱公共性
——我国媒体评论公共性话语建构
网络时评与中国新时期民主进程
自媒体对中国公共话语平台的重构
中国的网络论坛对社会民主的影响
中美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方法的比较
——以2008年—2011年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评论为例
网络新闻评论:实现我国公民表达自由的新路径
报纸评论专栏的特点与定位研究
报纸经济评论刍议
阮次山评论思想个案研究
新时期新兴时政新闻话语研究
央视《新闻调查》叙事话语研究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的话语转变探析
新新闻主义理论框架下《南方周末》弱势群体报道的话语转型研究
新闻评论视域下医患冲突的媒介关系建构
——以“湖南产妇死亡案”系列评论为例
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地铁族”对武汉地铁建设影响为例
近十年我国学术期刊论文关于新闻评论写作方法批评的框架
中国新闻评论研究状况调查
关于时评研究的研究
第二部分 新闻评论的实践观察
代表性学术论文
用睿智和激情,与时代同行
——2016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中国新闻评论2013年回眸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
——2011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日趋多样化的新闻评论发展态势
——2010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新世纪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
——以36份报纸评论版发刊词为例
我国报纸社论现状及发展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局及解困策略探析
关于新闻评论改革的几个问题
党报评论改革的范例
新闻评论要学习领会和阐释文件精神
认识和参与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十年:文化效应与反思
中美报纸对“三鹿奶粉”事件评论的比较
现象化与事件化
——中美新闻评论选题风格的歧异
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创新的思考
网络新闻评论与舆论引导
——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网络论坛和报纸评论的互补互动
网评冲击下报纸评论的发展空间探析
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
——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
论突发事件中的公民表达
中美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方法的比较
论文要点摘编
在推进公共领域建构中前行
——1996年至2006年中国新时评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评论意见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趋势
——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人民日报》为例
浅析时评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2002年至2006年《南方都市报》解读
都市类报纸评论周刊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分析
——以《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为例
浅议网络评论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试论电视新闻评论对“公共论坛”的搭建
——以《时事辩论会》为例
中美新闻评论比较研究
——以《人民日报》、《新京报》、《纽约时报》为例
普利策专栏评论奖风格分析
——以丽萨·法尔肯贝里的获奖作品为例
观点竞争时代的社论比较
——以《南方都市报》与《广州日报》为例
徐铸成新闻评论研究
报纸评论专栏品牌经营研究
人民日报评论版特色研究
德国《明镜》周刊社论写作特色分析
2011年度《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作品分析
用特色赢得青睐
——2006年“光明论坛”内容分析
《南方周末》“众议版”评论特色分析
财经新闻评论写作变化初探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初探
解析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评论
《焦点访谈》的点评艺术
门户网站网络评论栏目特色研究
——以腾讯网“今日话题”2015年评论作品为样本
“网络评论专题”研究
——以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为样本分析
中低端论坛舆论领袖特征初探
——以天涯社区“灰常点评”版为例
网络新闻评论频道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人民网观点、新浪评论和东湖评论为例
试论我国当前娱乐评论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