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籍举要/大家小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柴德赓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家,在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史籍举要》问世后,学人多有专文评价。吕叔湘先生指出:《史籍举要》全书“脉络贯通”,评论“恰中肯綮”,“在同类书中允称上选”。“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一定是感激不尽的。”

内容推荐

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家,在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史籍举要》一书,原是一部遗稿,由作者的几位学生邱敏、胡天法、许春在等同志整理,经北京大学历史系许大龄教授审订和修补,于1982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好评。近20年来,人们时时还在谈到它。北京出版社最近编辑、出版名为“大家小书”的系列著作,收入《史籍举要》一书,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关心史学、阅读史书的需要。这说明,《史籍举要》一书具有长久的学术生命。

目录

一版序言

前言

上编

纪传体类

 一《史记》

 二《汉书》

 三《后汉书》

 四《三国志》

 五《晋书》

 六《宋书》

 七《南齐书》

 八《梁书》、《陈书》

 九《魏书》

 十《北齐书》

 十一《周书》

 十二《隋书》

 十三《南史》、《北史》

 十四《旧唐书》

 十五《新唐书》

 十六《旧五代史》

 十七《新五代史》

 十八《宋史》、《辽史》、《金史》

 十九《元史》

 二十《明史》

附:《清史稿》

下编

编年体类

 一 《资治通鉴》

 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 《三朝北盟会编》

 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五 《续资治通鉴》

 六 《明实录》、《清实录》

纪事本末类

 一 《通鉴纪事本末》

 二 《宋史纪事本末》

 附:《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三 《明史纪事本末》

 四 《左传纪事本末》

政书类

 一 “十通”

 附:乾隆时所修“六通”和《续皇朝文献通考》

 二 会要

 三 其他

传记类

 一 分类专书

 二 以朝代为主的传记

 三 地区性传记

 四 个人专传

地理类

 一 地图

 二 地志

 三 水道

 四 都邑

 五 边疆、外国

一版后记

试读章节

《后汉书》从体例来看,只有本纪、列传、志,而无表。范哗于王侯公卿等非所注意,人物散见纪传中。他整部书中的精神,前后一贯,事不重复,大概原定计划就没有表。南宋初熊方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实际止补得三个表,即《同姓侯王表》二卷,《异姓诸侯表》六卷,《百官表》二卷,材料绝大部分出于《后汉书》。熊方用了相当大的功力,对读《后汉书》的人当然有帮助,有表总是比较方便的。但就范书而论,并不算很大的缺憾。

与《史记》、《汉书》相比,《后汉书》在编纂方面作了一些改进。

其一,改外戚传为皇后纪。《史记》吕后入本纪,其余的皇后入外戚传,《汉书》因仍不改。《后汉书》将外戚传改为皇后纪,其意本于华峤。东汉和帝以后,六个太后临朝,称纪也是名正言顺。掌权的外戚如窦宪、邓骘、梁冀、何进等则另有专传。

其二,《后汉书》新增了七种类传,有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党锢、宦者二传,反映东汉一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文苑传记文学之士。《史记》、《汉书》中,文章家如司马相如、枚乘、扬雄等皆有专传,范书像张衡、马融、蔡邕等自有专传,另增文苑一目,记杜笃、傅毅以至赵壹、祢衡,共二十二人。独行和逸民两传,前一种反映东汉时代没有政治势力的知识分子要获得乡评世誉,进入仕途,非有耸人听闻的为人所不能为的行动是不容易的。后一种则是脱离当时政治斗争,隐居不仕、自命清高的人物,范晔很赏识他们。

列女一传,关系妇女在历史中地位的问题,也是旧史家一个争论的问题。单为列女作传,始于刘向。刘向《列女传》所举人物,固然是好得多,但不好的也有记载。范晔在《后汉书》中增人《列女传》,这是纪传体史书中第一次出现的内容。范书《列女传》共得十七人,传序自言:“但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我们应该予以较高的估价。《史通·人物》篇却说:“蔚宗后汉,传标列女,徐淑不齿,而蔡琰见书,欲使彤管所载,将安准的。”刘知几的意思,盖以蔡琰先嫁卫中道,继没于匈奴左贤王,后嫁董祀,不应列入《列女传》。这是刘知几的错误看法。像蔡琰那样的才女为什么不应列入《列女传》?妇女改嫁为什么不能入《列女传》?自从刘知几有些议论,后来史家把列女传当做烈女传,专从为夫守节这一方面着想,使广大妇女在历史上的地位,局限于一隅,很多迂腐的人每以蔡琰为口实,这是很荒谬的。至徐淑为什么不人《列女传》,也许范晔没有找到材料,并不是有意不齿。严可均《铁桥漫稿》卷七做了一篇《后汉秦嘉妻徐淑传》,自言“文字多拾成言,可补范书列女传之阙”。传中除书信外,事实亦不多。

《方术传》,事涉神仙怪异,为《史通·书事》篇所讥,以为“言为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这篇传的人物确是比较庞杂,但如许杨以治水便民,高获请罢三部督邮,折像散金帛以逃祸,樊英面折顺帝,郭玉、华佗以医著名,并不皆属迷信荒唐。所可议的如王乔、费长房、左慈、蓟子训等,乃真是荒诞不经,不知范蔚宗何以津津乐道如此。

以上所论,属于范晔新增传目。这些传目,除党锢、方术是特殊的二传外,均为后来史家所取法。

其三,使用类叙法,编次周密。范书一般列传以人品相同者为一传,比《史记》、《汉书》更为严格。如王充、王符、仲长统非同时人,以其立论针对当时社会,本人则淡于荣利,合为一传;张禹、胡广等以其和光取容合为一传;郭太、许劭等合传,则因其有人伦之鉴。

范书列传目录中有名字的计五百余人,比之《史记》、《汉书》人数已多,但范书三公九卿无传的还不少,相反的,地位并不高而人品足称的,却有闻必录。列传中有类叙法,情节相同,虽记载仅一二行,亦必详其姓氏里居。如卷二十五《卓茂传》叙述当时不仕王莽的龚胜、鲍宣等五人;卷十五《来歙传》所附《来历传》叙同谏废太子的郑安世第十七人。此等人物立一传则事实不足,又不忍没其姓氏,乃用类叙法附入其中一人传中。《后汉书》如此类者极多,亦一特点。后来唯《明史》善用此法。

其四,一事不两载。此法《三国志》已先用,范书亦复如此。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见于此则不见于彼。如《吴汉传》叙其破公孙述之功,《公孙述传》就不详载;张俭劾中常侍侯览,籍没其家,见《侯览传》,则《张俭传》不载;袁绍诛宦官,事见《何进传》,则《袁绍传》不载。这些都可以看出范书悉心核定,体例周密。刘知几称赞说:“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史通·补注》篇)P36-39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1980年1月23日,是柴德赓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他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之他一生精心钻研,对我国前朝各历史名著,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与体会。为了纪念他,我想,将他生前所讲授的“历史要籍介绍”这份讲义整理出来,作为他献给史学界的遗产,是再好没有的了。这期间德赓在史学界的许多老朋友和学生的建议,也是促成我设法完成这项整理工作的原因。

谈到整理他的遗著,却非易事。我俩虽有四个儿女,但都不是学文史的,我自己也没有这个力量,这就全得仰仗朋友和他的学生帮助了。1979年5月,江苏师院为柴德赓开平反昭雪追悼会时,许春在同志曾给师院历史系及我写过信,热忱表示愿意为整理柴师遗著尽力。于是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他,恳切希望他能负责这项整理工作。他立即回信给我,欣然接受这一任务,并由他约请在南京工作的江苏师院历史系毕业生胡天法、邱敏两位同志协助,就此开始了整理工作。

他们三个人是在不同学校任课的老师,工作很忙,只能挤业余时间,一点一点地,来看看写写。他们之间,也难得有碰头的机会,只好把整理出来的初稿寄来北京,请北大许大龄教授审校。这样来往邮寄,进度缓慢。今年暑假,我特意邀请他们三位同志来京,在许先生指导下共同进行工作。他们牺牲假期休息,忍受酷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整理任务。

在整理过程中,北京出版社刘宁勋同志大力支持,时加催促。许大龄教授精心审校,并为作序。北京大学周祖谟教授为书名题字。胡天法、邱敏、许春在三位同志,一年多来,牺牲休息时间,从事整理工作。他们在北京工作时,得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图书馆很大帮助,使工作能顺利进行,这部书得以问世。在此,我和儿女们对以上同志们的热忱工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

陈璧子

1981年9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