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惊天下(天倾西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自仁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惊天下:天倾西北》是作家陈自仁正在创作的全面反映清代西北三次回民起义的系列长篇小说《天倾西北》的第一部。本书运用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清初甘肃河西回军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率兵起义反清的悲壮史实。书稿对义军、清军及各色百姓等各类人物的塑造,形象丰满;对宏大的战争场景的叙述,激烈悲壮;小说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细腻精到,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历史小说。

内容推荐

陈自仁编著的《回惊天下:天倾西北》运用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清初甘肃河西回军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率兵起义反清的悲壮史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思维的启迪。无论是描写义军、清军或百姓中的各色人物,或恢宏博大的战争场景的叙述,可以说,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场面悲壮激烈、扣人心弦。恩仇爱恨、生死离别无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目录

序言

卷一 法场惊变

卷二 突降谕旨

卷三 饕餮盛宴

卷四 香消玉殒

卷五 凉州义举

卷六 挥师东进

卷七 署府遇刺

卷八 初定河西

卷九 大通惨败

卷十 激战桥头

卷十一 奇袭兰州

卷十二 兵进临洮

卷十三 河东风起

卷十四 巩昌战火

卷十五 渭河倒流

卷十六 古堡血战

卷十七 浮桥火殂

卷十八 凉州诀别

卷十九 英雄断首

卷二十 梦碎河西

后记

试读章节

甘州城里有座三皇庙,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前院的大殿中,供奉着伏羲、神农和轩辕黄帝的神像,庙门正对着甘肃镇总兵府的大门。三皇庙的西侧,穿过一条小巷,就是西大什字南街临时搭建的监斩台。

正午前,三皇庙中有了异常的动静,一群黑衣人,手持腰刀,弯着腰,从大殿中飘然而出。黑衣人中的领头者,身材苗条,动作敏捷。数十名黑衣人,飘出大殿后,借着庙院树木的掩护,迅速潜入庙门两侧的高墙下。其中领头的黑衣人伏在庙门后。所有的黑衣人,蒙着脸,侧着头,听着墙外西大什字南街上的动静。

正午一到,从巡抚府的方向传来三声炮响。这是巡抚和总兵即将起程的信号。突如其来的炮声,震人耳膜,惊起了一群麻雀,飞向远方。

在大炮轰响的同时,一个身材魁梧的黑衣人,从三皇殿的廊檐上飞身而下。他悄然落地,一个箭步到了庙门旁,抓过庙门后的黑衣人,迅速揽在怀里,一转身,如一道黑色的闪电,进了大殿。

这个黑衣人动作太快,潜伏墙下的其他黑衣人感觉到了响动和风声,扭头一看,他们的头头不见了。眼快的人,只看见一道黑影闪进了大殿。所有的黑衣都惊呆了,几乎喊出声来。不知是谁,向大殿一指。大家恍然大悟,猫下腰,跑进了大殿。

大殿中,大个子黑衣人,紧紧地抱着身材苗条的黑衣人。身材苗条的黑衣人,挣扎着,想从大个子怀里挣脱出来。

冲进大殿的黑衣人们,哗啦散开,围成一圈,把大个子黑衣人围在中间。

大个子黑衣人一松手,把怀中的黑衣人放在了地上,揭去了那黑衣人脸上的黑纱,露出一张俏丽的脸。原来是苏海娜!几乎所有的黑衣人,被大个子黑人的举动激怒了,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

苏海娜后退一步。从一个黑衣人手中接过腰刀。向大个子黑衣人砍来。大个子黑衣人身子一闪,食指在苏海娜的胳膊上点了一下。苏海娜觉得整条胳膊一阵发麻,手中的腰刀掉了。

大个子黑衣人不等苏海娜的腰刀落地,用脚尖一挑,腰刀飞起来,刀把落在他的手中。

周围的黑衣人挥着腰刀,正要冲过去,同大个子黑衣人拼杀,大个子黑衣人一把抓下了自己头上的黑巾。

啊,原来是丁国栋将军!

所有的黑衣人惊叫一声,呆住了。

“就你们这些娃娃,还想劫持法场!”丁国栋指着面前的黑衣人,气愤地说,“我要是迟来一步,你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满脸通红的苏海娜,已经回过神来。她大喊:“我们要救爷爷!”

“爷爷是你们救的吗?你们有爷爷的口唤吗?没有爷爷的口唤,能救爷爷吗?”丁国栋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不过口气仍很严厉。

“我们已经举意,为了救甘州太爷,粉身碎骨,心甘情愿!”有个黑衣人喊了一声。

几个黑衣人揭开了脸上黑巾,齐声附和:“对,我们已经举意,为了救甘州太爷,粉身碎骨,心甘情愿!”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大锣的响声。那“咣——咣——”的声音,像一道道催命符,除了丁国栋外,黑衣人个个心头一颤,脸都变了颜色。

大锣轰响,是巡抚出衙门的标志。巡抚出了衙门,说明午时三刻快到,开刀问斩的时刻也快到了。

“你们脱掉黑衣,跟我来。”丁国栋说着话,几下脱了黑衣,扔在一边,向大殿外走去。

那些黑衣人相互对视一下,却没有脱掉黑衣,只是揭掉了脸上的黑巾,一个跟着一个,出了大殿。

丁国栋到了庙门口,掉头一看,发现大家没有脱掉黑衣,有些生气,不过没有说什么。他把庙门拉开一道缝,说:“你们来看。”

大家把脸凑在门缝上,向外窥视。

锣声已经远去。手握长枪的亲兵和执事,排为四路纵队,从巡抚衙门中走了出来。走在最前面的兵丁,高高地举着“回避”“肃静”的虎头牌。亲兵过去之后,是两乘八人抬的绿呢大轿,轿的前后,内侧是两路步兵,外侧是两路骑兵,紧紧护着绿呢大轿。

看着远处的大轿,有人低声咕哝:“第一乘轿中,一定是巡抚张文衡;第二乘轿中,一定是总兵刘良臣。”

丁国栋冷笑一声。说:“再看看。”  从巡抚衙门的侧门里,推出一辆木笼囚车,前后有兵丁护卫。囚车走得近了,大家看清了,车中站着前朝进士孔尚祯。老人雪白的长发散落脑后,双手反绑,背上插着一面亡命旗。他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随着囚车的颠簸,他的身子在车中东倒西歪,像要倒下,又挣扎着站了起来。

黑衣人中,有人低低地叫了一声:“怎么不见咱的太爷?”

有人附和:“难道太爷遭了毒手?”

“胡达啊。咱的太爷归真了!”

有人要往外冲,被同伴抱住了腰。

有人开始念“讨白词”:“我求真主饶恕,我求真主饶恕,我求尊大的真主饶恕……”

苏海娜一声不吭,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上。

大家急忙抬起苏海娜,转身向大殿跑去。

这时,人们才发现,丁国栋将军早已不知去向。

P21-23

序言

中国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

中国回族学会顾问、原副会长 喇敏智

陈自仁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作品四十多部,并结集出版了《陈自仁文集》1—8卷,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十多项,堪称陇原颇有名气的丰产作家。他供职于高等学府,蛰居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任馆长,被聘任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是体制内有薪金供给、无衣食之忧的文化人。可见他并非“职业作家”,也不属于从事某个学术领域搞研究的学科性专家。可能是他聪慧的天赋和丰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较高的文学理论素养、所处的良好环境,以及厚积薄发的勤奋换来的才华与志趣,广泛涉猎各类知识资源,造就了其醉心于多读书、勤创作、善思考、悟精髓、求彻知的禀赋,从而担当起有良知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并不断推出新作品。

新近,他正在创作全面反映清代西北三次回族反清起义的系列长篇小说《天倾西北》三部曲:第一部《回惊天下》,第二部《魂断关山》,第三部《血祭高原》。第一部现已脱稿,真乃一部回族生死竞存的绝唱,一曲回族多舛命运的悲歌,一部清王朝血腥统治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陈自仁先生与胞弟喇敏学是同仁,托舍弟送来《回惊天下》书稿并约我写序。信中说:“回族曾经几度辉煌,可是到了清代却饱受歧视和迫害,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起义。通过小说,艺术地总结和反映这些起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回族虽为华夏一族,却始终是大清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以致《大清律例》中,专门用来惩治回族的律例就有十三条之多,惩治之严酷,让人心惊肉跳。”这些话语使我对作者和作品刮目相看,遂逐字逐句认真仔细地读完了书稿。

《回惊天下》运用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清初甘肃河西回军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率兵起义反清的悲壮史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思维的启迪。无论是描写义军、清军或百姓中的各色人物,或恢宏博大的战争场景的叙述,可以说,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场面悲壮激烈、扣人心弦。恩仇爱恨、生死离别无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回惊天下》对强权者和弱势者是非功过的评判考量,表现出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对公理、对人性、对正义、对普世价值观的捍卫。作者对“天倾西北”这样重大而又棘手的民族宗教题材的选定,立意高远,风格独特。其直面、沉远、犀利、魔幻般的笔锋言说,叙事磅礴,惊心动魄,骇人听闻。摇曳多姿,感情细腻,激情进射,语言精妙,发人深省,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心智的启迪。作者作为一名汉族文化人,敢于取材西北回回民族反清起义的重大历史题材,确有过人胆识和扎实的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功底。突破了阶级、政治、民族的界限,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社会批判力。相比较而观,时下国人正处于伟大而艰难的社会转型期内,人们普遍患有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纵欲奢乐,心志颓废,个性膨胀,人心浮躁和信仰缺失,道德丢失,真情丧失的“社会病”,连许多文人墨客也堕入其中不能自拔:有为“真金白银”而写吸人眼球、误人心智满纸铜臭作品的;有为邀恩取宠而写通篇莺歌燕舞、阿谀献媚之词的;有为沽名钓誉而写浅尝辄止、胡编乱造的印刷垃圾的……正所谓“当今之世,读书的人尤其是读好书、悟真谛的人未见增多,写烂书造文化印刷垃圾的人未有减少”,真让智者忧虑,仁者揪心。而陈自仁先生正如因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一举成名的莫言等有良心、有忧患意识、有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一样,冷眼向洋看世界,人醉我醒苦中乐。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作为先睹为快的读者,我觉得西北地区的大小官员应该读此书,对执政亲民、社会和谐大有裨益;西北地区回族等各穆斯林民族大众更应该读此书。对爱国爱教、养心益智大有裨益。历史上我回回民族爱“冲动”“盲动”“激动”“乱动”的错误再也不该重犯了。珍惜生命、珍爱和平是时代的呼唤。愿本书有更多读者,也愿《魂断关山》《血祭高原》早日问世。

最后,引《回惊天下》中三段话作为本序言之结尾:

“我回回部族,本无一己之国土,亦无一己之家园。我们聚为一族,祖辈生在华夏,长在华夏,是华夏大地养育了我回回。因此,华夏大地,就是我们的国土,就是我们的家园。朝廷好,皇上好,我回回就好,我回回的日子就好。朝廷和皇上重用回回将士,我等就有用武之地。就有出头之日。”(卷三《饕餮盛宴》中米喇印与丁国栋密谋时的对话)

卷二《突降谕旨》中甘肃巡抚张文衡与总兵刘良臣谈话中说:“我查访城中老者,披阅地方典籍,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河西回回,向来忠于国家大统,即便闹事,也是事出有因,只为族人争利,从不称王称霸、另立朝廷。……自古以来,回回可爱之处,就是没有权谋野心,没有分疆裂土、另立朝廷的野心。”

卷二十《梦碎河西》尾声:“回回的第一次反清起义,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就这样悲壮地结束了。……这次反清起义,是回回反清的发端。也是回回命运的转折点,还是回回两百多年噩梦的开始。这次反清起义,也为后来的回回反清,埋下了惊人的伏笔。”

是为序。

2013年1月6日

后记

清代甘肃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回族起义的历史。有清一代,甘肃小规模的回族起义数不胜数,震撼朝廷、波及西北乃至全国的大规模起义就有三次,即顺治年间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乾隆年间的苏四十三及田五起义,同治年间的马化龙、马占鳌、马文义、马桂源、马本源、马文禄、白彦虎起义。此起彼伏的回族起义,几乎贯穿了清代甘肃二百多年的历史。

西北人口较多的民族中,回族是形成最晚的一个民族,同时又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一个民族。特别是在清代,回族备受歧视、凌辱和迫害,有时甚至到了种族灭绝的边缘,这也是清代回族起义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形成于元代,明代则是回族的兴盛期。明朝的开国元勋中,有不少人是回族,被皇帝封王、封国公的回族将领就有近十人。为什么到了清代,回族的社会境遇会一落千丈呢?这与清朝统治者蔑视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也与清初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有密切关系。

米喇印、丁国栋起义,是回族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是整个民族噩梦的开始。此次起义前,清朝统治者已把回族打人了另册;此次起义后,回族几乎成了清朝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别是乾隆年问的苏四十三及田五起义之后,统治者对回族的敌视和防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至于《大清律例》中,专门用于惩治回族的条文就有十三条之多。在《大清律例》的具体应用中,官府对回族的惩处之严酷,手段之残忍,又往往超出律例规定,其中反人道、反人类的做法,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正是清朝统治者对回族的敌视,导致了回族的不断起义。而回族的不断起义,又使清朝的统治者更加敌视回族。由此恶性循环,使回族犹如掉进万丈深渊,痛不欲生。同时,也使回族中的一些人变得格外自尊敏感、盲目冲动,动辄走上武装反抗官府的道路。

清代波澜壮阔的回族起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是,回族起义又是一个敏感的题材。其中有两个原因,格外引人注意。一是宗教问题。如苏四十三起义的起因,就是教派纠纷。在文学创作中,宗教历来是敏感题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带来消极后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鲜有作家在此冒险。二是民族问题。回族起义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交织了太多的民族问题。如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存在大量的回汉相残现象,给当地的回族和汉族留下了久远的伤痛。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同样会产生消极后果,带来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创作回族起义题材的小说,对作家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天倾西北》是一部系列长篇小说,计划写三部:第一部《回惊天下》,描述顺治年间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第二部《魂断关山》,描述乾隆年间的苏四十三起义;第三部《血祭高原》,描述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能否写好这一系列小说。我没有把握,但愿意努力一试。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一直盼望能用小说的形式反映清代回族起义。给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反思历史提供一条别样的途径。我也盼望自己的作品,能为各民族群众珍惜和睦、共谋繁荣,发挥些许作用。

在《回惊天下》的创作中,曾得到各位师长、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有不少朋友读了原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中国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回族学会原副会长喇敏智先生。他在仔细审读书稿后,欣然答应为本书作序。他那篇富有激情和智慧的序言,可以看作打开本书的一把钥匙。我要感谢甘肃文化出版社的约稿,以及本书责编、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管卫中先生。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本书难以完成。同时,我还要感谢著名民族学家、甘肃省民族族研究所马通教授和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东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喇敏学先生等。他们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就书中涉及的回族习俗、阿拉伯语词汇的翻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修改意见。

作者

2013年1月7日于兰州龙尾山下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回族生死竞存的绝唱,一曲回族多舛命运的悲歌。……我觉得西北地区的大小官员应该读此书,对执政亲民、社会和谐大有裨益;西北地区回族等各穆斯林民族大众更应该读此书,对爱国爱教、’养心益智大有裨益。

——喇敏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回族学会顾问、原副会长)

这是一部佳作,为回族历史题材的小说填补了空白,写得有声有色。……甘肃在清代发生了五次回族自卫反清起义,有的时间长,约十年左右;有的时间短,约两年左右。伤亡回汉群众超百万,是历史长河中最惨痛的一段历史。

——马通(著名回族学者)

作为第一部描写清代我国西北第一次回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该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填补了我国文学宝库中历史镜像的一个空白。

——马煜东(著名回族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