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历美好岁月--青少年科普50年
分类
作者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是由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铸就的,历史是今天和明天的镜子。《亲历美好岁月——青少年科普50年》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这里没有宏大的叙述,没有高亢的宣讲,而是一个个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参与者讲述他们曾经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感人的讲述贯穿起一段50年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史,这是一幅美好的历史画卷,昭示着青少年科普的美好明天。

回顾50年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活动走过的历程,我们读到了青少年科普工作者们的艰辛、努力、执著、奉献、成功和希望!

内容推荐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科学家们给青少年作科普报告,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组织和评选工作的故事;可以看到科普作家们思如泉涌,奋笔疾书,为青少年创作优秀科普作品的故事;可以看到专职青少年科普工作者所组织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科普活动;还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参与科普活动并受益的青少年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这里有年逾花甲的长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学生;有著书立说的科学家、作家,也有活跃在科普一线的科技辅导老师;有在北京、上海等地策划组织大型活动的人士,也有在边远地区执著于基层青少年科普事业的人士。回顾50年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活动走过的历程,我们读到了青少年科普工作者们的艰辛、努力、执著、奉献、成功和希望!  书中有这样一个标题——“那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令人颇受触动。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质决定了未来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弱。青少年科普事业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需要千千万万的科普工作者夜以继日地“推波助澜”,才能促成我国科技实力的波澜壮阔!

目录

院士心语

 我的科学教育情结

 十年亲历的“大手拉小手”

 我的科普情结

活动纷呈

 科学魅力科普之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工作历史回顾

 寄希望于青少年代的创举——记30年前推出的引发全国青少年科学热的三项大型活动

 昆情系播种希望创新科普教育

 走过50年——从爱好者到爱好者朋友

 青少年科技教育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前进——回顾与UNESC0合作的12年

 参加英特尔国际大赛的回想与感悟

 忘年交中的快乐——我和两岸三地的大学生们

 中华学习机的回忆

 我与青少年科普

 那是条奔流不息的河

 风景这边正年轻

专家心声

 科技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课堂

 “老顽童”与青少年科普的不解情缘

 冰天雪地游太空

 小小科学家剪影

 中国科协为科普演讲团插上飞翔的翅膀

 第一束鲜花永远鲜艳

 是孩子们激励着我

 记化学奥林匹克三五事

 个大科普的成功策划

 感动在“科教合作”的探索中

 细推中心一卓越的青少年科普平台

 字字声声诵自然——笔耕不辍、奔走演讲的科普活动

邀扬文字

 沙漠与冰原的回忆

 “日出江花红胜火”——1978~1987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儿童科普读物复兴追忆

 为了祖国的山川更加秀美

 打开知识的大门

 三写《气象万千》

 读者激励着我拼搏

 让有理数和无理数打起仗来

 童话创作心路

 有关益智玩具的那些事

 “小小图书馆馆长”的圆梦之旅

 “爱科学”和“金苹果”

 情缘——我与《少年科学画报》

 我的“科普梦”

 从科普爱好者到科普作家

桃李芬芳

 “今天早晨5点07分日出!”

 我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引导孩子们热爱科学

 亲历“求知计划”共享精彩人生

 打开心灵的窗户——我与校外青少年非正规教育活动

 感谢所有——参加科技活动有感

 在项目研究中成长

 左岸科学右岸年华

 科学探究伴我成长

 “求知计划”圆了我的梦

后记

试读章节

十年亲历的“大手拉小手”

“大手拉小手”是中国科协提出的口号。我喜欢这个口号,很亲切,又很形象化。人一生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的。几十年过去后,自己成了“大手”,却时常会触到“小手”的感受。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北京市科协很快把青少年科技工作做到了“科学社会”。应当说,当时许多科技“大手”都有拉“小手”的愿望。1984年,时任北京市科协主席的茅以升先生联络多位科技界人士和支持者,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在科协,这个基金会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它为“大手拉小手”的民问参与创造了接纳、流通的渠道。1998年,当在京的六十几位科学家倡议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时,青少年基金会很快就决定采纳。那时我正卸去大部分科研工作,便和分别从市科协及其青少年部的不同负责岗位上退下的三位同志一起,开始了科技俱乐部活动的早期运作。

“大小拉小手”,归根结底是青少年的一种“科学素质教育”。而科学素质教育,往大的方向说,属“国之大计”,一直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上占有重要位置。科技俱乐部作为“准民间”的参与,所做的好比是这堂堂之阵的主力外围的一个民兵小分队,尝试担任一些探索任务,类似于侦察兵,当然是志愿者性质的。主要是想做一点尝试:把科普作为教育手段应用到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上。

这样的尝试以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为后盾,得到了中国科协和市科协的关注和扶持。十年来大到方针指点,细到信息提供、物质资助,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进中的每一步。

我们感到,科技俱乐部的运作本身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它从性质到形式,都有一点像科学研究工作中依靠申请科学基金的自由选题。从一开始,科技俱乐部就把上述想法具体化为“科研实践活动”实验的课题。这课题一直得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基金资助。联想到在科研战线上,白上而下的“任务性项目”和广征并容的“自由选题”在发展战略上互为表里,觉得在科协系统中,科学基金会以及科技俱乐部目前的这种运作模式似乎与之有可比之处。当年茅以升先生可能所见及此,值得我们回味。

回忆亲历的十年,我们的体会是一个“侦察小分队”的体会。其中的总步调属于与“主力战线”的配合,不在这里赘述。下面想只就“侦察”到的一些“新迹象”说一些经过和感受。

“科研实践”活动

中国科学要振兴,需要一头打好基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另一头抓紧尖端:扶植科技精英。精英的作用很大,往往能一人带动一片。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精英要早期培养、早期发现。这方面我国体育界做得很突出,科技界应当也能做到。

历史上科学的发展进程证明,杰出科学家的首次创造性高潮一般出现在30岁以前,因此20岁出头就应当有所作为。为此,主要的“准备阶段”应落到高中时期。

“禀赋,勤奋,机遇”,是科学人才取得成功的三要素。机遇的错失经常导致人才的埋没。鉴于中学时期专科分流和个性化教育的分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对于志趣已明、禀赋已显、常规课程已难满足要求的学生,非常有必要为他们创造机遇,到“科学社会”中去接触科研、求师交友。科技俱乐部的“求师交友”正是“大手拉小手”在这里的体现。这里,俱乐部充当着中学生和“科学社会”之间一道“以科会友”的桥梁。采取的方法为:发动并组织有志于科学的优秀高中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到优秀科研团组进行时间跨度平均为一年的“科研实践”活动。到目前,每年参加活动的学生100多人:应邀担任“学术指导中心”的研究单位48个,共86个科研团组参加了活动。

“科研实践”活动在形式上虽然和有些活动一样,是中学生完成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同样包括了对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等的强调),但性质上有两点根本区别。

第一,它是属于科学社会“大小拉小手”的一种活动,有意安排学生走出校门(而不是把科学家请进校门)、置身于“科研第一线”环境里,以宽松的心态、通过“科研实践”的切磋和熏陶来结师缘友。其效果属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于立竿见影的功效。这对许多初探科学之路的少年来说,也是一次发现自己、发现科学(包括发现建设中的中国科学)以及听由自己被发现的过程。这对于他们‘‘走近科学,,和“走进科学”起了引导的作用。

第二点,“科研实践”活动把结果的评审纳入活动的一个部分。这种评审要求学生在半小时的答辩中对一个给定的课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这个课题是根据他的论文着意设计的,要求他发挥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评审中采取“开卷互动”的答辩方式,由多个评委独立“评质”(即评定答辩者的各项“科学素质要素”)。这种方式使评审也成为切磋、熏陶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经历了一次“浓缩”的“科研实践”,有助于自我评估。与此同时,它也为“科学苗子”的发现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办法。

这里附带提一下当时的一次惊喜。这种评审方法与体操、跳水等技巧项目的评法相似,但却没有细致的定量评分标准。十多位评委中学科分布很广,每项评审内容的“同行专家”都很少,因此只要求评委(他们都是高造诣的资深科学家)各自根据学生答辩的印象和自己接触青年人的经验来判断他是属于“一般”、“优秀”或“突出”。我们原来担心这样做会使评审意见分散,但结果却是当年就有3个答辩者被90%至100%的评委评为“突出”,后来每次的评审情况大致相同。说明“科学苗子”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发现的。P11-14

序言

从1958~2008年,中国科协已走过50个春秋。在5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欣闻《亲历美好岁月——青少年科普50年》一书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将付梓出版,喜悦之情跃然于心。

翻阅着厚厚一大叠书稿,一个个熟悉的作者名字,一幕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20多年前,我也曾经是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气息,也幸运地经历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在那些日子里,我常常被身边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活动家以及更多不知名的热心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有识之士的事迹所感动,也在脑海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直以来,我都想找个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所经历的这段美好岁月,一方面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些曾经为我国青少年科普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士;另一方面也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

在过去的50年岁月里,中国科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全民普及工作,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普工作领域投入了大量而持续的精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我们看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等青少年科普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日臻完善;科普创作和出版百花齐放,日渐繁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再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它们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无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尤其是对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关心和重视。作为全民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普工作正是在这些重要法律和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开展并取得成绩的。

同时,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许许多多科学家、教育家、活动家、科普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参与、付出和奉献,我们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才能够披荆斩棘,走上一条坚实的发展之路……

历史是由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铸就的,历史是今天和明天的镜子。《亲历美好岁月——青少年科普50年》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这里没有宏大的叙述,没有高亢的宣讲,而是一个个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参与者讲述他们曾经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感人的讲述贯穿起一段50年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史,这是一幅美好的历史画卷,昭示着青少年科普的美好明天。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科学家们给青少年作科普报告,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组织和评选工作的故事;可以看到科普作家们思如泉涌,奋笔疾书,为青少年创作优秀科普作品的故事;可以看到专职青少年科普工作者所组织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科普活动;还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参与科普活动并受益的青少年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这里有年逾花甲的长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学生;有著书立说的科学家、作家,也有活跃在科普一线的科技辅导老师;有在北京、上海等地策划组织大型活动的人士,也有在边远地区执著于基层青少年科普事业的人士。回顾50年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普活动走过的历程,我们读到了青少年科普工作者们的艰辛、努力、执著、奉献、成功和希望!

书中有这样一个标题——“那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令人颇受触动。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质决定了未来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弱。青少年科普事业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需要千千万万的科普工作者夜以继日地“推波助澜”,才能促成我国科技实力的波澜壮阔!

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谨以此书纪念那些为青少年科普事业付出艰辛努力、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青少年科普事业中来。祝愿我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能够不断发展,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记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科学普及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亲历美好岁月——青少年科普50年》一书问世了。

从2007年底立项,到2008年初春发出约稿函,再到金秋十月的收获,这项工作从始到终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鼎力支持。我们把征集上来的这50篇佳作整理编排为院士心语(3篇)、活动纷呈(11篇)、专家心声(12篇)、激扬文字(14篇)及桃李芬芳(10篇)5个板块。这50篇文章,足以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与侧面感受青少年科普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部汇聚了各方人士心血的精品之作,一段段充满感情的文字,一幅幅记录珍贵历史瞬间的照片,让我们穿越时空,徜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为此,我们要衷心感谢那些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们从记忆深处挖掘出的点点滴滴,让年轻一代感动万分;感谢那些肩负着各项重要领导责任的同志,他们拨冗撰文,让我们有幸分享那一次次重大青少年科普活动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各行各业人士,他们在文中记述了从事这一崇高事业的苦与乐, “乐在其中”的最终共识必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到这支队伍中来;感谢那些在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中有所收益的同学让我们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索之路,这必将激励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参加到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中来。

回顾我国青少年科普事业50年的辉煌历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发展历史、共享发展成果,关注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初衷。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在回顾美好岁月的同时,让我们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践中,努力把我国未成年人科普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编者

2008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