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辉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收录了一些以前不曾收录的中短篇小说,是研究和了解李学辉小说最真实的资料。小说选录了《麦女》、《麦婚》、《脖子》、《汉奸河》、《麻雀飞翔》、《女婿》、《除夕》、《和薇薇去寻访孙招娣》、《苁蓉》等精彩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学辉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学辉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学辉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收录了一些以前不曾收录的中短篇小说,是研究和了解李学辉小说最真实的资料。小说选录了《麦女》、《麦婚》、《脖子》、《汉奸河》、《麻雀飞翔》、《女婿》、《除夕》、《和薇薇去寻访孙招娣》、《苁蓉》等精彩小说。 内容推荐 《李学辉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之一种。收录甘肃小说八骏之一李学辉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中短篇小说。作者立足于农村题材,重在描述以“巴子营”为地标的西部乡土意象。录选的作品既概括了西部乡村的生态状况和卑微的生命存在形态,又显示出壮阔、苍凉、凄美的审美格调。 目录 作家印象/文化补丁 麦女 麦婚 脖子 汉奸河 麻雀飞翔 女婿 除夕 和薇薇去寻访孙招娣 苁蓉 鸡头 爷爷的爱情 绝看 老润 1974年的汉奸 主要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各家种麦子时你是不是也要撒头一把种子?” “不撒,我只撒春种时公田里的麦种,就是那个小红口袋里的麦子。我撒完后在各家的种田里走一走,其他的人家到祠堂从族长手中拿了自家的黄纸包,去种自家的田。” 打麦场离村子有半里地,四周开阔,夏秋庄稼收割后在这里做短暂的逗留,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麦场上光光净净,油油亮亮。麦场四周的石墩上,立起的松木杆昂首挺胸。它们寂寞在村里祠堂中已有些年头了。新麦女亮相时,它们才会被人从祠堂里请出来,细细擦了,来完成庄严的使命。冬风裹在它们身上,旋旋,又到别处去了。吊环上的灯笼摇动,红红的映出几点羞涩。火把头浸在豆油中,吮吸着,在用到它们的时候,才会脱离豆油的浸润。 绑了麦穗的主杆在场中央一亮身,巴子营的人便陆续来到打麦场。这些麦穗,已熟悉了挑选的人的眼和手掌,麦壳不接受麦粒的怂恿,紧紧地搂着麦粒。麦芒向天,把一季的收获慷慨地展现。麦区的位置一确定,其他四区便按次划分。 绑在杆上的玉米比麦穗壮观了许多,玉米收得迟,叶子还有绿意,斜立的玉米棒风骚地亮出胴体。睡了将近一月,它们的梦中老有粗大的手在晃动,别的兄弟姐妹早在粗大的手掌中被剥离出玉米芯,或进仓子,或进了磨眼。它们格外珍惜这种荣誉,期待着面前站一引领的村姑,让一大片眼睛在它们面前游离。 洋芋盛在盆中,顶在松木杆的顶端。它们很沉稳,被人们从地里掏出挑选后在太阳的暴晒下褪去了裹身的泥巴,挤捱在盆中暖畅着身子。它们的得意藏在内心,从个头、肤色,它们都是洋芋中的佼佼者。它们在泥土中呢喃着悄悄话,一见阳光,它们的自信就被颠覆,好在它们已习惯了被人们扔来扔去。它们与任何食物都能搭配,盛到盘中是菜,舀到碗中是饭,遇酱油能友好,碰到醋也不排斥。做稀是稀,做稠即稠,或烧或煮,都能把持。能把它们放在这个盆中是它们的幸福,它们毫不抱怨周围没有与它们相依的秆叶,它们知道,它们的秆叶早已被牛羊吞食。脱离了秆叶,它们乐得自在。 谷子的秆硬朗地支撑着谷穗,挑选出的谷穗是谷子中的王爷,从一发芽它们便优于别的谷子。它们厚扁的叶子和坚硬的秆毫不理会周遭的嫉妒,任性地壮大着自己。谷穗没有丝毫的羞意,红中带白的色泽被太阳一催,炫化出的色彩撩人眼目。麦穗直立,玉米斜挂,谷穗垂了头,执意地表达一点感恩之心。萌动情愫的手有时会捏了它们,慢慢品味那种滑腻,它们释放出的快感会瞬间穿透捏者的全身。那个时候,它们也快乐。 胡麻在顶上生花,柱头五裂,盛开的花呈碟形。一捆胡麻簇着松木杆。五谷八丫杈,胡麻一疙瘩。它们的皮壳坚实,将胡麻粒紧罩里面,风摇动它们的头,却晃不掉它们的果实。在棒槌的锤打下,它们扁卵形的果实才会懒洋洋地跳出,鸟嘴样的头一触地,便闪放光泽,活活泼泼地等待人们来炒了榨油。它们是人们的爱物,饭香的味要靠它们。一香醉千秋,它们光荣地舍了自己,飘出的香味,香透着整个巴子营。 以麦子为主区,玉米、洋芋、谷子、胡麻被划在东、西、南、北四区。它们和麦子被称为五谷区。 绑了麦穗的松木杆天天要加高。 P6-P7 序言 在中国,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到达第三十个年头。有“三十而立”的说法,意为一个人事业有成,可以立得住了。人如此,事物也是如此。屈指算来,成立于上世纪1984年7月1日甘肃省文学院的前身——甘肃省文联文学专业创作组,到今年已30岁了。 “三十而立”,对于甘肃省文学院来说。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表白。而此前推出的《天马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以及这两套由第三届“小说八骏”和首届“诗歌八骏”16位作家、诗人精品单行本组成的《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正是甘肃省文学院这一自信表白的有力注释。 本世纪初,也就是甘肃省文学院20岁的时候,以服务中青年作家为己任的甘肃省文学院,在全国文联和作协系统文学院中率先提出“拆除篱墙,开放办院”理念,强力推行集荣誉作家、专业作家和签约作家服务机制于一院的“一院三制”体制,搭建甘肃文学最高学术平台“甘肃文学论坛”,推动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打造甘肃文学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精锐文学陇军队伍,一时风生水起,为文学界所关注。在此思路之下,2005年9月7日,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财政厅的给力支持下,甘肃省文学院与《上海文学》杂志、《文学报》两家文学媒体联手,成功地举办了“甘肃文学论坛小说八骏上海之旅”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内乃至国外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次活动,堪称一次东西部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语报纸《世界日报》,当年10月25日以《古有七剑下天山.今说八骏走上海》为题,分上下两篇的整版篇幅全程报道了中国文坛这一历史性的年度盛事。而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文坛纪事》《中国文情报告》等书也将其列为年度文坛大事。此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和《文学报》《文艺报》《当代作家》《飞天》《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潮》《西部》《上海文学》《诗江南》《大河》《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等媒体阶段性的倾力支持之下,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财政厅和甘肃省文学院上下一心,扬鞭催马.相继又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推出了两届“甘肃小说八骏”、一届“甘肃诗歌八骏”和一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四个方阵。这一历时10年交叉性的系列文学交流、推介活动,先后向全国推出40人次甘肃实力小说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使“小说八骏”、“诗歌八骏”和“儿童文学八骏”成为中国文坛著名的文化创意品牌。其中,“甘肃小说八骏”被《文学报》在其创刊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之际评为“影响中国文坛的那些人”。而由此集合的“甘肃文学八骏”作家队伍,则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强省战略列为“十个一文艺精品”工程之“一支文学劲旅”.接力领跑文学陇军,可谓春风得意,成果丰硕。在一个很物质的时代,文学有可能像一个民族的血液一样奔腾潜流.但绝对不会消失。这应该是一个铁的定律。在“甘肃文学八骏”还没有出现之前,有论者说甘肃文学已接近当代中国文学的临界点,那么“甘肃文学八骏”的奔腾而出,则标志着甘肃文学已驰越了这一困扰几代甘肃作家文学理想的精神焦虑。这一巨大的事业成果,显示了甘肃文学在全省文化建设中的强大力量和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21世纪初甘肃的文化进程中,文学一直活着,作家--始终存在,并为甘肃乃至中国的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份积极的正能量。无需讳言,这应该是甘肃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作家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而由此相继推出的《天5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和《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则是甘肃上下、里外合力共同铸就这一辉煌的全景式图文大志和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必将为历史所珍藏。 骏者,良马也。出土于西凉大地的“铜奔马”,令人联想,显为中国的旅游标志,天下闻名,诉说着不尽的历史传奇。可以说。甘肃为骏5和天马的故乡。我们相信,寓意于此且代表着西部文学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的“甘肃文学八骏”,必将在当代中国文学辽阔的原野上展开万马奔腾的壮丽画面,为复兴之路上的大梦中国谱写一支神采飞扬的天马畅想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