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瑞红//孟晓媛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李瑞红、孟晓媛编著的《海明威》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介绍作家海明威的成长经历和生平故事,闻名世界的代表作以及各创作阶段的历史时代背景,充分展示这位伟大作家勤奋、艰辛的文学创作过程。

内容推荐

李瑞红、孟晓媛编著的《海明威》介绍的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一生,和他的举世闻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目录

前言

生平与经历

 青少年时期

 《星报》实习记者

 投身战争

 坎坷的婚姻

 难忘的中国之行

 关于“死亡”

创作阶段与特点

 第一阶段:1923年-1929年,“迷惘的一代”与“迷惘”的文学主题

 第二阶段:1929年-1945年,“冰山原则”的创作

 第三阶段:1946年-1961年,“硬汉形象”

叙事艺术与作品艺术风格

 海明威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海明威作品的艺术风格

作品赏析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

结束语

附录

 生平及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坎坷的婚姻

海明威一生拥有过四段婚姻,感情生活起伏多变。曾被数名女友斥为“始乱终弃的负心人”。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首次公开展出了海明威和黛德丽之间近30封书信和电报,由此揭开了一位伟大作家与性感“银幕女神”之间那段长达30年的“恋情”。两人曾称他们之间为“柏拉图式”的关系,足可见海明威的多情。

1917年,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被送到米兰的战地医院治伤和疗养。在疗养期间,海明威爱上了护理他的护士艾格尼丝·冯·库罗斯基。艾格尼丝来自美国,娇小可爱,比十九岁的海明威大七岁。海明威曾向她求婚,被拒绝后仍然念念不忘。海明威回国后他们仍保持通信,不久艾格尼丝就来信说她爱上了别人,年轻的海明威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后来大病一场。在他心里,艾格尼丝辜负了他的感情。体现在他后来的作品里对女性多有抨击、仇恨之意。

1920年,海明威去芝加哥找工作,认识了哈德莉·理查逊,哈德莉家境优越,是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人。哈德莉比海明威大八岁,但腼腆单纯,遇事犹豫,不及海明威有主见。所以她的个性容易在海明威的爱情攻势里沦陷,也会在后来感情出现危机时妥协无助。1921年9月,海明威和哈德莉结婚。婚后,海明威辞职,靠哈德莉所获遗产的信托利息生活。哈德莉作为海明威的第一代妻子,为这名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作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她是一位优秀的女性,给予丈夫最大的信任和帮助。

在巴黎,海明威结识了当时在巴黎颇具名气的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的年龄与海明威的母亲接近。许多人都得到过这位富有的女作家的帮助。海明威对她非常尊敬和爱戴,于是斯泰因热心地指导他的创作,帮助他在巴黎文坛站稳脚跟。海明威在斯泰因面前则异常地温驯,甚至产生过非分的念头。在斯泰因的帮助下,海明威在写作上取得很大进步,不断创作出好作品,而他与哈德莉的夫妻关系开始恶化。

随着海明威的作品与名声日盛,他们的感情遇到越来越多的考验。他们结婚后,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甜蜜之外的困窘,一次一次的危机开始出现:海明威的全部手稿丢失、孩子的出生、名声渐起后身边越来越多的漂亮女人。这些危机都促使海明威与哈德莉婚姻走向破裂。

哈德莉对海明威的忍让并没有换来完整的家庭,反而海明威得寸进尺,当哈德莉下定决心离婚后,海明威和她曾经的好友保琳结婚了。在第二段婚姻刚开始的几年里,保琳为海明威生了两个儿子。然而,始乱终弃的人是没有专一的。哈德莉的悲剧又在保琳身上重演了。海明威开始与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大美人简·梅森约会。简·梅森苗条可爱,很能喝酒,热情开朗,还是一个运动员,她喜欢与海明威以疯狂的速度开着跑车兜风,两个人一起体验激情。在许多方面,她就是海明威理想的女情人。为了挽回家庭抢回丈夫,鲍利娜想尽办法,可结果却更糟了。海明威用她的名字为自己的船命名,但并没有带她乘船出游。在《有的和没有的》中,海明威发出了一个警告:“你对一个男人越好,你越是向他表示你的爱,他会越快地摆脱你。”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

1936年,海明威与简·梅森的新鲜劲结束了,于是又喜欢上了玛莎·吉尔霍恩,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一位美丽的女作家、女记者。像海明威的大多数女人一样,玛莎出身于美国中西部一个中上层阶级的殷实之家。玛莎嫁给海明威主要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作家,她自己也热切地想成为一名作家,她希望海明威在文学上的超凡能力能分一点给她。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玛莎作为一名通讯记者奔赴欧洲参战。当妻子将事业置于婚姻之上时,海明威非常不高兴。尤其是玛莎关于美军诺曼底登陆的报道写得很精彩,大有超过海明威的战地报道时,对玛莎的事业的嫉妒和自己欲望的压抑就使这对作家夫妻开始争吵起来。1944年底,海明威终于与玛莎分手了,他说他与玛莎的婚姻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海明威的第四任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是玛丽·韦尔什,与海明威的前几位妻子不同,她来自另一阶级,是明尼苏达州一个伐木工的女儿。也许是了解海明威的个性的缘故,玛丽下定决心,无论与海明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也要赖着不走。所以直到海明威去世,玛丽是最后一位留在他身边的妻子。玛丽是《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但她不像玛莎那样事业心太强。她意识到海明威需要的是一个女仆而不是一个事业上的竞争对手时,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侍奉海明威。尽管如此,他们之问也不断发生争吵,而且海明威会时不时地羞辱她。海明威这一生都不懂得珍惜爱人,但很幸运的是遇上了那么爱他的妻子,而且不止一个。

P008-011

序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六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洁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战争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当地《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这也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间或居住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52年,海明威在古巴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文中他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

20世纪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灵涂炭。这时期创作的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0世纪3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还写出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练,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20世纪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还发表了《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因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再没能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的方式解脱了自己。

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后记

海明威是美国杰出的文学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是福楼拜之后,小说最伟大的简化者。他是第一个提出“新闻写作并不影响小说”的作家。然后就是著名的“冰山原则”并且以出色的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写作技巧上,他近于苛刻。《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修改了39遍到40遍。海明威像个园艺匠一样剪掉了所有多余的枝节,以及所有可有可无的章节。他的“炼字”近于“吟安一个字、捻断十根须”的古诗人。

他像一个军人一样对待写作,试图用科学的、规律的方法维持自己写作的状态。这种苛刻使他很难写作出伟大的长篇。如你所知,他游历虽广,世界却小。非洲的猎手、古巴的渔人、西班牙的斗牛士和旅游者。在《永别了,武器》的开头:第一段里平静的6个“AND”连词,以及至为简约的风景陈列,犹如白描。他所给出的部分全部经过修剪和省略,那些阴影中的部分(所谓的水下冰山)需要读者用自己的经验来阅读。他之所以不被当作技巧大师见称,是因为他虽然对自己的文本残忍苛刻,并不像格里耶或塞林格的某些短篇那样,刻意设置阅读障碍。他给了19世纪以来泛滥的语言一记简洁的直拳:他最后交出的世界简洁明晰,但每个细节都在暗示着背后那更为神秘的一切二他并不负责解释一切的原由,他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老师。他给你一个雕琢精美的棱镜,让你自己去观看世界。而他自己则远远离开,不发一言。

纵观海明威一生,阅历丰富。从投身战争到出海打鱼,既可以是战场上勇敢善战的战士,也可以是海上悠闲爽朗的渔夫。他到过多个国家,他的足迹开拓了作品的视野疆域。

他蜚声世界文坛,坚强的性格和丰富的阅历使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屈服、勇敢的“硬汉”形象,这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虽然感情泛滥,应被世人诟病,但必须肯定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更是一位可敬的精神力量代表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