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李德强、孟晓媛编著的《莫泊桑》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介绍作家莫泊桑的成长经历和生平故事,闻名世界的代表作以及各创作阶段的历史时代背景,充分展示这位伟大作家勤奋、艰辛的文学创作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德强//孟晓媛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李德强、孟晓媛编著的《莫泊桑》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介绍作家莫泊桑的成长经历和生平故事,闻名世界的代表作以及各创作阶段的历史时代背景,充分展示这位伟大作家勤奋、艰辛的文学创作过程。 内容推荐 李德强、孟晓媛编著的《莫泊桑》介绍的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主要介绍了莫泊桑的一生和他著名的几篇代表作《羊脂球》《漂亮朋友》《菲菲小姐》等等。 目录 前言 生平 出生和童年时期 幸遇恩师——福楼拜 从军生涯 小职员时期 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主要作品介绍 《羊脂球》 《漂亮朋友》 《珠宝》 《西蒙的爸爸》 《小酒桶》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写作艺术风格和特色 莫泊桑的写作艺术特点 以小见大,以点见面 艺术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的统一 小说中的“隐藏”艺术 唯美主义色彩浓重 结束语 附录 莫泊桑生平与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吉·德·莫泊桑出生的1850年,是19世纪的中点,也是法国历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关头。19世纪前30年,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是法国社会全部政治斗争的重心;第一帝国、第一次王政复辟、拿破仑“百日”复位、第二次王政复辟,政体的频繁更迭,就是这两个阶级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 1830年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七月王朝基本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随之跃居首位。 这一斗争的急剧尖锐化引起了1848年二月革命,又摧垮了七月王朝。 但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远远没有结束。 整个19世纪下半叶,在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的招牌下,它日益变本加厉。 1850年,也就是1848年二月革命后不久浑水摸鱼上台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为宣布法国为第二帝国而运筹帷幄的时候。吉·德·莫泊桑出生之年,也正值法国19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微妙的时期。 该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文坛,大抵是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并驾齐驱的时期。 前者以雨果为首,特别在诗歌和戏剧方面有过它的鼎盛时期;后者以巴尔扎克、司汤达为代表,曾经在长篇和中篇小说方面大放光彩。可是,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40年代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势头,唯有创作力旺盛持久的雨果还在独力支撑;而现实主义文学,随着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在1842年和1850年先后去世,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不过,历史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就此中断。从50年代中期开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这一代又一代巨匠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相继而起。应该指出的是,其中莫泊桑虽是后来人,却与巴尔扎克在创作方法上有着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巴尔扎克逝世于1850年的8月18日,恰在莫泊桑出世后的数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巴尔扎克就仿佛把神圣的现实主义文学接力棒交给了这位后继者,然后才放心地撒手而去。莫泊桑可谓应运而生。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50年8月23日,就在米洛美尼尔堡的小教堂里,为初生的莫泊桑举行了简单的洗礼。小教堂坐落在古堡前那片大草场的东南侧,墙壁的一角刻着“1583”的字样,说明它的历史比古堡本身还要悠久。整个教堂大约可容20人,建筑小巧玲珑,那些绘有基督受难图的彩画玻璃窗尤其精致。按教规,只有面临夭折危险的婴儿,才被特许先行这种简便的洗礼仪式。莫泊桑受此“优待”,则不知何由。不管怎么样,当莫泊桑满周岁时,他的健康状况很好。1851年8月17日,在阿克河上的图尔维尔小城的堂区教堂里为他补行了正式的洗礼。絮里神父主持了这次洗礼,祖父于勒·德·莫泊桑做他的教父,外祖母维克托·玛丽·图兰做他的教母。 米洛美尼尔堡是建于18世纪的一座古堡,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两层建筑,他屹立在一块高地上,从窗子向北眺望即可以看见奔流不息的大海,古堡前便是一个150米宽、200米长的大草场,草场上有一条林立着参天大树形成的小径直通古堡,这一切把这片土地衬托得极其神秘而又庄严、肃穆。莫泊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时光,他的父亲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经常在外游荡,从巴黎到鲁昂,再到第埃普,又到费冈,他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走,并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了莫泊桑的母亲身上了。莫泊桑的母亲洛尔·勒·普阿特文是一个颇有文学修养的纺织厂主的女儿,她不仅熟读古今名著,而且有独特的鉴赏力,爱好文学,经常会对一些文学作品发表评论。这种家庭的熏陶,使她成为了莫泊桑的文学启蒙老师。莫泊桑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经常吵架,最终因矛盾而分居了。这之后,莫泊桑一直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个别墅里。童年时期的小莫泊桑在“下人”们的孩子中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他们经常一起去苹果园游玩,或者结伴去草原上看大人们打猎,他喜欢与那些平民聊天,甚至还与农民、渔夫、船夫和猎人一起干活。小莫泊桑长得敦敦实实的,圆圆的大脑袋,机灵的双眼,很招人喜欢。 P002-004 序言 公认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此外,相比于许多作家,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的联系也格外密切。没有童年时代诺曼底农村的生活,就不可能产生《绳子》和《一生》;没有普法战争中的亲历和见闻,就不可能产生《羊脂球》和《米隆老爹》;没有“行政牢房”的10年体验,就不可能产生《遗产》和《项链》;同样,没有成名后与上流社会的接触,也就不可能产生《漂亮朋友》和《温泉》。如果不了解莫泊桑的生平、思想和气质,就肯定不会理解他笔下的资本主义社会风俗画的主旨和深层的含义。 居伊·德·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并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3部游记。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世态,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在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处均有独到之处。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从此他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他的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珠宝》《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他的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读本当中。 “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又像雷声一样离开。”这是莫泊桑对自己的总结。从幼时的诺曼底到成年后的巴黎,从自然生活到战争的漩涡,从小职员到大作家,他似乎是在一条弯曲的斜线上行走。可是,有哪一位小说家能像他一样在如此狭小的题材内——诺曼底、巴黎、普法战争等——表现出如此重大的主题,而且是以如此不同凡响的色彩呢?看来,艺术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主要的,是某种赋予所体验的东西以形式的美感。这是一种天才。而按布耶的说法,天才除了是不懈的努力之外,还能是什么别的呢?从布耶到福楼拜,或者说从诗到小说,莫泊桑的天才正是艺术作坊里锻造出来的。 后记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19世纪文学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19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他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之一,他摒弃华丽的辞藻,使用最规范的语言,追求“一个字适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语言不仅与他精练的叙述方式、简明的白描手法相得益彰,巧合天成,而且,在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上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运用语言的准确和精炼上,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这就是世界文学史上闻名的所渭“一语说”的来源。莫泊桑将这些铭记在心,并且用日后在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证明,坚持不懈、体察入微、精心提炼和准确地使用语言。确实是写作成功的诀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