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文学名著,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古今中外的茫茫书海中精挑细选,综合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斟酌酝酿,数次修订之后编辑而成。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干百年来文化沉淀的差别,探究一个个不同民族的独特气质,深入触摸一个个震撼时代的灵魂,细细品尝人类文化的精粹精华,开阔我们的视野,强健我们的精神人格。通过阅读这些精神典籍,学会在思考中探索、回味、感悟、提升。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它表现了作者吴敬梓亲身的所见所闻,也寄托了他重视学问品行、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着水次。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持。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苟老爹先开口道:“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夏总甲道:“这样事,俺如今也有些不耐烦管了。从前,年年是我做头,众人写了功德,赖着不拿出来,不知累俺赔了多少。你们说了一场,我也少不得搭个份子,任凭你们那一位做头。像这荀老爹,田地又广,粮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们各家照份子派。这事就舞起来了。”众人不敢违拗,当下,捺着姓苟的出了一半,其余众户也派了,共二三两银子,写在纸上。
直到开馆那日,申祥甫同着众人领了学生来,七长八短几个孩子,拜见先生。众人各自散了。周进上位教书。晚间,学生家去,周进把各家贽见拆开来看,合拢了不够一个月饭食。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着教导。
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沿河上望望,见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
周进看那人时,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姓王。”周进跟了进来作揖,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须臾和尚献上茶来吃了。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他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
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自这一番之后,一薛家集的人,都晓得荀家孩子是县里王举人的进士同年,传为笑话。这些同学的孩子赶着他,就不叫苟玫了,都叫他“苟进士”。后来,夏总甲嫌周进呆头呆脑,不知道常来承谢,由着众人,把周进辞了来家。
那周进失了馆,在家日食艰难。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货,差一个记账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周进听了这话随即应允了。
周进无事,闲着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晚间,他向姐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也都同了去看。到了龙门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未知周进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5-7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名著描摹了人类社会的状态,是对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行为,道出了各个时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所以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更是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呕心沥血为我们所呈现的最真实也最自然的社会简史。
读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著作的熏陶,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当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通过与名家的对话,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就会浸润我们的灵魂,将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阅读文学名著,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认识人生。读一本名著,实际上是在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家、思想家透彻而敏锐的视角去解剖历史,去诠释文化,去感读他们的灵魂。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编辑了此套文学名著。
此套文学名著从几千年来的中外文学名著中采撷菁华,筛选出了文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选目科学、权威,它们的创作者无一不是各个时代文学与思想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足以使世界为之惊叹的文坛巨匠、思想巨擘。这些举世闻名的作品,有的是历尽作者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有的是指引时代的思想标航,有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箴言,有的是扣人心弦的生花之笔。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历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审视和思考,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干百年文化的渲染与沉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此外,此套文学名著还结合了青少年读者的特点,精心设置了文章导读、内容思考等栏目,以此深入浅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读者走进名著的神圣殿堂。
此套文学名著,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古今中外的茫茫书海中精挑细选,综合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斟酌酝酿,数次修订之后编辑而成。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干百年来文化沉淀的差别,探究一个个不同民族的独特气质,深入触摸一个个震撼时代的灵魂,细细品尝人类文化的精粹精华,开阔我们的视野,强健我们的精神人格。通过阅读这些精神典籍,学会在思考中探索、回味、感悟、提升。
毋庸置疑,此套文学名著必定是一套人文素质“教科书”。编者力图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朋友们能有所启示。本套名著不仅会受到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同时更是将蜥课恸的指导内容贯穿始终的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相信它一定能让热爱文学的高中小学生们体会到“博”而“精”的阅读乐趣。
此套名著的编选,挂一漏万,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