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0中国最佳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潘凯雄//王必胜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笔选本,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发表于2010年1—12,9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随笔选本,既关注文学的人性化阵颤,又关注触动人类心灵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内容推荐

文学佳作年选,对于专家来说,是文学流年的历史见证,是对作品流变过程的分类赏析。而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种普及、传播文学的快餐。省时、便捷,各得其所。文学佳作年选,如同收割庄稼,割了一茬又催生了下一茬。文学似乎在年度的收割中长快了。当下的文学作品还未来得及尘封,便有人抢着为它搜微、存档、检索、点评,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对文学的垂青。

随笔,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目录

梁衡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王蒙 庄子与阿凡达

吕雷 聆听烈士的声音

蒋子龙 红旗与渠

王充闾 爱别离——拟歌德日记

阎纲 忍看朋辈成新鬼

贾平凹 走了几个城镇

徐刚 江河八卷

陈世旭 大自然之歌

张承志 下次牵着狮子来

袁鹰 杂文:说不尽的荣辱悲欢

王彬彬 回首“文革”说腐败

韩少功 慎用洋词好说事

王晓明 城市只是一处“名利场”吗?

南帆 寡人之疾

黄集伟 一个不结婚的马英九可以有十来个情人吗?

范曾 爱的哲学

周晓枫 有关离开的三个梦

邓刚 话说鲍鱼

余斌 香烟种种

刘继明 随笔三则

筱敏 墙

老愚 无道德生活场景

狄马 故乡在沦陷

苍耳 病理切片上的群星

李国文 文人的傲岸

朱增泉 文武失调的宋王朝

周大新 曹操的头颅

林那北 郑氏与施氏

孙郁风动紫禁城

彭程 自由在呼唤——从陶渊明到袁中郎

朱鸿 汉武帝与甘泉宫的一个瓦片

肖复兴 崔健和鲍勃·迪伦

林贤治 赫塔·米勒:带手绢的作家

邱华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建筑师

赵丰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李洁非 1956:突然焕发的朝气

邵丽 在远方

试读章节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梁衡

毛泽东智慧超群,胆识过人,一生无论军事、政治都有出其不意的惊人之笔,让人永玩味无穷。但有一笔更为惊人,只是惜未能实现。

1959年4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说:“如有可能,我就游黄河、游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卡车,更不准坐火车,一天走60里,骑马30里,走路30里,骑骑走走,一路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国内国际的形势,我还可以搞,带个电台,比如,从黄河入海口走到郑州,走了一个半月,要开会了我就开会,开了会我又从郑州出发,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很想学明朝的徐霞客。”

1960年,毛的专列过济南,他对上车看他的舒同、杨得志说:“我就是想骑马沿着两条河走,一条黄河,一条长江。如果你们赞成,帮我准备一匹马。”1961年3月23日毛在广州说:“在下一次会议或者什么时候,我要做点典型调查,才能交账。我很想恢复骑马的制度,不坐火车,不坐汽车,想跑两条江。从黄河的河口,沿河而上,到它的发源地,然后跨过山去,到扬子江的发源地,顺流而下。不要多少时间,有3年时间就可以横过去,顶多5年。”1962年,他的一个秘书调往陕西,他说:“你先打个前站,我随后骑马就去。”1972年,毛大病一场,刚好一点,他就说:“看来,我去黄河还是有希望的。”可见他对两河之行向往的热切。

自从看到这几则史料,我就常想,要是毛泽东真的实现了骑马走江河,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计划本已确定下来,大约准备1965年春成行。1964年夏天从骑兵部队调来的警卫人员也开始在北戴河训练。也已为毛泽东准备了一匹个头不太大的白马,很巧合,他转战陕北时骑的也是一匹白马。整个夏天,毛的运动就是两项,游泳和骑马。

但是,1964年8月5日,突发“北部湾事件”,美国入侵越南。6日晨,毛遗憾地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黄河这次是去不成了。”

这实在是太遗憾了,是一个国家的遗憾、民族的遗憾,中国历史失去了一次改写的机会。按毛的计划是走3到5年,就算4年吧,两河归来,已是1969年,那个对国家民族损毁至重的文化大革命至少可以推迟发生,甚至避免。试想一个最高领袖深入民间4年,将会有多少新东西涌入他的脑海,又该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党史、国史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版本?一个伟大的诗人,用双脚丈量祖国的河山,“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又该有多少气势磅礴的诗作?

我们再看一下1965年的形势,那是新中国建国后最好的年份。正是成绩已有不少,教训也有一些,党又一次走在将更加成熟的十字路口。当时我们已犯过的几个大错误是: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的反右倾;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这时全党已经开始心平气和地看问题。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中央承认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错误,毛泽东也做了自我批评。形势已有了明显好转。原子弹爆炸,全国学大寨、学大庆、学雷锋、学焦裕禄,国力增强,民心向上。但是从深层来看,对这些错误的根源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就像遵义会议时,从行动上和组织上已停止了“左”倾的错误,但真正从思想和路线上解决问题,还得等到延安整风。急病先治标,症退再治本。当时党和国家正是“症”初退而“本”待治之时。毛泽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骑马走两河的。

我们设想着,当毛泽东骑马走江河时,对他触动最深的是中国农业的落后和农村发展的缓慢。

毛是农民的儿子,他和农民天然地血脉相通。他最初的秋收起义,10年的土地革命是为农民翻身。他穿草鞋,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大口吃茶叶叶子,拣食掉在桌子上的米粒,趴在水缸盖上指挥大战役,在延安时还和战士一起开荒,在西柏坡时还下田插秧。还有包括江青看不惯的大口吃红烧肉、吃辣椒,他简直就是一个农民,一个读了书,当了领袖的农民。毛泽东一生的思维从没有离开过农民。只不过命运逼得他建国前大部分时间研究战争;建国后,又急于振兴工业,以至于1953年发生了与梁漱溟的争吵,被梁误以为忘了农民。他在1958年发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也是为了农业的尽快翻身,有点空想,有点急躁,被彭德怀说成“小资产阶级狂热性”。那一句话真的刺伤了他的心,但没有人怀疑他不是为了农民。

他打马上路了,行行走走,一个半月后到达郑州。因为是马队,不能进城,住宾馆,便找一个依岸傍河的村庄宿营,架好电台,摊开文件、书籍。一如战争时期那样,有亲热的房东打水、烧炕,有调皮的儿童跑前跑后,饭后他就挑灯读书、办公。但我猜想毛这天在郑州的黄河边肯定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河南这个地方是当年人民公社运动的发祥地。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信阳地区遂平县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十年前,1958年8月6日晚,他到郑州,7日晨就急着听汇报,当他看到《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章程》时,如获至宝,连说:“这是个好东西!”便喜而携去,接着又去视察山东,8月底就在北戴河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公社遍行全国,河南首其功,信阳首其功。但是全国第一个饿死人的“信阳事件”也是发生在这里,成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刘少奇说,饿死人这是要上史书的啊。毛不得不在1960年10月23日到26日专门听取信阳事件的汇报,全国急刹车,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才渡过难关。

这次,毛沿途一路走来,看到了许多1958年大跃进留下的半截子工程,虽经调整后,农村情况大有好转,但社员还是出工不出力。房东悄悄地对他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这使他不得不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种形式对农村生产力到底是起了解放作用还是破坏作用。为什么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反倒下降了呢?想解放战争时期,边打仗边土改,农民一分到地就参军、支前,热情何等的高。

离开郑州之后,毛溯流而上,他很急切地想知道1960年完工的大工程三门峡水库现在怎么样了。这工程当时是何等地激动人心啊。诗人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曾传唱全国。“展我治黄河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这些句子直到现在我还能背得出,那真是一个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时代。毛很想看看这万年的黄河,是不是已“清水清风走东海”。很想看看他日思夜想的黄河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他立马高坡,极目一望时,这里却不是他想象中的高原明镜,而是一片湿地,但见水雾茫茫,芦花荡荡。原先本想借这座水库拦腰一斩,根治黄河水害,但是才过几年就已沙淤库满,下游未得其利,上游反受其害,关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安全受到威胁。他眉头一皱,问黄河上游每年来沙多少,随行专家答:“16亿吨。”又问:“现库内已淤沙多少?”答:“50亿吨。”这就是再修十个水库也不够它淤填的啊。当初上上下下热情高涨,又相信苏联专家的话,并没有精细地测算和科学地论证,就匆匆上马。看来建设和打仗一样,也是要知己知彼啊。

P1-3

序言

潘凯雄

今年正好是本人第十个年头充当这个所谓“年度最佳随笔”选本的编选者,一件事,竟然坚持了十年,作为编选者而言除了感觉越来越难以出新之外,仿佛没太多的可说;倒是坚持每年推出这套选本的出版社其执著的追求着实可嘉,坦率地说,这是一件并无多少利益可言的事,但其价值恰恰又非简单的金钱二字所能衡量,这是一种文化的坚守,一种文化态度的彰显。唯其如此,笔者每年在做这件事时也就断不敢有半点马虎,虽从不敢妄言自己的所选就是这个年度的“最佳”,但至少是力求做到入选作品在某一点上能打动自己。

在以往九年对入选作品的编排上,本人基本上是按入选作品的内容分成若干板块进行排列,或抒情或记事,或读史或论今……板块虽相对清晰,但年复一年多少也有些呆板,且这样的划分毕竟也只能是相对而言,有些作品的内容与意味本身就很丰富,将其划入哪一板块多少都是有些勉强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遂干脆取消了这样的板块划分,索性单凭自己的阅读一顺排列下来。要说变化,这就是今年在从事这项编选排列工作时唯一的变化。

其实划不划分板块于这一年的随笔创作并无多少实质性意义,在往年的这类“序”中,我多次重复地表述有两点:即一、将散文与随笔严格区分开来,理论上没依据,实践起来有难处,只能是相对而言;二、每一年的散文随笔写作的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都给这种所谓“最佳”的选择增加了难度。这样的难点在今年的随笔选择中丝毫没有改变,由于篇幅所限,本书最终仅有三十余则随笔入围,但依然可以见出内容之丰富和触角之广泛。如果硬要说今年入选的这三十几则作品给我留下了什么特别深的印象,那么,我以为突出的有如下两点:

首先,是作品的率真与情趣。率真恐怕是随笔之有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显著特征,优秀的随笔作者不会不深谙此道,反映在作品中自然就是作者的态度跃然纸上,不掩饰、不矫情,也鲜有曲笔;但随笔又不同于杂文,因此,在这些随笔中,率真与情趣常常如影相随,或机智或闲适,这些都构成了当下随笔写作的基本面。

其次,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普及。我觉得,现在借随笔这种文体来传播知道与普及文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以住读史论今、读书品自然,大都以论文表达,而现在则喜用随笔这种文体取而代之,虽很难说孰优孰劣,但于大众传播而言,随笔这种形式无疑具有更加广泛的传播能力、更易为公众所接受恐怕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批随笔在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上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

最后的几层意思是每年必须重复的:首先,许多作家对本书的成稿予以鼎力支持,对此我深表谢意;其二,恕本人孤陋寡闻,少数入选作品之作家一时无法联系上,唯因不忍割爱,故在未先征得同意就冒昧将其大作入选,在深表歉意之时,也请他们在见到本书后及时与出版社联系;第三,限于本人学识,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是为序。

2010岁末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