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养蚕织绸衣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即今四川省盐亭县嫘村山。姑娘长大后,每天都要外出采集野果来奉养体弱多病的二老。她不怕苦、不怕累,近处的野果采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集,每天很晚才回家。
一天,姑娘在采集桑果时,发现树上吃桑叶的一种白白胖胖的虫子不断地吐着丝,做茧子,这种茧子在阳光下产生的七彩反光非常美丽。出于好奇,姑娘采一粒放在嘴里,用手把丝拉出来,这丝很有韧性。
她索性把这种虫子的丝,编成一块块小绸子,连成一大块给父母披在身上。父母穿了感觉热天凉爽、冬天温暖,非常舒服。于是姑娘把这种虫子取名为蚕,捉回家喂养。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姑娘完全掌握了蚕的生产规律和缫丝织绸技艺,并将这些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从此人们结束了“衣其羽毛”的原始衣着,进入了锦衣绣服的文明社会。
姑娘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消息很快传遍西陵部落,西陵王非常高兴,收姑娘为女儿,赐名“嫘祖”。嫘祖这一惊天动地的创举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部落的首领纷纷到西陵向她求婚,都遭到嫘祖的婉拒。
这时,英俊非凡的中原部落首领黄帝轩辕,征战来到西陵,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嫘祖被选作黄帝的元妃。嫘祖辅助黄帝完成了统一中华的大业。同时,她还奏请黄帝诏令天下,把栽桑养蚕织锦的技术推广到全国。嫘祖死后黄帝把她葬于嫘村山,后世尊称其为“先蚕娘娘”。
以后,每到植桑养蚕时间,人们纷纷设祭坛祭祀先蚕,以求风调雨顺,桑壮蚕肥。同时也用来祭奠嫘祖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至今,在陕西祭奠黄帝的盛大典礼中,还有祭祀嫘祖的纪念活动。
舜启用大禹治水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帝已六十一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回答说:“臣以为禹可用。”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以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呀,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他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还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阐让给了禹。禹推辞不就,于是舜就暂时缓行,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梧;后来葬在九嶷山,此地于是被后人称为零陵。舜在即位后仍不断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