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苦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万禾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大水的名字是父亲起的,那年红荆河发了大水,边寨的乡亲们都逃到寨后岗子上避难。那水太大了,太可怕了,那时天低云暗,下着大雨,冷风飕飕地吹着,水早已漫过了河堤,淹没了寨子,浑黄的液体汇集成巨流,翻卷着、盘旋着、凝聚着猛奔狂泻。已辨不清哪里是河了,汹涌的洪水好像要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吞掉。那岗子是沙土聚起来的,经不起洪水的刮凿,被冲开了口子,汹涌的洪水顺流而下,伴着剧烈的轰鸣与哀号,大半个岗子没有了,不少乡亲被卷走。大水爹娘避难的地方正巧有几棵百年古树,没有被冲垮,保住了众乡亲,保住了大水的爹娘,也保住了腹中的大水。洪灾过后,大水降生了,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别人都说顺理成章。

三十多年过去了,大水已成家立业,父母也都过世。大水在腹中经历的惊险,孩提时父母叔伯对他说过不少,现在他都淡忘了,像多年前看过的神话小人书,没留下多少印象。边寨的人们早已分成了几类,出了大款。大款坐的是奥迪,住的是别墅,听说还养了“小蜜”。大水不打听那些人的生活,他认为自己是受罪的命,不想沾别人的光,不想冒险,不想违法,不想钴空子搞投机,不想发大财,也不想享受富贵。他的家业不小了,在红荆河边租了三十亩地,离寨子一里多,种下了桃树,捎带养牛。桃树苗是从县林业局苗圃场买来的优良品种,名叫“桃王”。现在桃树都长大了,挂了桃。那桃确实很大,品质特好,一个八九两重,绿皮红嘴,白肚缝,核小肉厚,脆甜脆甜的,吃撑了还想吃。桃的销路自然很好。桃子成熟时,骑自行车的,骑摩托的,蹬三轮的,尽是些小商小贩,鱼贯而来,弄得大水应接不暇。大水把桃的价钱定到八毛一斤,买者乐意接受,搞多少,卖多少,一点也不剩。

卸完了树,大水碰了碰账,坐在窝棚口,一边叠着记账的牛皮纸,一边喊:“三妮儿,你猜今年咱这桃挣了多少?”

三妮儿是大水的老婆,现在正给卧在凉棚下的四头牛挠痒,用的是给人挠痒的竹子痒挠,是大水把挠齿削尖改为牛用的。尖尖的挠齿拨开牛毛,在牛皮上划来划去,挠到之处,牛身上的那肉就舒服得直哆嗦,就像进了天堂。牛觉得过瘾,伸开四蹄,舒展着硕大的身躯,昂头望着这个给它带来幸福与快乐的女人,生怕她放手不干。三妮儿听到大水问她,舍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心里也在算,她知道卖桃毛收入大约三万块,需要刨去土地租金、水钱、电钱、农药肥料钱等等,就说:“有一万五六吧,我算的是大约数。”

“你清,你清,真娘的比我清,我用笔算了半天,正好一万五千六。服了,服了。”大水瞅着老婆说着,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熟练地把牛皮纸压到那张发了黑的草凉席下面。

“大水呀,”、三妮儿干得更急了,“秋后咱翻盖门楼吧,跟大宝家的一样,铁大门,红漆。孩子要买双足球鞋,大宝家孩子穿上了。”

“行,听你的。”大水见三妮儿一手按住牛背正挠牛的肩膀。三妮儿的衣服太脏了,太旧了,紫红色的半袖背心褪了色,紫不紫,黑不黑,白不白,上面沾着牛毛。裤子灰不溜秋的,挽着裤腿,裆里开了线,能看见里面的内裤,一定得让她快缝住。大水眼圈有点儿酸,三妮儿多好的身材呀,硬是糟践在自己手里了。他接着说:“你买身衣裳吧,不能比大宝媳妇差,那老母猪,穿的还挺好。”

“破嘴。招你惹你啦?”三妮儿埋头干活,“你和孩子重要,我不讲究,庄稼人,没人看。”

“娘的,我他娘的就不信。”大水来了精神,忽地起来跑两步,跳起三尺多高,“啪”的一声,打了个旋脚。

三妮儿管他这叫发神经,习以为常了。三妮儿停住了手,知道他要去放牛,就把牛轰起来。大水拿了鞭子,牛对他看也不看,径直朝河套里走去。

进了八月,天还很热。太阳在云彩里露不出脸来,沉闷沉闷的。这几天接连下了几场雨,红荆河套里绿草如盖。红荆河是从太行山里流下来的,古往今来,不知经历了几千年几万年,山上风化的石头末子顺水而下,把红荆河一带冲积成了沙地。河套里长了一墩一墩的红荆,据说也是从山上冲下来的。红荆属于灌木,没有树干,只有粗壮的根和犬牙交错的条子,那条子是红色的,长着柔软密集的、绿里透蓝的细枝嫩叶。红荆造型极美,每墩都是上好的艺术品。远远望去,红荆在河套里星罗棋布,无边无际,美不胜收。红荆河便由此而得名。谁也说不清这一带的沙子到底有多深,有说三十丈的,有说一百丈的。大水听说韩国缺少沙子,有人正在打通海关,把这里的沙子运到韩国卖钱,金贵金贵的,老鼻子了。净他娘的胡吹,现在听不到动静了。

约在五六十年代,山里修了几座大水库,红荆河里的水有了节制,白色的沙滩上,有时细流如蛇,有时乱流如织,好看得很。大水经常来这里放牛,忽然,他觉得今天的河水流得有点儿邪,跟平时大不一样,多少年没见过这么邪的河水了。那水浑浊得出奇,水流拧成了麻花,声音有点大。水边的沙土块子支持不住掉下来,呼塌呼塌的。四周很静,四头牛在那里埋头吃草,有时用尾巴抽打吸它血的昆虫。

天快黑了,西北天阴得厉害,大水估摸着三妮儿已回家做熟了饭,儿子也该放学了,他要把牛直接赶到家里去。桃树地里没了桃子,那窝棚里屑毛也没几根,不管它了。

“啪”的一声,大水在空中打了个响鞭,四头牛全都抬起了头,老老实实地开始往回走。间或,有的牛看见非常鲜嫩的草,急忙咬一口,咀嚼着紧跑几步,跟上队伍。它怕大水手里的鞭子,那鞭子确是好鞭,软竹拧成的鞭竿,根部镶着油光水滑的红木手柄,牛皮鞭头,狗皮鞭鞘。有人说这鞭子能避邪,能逢凶化吉,能遇难呈祥,大水坚信这一点。

莫非真他娘的有难?刚才远处京广路大桥还依稀可见,现在啥也看不到了。近处的红荆一墩一墩黑乎乎的,风一刮,慢悠悠地晃动,像凶恶动物匍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瞅着他和他的牛,随时都有扑过来的危险。“嗖”的一声,一只野兔子从他跟前蹿过,把他惊出一身冷汗,有一头牛也“哞”了一声,惊恐地跳开。

P2-4

目录

一、大水

二、拓荒

三、淘金

四、外遇

五、夏夜

六、市井

七、塞外之旅

八、紫薇

序言

这个小说集,共有八篇作品,四个中篇,四个短篇,都是写小人物的。我从2005年就开始写了,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到2009年才写完。我不是专门搞创作的,我有我的工作。我在一家事业单位供职,身不由己,写作要服从工作。单位里有许多繁杂的事务要处理,短不了有一些应酬,有时喝高了,不但身上觉得难受,多日培养起来的文学细胞也被杀死了。还得想方设法让文学细胞复活,挤时间接着再写。更何况我又是个笨人,写得不快,耗费的时间连我自己也觉得太长了。

我生在农村,也是在农村长大成人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我的经历不能说不丰富,当过学生,务过农,在工厂做过工,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这期间,做过政工,审过干,搞过文秘,干过政法,还做了十年信访工作。离开党政机关后,又在两个事业单位当了多年负责人。几十年过去了,说起来很短暂,仔细想一想也很漫长。在这期间,我见到过的、接触过的、听说过的人和事太多了,有的因为“事”的特殊和“人”的特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因为“事”的普通和“人”的普通,耳染目睹,重复得次数多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是去写某件事或某个人,但我的经历对我的“写”很有用,可以在经历里挑选一些对“事”的印象,也可以在经历里挑选一些对“人”的印象,作为我用来虚构或者说制造的材料。写作时,想写一件什么样的“事”,首先就要考虑“人”,觉得什么样的“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更合适,就制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人”来担当;想写哪种类型的“人”时,则要首先考虑“事”,什么样的“事”对表现这类“人”的特征、特色更合适,就制造出一件什么样的“事”来表现。因此,作品里的“事”绝不是经历里遇到的事,作品里的“人”更不是经历里遇到的人,“人”和“事”都是我虚构或者说制造出来的。其来源都不能刨根问底,就像我们吃过的馒头、油条和大饼,谁知道是用了哪几株小麦的收获物而炮制成的。

这个集子写的全是小人物,或者说全是平民百姓。我接触小人物比接触大人物多,小人物处在社会的基层,相对单纯、本色、直观、少掩饰。然而,每个小人物都不是简单的,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儿,都有自己的性格、追求、兴趣、爱好,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格调、倾向、品行及影响,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小人物的世界丰富多彩、风景无限。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当然还有大人物和中人物。大人物或中人物变成小人物是不多见的,小人物变成大人物或中人物却司空见惯。大抵可以这样讲,大人物或中人物都是由小人物变成的。这样一分析,在不同类型的小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大人物或中人物的影子。尽管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不可能全变,其性格、做人的动机和特有的气质往往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更多地了解小人物,对于了解社会、了解时代还是有好处的。

我写这个集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不能战胜自己。在我感到苦感到累的时候,我会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搁笔不写;当我果真搁下笔的时候,我又觉得那是对不起我自己的。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事,母亲对我的教育,令我刻骨铭心。我很爱也很敬佩我的母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我还没有上小学,已经可以记住事了。我母亲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在家里为县城一家毛衣铺织毛衣。每次她从毛衣铺拿回了毛线,总是利用晚上的时间织。白天她要下地干活儿,还要做家务,忙得很。夜幕降临了,全家人都吃过了晚饭,她把锅碗瓢盆洗刷完毕,就坐在炕上靠墙根儿的地方,不知疲倦地织起来。那时我个子很小,脚头儿处有一个大空间,母亲就坐在那里织。墙上挂着父亲自制的煤油灯,灯头儿比一粒黄豆大不了多少。墙是土墙,是不容易被熏黑的,尽管这样,小油灯上面的墙皮也被熏出一道浓重的、扇形的烟雾印迹。记不清多少次了,我深夜醒来,听到鸡都叫了,母亲还在那里织着。我悄悄拉住自己的被边儿,看着母亲织毛衣的表情。她近乎机械地、默默地织着,脸上带着倦态,带着善良,我觉得也带着对我的希望。她伴着丈夫的鼾声和儿子们的熟睡,她就是那么忘我。后来我长大了,上学了。记得是在上高小的时候,遇到星期天和假日,我常回村里干活儿,村边有许多柳树条儿、榆树条儿、红荆条儿,不少人砍下这些树条儿编筐、编篓、编草帽,有的人编得很好。我总愿意跟他们学,一有机会就去看,看得次数多了,就愿意自己动手试着编。但我干活儿缺乏耐心,只图新鲜,不能善始善终。编了好几个大筐和小筐,都是编到一半或一半多就扔下不管了,院里放着好几个我编的筐碴子。母亲不能容忍我这样的行为,催我快点儿把这些筐碴子编成成品。我因为对“拧筐沿”不熟悉,还是拖着没去做。母亲急了,逼着我再去学艺,逼着我把这些半成品编成了成品。母亲说:“好”难学,正经事要办出结果,不能半路上丧气。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培养着、锻炼着我的毅力、耐力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力戒“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是我,我才是母亲的儿子。

我很愿意写一些东西,特别是相对闲暇的时候,总觉得干别的事不如干这件事有兴趣,而且有意义。我喜欢自然。我老家是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落,我是七十年代初期离开我老家的。那时那里还很贫瘠。村外有很多沙丘,有很多野生的榆树、椿树、枣树、杜梨,有农田,有果园,有盐碱洼地,有各种各样的草,有各种各样的鸟儿,有野兔、黄鼠狼、狐狸、刺猬之类的小动物。参加工作后,我多次到山区的农村下乡。并且,总愿意跑到村外去看山,看着看着就爬上去了。有时这山看着那山高,爬了一座又一座。我见过荒山野岭,见过悬崖峭壁,见过峡谷,见过险峰,见过无边的山林,见过弯弯的山路,见过层层的梯田,见过山间的小溪。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这些自然的景致,或者有的是让人类稍微加了些改动的景致,都是很吸引我的。我从内心里喜欢它们,喜欢它们在白昼、在晚间、在风霜雪雨、在雷鸣电闪环境下的状态。我也喜欢怀旧。过去的经历不能再更改了,也不能再重复了,但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追忆。当一幕又一幕的往事在心中上映,内心里就会出现不同时期的、带着各种印记的场面:有人物的,有景致的;有感到兴奋的,有引起悲伤的;有留下遗憾的,有无怨无悔的;有憎恶的,有惋惜的;有轰轰烈烈的,也有平淡无奇的。这些追忆不是在不停地进行着,往往是自己静下来的时候,愿意开启追忆的开关,重温过去的时光,去享受追忆的快乐。还有的时候,因受到外力的作用,比如听一首老歌,见一个故旧,回一次老地方,也会勾起对往事的追忆。我认为,追忆过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是对往日生活的提炼和过滤,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评判。不断地想一想过去,不失为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良方益诀。

我还喜欢与小人物交往。小人物的优点太多了,跟小人物交往是一种享受。当然,交往时自己不能自高自大,必须也把自己真正当成小人物。其实,自己也正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了不起。交往要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谁对谁都不能居高临下,谁对谁也不用讨好巴结。交往要轻松,关系要自然,交情要长久。如果自己在社会上有一点儿身份,也要用“平常人”的心态去交往,不能有“屈尊”或“故意”的感觉,否则,你那种心态或多或少会在行为里表现出来,人家对你的行为也会有感觉的,难免对你敬而远之,或者疑而避之,甚至畏而溜之,你自己也免不了大而臭之。然而,交往也不是一点儿也不挑剔,那种爱坑你、骗你、敲你、宰你的人,就应该提防着点儿了,起码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老上他的当。世界是大干世界,人的德行也会千差万别。除了那些令人称道的、美好的德行之外,还有贪财的、好色的、嗜酒的、爱赌的,爱整人的,爱耍赖的,爱动武的,爱施阴的,甚至触犯了刑律的,道德沦丧遭人唾弃的,也确实在那里存在着。我认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还是可以交往的,交往的“面”还是宽一些好。关键是与谁交往时都要有自己的感觉,能交往的就交往,应该提防的要慎重交往,不能交往的就不强交往。说了我这么多的“喜欢”,还是要说到“写”上。我的“喜欢”和我的“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喜欢”时常给我带来“写”的冲动,勾起我“写”的欲望,每当我开始“写”的时候,又不可离开这些“喜欢”,或者说迫切地需要这些“喜欢”。应该说,我的这些“喜欢”是我“写”过来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写”下去的不易枯竭的源泉。

这个集子叫《苦人》,取这个名字,我是经过了推敲的。我不喜欢冗长的名字,愿意简洁,还愿意适度、得体。选来选去,觉得还是这个名字好。名字中的“人”字,没有什么异议,小说就是刻画人物的,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苦”字就不一样了,需要斟酌。从字典里查,“苦”字至少有五个义项:一是苦味;二是痛苦;三是辛苦、艰苦;四是因某种原因感到痛苦或困难;五是竭力地、辛勤地去做某一件事。按这五个义项分析,前两项,“苦味”显然不合适,“痛苦”与我刻画的人物也不吻合;后三项,“辛苦、艰苦”,“因某种原因感到痛苦或困难”,“竭力地、辛勤地去做某一件事”,我觉得就很有些意思了,它可以反映这个集子中多数人物的特征。更进一步分析,我觉得在这些方面,不少人物是兼而备之的,这样概括和形容他们,也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尽管这是我个人“浮浅”或者说“武断”的看法,我还是选用了这个名字。或许我这样做不无冒昧之嫌。

这个集子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深感我的笔力不够,包括对社会生活认识的深度不够,准确度把握不够,艺术表现力差,语言的存量不足,运用也显得笨拙。但,我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欢迎读者给予批评。

作者

2009年12月

内容推荐

这个集子写的全是小人物,或者说全是平民百姓。我接触小人物比接触大人物多,小人物处在社会的基层,相对单纯、本色、直观、少掩饰。然而,每个小人物都不是简单的,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儿,都有自己的性格、追求、兴趣、爱好,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格调、倾向,品行及影响,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小人物的世界丰富多彩、风景无限。

编辑推荐

这是个小说集,共有八篇作品,四个中篇,四个短篇,都是写小人物的。这些小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书名中的“苦”。这个“苦”有三项意思:“辛苦、艰苦”,“因某种原因感到痛苦或困难”,“竭力地、辛勤地去做某一件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