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眼(精)/夜光杯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冠中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冠中先生说他就活在自己的画里,他的肝胆心脏都是透明的。走进《画眼》,看吴冠中所看……他艺术创造的激情与思想灵泉,他又是怎样的“推翻成见,探索新知”艺胆与国魂。

他嚼透黄连,历经苦难;风骨独立,高山仰止!

内容推荐

吴冠中,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思想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数十年历经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并发表独具卓越思想创见的文论、散文随笔百余万字。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

《画眼》为他的随笔集。《画眼》主要收录了“双燕”、“金桂花”、“落红”、“高桥”、“都市之夜”、“长日无风”、“夜航”、“太湖鹅群”、“南京长江大桥”、“鱼之乐”、“红灯笼”、“鼓浪屿”等作品,供读者朋友们赏析。

目录

夜光杯里品酒香——自序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2007

专栏

双燕

酱园

崂山松石

楚国兄妹

又见风筝

红蜻蜓

小鸟天堂

交河故城

墨海银丝

汉字春秋

岳飞的兵

乾陵石人

金桂花

落红

松魂

苏醒

补网

土地

补天

高昌遗址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专栏

2008

高桥

乌镇

江南人家

都市之夜

天问

碾子

狮子林

大漠

长日无风

伴侣

夜航

双喜

残阳如血

桑园

硕果

水田

太湖鹅群

春如线

吴家庄

故乡之晨

吴家作坊

童年

南京长江大桥

墨韵

草花

卢浮宫

春风又绿江南岸

长城

鱼之乐

白皮松

老墙

秋无限

英国室内酒店

大宅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专栏

2009

遗忘的雪

春曲

长缨缚玉龙

洪荒

寻梅

红灯笼

巴黎蒙马特

巴山春雪

花果山

西藏佛壁

桃花季节

熊猫

太湖岸

舴艋舟

渔家院

朱墨春山

乐山大佛

石岛山村

房东家

故宅

石榴

野菊

周庄

瓜藤

井冈山茨坪

映日

微山岛

山花

燕子觅句来

十字街头

鼓浪屿

黄土高原

海南人家

张家界

洋阿福

海棠

海风

海浴

麻雀

荷塘春秋

香山红叶

花雨

桂林

印尼小市

鲁迅故乡

莎士比亚故里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专栏

2010

水巷

都市之恋

吕纪门前雪

四合院

夜咖啡

渔港

欢乐的梦

中国城

点线迎春

江南屋

玉龙山下丛林

邻里

茶场

江村

忆西双版纳

咆哮

公园里的风筝

建楼曲

谁家大宅院

漓江

木槿

红影

凡尔赛宫一角

山野

高空谱曲

阿尔泰山村

自家江山

海外百草园

帆与网

山海关

藤花

天书

蛛网

飞越戒台

窗外无月

日照群峰

千年构思出文苑

霸王别姬

月如钩

落户草原

忆黄山

楼兰何处

野花

黑白故里

残荷

桂林山村

墨海中立定精神

色色空空

冰天雪地

风吹草低见牛羊

鹤舞

花溪

乌江小镇

墨之花

野草

民族魂

松与瀑

双白杨

遗忘之河

春风

春潮

网(都市)

附:图录

试读章节

双燕

80年代初我任教工艺美院期间,带领学生到苏州角直写生实习,我的研究生钟蜀珩同行,边教边学,协助我辅导。在苏州留园,学生们在太湖石中联系到人体的结构与运动,在不起眼的墙上爬山虎中提炼出感人的画面,确是体现了我对造型观察的启示作用,并发展了我的思路。在教学中,重于培养慧眼,轻于训练技术,尤其反对灌输技术,技为下,艺为上。眼睛是手的老师,“眼高手低”不应是贬词,手技随眼力之高低而千变万化。在苏州上完课,学生们返京去了,钟蜀珩随我去舟山群岛写生,没有课务,我们自由作画,疯狂作画,我不考虑钟蜀珩能否跟上我近乎废寝忘食的步伐,她却跟上了。无论多大太阳,即便在西双版纳的烈日下写生,我从不戴草帽,习惯了,钟蜀珩见我额头一道道白色皱纹颇有感触,那是写生中不时皱眉,太阳射不进皱纹的必然结果。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启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水乡水乡,白亮亮的水乡。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艺术道路的起步。而苏联专家说,江南不适宜作油画。银灰调多呈现于阴天,我最爱江南的春阴,我画面中基本排斥阳光与投影,若表现晴日的光亮,也像是朵云遮日那瞬间。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

《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延伸。近乎抽象的几何构成,缠绵纠葛的情结风貌,其实都远源于具象形象的发挥。不同时期作品揭示了作者数十年来奔忙于何事,心灵的隐私被示众了。

酱园

酱,在平民调料中曾是主将,用途广而价廉,家家离不开酱。当我的童年,酱园是大商家,所有市镇上的酱园一色大白门墙,白墙上一色硕大的黑体字“酱园”及“乳坊”,字体仿佛也是程式的,一目了然,真乃昨日麦当劳或肯德基乎。我小学的一位女同学穿着讲究,很娇气,她家就在镇上开着酱园。 农家省钱,大都自家做酱,并以酱代酱油用。约略记得,做酱是先将黄豆煮烂,晾干,切割成许多小块,等这些豆泥块块发霉后,置人瓦缸,和盐一起搅拌,另加什么料,如何令之发酵,就记不清了。瓦缸里黄色的糊糊便是酱的前身、本身。制酱靠日照,故都在夏季做酱。怕鸡、狗偷吃或孩子耍弄,我家的酱缸置于院内房顶上,父亲每天从那个破旧木梯多次爬上去搅拌酱缸。天下雨,便用一只苇叶编织的大檐帽盖住酱缸,风吹,尚须用几块砖压住帽檐。雨停日又出,他立即又爬上去掀开帽檐,南方的夏天晴雨无常,瞬息多变,父亲太操心,不时爬上爬下总是他一个人的事,我多次想替代上去拌酱,他不放心,怕我拌不匀。终于那破旧木梯折断了,父亲重重摔了一跤,落下了残疾。

酱当菜吃,吃粥或饭均拌酱吃,将黄瓜或西瓜皮投入酱缸,几天后成酱瓜,香脆而甜咸。南方主要吃米饭,偶尔吃一次手擀面条,便如节日美餐,我们在面条里调入一点酱油,鲜极了,父亲虽不禁止,但他不用酱油,只拌着酱吃,酱油是从酱园买来的,价贵。

北方人也吃酱,多半拌葱蒜吃,但从未见到南方格式的酱园,我自己不买酱,对此全不关心了。几年前到绍兴一乡镇访问,突然发现一家童年熟识的酱园,高门大白墙,白墙上仍然是硕大的黑体字“酱园”“乳坊”,字体也是正宗传统衣钵,我情不自禁画下了这幅上世纪30年代的酱园遗老像,眼前又显现了爬梯子拌酱缸的父亲,和小学同学那位酱园之家的娇小姐。P2-6

序言

酿酒人不知酒味,倒入夜光杯请客尝。贺小钢和燕子二位卖酒女郎,每次只给客人倒一点点,怕人醉。其实我的酒度数很低,只恐酒味不足,今集篇成书,仍不醉人的。随酒配的短文,那是奉送的茴香豆与花生米,供客人看图识字或按图索骥。

醉里插花君莫笑,我是想与君共醉的,醉不了,结识酒友也,美事一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