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康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听夜人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中国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他也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同时,康熙也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因为他博览群书,学以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

内容推荐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全面、翔实地品评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与雄才大略。

康熙帝在文化上,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他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在治理国家中,他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他废止了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淮河运等水利工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制度清王朝在康熙的治理下,由大乱走向大治,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幅员辽阔、政治统一、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世界强国。可以说,也正是他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少年天子的登基之路

 一、独特的身世——集三种血缘于一身

 二、生不逢时——幼年皇子屡遭磨难

 三、祸福相依——少年皇子因祸继位

 四、四臣辅政——少年天子勤学苦练

第二章 少年天子的亲政谋略

 一、辅臣内讧——鳌拜专权报宿怨

 二、康熙亲政——顺水推舟除权臣

 三、鳌拜妄行——康熙戒急用忍练侍卫

 四、铲除鳌拜——康熙解除皇权威胁

第三章 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

 一、平定三藩,统一地方建制

 二、收复台湾,展界开海

 三、定秋■之制,修避暑山庄

 四、抗拒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五、亲征噶尔丹,稳定漠北

 六、进兵安藏,加强西藏管理

第四章 一代名君的安邦韬略

 一、重建内阁,设立南书房

 二、整饬吏治,奖廉惩贪

 三、治理黄河,整治河运

 四、六下江南,笼络士心

 五、改革税制,推行摊丁人亩

 六、编修经史,发展文化

第五章 千古一帝的治国之道

 一、崇儒重道,发展经世实学

 二、以民为本,王道不废法制

 三、敬慎处事,奉行君臣一体

 四、反对朋党,防微杜渐

 五、两废太子,选择秘密建储

 六、加强军备,以图长治久安

 七、用兵之道,驰驱是为息兵

 八、巩固边防,多管齐下

 九、重农贵粟,蠲免地丁钱粮

 十、利商便民,发展贸易和生产

第六章 千古一帝的玉之瑕疵

 一、玉有瑕疵,康熙教子的得失

 二、禁锢思想,康熙朝的文字狱

 三、胤稹继位,康熙的死因谜团

试读章节

我们说血缘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但是却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品格与精神。童年时期的玄烨,身为满族皇子,自然要跟随满洲师傅学习满文和骑射,自然会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他从小就深得奶奶孝庄太皇太后的疼爱,自然又会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祖母的随嫁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从小就生活在蒙古草原,信奉喇嘛教,她不仅照顾玄烨的生活起居,还教他蒙古语、蒙古文。

三种不同的血缘,使玄烨从小就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因此,在他的性格中,既继承了满洲人的勇武奋进,又融入了蒙古人的高远大度,还吸取了汉族儒学的仁爱韬略。

二、生不逢时——幼年皇子屡遭磨难

出身帝王之家又深得祖母厚爱的玄烨,其优越的生活环境自然不是我们常人所能拥有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童年时期的玄烨,在享受锦衣玉食的同时,不仅屡遭磨难,而且也深深体味了一番.帝王之家的人情冷漠。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绝大部分的满族人相继进入关内,与汉族杂居,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汉化很快。那时,年轻的顺治帝思想开放,作为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对内地的新事物接受得也很快。出于对汉文化的喜爱,也开始喜欢起了汉族的姑娘。但是,孝庄皇太后和满洲贵族们都认为汉俗的盛行将不利于清朝的统治,于是极力反对顺治的意愿,坚持满蒙联姻的政策。由皇太后做主,先后强迫他娶了五位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后妃。但事与愿违,顺治帝由此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先废掉了第一位皇后(孝庄的亲侄女),接着又疏远第二位皇后(孝庄的亲侄孙女),同时也故意冷落另外的三位蒙古妃子。

与此同时,顺治帝陆续收纳起了满族和汉族女子入宫,玄烨的母亲佟氏就是顺治九年(1652年)被顺治选入宫中的。顺治帝对佟氏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深厚的感情,但其母亲孝庄皇太后却特别喜欢佟氏。起初,佟氏还能得到顺治的宠幸。然而,就在玄烨将要降生的前后,顺治帝移情别恋,爱上了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并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将她立为贤妃,九月又晋升为皇贵妃。翌年,皇贵妃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子以母贵,这位刚出生的皇四子,被顺治帝视为“朕第一子”,并为之告祭天地、太庙,隆重庆贺,预示这位小皇子将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但好景不长,三个月后,皇四子突然夭折。顺治帝为此悲痛欲绝,神魂颠倒,此后再也无意考虑皇嗣问题。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子、皇女在出生之后,即与生身额娘(母亲)分居,由乳母、保姆抚育。玄烨出生之后也不例外,玄烨是独居一处,由乳母、保姆等哺育、照顾,由宫女、太监等服侍、陪伴。

在玄烨两三岁时,大约是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冬天,顺治帝以玄烨尚未出痘为由,令其与保姆出宫避痘。于是,玄烨就从皇宫搬到了皇宫西墙外的一座宅院里。这座宅院就是今北长街北口路东的一座府邸(后来改为福佑寺)。这段时间,玄烨只有乳母、保姆、宫女和太监照料,长期不能与父母相见。直到两年后出过天花,才得以搬回皇宫。

玄烨出宫避痘,虽名日“避痘”,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任何可靠的预防措施,当时也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无论是谁,如果一旦得了天花,一半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一半则靠命运的安排。玄烨出天花时,经受了发烧、疼痛、烦躁和恐惧,全靠他自身的抵抗能力和保姆、太监的精心照料,最后虽九死一生,躲过了一劫,但是在玄烨的脸上却留下了永远的“麻子”。这在生理上是一种终身的遗憾,在心灵里也是一种终身的阴影。

在玄烨成长的这段岁月里,虽然皇父根本无心、也无暇顾及他,没有给予他关爱与教育,但是毕竟还有皇父的庇护。在他未满八岁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的皇父又突然与世长辞。顺治的死,不仅使祖母和生母痛苦不堪,也又一次给幼小的玄烨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精神创伤。  两年之后,也就是在玄烨即位的第二年,年仅二十四岁的生母佟氏又不幸病死,这时的康熙帝还不满十岁。母亲的去世,悲痛之情可想而知。玄烨昼夜守灵,“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者,“无不感泣”。两年之间,父母相继.离世,对玄烨来说实在是人生幼年的极大不幸。

玄烨的童年很少享受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也是他终生的遗憾。直到晚年时他还对此耿耿于怀。他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的确就是这样,忧患虽会使人痛苦,但也能激发人的斗志豪情。康熙帝玄烨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充满宫廷悲剧的童年,给他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但是,玄烨在人生磨难的面前,却没有消沉、颓废,而是勤奋学习,磨炼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精神,为成就后来的帝王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虽然使人痛苦,但有时候也能“因祸得福”;福,固然让人快乐,但福往往也是祸的源头。

玄烨由于母亲佟氏遭受冷落,虽然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皇的重视,但值得庆幸的是少年玄烨得到了祖母的特别喜爱。孝庄太皇太后鉴于对儿子福临少年时教育失败的教训,特别注重对孙儿玄烨的教育。

她派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加以照看,教他读书写字。苏麻喇姑仅比孝庄太后小五六岁,顺治帝时以姑相称,因此大家都称之为苏麻喇姑。幼年玄烨对待她非常的敬重,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4-7

序言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即位时只有八岁。康熙六年-EM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随后,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的亲政阶段。

康熙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康熙亲政后,经过八年艰苦的平叛战争,终于取得了削平三藩的胜利,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三,抵御外侵,缔结(伲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历史遗留问题。第五,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此外,康熙还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组织编辑与出版了许多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好学敏求,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在位六十一年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华帝国的一个黄金时代。

康熙帝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但人无完人,他的一生既有功绩也有缺憾。比如他虽完成了本民族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过渡,但并没有如后人所期望的那样走向工业文明;他爱好西学,但仅仅只把西学当成个人爱好,并没有将其推^普及;他重视皇储,但是却没有处理好自身和太子的关系,导致太子的一再废立;他崇尚儒学,并将其作为治国的根本,但是却又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思想的自由……这些都为清朝后世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尽管如此,康熙作为一位封建帝王,其成就是伟大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罗光乾

2009年6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