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喜舍(智慧之法)(精)/迷悟之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星云大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最畅销的励志经典;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

《迷悟之间》清新质朴、别具一格、直指人心,对佛法的解说突破刻板的传统,极富创意。是难得的励志经典,也是台湾的金牌畅销书,全球销量已逾二百多万册。

这本《喜舍(智慧之法)》为丛书之一,星云大师以超然与豁达的笔触,论得失谈处世,高人高论令人叹服。

内容推荐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如何看待得失?在《喜舍(智慧之法)》一书中,星云大师以哲学家的理性作答。通过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以平和的心态告诉读者,在金钱、权位和爱情等问题上,一个智者该怎样做?沉不住气会导致什么恶果?公平从何而来?为什么不能轻易地拒绝因缘?星云大师以超然与豁达的笔触,论得失谈处世,高人高论令人叹服。

目录

聪明的争议

得与失

职务伦理

反应

蝙蝠性格

捕风捉影

座右铭

跟着感觉走

智囊团

沉不住气

一窝蜂的习惯

真女性主义

加温

放风筝的哲学

高帽子

拓宽道路

慎独

对准焦距

点缀

中心

烧头香

不一样

YES与NO

营造气氛

看得见

重新洗牌

价值

相对论

想法

一句话

行情表

大与小

人有哪几种?

多多利用

泥石流

乐透了

福报哪里来?

自我教育

尊严

无孔不入

本末倒置

寺院的功能

国宝级

拔河

因小失大

解读

骗骗骗

找一个领袖

合适最好

敦厚宽容

典礼

寒冬暖意

减肥

公平

开发潜能

社会风气

佛指出土奇迹

佛指来台内情

鞋子的启示

捷径

新与旧

中途站

春秋大梦

第一次

水的启示

什么最强?

听话

我在想什么?

定时器

聚散总是缘

恶作剧

谏言

同心

异想天开

冲突的可怕

摸摸良心

本来面目

如果

辩论

旁观者

官僚

打折扣

闲话

懊悔

马年

逆境

高楼

余地

烦恼

汽车

生气

华灯初上

武断

渐冻人

以舍为得

附录:星云大师佛学著作

试读章节

聪明的争议

聪明好不好?聪明人人希望,人人所求,怎可以说聪明不好?

聪明很好吗?语云:“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代的杨修,因自恃聪明,恃才傲物,最后反招来杀身之祸;冀州的田丰,力劝袁绍不要跟曹操正面作战,袁绍不听,将之打入大牢,出兵后果真大败,牢中的田丰一听,说:“我命休矣!”人曰:“你劝得对,袁绍一定会放了你。”田丰说:“我素知袁绍为人心胸狭窄,我说错了,他或许可以容我;我说对了,他必定不肯容我。”田丰的聪明,不但没有为他带来官运亨通,反而使他冤死狱中。

有些人世智辩聪,对于自己某方面的聪明,没有透彻的深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明白种种前因后果,这都不算是聪明。例如,螳螂捕蝉,自以为得手,孰料黄雀在后;黄雀自以为成功,但猎人的子弹已经射来了。

社会上一些作奸犯科的人,总觉得自己犯案的手法天衣无缝,所作的案件无人能知,但是天知、地知,因果知道,怎能说无人知晓呢?社会上许多所谓“智慧型”的犯案者,不都是自以为聪明,不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众生都有一个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聪明,不畏惧因果。但是,就算你不知道畏因,一旦苦果来临的时候,你也不能不有所畏惧啊!所谓自私无人,就不是聪明;贪赃枉法、损人利己,就不是聪明;嗔恨嫉妒、障碍他人,就不是聪明;贪小便宜,专捡现成,自以为有所得,实际上却失去了人格道德,这就不是聪明。

有一个儿子在外偷盗,母亲夸赞儿子聪明有用,儿子愈偷胆子愈大,最后杀人抢劫,终于犯案累累被判死刑。所以,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不一定只要求他聪明,应该要教育他守道德、守本分、明因果、知进退,不但不去侵犯他人、不盗占他物,进而还要随力喜舍、随缘布施,这必定能广结善缘,必能前途顺遂,这才是成功之道。

人,不要自恃聪明,自算、人算,不如天算!真正的聪明是在明白群我的关系,是在了解事理的融和,是在明白守法、守道的重要。聪明的人知道“豫则立”,凡事要有预备才能安全;聪明的人知道,有播种才有收成。

历史上,许多发动战争的人,都是自以为聪明,到最后不都失败了吗?社会上,一些人以为借贷投资创业,就可以大发一笔,到最后不都债台高筑,身败名裂了吗?有的人自以为家中有人为官,有财有势,到处可以白吃白喝,最后家道中落,一无所有,只凭聪明,又何能立身于社会呢?

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虽然是苏东坡对当朝的讽刺,但也说明,一个人徒有聪明才智,如果没有培养福德因缘,也是很难立身处世!甚至有的人因此郁结终生,徒叹奈何!因此,聪明智慧的人,如果懂得广结善缘,懂得培养人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都过了一生。

金钱,有得有失;权位,有得有失;爱情,有得有失。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过了一生。

人都是欢喜得,不欢喜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佛光菜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有情有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础;刘备得卧龙、凤雏而有天下,可惜凤雏早逝,卧龙忠心为国,也能造就三国鼎立之势。唐三藏玄奘大师得到窥基,而能将唯识宗大为发扬;惠能大师得到神会,而使南宗的大法弘传全国。

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的人得—人而天下兴,也有的人得—人而江山亡,如纣王得妲己、幽王得褒姒。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欢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个败家子,不禁慨叹,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个忠仆,而能保有财产,世代兴隆;大富之人,得到一只义犬,忠心守家,甚至舍命救主,使之未来发达。苏秦得到姜太公的阴符兵法,而能合纵诸侯,佩六国相印;张良谦虚卑下,获得黄石老人赐与兵法秘籍,而使他帮汉高祖打天下,出谋划策,无有不成。

说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缘。是我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有时候得也不好,有时候失也不坏,得失之间,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运用;失去时,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它也会再来。

话说有一个人,舍命救人,对方为报恩而送他一条破毛巾,说明这条毛巾能够帮他成就所愿。有一天洗手后,顺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现出一个金盆,此人一看有了金盆,随手便把破毛巾丢弃,哪知刹时金盆也消失了,后经指点,再把毛巾捡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现,此人赶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从此保有金盆。此中说明,旧的东西不可弃,得到了也不能忘记来路,也就是说,做人不能过河拆桥。

P1-5

序言

迷悟一念之间

从二〇〇〇年四月一日开始,我每日提供一篇“迷悟之间”的短文给《人间福报》,写了近四年,共一—二四篇。于二〇〇四年七月结集编成十二本书,由台湾的香海文化出版。

此套书截至目前发行量已近两百万册。曾持续被《亚洲周刊》、金石堂、诚品等书局列入畅销书排行榜,三十一位高中校长联合推荐,以及许多读书会以此书作为研读讨论的教材,不少学生也因看了《迷悟之间》而提升了写作能力等等。

由于此套书具有人间性和普遍性,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除了中文版,其他国家语言的版本有:英文、西班牙文、韩文、日文……全球各种译本的发行量突破了五十万册。尤其难得的是,大陆“百年老店”中华书局也要在二〇—〇年五月出版中文简体版,乐见此套书能在大陆发行。

曾有几位作家疑惑地问我:“每日一篇的专栏,要持续三四年,实非易事!你又云水行脚,法务倥偬,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顾这些年写《迷悟之间》的情形,确实,我一年到头在四处弘法,极少有完整的、特定的写作时间。有时利用会议或活动前的少许空当,完成一两篇;有时在跑香、行进间,思绪随着脚步不停地流动;长途旅行时,飞机舱、车厢里,更常是我思考、写作的好场所。

每天见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读者的期待,则是不忍辜负的使命。虽然不见得如陆机的《文赋》所言:“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但因平时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加上心中恒存对国家社会、宇宙人生、自然生命、生活现象、人事问题等等的留意与关怀,所以,写这些文章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倒是篇数写多了,想“题目”成了最让我费心的!因此,每当集会、闲谈时,我就请弟子们或学生们脑力激荡,提出各种题目。只要题目有了,我稍作思考,往往只要三五分钟,顶多二十分钟,就能完成一篇或讲理述事、或谈事论理的文章。

犹记当初为此专栏定名时,第一个想到的名称是“正邪之间”,继而一想,“正邪”二字,无论是文字或意涵,都嫌极端与偏颇,实在不符合佛教的中道精神,遂改为“迷悟之间”。我们一生当中,谁不曾迷?谁不曾悟?迷惑时,无明生起,烦恼痛苦;觉悟后,心开意解,欢喜自在。

其实,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菠萝、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曾经有些读者因为看了《迷悟之间》而戒掉嚼槟榔、赌博、酗酒的坏习惯;也有人因读了《迷悟之间》而心性变柔软,能体贴他人,或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甚至有人因而打消自杀的念头……凡此,都是令人欣慰的回响。

《六祖坛经》里写道:“不悟,佛是众生;一念转悟,众生是佛。”迷与悟,常常只在一念之间!祈愿这一千余篇的短文,能轻轻点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让阅读者皆能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

星云

二〇一〇年二月

于佛光山法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