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编著的《无声戏》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惩恶劝善是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故事立意新奇,出人意料,一波三折,令人信服,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鲜明,语言生动、诙谐,因此《无声戏》一出版就受到了普遍欢迎。酌元亭主人编著的《照世怀》充分利用入话及篇中穿插的说话人道白,宣传做人的道理。书中多有劝惩之意,体现了当时社会人性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这本《无声戏照世杯(插图)》收录的就是上述两部文学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声戏照世杯(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李渔//酌元亭主人 |
出版社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渔编著的《无声戏》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惩恶劝善是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故事立意新奇,出人意料,一波三折,令人信服,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鲜明,语言生动、诙谐,因此《无声戏》一出版就受到了普遍欢迎。酌元亭主人编著的《照世怀》充分利用入话及篇中穿插的说话人道白,宣传做人的道理。书中多有劝惩之意,体现了当时社会人性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这本《无声戏照世杯(插图)》收录的就是上述两部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无声戏照世杯(插图)》包括李渔编著的《无声戏》和酌元亭主人编著的《照世怀》两部小说。 其中,《无声戏》原来分初集、二集刊行,现存为伪斋主人序刊本,仅十二回共小说十二篇。内容写的都是凡人俗事,主人公大都是市井人物或才子佳人。全书喜剧色彩浓厚,其宗旨在道德劝诫,宣扬善恶有报。作品想象自由丰富,构思奇特巧妙,情节引人入胜。作者善于将大量自己的评说穿插其间,娓娓道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好恶。 拟话本小说《照世杯》四卷,包含四篇故事,基本都是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世态人情,表现出明显的独创性和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的将贵妇小姐与青楼女子对比,表现对妓女的同情;有的讲述某些人贪图别人家财产反被人骗得人财两空,讽刺投机取巧之辈;还有的用夸张的笔调刻画悭吝的土财主,有分寸地对其进行调侃讥讽。 目录 无声戏 第一回 丑郎君怕娇偏得艳 第二回 美男子避惑反生疑 第三回 改八字苦尽甘来 第四回 失千金福因祸至 第五回 女陈平计生七出 第六回 男孟母教合三迁 第七回 人宿妓穷鬼诉嫖冤 第八回 鬼输钱活人还赌债 第九回 变女为儿菩萨巧 第十回 移妻换妾鬼神奇 第十一回 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 第十二回 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 照世杯 卷一 七松园弄假成真 真才子酷慕死西施 蠢佳人羞辱生潘岳 返吴门座中逢恶友 赴扬州园内遇名姝 白丁吃醋假传书 红粉怜香亲解缚 穷浪子青楼问病 狼虔婆白眼看人 寓讥讽扇上题诗 巧分离院中买妓 门斗慷他人之慨 解元赔无意之钱 功名成就费良朋无数苦心 夫妇团圆拜侠士从前豪慨 卷二 百和坊将无作有 老童生弃业打秋风 真俗物捐金求墓志 酒阵忽更迷色阵 玉人下拜假文人 虚空摹拟以手作妻 梦境交锋关门捉贼 狂且商人室之谋 县君下逐客之令 一席酒许下百年姻眷 两冤家难成长夜欢娱 讨房价妄想妻财 入虎坑恸遭毒棒 贪夫悔被牢笼 估客当场指点 乞儿索养命之蛇 故乡悲丧家之狗 卷三 走安南玉马换猩绒 胡衙内假病闲游 白凤姑倚楼玩市 恶少年见色移情 真贪官借端取利 强离分衣边垂玉马 暂交欢枕上送行人 朵落馆夜哭失千金 枕石山露眠逢一怪 浴兰溪众美怜寒 丞相府小儿获宝 神通师殷勤还旧物 同乡客慷慨货奇香 虽见面不及话衷肠 缴猩绒方才消夙恨 说两鬟无端伤命 闻片语洞彻前愆 卷四 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村学究昧心题匾 蠢太公逼子分床 避严君悄开重户锁 寻舅氏误人赌钱场 马吊馆登台说法 半山村获粪抛盐 谷树皮恃强凌弱 崔娘子露面分争 坑边留便饭暂学孟尝君 鼻底领奇香出哇陈仲子 学生偏务外拜为马吊门生 小子活当灾撞着尚书公子 吞祭物欺鬼欺神 坠粪坑自作自受 告谎状平起诈钱端 解大纷暗取亲家物 革头巾秀才丧胆 禁赌博公子寒心 苗舜格遭刑因设计 穆文光雪忿反成名 试读章节 次日是杨百万放银的日期,世芳道:“我若竞去问他,他决要赖口,说去年并无此话,你难道好替我证他不成?我如今故意写一张借票,只说问他借一千两银子,他若不借,然后翻出陈话来,取笑他一场,使他无言对我,然后畅快。”算计定了,就写票同世良走去,依旧照前番的规矩,先把票子递了,伺候唱名。唱到秦世芳的名字,世芳故意装做失志落魄的模样,走上去等他相。杨百万从头至脚大概看了一遍,又把他脸上仔仔细细相了半个时辰,就对家人道:“兑与他不妨,还得起的。”世芳道:“老员外相仔细些,万一银子放落空不要懊悔。”杨百万道:“若是去年借与你,就要落空;今年借去,再不会落空的。”世芳道:“原来老员外也认得是去年借过的,既然如此,同是一个人,为甚么去年就借不起,今年就借得起?难道我的脸上多生出一双耳朵,另长出一个鼻子来了不成?”杨百万道:“论你相貌,是个彻底的穷人,只是脸上气色比去年大不相同。去年是一团的滞气,不但生意不趁钱,还有官府口舌,我若把银子借你,只好贴你打官司;你如今脸上,不但滞气没有了,又生出许多阴骘纹来,毕竟做了天大一件好事,才有这等气色,将来正要发财。你如今莫说一千,二千也只管借去。只是有一句话要吩咐你,你自己的福分有限,须要帮着个大财主,与他合做生意,沾些时运过来,还你本少利多;若自己单枪独马去做,虽不折本,也只好趁些蝇头小利而已。”世芳被他这些话说得毛骨悚然,不觉跪下来道:“老员外不是凡人,乃是神仙下界点化众生的,敢不下拜。”杨百万扶起来道:“怎见得我是神仙?”世芳道:“晚生今日不是来借银子,是来问口的,不想晚生的毛病,句句被老员外说着,不但不敢问口,竟要写伏便了。”就把去年相了回去,弄出人命官司,后来卖田作本,掉在家中不曾带去,错把世良的银子认做本钱,拿去做生意屡次得采,回来知道原故,将本利送还世良的话,备细说过一遍。世良也走过去说:“去年湖广相遇的,就是这位仁兄。他如今连本利送来还我,我决无受他之理。烦老员外劝他,将货物装回,省得陷人于不义。” 杨百万听了,仰天大笑一顿,对众人道:“我杨老儿的眼睛可会错么?”指着世良道:“我去年原说他,随你折本趁钱,总归到做财主了才住。如今折本折出上万银子来,可是折出来的财主么?我又说他不要费一毫气力,受一毫辛苦,现现成成做个安逸财主。如今别人替他走过千山万水,趁了银子送上门来,可是个安逸财主么?”阶下立着数百人,齐声喝采道:“好相法,真是神仙!莫说秦兄该下跪,连我们都要拜服了。”杨百万又仰天笑了一顿,对世良道:“这注钱财,你要辞也辞不得,不是我得罪他讲,他若不发这片好心,做这桩好事,莫说三万,就是三十万也依旧会去的。我如今替你酌处,一个出了本钱,一个费了心力,对半均分,再没得说。”世芳道:“既蒙老员外吩咐,不敢不遵。只是这项本钱,原是他借老员外的,利钱自然该在公账里除,难道教他独认不成?”杨百万道:“也说得是。”就叫家人把利钱一算,连本结个总账,共该一千三百两。世芳要一总除还,世良不肯道:“你只受得二百两,其余的你不曾见面,难道强盗劫去的、拐子拐去的也要你认不成?”杨百万道:“一发说得是。”就依世良,只算二百两的本利。世芳教人发了几箱绸缎,替他交明白了。杨百万又替他把船上货物对半分开,世良的发了上岸,世芳的留在舟中。 当晚杨百万大排筵席,做戏相待,一来旌奖他二人尚义,二来夸示自家的相法不差。世芳第二日别了世良将一半货物装载回去。走到自家门前,只见两扇大门忽然粉碎,竟像刀剃斧砍的一般。走进去问妻子,妻子睡在床上叫苦连天。问他甚么原故,妻子道:“自从你去之后,夜间有上百强盗打进门来,说你有几万银子到家,将我捆了,教拿银子买命。我说银子货物都是丈夫带出去了,他只不信,直把我吊到天明方才散去。如今浑身紫胀,命在须臾。”世芳听了,叹口气道:“杨百万活神仙也!他说我若不起这点好心,银子终久要去,如今一发验了。若不是我装去还他,放在家中,少不得都被强盗劫去。这等看起来,我落得做了一个好人,还拾到一半货物。”妻子道:“如今有了这些东西,乡间断然住不得了,趁早进城去。”世芳道:“杨百万原教我帮着个财主,沾他些时运,我如今看起来,以前的时运分明是世良兄弟的了。我何不搬进城去,依傍着他,莫说再趁大钱,就是保得住这些身家,也够得紧了。”就把家伙什物连妻子一齐搬下货船,依旧载到城中,与世良合买一所厅房同住。 结契的朋友做了合产的兄弟,况且面貌又不差,不认得的竟说是同胞手足。一日世良与世芳商议道:“这些绸缎在本处变卖没有甚么利钱,你何不同了飘洋的客人到番里去走走,趁着好时运,或者飘得着也不可知。”世芳道:“我也正有此意。”就把妻子托与世良照管,将两家分开的货物依旧合将拢来,世芳载去飘洋不提。 P52-53 序言 在我国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说话”艺术。“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已有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亦称“话”,“话”即“故事”,“说话”即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话”的艺人叫“说话人”。“说话人”有“专家”,即根据其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分科,南宋时就有“说话四家”之分。“专家”之一是“讲史”,专门讲述长篇历史故事,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说完;另一家“小说”,则是专门讲述基本上能够一次讲完的短篇故事。“说话”中的这两“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说话人”敷演故事时所凭依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最初并不是书面的著述,它只是“说话人”所说的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随着“说话”的发展,“话本”因被整理、刊印而逐渐成为读物,进而又出现了“拟作”,即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使“话本终蜕为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说话”艺术中最具长篇规模的“讲史”类话本最终发展成为章回小说即历史演义;而“小说”类话本则演变成为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 “拟话本”一词最初由鲁迅使用。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先是把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称为“宋元之拟话本”;后来又把《三言》、《二拍》等作品称为“拟宋市人小说”;今天,我们则一般把明、清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统称为“拟话本”。 拟话本的发展,比起在宋、元之际就已蔚成大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来说要滞后许多。真正引领和推动拟话本创作高潮到来的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凌漾初。在明天启初,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相继刊行。《三言》中有些篇章是由宋、元、明话本辑录、改编而成,许多则是嵬集资料、素材,模仿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由此开始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拟话本的整理和创作,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较《三言》稍晚出现的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则完全是由作家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和推动下,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繁盛发展,先后有《石点头》、《西湖二集》、《型世言》、《欢喜冤家》、《鼓掌绝尘》、《鸳鸯针》等多种作品问世;到了清初,则以由著名戏剧家、小说家李渔创作的《无声戏》、《十二楼》等最有特色,影响也最大。 随着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逐步加强,同时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尽管在此期间的拟话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但是却已无法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渐显颓势。到清中叶,当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时,拟话本就已经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走向衰亡。 拟话本小说《无声戏》原来分初集、二集刊行,现存为伪斋主人序刊本,仅十二回共小说十二篇。内容写的都是凡人俗事,主人公大都是市井人物或才子佳人。全书喜剧色彩浓厚,其宗旨在道德劝诫,宣扬善恶有报。作品想象自由丰富,构思奇特巧妙,情节引人入胜。作者善于将大量自己的评说穿插其间,娓娓道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好恶。《无声戏》的作者李渔,原是明末诸生,入清后绝意仕进,初以所居之芥子园开设书铺,后又率家养戏班走江湖卖艺。工诗文,尤以戏曲、小说名世。 拟话本小说《照世杯》四卷,包含四篇故事,基本都是如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世态人情,表现出明显的独创性和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的将贵妇小姐与青楼女子对比,表现对妓女的同情;有的讲述某些人贪图别人家财产反被人骗得人财两空,讽刺投机取巧之辈;还有的用夸张的笔调刻画悭吝的土财主,有分寸地对其进行调侃讥讽。《照世杯》书名取之于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撒马儿罕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书约初成于清顺治末或康熙初,约1662年左右。题“酌云亭主人编次”。据书前“吴山谐道人”序中将“酌云亭主人”与李渔并称,可知二人生活时代大致相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