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多姿——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风景区面积约450平方千米。因此山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内涵丰富,史称“东南第一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美誉,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观光、度假休养胜地。
雁荡山是括苍山的支脉。雁荡山的岩石,是距今1.2亿年以前地质学上称为中生代白垩纪的流纹岩组成的。由于受到断裂构造的破坏,垂直裂隙发育,经流水作用,风化侵蚀,多成柱状构造,形成拔地而起的岩峰、石柱、石墩,景色奇特秀丽,故又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
雁荡山系由乐清雁荡山、中雁荡山和平阳南雁荡山三部分组成。计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225嶂、22潭、加寺、12亭、11门、4阙、9谷、8坑、8岭、9泉、11溪、1涧等500余处胜景。
乐清雁荡山以奇驰名。奇峰怪石,粗犷雄伟;古洞石室,奇趣诱人;叠嶂悬壁,高耸嵯峨;飞瀑流泉,神奇多变。景区有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三折瀑、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大景区,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简称“二灵一龙”,是全山的风景中心,古时称为“雁荡风景三绝”。
中雁荡山位于乐清市西南隅,原名白石山,因其山似雁荡,而又介于南北雁荡之间而名中雁荡。中雁荡山分玉甑、三湖、东淙、西淙、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七个景区。景区内300处景观,峰湖相映,瀑潭相叠,岩洞相连,以峰、岩、洞、湖、瀑称胜。尤其是白石、钟前、龙山三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镜,倒影重叠;湖上风生,水中鱼跃,林间鸟鸣,空气洁净,秀色可餐,在浙南诸风景区中确属罕见。
南雁荡山在平阳县境内,与乐清雁荡山齐名。“北雁好峰,南罹好洞。”这里的洞天石府幽邃奇绝,尤以观音洞、仙姑洞最为著名。石梁和雄关也是览胜之处,如东南屏障、云关等。
从唐宋起,风光秀丽的雁荡山就成了世人向往之地,也留下了许多骚客画家的墨宝。初唐时诗人杜审言游历了雁荡,至今大龙湫还有“杜审言来此”的刻石。北宋沈括、吕夷简,南宋王十朋、楼钥经过雁荡、都留下诗句篇章。著名画家唐寅画有长幅《雁荡》。至于清代,如诗人袁枚、蒋心余、阮元等人赋诗著文更多。雁荡还富有题刻,至今还保存许多历史文物。为文物爱好者所鉴赏,也为游览者增加了游兴。
大龙湫瀑布高190余米,其气势磅礴、形态变幻令游者叹为观止。它不仅是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还会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
灵峰夜景堪称“雁荡一绝”。每逢夜幕初降,白天形似合掌的两峰即变为男女拥抱的轮廓,故“合掌峰”又名“夫妻峰”。走到灵峰寺前檐下仰观“夫妻峰”,已变为巨大的雄鹰正欲凌空而起;侧面观之,则是一个相思女的形象;转至灵峰寺后仰望。原来的雄鹰形象又变成了“双乳峰”。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被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它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此处每天下午三点有“灵岩飞渡”杂技表演。
在雁荡山众多瀑布中,三折瀑最为奇异。三折瀑由同一水瀑三越重岩云崖飞流直泻,而成为上、中、下三个姿态各异的飞瀑。其中尤以中折瀑为极致,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因瀑处高崖深谷,人迹罕至。直到民国期间才渐为人们所瞩目。
仙桥位于雁荡山的最北端。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有景点25处,其中著名的是横跨在仙亭山山脊的气度险绝超凡的仙桥和“雁荡山第二仙洞”仙人洞(即北石梁洞),还有洞形奇特,堪称雁荡山洞府之最的仙姑洞。
显胜门景区位于雁荡山的北部,总面积44平方千米。有景点51处,其中以显胜门最负盛名,两壁陡立。直上云霄,中豁为门,气势峭拔雄伟,向有“天下第一”之称。 雁湖景区位于雁荡山西部,以湖、瀑、峰、谷取胜,历来为游客寻幽探胜之地。此处望崇山峻岭。雾气缭绕。烟雨飘散的梅雨瀑,似绸带下垂的罗带瀑,瀑形幽奇的西大瀑和形象逼真的含珠峰、石表峰、玉兔峰以及奇险幽迭的梯云谷,皆为胜景。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