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生病的时候,就拿简单的发烧来说,当我们去医院挂号看病时,医生会先问我们许多问题,比如会不会流鼻涕,小便是什么颜色,喉咙是否干涩等等。如果光靠口头交流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那么我们还会被要求做各种各样的医学检查。发烧的种类尤其多,有颠倒热、双峰热、不规则热等等。当医生确定了我们的具体病因之后,才会给我们提出治疗方案,有些需要打针,而有些只须吃药。如果所有的病症都是用同一种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强烈的副作用以至于损害身体健康。
越是高明的医生越知道诊断和分类的重要性。医学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分类工作。当我们起初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他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价值来给他定位。有的是你的潜在投资人,有的是你的好朋友,有的是你的情人等等,而当你将他定位在哪一个层面上,你就会自然地按照相对应的模式去与他相处。你不会向你的投资人抱怨最近生活的不顺,也不会向你的情人借钱。
纵观两性关系,少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绝大部分的男男女女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对方的性格,并与之相处。这就像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一个角就是一种人格。没有经验的人就像是站在立方体的中间,他的视线只能看到某几个点,而看不到整个立方体。这就导致当一个男人去追求女人或是与女人长期相处的时候总是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不能懂得对方的心思。本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因为某种原因支离破碎。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我追求一个女孩的时候,我以为我就要成功了。于是我精心准备了鲜花和表白台词。可当我面对她说出来之后,得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拒绝。然后我会和你陷入同样的思考——她到底是怎么想的?更多的情况是你作为男人出于好心去关心一个女人,处处为她着想。可就从某一天开始,你发现她开始慢慢地不回你的短信,也不再给你打电话。你开始焦虑、迷茫,试图联系到她,直到你被她拉进黑名单为止。
当然,也不是没有正面例子。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你很轻松地就赢得了一个女人的芳心,甚至你什么都没有做,她就喜欢上你了。我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这其中的逻辑和原理——为什么同样是你,有的人会喜欢你,有的人会排斥你?有人会说,是因为长相吧。我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我们调查的1000多个女孩当中,只有很少的人对男人的相貌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更多的人其实对男人的长相并不敏感,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另外,人们对长相的宽容度其实是很大的。假如我给你看10张不同类型美女的照片,你会发现,10个类型的美女你都会喜欢,即使其中有不同种族的人。但实际上,她们的相貌差别是非常大的。 另外,进化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女人更加看重的是一个男人的“生存价值”,也就是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扶养他的妻子和孩子。这意味着他需要能够赚钱养家,能否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他长得有多帅。女人爱说的一句话叫作“帅又不能当饭吃”。我想是对的。所以,我并不认为男人的长相在女性择偶过程里面占了多大的比重,相反,它只有着微弱的影响。
当然还有太多的例子不能一一列举。总的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习惯的社交模式。但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一样,我们不可能将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类别去研究,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意义。所以,为了更方便地让我们去探索追求女人的规则和策略,我们可以对女人做一个科学而简单的分类。如此,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一个类别制定出一套相对应的追求方法和相处策略。
P2-4
人与人的沟通本质是洞悉人性,男生追求女生也需要懂女生的心理密码,这本书不仅完整且详细地分析了不同女生的心理状态,还教男生怎样针对女生在择偶时期的心理状态找到社和自己的追求方法。
——倪建伟(《销售就是要搞定人》作者)
追女生失败的男生,多半不是输在自身条件上,而是输在不懂女人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追求女生,最终遭到女生的反感。而《女生密码》则是教你从女生情绪到女生心理的角度来教你读懂女人心,教你清晰明了地判断女生的类型,教你分析女生,教你追女生的思路。
——李冠峰(纽约老李骑兵训练营CEO)
无论你在感情经历上是一个新手还是一个老手,抑或是想在现在的感情基础上长期地和她走下去的人,这本书都是非常好的指南。《女生密码》从性格的根源入手,循序渐进地分析了女生在恋爱阶段最本质的心理需求。
——刘念(《约会学》作者)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对症下药,早已不再是医学领域的专有词汇。应用到社交领域便可以理解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们应该如何与女生相处,这取决于跟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这可以说是本书的精髓和初衷。有人认为这不够真诚,至少不应该用在追求女生身上。但实际上,没人能够做到绝对的“真诚”。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就应该在第一次和女生约会的时候把所有的坏毛病和盘托出,而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人会这么做。
最初研究《女生密码》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我的工作搭档接触到了国外的一个小众亲密关系理论“Pandora'sBox”。它是由美国的两性关系专家VinDiCarlo提出的。这套理论解决了我们在之前研究男女亲密关系上的一个巨大的疑问--如何才能确定一个方法是真正有效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男生同时向10个女生表白。在这10个女生的相貌、家庭环境、社交圈都极其接近的情况下,其中有人会答应,有人会拒绝,有人会不答应也不拒绝。我们在研究《女生密码》之前没办法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正面面对这个问题了。
在这几年的研究实践过程里,我们有一个六人的小团队。其中刘勇对这本书的促成功不可没,他查阅了近30本专业心理学书籍,特别是进化心理学、女性心理学以及性心理学,并且完成了大部分的调查工作。另外我要特别感谢刘念,从依恋关系的角度,帮助《女生密码》在细节问题上做出了完美的修正。此项研究的强度非常之高,实际上,为了让研究全面彻底,我甚至“逼疯”自己,去和那些通常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的女生约会。
很多这个行当的老师都会不加区分地看待一个女生或者一个男生。换言之,他们更注重人们性格上的共性而非个性。通常地,他们会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教你如何获得女孩的芳心。但可惜的是,这些理论相对单薄,并且只对某一特定类型的女生有效。它们更多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这些东西可能有时候能取得成功,但当我们跳出地牢来看待所有的男性追求所有的女性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依靠经验的理论只能在12%左右的女性身上取得成功。就像是我上面举到的那个简单的表白例子一样。
假如有两个女生,一个女生一生中仅有三个认真交往的男朋友,她喜欢徒步旅行、看书以及看电影。她不随意约会,而且除了她19岁那年的一次十分消极的性经历外,她只跟这两个男人发生过性关系。
另一个女人仅仅在她大学一年级以及二年级这段时间就已经跟16个男生约会过,频繁地去夜店并且穿得能够引起大量男性注意,她平均每45天就会换一个男朋友。
你认为你可以用同一种方法去追求这两种女人吗?当然不行。
我们把女生分为8种类型,并且深入研究每一种类型的女性在择偶过程中本质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再给出对应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对症下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方法和策略或许是吸引眼球的部分。但对于我们来说,一个人的动机和需求才是应该花90%的时间去探索的地方。为了保证这本书的阅读流畅性,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探索细节一一列举。
这项理论的研究大量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interviews)方法。半结构化访谈是介于非结构化面试和结构化面试之间的一种形式。它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避免了单一方法上的不足。总的说来,这种面试的方法有很多优势,面试过程中的主动权主要控制在访谈人员手中,同时具有双向沟通性,可以获得比材料法中更为丰富、完整和深入的信息。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所涉及的领域有着很强的私密性。如果用普通的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几乎很难获得女性的完整的真实信息。但这种调查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完成。所以,样本数量不可能达到问卷调查的水准。
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既然样本不够充足,那么如何能保证理论的准确程度呢?这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没办法和几百个女生约会,甚至约会多次,然后记录下她们的表现后得出结论。我们只能通过推导的方式来解决中间这个部分。举个例子:我们在开始调查之初就根据心理学的成果,设定好一个特定女生性格的中间值。通常在学术上,这个中间值被称为“动机”。然后,我们通过了解她的过去的感情经历、未来的期待等因素来判断她动机之下的需求,再在与之接触的时候去观察这个女生的行为。然后看看三者是否能够统一。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统一的,那说明我们的判断无误。如果结果并不统一,那我们会继续调查找出原因。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遇到过一些无法被归类的女性。但是这个情况的数量极少,在1/30左右。
在这些女性当中,小的18岁,大的35岁。她们的职业有学生,科技工作者,中学教师,公司职员,编辑,会计,艺术工作者,服务行业职工,互联网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等。她们的学历分布在高中文化到博士之间。我们粗糙地算过一个时间,与每个女生接触的时间平均在5小时左右。
在每一个群体当中,不同性格的人群分布都是不同的。比如在艺术领域中,邻家女孩和灰姑娘的比重会相对较大,而在政府部门里,鉴赏家和现代女性的数量会更多。在高端沙龙上,冰美人和女教父占了更大的比重,而夜店里充斥着花蝴蝶和勾引家。
性别和文化的多样性会影响某个类型的人的数量,虽然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感觉型的男人和女人数量是一样的,但社会现象却让我们觉得男人更多的是理智型,而女人更多的是感觉型。很多国家通过文化偏见倡导不同的性格类型,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某个文化中的个体,你就会发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性格类型比例大体保持一致。
这个项目将能够让你了解她的性格类型,弄清她的行为的含义,并且给你时间来提前改正你的行为以及走出你自己的固有追女孩方式,所以你能够跟她形成真实的联系感,并且让她跟你在一起。
源靖著的《女生密码》是一本工具书,绝大部分的男男女女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对方的性格,并与之相处。这就像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一个角就是一种人格。没有经验的人就像是站在立方体的中间,他的视线只能看到某几个点,而看不到整个立方体。这就导致当一个男人去追求女人或是与女人长期相处的时候总是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不能懂得对方的心思。本书会从根源入手,在我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帮助读者分析不同类型的女性性格,让读者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和自己心仪的女人相处、交往。
对于缺乏恋爱经验的男性,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启蒙指南;对于恋爱经验丰富的男性,这本书是一本全面的自省手册。
追女生失败的男生,多半不是输在自身条件上,而是输在不懂女人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追求女生,最终遭到女生的反感。而源靖著的这本《女生密码》则是教你从女生情绪到女生心理的角度来教你读懂女人心,教你清晰明了地判断女生的类型,教你分析女生,教你追女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