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流浪记》是马洛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一本经典世界名著。这部小说问世后,曾被译成美、德、俄、日等多种文字。而且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在法国被重印出版,并多次被搬上银幕。这其中就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陪伴一代孩子们成长的动画片《咪咪流浪记》。《苦儿流浪记》写成于1878年。小说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农村破产、工人们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艰苦劳作、童工数量剧增以及在法律允许下被残酷剥削。《苦儿流浪记》使孩子们跟随着弃儿雷米一同经历亲人别离、贫困交加、挨饿受冻,也一同体验真挚的师徒情、朋友情、亲情等,随着小主人公的成长一同坚强地成长起来。
马洛的《苦儿流浪记》的主人公雷米是一个弃儿,从小被一家农民收养。他生性善良,在巴伯兰妈妈的呵护下过着虽然贫穷但快乐的生活。雷米八岁那年,贪婪凶恶的养父把他卖给了流浪艺人维泰利斯。自此以后,雷米和维泰利斯一起过着流浪卖艺的生活。
维泰利斯是个善良的老人,他对雷米很好,还教他读书弹琴。不幸的是,维泰利斯在一次卖艺中,蒙冤入狱。雷米流落在外,却意外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和她的儿子阿瑟,雷米受邀过上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维泰利斯出狱后,又把雷米带走,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流浪生涯。可是没过多久,师傅维泰利斯却冻死于绝境。雷米侥幸被一家花农收养,认识了可爱的女孩丽丝。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雷米又辗转来到煤矿做工,却又遭遇矿难险象环生。当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在好朋友马西亚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母。
《苦儿流浪记》反映了当时法国每天都会发生的、最真实、最残酷的生活,对农村破产、工人们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艰苦劳作、童工数量剧增以及在法律允许下被残酷剥削等问题和现象都有涉及。
阅读《苦儿流浪记》能使我们今天处于幸福生活中的青少年朋友们跟随着弃儿雷米经历亲人别离、贫困交加、挨饿受冻的生活;体验真挚的师徒情、珍贵的友情、难舍的亲情。那一幅幅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会使青少年朋友们伴随着小主人公雷米一同坚强、快乐地成长。
我叫雷米,今年八岁,跟巴伯兰妈妈一起居住在法国中部一个很贫穷的村庄——夏凡侬。我没有见过父亲,只知道他是个泥瓦匠,在巴黎干活。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回来过,只是偶尔托个熟人捎回个口信。
这一年十一月的一天傍晚,我正在门口帮巴伯兰妈妈劈柴,那个常给妈妈捎口信的熟人又来了。
“夫人,热罗姆让我给您带个消息。”这人说话的声调跟以往截然不同。
“哦!我的主啊!”巴伯兰妈妈也听出了异常,她合着双手焦虑地惊叫了起来,“是不是热罗姆遇到灾祸了?”
“是的,您丈夫在工地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受了伤,现在住在医院里。不过您放心,他只是残废了,并没有生命危险,过两三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巴伯兰妈妈留住了客人,让客人第二天一早再赶路。客人留了下来,一边吃晚饭,一边跟我们讲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原来工地上的脚手架突然倒塌,把热罗姆的半个身子都压在里面。可是包工头说热罗姆不应该站在出事地点,所以一分钱赔偿金都没有给。
“哎!可怜的热罗姆!”客人烤着他沾满泥巴的裤腿感叹道,“遇到这种事情真倒霉!可是,只要脑子灵活一点的人,一定有办法从包工头那里拿到一笔赔偿金的,可是您的丈夫却一分钱也要不到。”
“夫人,我觉得热罗姆应该跟包工头打官司。”客人说。
“打官司?那得花多少钱啊!”巴伯兰妈妈连忙摇摇头。
“是要花些钱,不过,如果官司打赢了,拿到赔偿金的话,热罗姆残废了也值得啊!要不然,以后你们该怎么生活呢?”
巴伯兰妈妈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叹气。我知道巴伯兰妈妈想去巴黎,但是她又没有路费。
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巴伯兰妈妈接到一封信,是热罗姆的,他在信中说要巴伯兰妈妈快点寄一笔钱给他,因为他决定要跟包工头打官司。巴伯兰妈妈把家里的一多半钱寄给了热罗姆,可是这未来的几个星期,热罗姆经常来信,都是催巴伯兰妈妈给他寄钱的。他甚至说,如果钱都花光了,就卖掉奶牛筹钱给他寄过去。
巴伯兰妈妈舍不得卖掉奶牛,因为对于一个在乡下生活的农民来说,奶牛是家里的宝贝,一个农民不管穷到什么地步,即使家里人口再多,只要他的牛棚里还有一头奶牛,一家人就不会挨饿。可是,现在热罗姆竟然让她卖掉奶牛!
巴伯兰妈妈最后还是决定卖掉奶牛让热罗姆继续打官司。过了几天,家里就来了个牛贩子。他东摸摸,西摸摸,露出一副不满意的神态一直摇头。最后他说: “这奶牛太瘦了,我买下来一定会赔本的。不过,看您这么善良,现在您又这么着急,我就帮您个忙,把它买下来吧!”牛贩子付了钱要牵走奶牛,可怜的奶牛露赛特仿佛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它“哞哞”地叫着,不肯走出牛棚。 ’
卖掉奶牛不久,狂欢节就到了。以往,巴伯兰妈妈总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可是今年不一样了,我们没有奶牛,自然也没有牛奶和黄油了,狂欢节也就不会有鸡蛋薄饼和炸糕了。我禁不住伤心地叹了一口气,慢腾腾地走回家。刚走进家门,我竟然发现巴伯兰妈妈在往陶瓷面盆里倒面粉。
“啊,是面粉!”我一边高兴地叫着,一边跑了过去。
“是的,我的雷米,这可是精白面粉呢!你闻闻,真香!”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神彩,微笑着问我,“小雷米知道面粉可以做什么吗?”
“可以做面包。”
“嗯,还有呢?”
“做疙瘩汤。” “还有呢?”
“嗯……不知道了。”我当然知道有面粉可以做我最爱吃的油煎鸡蛋薄饼和炸糕,可是怕巴伯兰妈妈想起卖掉奶牛的事,只好说不知道。
巴伯兰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好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是狂欢节,虽然我们没有奶牛,但是妈妈还是要给你做薄饼吃。”
“妈妈!”我扑到了巴伯兰妈妈的怀里。
“我的好雷米,妈妈想了点办法,跟邻居借了点面粉和奶油,不会让你愁眉苦脸地过这个节的。”巴伯兰妈妈开心地揉了揉我的小脑袋,“妈妈要做煎饼了,快去把牛奶拿来,把鸡蛋打在碗里。”
我们忙开了,妈妈把鸡蛋打在面粉里,还浇上了牛奶,面团很快就和好了。妈妈把面盆放在热灰上,过了一会儿,屋子里全是牛奶和鸡蛋的香味。啊!真香啊,我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过这种香味了!
突然,院子里响起了脚步声。接着,—个f氐沉的声音传来,“我回来了!”
“谁呀?”巴伯兰妈妈问,连头也没回。
一个男人跌跌撞撞地闯进屋子,火光映照着他,我看到他穿着一身白色的工作服,手里拄着一根粗木棍。“你们还挺会享受的!”他粗声粗气地说。
“我的主啊,是你吗,热罗姆?”妈妈惊叫了起来,她赶紧把锅放到地上,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推到那个男人面前,说:“雷米,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
我怯生生地抬头看了他一眼,这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面色苍白,神情很冷漠,他受了伤,脑袋耷拉在右肩上。我心里很不安,犹豫着走上去要亲他,可是却被他的木棍硬生生地挡了回来。我心里很疑惑,这就是我的爸爸吗?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冷酷?
“走开,你这个讨厌的小鬼头!”
我害怕地躲开他,紧紧地粘着巴伯兰妈妈。
“家里都有什么吃的?”他掀开了装薄饼的盆子,不满地皱了皱鼻子,“我大老远地回来,难道你只给我吃薄饼吗?”
巴伯兰妈妈没有回嘴,立即取了洋葱和黄油去做汤。“你!别像个死人一样杵在这,去放餐具!”我被他的声音吓得抖了一下,立即去摆餐具。
P1-4
本书作者埃克多·马洛(1830—1907)是法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他一生写过多七十多部小说,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中,《苦儿流浪记》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部,并且迄今为止仍被誉为是“法国青少年最爱读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问世以后,曾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并且多次被搬上银幕,是一部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苦儿流浪记》的主人公雷米是一个弃儿,从小被一家农民收养。他生性善良,在巴伯兰妈妈的呵护下过着虽然贫穷但快乐的生活。雷米八岁那年,贪婪凶恶的养父把他卖给了流浪艺人维泰利斯。自此以后,雷米和维泰利斯一起过着流浪卖艺的生活。
维泰利斯是个善良的老人,他对雷米很好,还教他读书弹琴。不幸的是,维泰利斯在一次卖艺中,蒙冤入狱。雷米流落在外,却意外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和她的儿子阿瑟,雷米受邀过上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维泰利斯出狱后,又把雷米带走,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流浪生涯。可是没过多久,师傅维泰利斯却冻死于绝境。雷米侥幸被一家花农收养,认识了可爱的女孩丽丝。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雷米又辗转来到煤矿做工,却又遭遇矿难险象环生。当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在好朋友马西亚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母。
《苦儿流浪记》反映了当时法国每天都会发生的、最真实、最残酷的生活,对农村破产、工人们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艰苦劳作、童工数量剧增以及在法律允许下被残酷剥削等问题和现象都有涉及。
阅读《苦儿流浪记》能使我们今天处于幸福生活中的青少年朋友们跟随着弃儿雷米经历亲人别离、贫困交加、挨饿受冻的生活;体验真挚的师徒情、珍贵的友情、难舍的亲情。那一幅幅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会使青少年朋友们伴随着小主人公雷米一同坚强、快乐地成长。
编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