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日东升--话说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纪实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秉荣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刘秉荣同志创作的中国工农红军纪实丛书,包括《红日东升》、《龙吟虎啸》、《赤旗漫卷》三部著作。在这三部著作中,作者写了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10年艰苦斗争的历程。写了南昌暴动、湘南暴动、秋收暴动、平江起义、洪湖暴动、黄麻暴动、苏区肃反、反五次“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写了蒋介石、陈诚、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龙云、刘湘、刘文辉、阎锡山、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军政首脑、将领及对红军“围剿”的经过。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

本书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实丛书”系列丛书之《红日东升——话说红一方面军》。

内容推荐

1927年“八一”南昌暴动打响了中共领导的武装革命第一枪,暴动失败后,朱德、陈毅率起义失败的少数人马转战到湘南,举行了湘南暴动,尔后,向井冈山转移。这时,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后已到了井冈山。两支人马在井冈山会师。后来,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部队也到了井冈山。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与此同时,中央苏区也建立了。正当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顺利发展之际,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占据全党,继而王明“左”倾中央掌权,他们排斥打击不同意见者,错误地肃杀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虽然如此,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袖的领导下,中央苏区从1930年冬到1933年春,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共产国际和王明的“左”倾中央终于把中共和红军推上了绝路,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在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下,红军又迭遭失败。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王稼祥等投了关键一票,使毛泽东掌握了军队指挥权,尔后,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雪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之际,张国焘见中央红军势单,顿生野心,迫使中共中央领导人连夜率红1、红3军团主力北上,而张国焘则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毛泽东等到达陕甘苏区后,救出了被肃反而遭关押的刘志丹。为巩固陕甘苏区,红一方面军又东渡黄河东征,继而又西征宁夏,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翌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东进抗日。

目录

第一章 “霹雳一声暴动”

第二章 向井冈山进军

第三章 “星星火种”

第四章 “农奴聚义取宜章”

第五章 伟大的会师

第六章 “八月失败”

第七章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第八章 红5军上井冈山

第九章 朱、毛率军挺进赣南

第十章 红5军游击赣南

第十一章 红4军首次人闽

第十二章 中央下令毛、朱离开红军

第十三章 红4军二次入闽

第十四章 红4军的“七大”“八大”前后

第十五章 陈毅请毛泽东回红4军

第十六章 古田会议

第十七章 “风展红旗如画”

第十八章 红5军重返井冈山

第十九章 “赣江风雪迷漫处”

第二十章 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红4、红5军中的推行

第二十一章 红一方面军攻长沙

第二十二章 “一克名城赣水红”

第二十三章 从峡江会议、罗坊会议到“富田事变”

第二十四章 “前头捉了张辉瓒”

第二十五章 项英到了中央苏区

第二十六章 闽西苏区的肃“社党”

第二十七章 第二次反“围剿”之战

第二十八章 红7军转战到中央苏区

第二十九章 第三次反“围剿”之战

第三十章 “开国大典”

第三十一章 攻打赣州

第三十二章 毛泽东坚持己见

第三十三章 水口、乐安、宜黄之战

第三十四章 宁都会议——毛泽东受排挤

第三十五章 第四次反“围剿”之战

第三十六章 中共“左”倾中央改组湘赣省委

第三十七章 萧克、蔡会文到了红8军

第三十八章 反“罗明路线”

第三十九章 “谢古邓毛剩小平”

第四十章 任弼时到了湘赣省

第四十一章 东方军入闽作战

第四十二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四十三章 “夜渡于都溅溅鸣”

第四十四章 连克国民党军的三道防线

第四十五章 湘江血战

第四十六章 通道、黎平、猴场紧急会议

第四十七章 抢渡、诈城、攻关

第四十八章 “群龙得首自腾翔”

第四十九章 一渡赤水

第五十章 二渡赤水

第五十一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第五十二章 四渡赤水

第五十三章 入滇之战

第五十四章 “金沙水拍云崖暖”

第五十五章 会理会议风波

第五十六章 彝海结盟

第五十七章 强渡大渡河

第五十八章 “飞兵夺泸定”

第五十九章 翻越夹金山

第六十章 红军两大主力会师

第六十一章 毛泽东感到事态重大

第六十二章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六十三章 突破天险腊子口

第六十四章 红25军长征抵陕北

第六十五章 陕甘支队到陕北

第六十六章 瓦窑堡会议

第六十七章 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第六十八章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试读章节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举刀屠杀共产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大批共产党员又遭迫害,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暴动,并宣告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对中共的统治于此结束。

8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瞿秋自主持。会上讨论湖南秋收暴动时,有人提出湖南省委要组织一个师的武装去广东,以配合南昌暴动的南下部队。毛泽东说:“组织一个师往广东是很错误的。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会议最后决定,由毛泽东、彭公达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全权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并由彭公达为新的省委书记。

毛泽东开罢中央政治局会议,即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到了长沙。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了湖南新的省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彭公达、易礼容等,苏联驻长沙领事、共产国际代表马尔也参加了会议。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研究了秋收暴动计划。在讨论暴动区域时,多数人主张湖南全省农民同时暴动,然后夺取长沙。毛泽东感到极大规模暴动领导力量和物质条件还不够,主张缩小暴动范围。

对于缩小范围的暴动计划,易礼容、夏明翰等均赞同其说。彭公达也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在暴动区域和日期方面,几经讨论,决定要同时暴动的是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今岳阳)等七县,暴动的日期决定在8月30日,并决定由彭公达到中央报告暴动计划,毛泽东到浏阳、平江的农军中去当师长组织部队,并组织前敌委员会。

毛泽东首先到了安源。

8月18日,毛泽东在安源的张家湾召开了部分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市委委员宁迪卿、杨骏,浏阳县委书记和农军负责人潘心源,安福、莲花、永新负责人王新亚等。会议讨论了秋收起义等问题。会上,毛泽东说明省委暴动计划:暴动指挥机关分二路,一是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一是行动委员会,以易礼容为书记。各县负责人均为委员。当时潘心源把军队的情形讲了一遍。

潘心源讲了在江西修水、铜鼓一带,有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此为叶挺部队,没赶上“八一”南昌暴动,这支部队与平江、浏阳的农军合在了一起,正集训待命。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遂决定前往。

当毛泽东在安源组织暴动队伍之际,彭公达于9月1日去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暴动计划后,又于9月5日回到长沙。当即召集了省委常委会议,各部部长均参加,就在这天,毛泽东派人从安源送来一封信,说对长沙暴动提出要慎重,切不可轻举妄动。

在湖南省委的常委会上,彭公达提议9月9日暴动开始,首先破坏铁路,9月10日各县暴动,9月13日长沙暴动。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了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9月11日各县暴动,9月15日长沙暴动。

毛泽东在安源得知了湖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具体日期后,即以前敌委员会的名义向工农革命军第1师的三个团下达了暴动的部署,尔后,同潘心源等赴驻铜鼓的第3团,组织那里的部队进行秋收暴动。

第3团即原武汉国民政府的警卫团。这个团是二次北伐后以叶挺一个独立营扩编的。约3000人,许多共产党员都在这里,如何长工、宛希先、何挺颖等,是中共掌握的一支实力较强的武装。团里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共产党员,部队中有不少安源工人及湘、鄂两省工农运动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团长为卢德铭,团指导员为辛焕文,参谋长为韩浚。. 铜鼓隶属江西省,是一座偏僻的山城,只有200多户人家,当时,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就驻在这里。另外还有一支打着贺龙第20军一个独立团旗号的部队,其实,这个团不是贺龙的部队,而是平江、浏阳等县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组成的。此外,还有罗荣桓率领的鄂南农民自卫军100多人。

毛泽东到达铜鼓萧家祠第3团团部后,即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按照秋收暴动计划,组织了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卢德铭、苏先骏、余洒度等为委员。遂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l师,下辖四个团,第1团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大部和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第2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井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永新等县农民自卫军组成;第3团由浏阳工农义勇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一部组成;第4团由余洒度收编的土匪武装邱国轩团改编。卢德铭任总指挥。第1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第l团团长钟文璋;第2团团长王新亚,党代表张明山;第3团团长苏先骏,党代表潘心源,参谋长何坚;第4团团长邱国轩。

当毛泽东到达铜鼓的时候,湘赣边界的秋收大起义已按原定计划的9月11日爆发了。时湖南省委组织铁路工人破坏了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的铁路。毛泽东指挥第1军第1师分三路向平江、浏阳、萍乡推进。当时毛泽东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9月11日,钟文璋率第1团,邱国轩带第4团由修水向平江进发。王新亚率第2团于9月12日攻下醴陵,9月16日又攻下浏阳城。

钟文璋的第1团正向平江进发之际,不料土匪出身的邱国轩率第4团反水,偷袭了第1团。

毛泽东、苏先骏率领的第3团也被唐生智的新8军围困于东门市,经激战得脱,然人马受损。尔后,毛泽东、苏先骏率领第3团抵达浏阳县上坪村。9月14日晚,在上坪的陈锡虞家召开了第3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提出了暂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退兵萍乡,与第2团会合,并研究了以后部队的行动计划。随后,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各路起义部队,迅速赶到文家市会合。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派人送信到长沙,建议湖南省委立即停止无胜利把握的省城暴动。

9月15日,毛泽东又率第3团离开了上坪,19日到达文家市。第1团也由胆坑、石桥、排埠到文家市与第3团会合。第2团由于在攻浏阳县城时失利,部队被冲散,只有第2营营长吴杰带了50余人,第6连连长熊坤带了六七个人,得知第1、第3团的消息后,才向文家市集合。

P1-3

序言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刘秉荣同、志创作的中国工农红军纪实丛书《红日东升》、《龙吟虎啸》、《赤旗漫卷》三部著作出版了。此前,他请我作序,我说描写伟大红军的题材我作序不合适吧?他说:“大姐,由你作序最合适,你父亲贺龙元帅是八一南昌暴动总指挥,南昌暴动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第一枪。你出生19天就参加了长征,是红军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从红军初创至今也80多年了,80多年后的今天,由你这年龄最小的红军为此书作序更有特殊的意义。”

是啊,从1927年八一南昌暴动至今已84年了,我虽然经历了长征,但当时还不到1岁,虽亲身经历但没有记忆。关于红军10年的苦斗,多是从父母以及各方面了解到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8月1日,南昌暴动打响了中共领导的武装革命第一枪,自此,10年土地革命的一页掀开了。继南昌暴动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纷纷举行暴动,逐渐形成了三大苏区。

正当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顺利发展之际,从1930年起,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占据全党,继而王明的“左”倾中央掌权,他们排斥打击不同意见者,错误地肃杀了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虽然如此,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段德昌、周逸群、徐向前、曾中生等中共领袖的领导下,在江西中央苏区,从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一方面军,并形成了红军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湘鄂西,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经几起几落,创建了红2军团和湘鄂西苏区,在鄂豫皖,徐向前等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连续“围剿”,并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但是,共产国际和王明的“左”倾中央终于把中共和红军推上了绝路,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湘鄂西、鄂豫皖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在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下,红军又迭遭失败。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王稼祥等投了关键一票,使毛泽东掌握了军队指挥权,此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终于到达了陕北。第二年贺龙、任弼时等也率红2、6军团从滇东出发,一路破关斩将,在滇西石鼓抢渡了金沙江,而后翻越大雪山抵甘孜。在甘孜,贺龙、任弼时等又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斗争,并按中央指令成立了红二方面军。最后,迫张率红军北上。经过草地和甘南、陕南的战斗,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1936年秋胜利会师。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翌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东进抗日。

在这三部著作中,作者写了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10年艰苦斗争的历程。写了南昌暴动、湘南暴动、秋收暴动、平江起义、洪湖暴动、黄麻暴动、苏区肃反、反五次“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写了蒋介石、陈诚、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龙云、刘湘、刘文辉、阎锡山、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军政首脑、将领及对红军“围剿”的经过。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

中国工农红军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大集合体,中国工农红军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奇迹,是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放在了首位。正是这种崇高的思想信念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跨越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走过近90年历程的今天,尤其更要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一些人尤其是共产党员身上所缺少的。

我与秉荣同志相识于1980年,当年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成立,刘秉荣到了编写组工作。他是从北京军区宣传部借调来的。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真诚坦荡。1983年,他创作了长篇评书《菜刀记》,这书写的是我父亲的内容,各地电台相继播放,反响很大。后来他又连续出版了《反南昌》、《红海忠魂》、《神龙元帅》、《福将贺龙》、《贺龙传奇》、《贺龙姐弟》、《中共领袖蒙难记》、《洪湖曲》、《喋血洪湖》、《贺龙全传》、《沧海横流》、《西路军魂》、《魂飘重霄九》、《彭德怀传奇》、《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等一批反映中共领袖和红军题材的著作,还写了反映民国内容的《辛亥革命秘史》、《北伐秘史》、《新军阀大战》、《国民政府秘史》等著作。可以说,他对红军史的研究是下了苦工夫的。最近,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正在播讲根据他创作的《贺龙全传》而改编的评书《贺龙传奇》,反响很大。

对于他写红军题材的文学作品,我是赞成和支持的。我负责军科大百科部工作时,给他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有关红军的历史和事件,他把写好的章节送给我看,他说他写红军题材作品的指导原则是:文史结合,不搞“戏说”,文字上通俗易懂,既为当今读者负责,更要为以后的读者负责,要为人们留下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描写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历程的著作。我认为秉荣同志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创作的,他潜心研究红军史30余年,创作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我相信他的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也为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

2011年1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