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波、左晓英、陈秀芳编著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为背景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单片机仍然是主要的控制工具之一,许多高职院校仍将单片机课程作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单片机为背景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有着广泛性,同时也便于学生实践,但在教材中只以一种控制工具为背景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就略显单一,而且有从芯片到系统的传统模式嫌疑。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化装置,在工业控制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主流机型之一,PLC应用技术在教材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组态软件是实现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为实施数据采集、过程监控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开发环境,组态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使用组态软件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系统集成,构造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曾庆波、左晓英、陈秀芳编著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为背景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本书对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作了适当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并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典型数字控制器及实现方法、PLC及应用技术、组态软件及应用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示例等。全书体系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突出应用技术,注重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书中通过示例的形式介绍应用技术,实用性强。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作为普通高校各类自动化、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1.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1.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1.2.3 集散控制系统
1.2.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3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习题
第二章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2.1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2.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1 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
2.2.2 传递函数
2.2.3 动态结构图
2.3 控制系统的分析
2.3.1 典型输入信号
2.3.2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2.3.3 系统的稳定性
2.3.4 一阶系统的分析
2.3.5 典型二阶系统的分析
2.4 控制系统的校正
2.4.1 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
2.4.2 PID控制器
习题
第三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3.1 开关量(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1.1 开关量(数字量)输入通道
3.1.2 开关量输出通道
3.1.3 光电耦合器及接口电路
3.2 A/D转换器接口技术
3.2.1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2.2 A/D转换器接口技术
3.2.3 用电压/频率变换器(VFC)实现A/D转换技术
3.3 D/A转换器接口技术
3.3.1 8位D/A转换器接口技术
3.3.2 12位D/A转换器接口技术
3.4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3.4.1 模拟量输入通道
3.4.2 模拟量输出通道
3.5 RS-232C、RS-422/485接口技术
3.5.1 RS-232C接口技术
3.5.2 RS-422/485接口技术
3.6 输入输出通道抗干扰技术
3.6.1 输入输出通道抗干扰措施
3.6.2 系统供电与接地
习题
第四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4.1 数字滤波
4.2 标度变换
4.3 查表法
4.4 线性化处理
习题
第五章 典型数字控制器及实现方法
5.1 数字控制基础知识
5.1.1 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
5.1.2 零阶保持器
5.1.3 z变换
5.1.4 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
5.2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技术
5.2.1 离散化技术
5.2.2 选择采样周期
5.2.3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
5.3 数字PID控制技术
5.3.1 数字PID控制算法
5.3.2 数字PID算法的改进
5.3.3 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5.3.4 数字PID控制器的工程实现
5.4 复杂控制技术
5.4.1 施密斯(Smith)预估控制算法
5.4.2 串级控制技术
5.4.3 前馈—反馈控制技术
5.5 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技术
5.5.1 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步骤
5.5.2 最少拍控制器的设计
5.5.3 达林算法
习题
第六章 PLC及应用技术
6.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6.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6.1.2 PLC的基本结构
6.1.3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6.1.4 PLC的编程语言
6.1.5 PLC的主要技术指标
6.1.6 PLC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6.2 可编程序控制器FPO简介
6.2.1 可编程序控制器FPO的特点
6.2.2 FPO系列PLC的技术性能
6.2.3 FPO系列PLC内部寄存器及I/O配置
6.3 FPO的指令系统
6.3.1 FPO的基本指令
6.3.2 FPO的高级指令
6.4 PLC应用技术
6.4.1 典型单元梯形图程序
6.4.2 PLC应用示例
习题
第七章 监控组态软件及应用技术
7.1 监控组态软件PC Auto 3.6
7.1.1 PCAuto 3.6的体系结构
7.1.2 组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
7.2 使用PC Auto 3.6创建应用程序工程示例
7.2.1 开发环境Draw
7.2.2 创建应用程序工程步骤之一——制作工程图画面
7.2.3 实时数据库系统
7.2.4 创建应用程序工程步骤之二
——创建数据库、定义I/O设备及I/O数据连接
7.2.5 动画连接
7.2.6 创建应用程序工程步骤之三——动画连接
7.2.7 系统设置
7.2.8 创建应用程序工程步骤之四——系统设置、运行及调试
7.3 动作脚本
7.3.1 动作脚本类型
7.3.2 创建动作脚本示例
7.4 标准图形对象及应用技术
7.4.1 标准图形对象
7.4.2 标准图形对象应用示例
7.5 分布式应用
7.5.1 网络通信方式
7.5.2 远程数据源
7.5.3 网络数据库连接
7.5.4 Web应用
7.6 PCAuto3.6的控制策略
7.6.1 控制策略概述
7.6.2 控制策略应用技术
习题
第八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示例
8.1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8.1.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8.1.2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8.2 基于变频器与PLC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
8.2.1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节能原理
8.2.2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工作方式
8.2.3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8.2.4 供水系统的主电路图和PLC外部接线图
8.2.5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的PLC程序设计
8.3 基于组态软件的反应釜仿真控制系统
8.3.1 反应釜装置仿真系统的组成
8.3.2 反应釜装置仿真系统的控制要求
8.3.3 反应釜装置仿真系统的设计任务
8.3.4 仿真系统PLC程序设计
8.3.5 反应釜装置仿真系统的组态
8.3.6 仿真系统的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