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丛书》之一。本书以流畅的文学描述,深入浅出地将马歇尔的丰富人生经历和与之相伴的巨大理论财富浓缩于传记中,全面叙述了马歇尔的人生经历、奋斗精神、治学态度,并深刻而精炼地阐述了其理论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基本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古典主义的开拓者--马歇尔/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银娥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系《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丛书》之一。本书以流畅的文学描述,深入浅出地将马歇尔的丰富人生经历和与之相伴的巨大理论财富浓缩于传记中,全面叙述了马歇尔的人生经历、奋斗精神、治学态度,并深刻而精炼地阐述了其理论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基本内容。 内容推荐 西方现代经济学自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以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流派和大师级经济学家。记述这些大师生平的《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丛书》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中国人自己写作的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共分《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新古典主义的开拓者——马歇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梅纳德·凯恩斯》、《折衷主义的大师——约翰·穆勒》、《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新古典综合派的领袖——萨缪尔森》、《自由经济的坚强斗士——米尔顿·弗里德曼》、《孤独的创新者——熊彼得》等8部。把这些大师的人生经历和学说介绍给我国学子和研究者,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大师们思想形成的轨迹。 目录 主编前言 第一章 牧师世家的数学高才生 一、圣经中度过的童年 二、逃离牛津、奔向剑桥 三、剑桥的数学高才生 第二章 步入经济学的殿堂 一、精神危机与理性选择 二、“拯救”人类的孤独之旅 三、有爱相伴,尽洒才华 第三章 折中主义经济学 一、思想观念大论战 二、身为缪斯的贫困 三、经济学是“纯科学” 四、反对贫穷的经济学 五、从静态均衡到动态均衡 六、熔诸家“精华”于一炉 第四章 价格理论的主宰 一、水和钻石悖论 二、反正统的边际效用论 三、对古典生产理论的完善 四、竞争性价格与垄断价格 五、独树一帜的价值论 第五章 引人入胜的分配 一、“四位一体”分蛋糕 二、劳动的收获 三、使用资本的代价 四、管理的奖赏 五、土地的收益 六、“蛋糕”分配的实质 第六章 宏观经济问题的有益探索 一、货币理论的剑桥传统 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三、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 经济和谐发展 一、从静态的缺陷到经济生物学 二、财富如何增长? 三、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第八章 笔耕不止的晚年 一、马歇尔专政时代 二、笔耕不止 试读章节 作为牧师世家,马歇尔家族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以致阿尔弗雷德的父亲老威廉一心想让儿子继承祖业当个传教士,终身侍奉上帝,以保富足的生活。为此,老威廉对阿尔弗雷德从小就要求十分严格,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早在阿尔弗雷德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就每天晚上手捧圣经,在床边为儿子讲述圣经故事,常常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待阿尔弗雷德稍大后,老威廉便经常带儿子参加各种教会举办的社区活动,让儿子亲历教会事务,感受牧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阿尔弗雷德9岁时被送到泰勒商业学校(Merchant Taylor School)读书。泰勒商业学校是英国的一所公立学校,位于伦敦一个行政区的Hillinglon,由泰勒商业公司出资兴建于1561年。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Tudor Period)是一个教育扩张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兴办了大量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泰勒商业公司就出资兴建了好几所学校,泰勒商业学校只是该公司出资兴建的众多学校之一。该校管理极其严格,最初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言、古典文学,学生被要求学习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等。经过长期的努力,也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到19世纪初期,该校才被允许开设数学课程。但规定,上午教古典文学,下午教数学。少数最优秀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古典文学或进入大学获得更高的学位,大多数学生则进入银行当职员或到证券公司做经纪人。当阿尔弗雷德进入该校学习时。该校的校长詹姆斯·海塞(James Hessey)是一个思维开阔的人,他以身作则,锻炼自己,可以用拉丁文而不是用英文思考,再翻译成拉丁文。他对学校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如增加了管理者人数,安排了数学督导等。尽管古典文学还是该校的主要课程,但还增加了科学、德语、音乐、绘画等课程。 阿尔弗雷德父亲看出了小阿尔弗雷德的商业资质,因而向他供职的银行领导申请了一个名额,让小阿尔弗雷德既学习有关银行知识。又学习将来当牧师所需要的知识。为此,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对他的要求就更苛刻了,每天都督促并陪伴他做功课到很晚,还逼着他学习作为传教士必备的希伯来语,晚上经常学到11点。有时由于偷懒还遭受父亲棍棒相加。正是由于父亲的管束过严以及劳累过度,马歇尔从小就身材瘦小、面色苍白,看上去被工作压弯了腰。为此,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白蜡烛”,另外,繁重的学习使得马歇尔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交往与玩乐,以至于马歇尔从小性情孤僻,不爱玩耍,对体育不感兴趣,不喜欢交朋友,但却喜欢琢磨棋艺。从马歇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开始,他就经常犯严重的头疼,这一毛病只有靠下国际象棋才能治愈。出于这个原因,他父亲曾允许他下过国际象棋,但后来又让阿尔弗雷德发誓不再玩国际象棋,阿尔弗雷德终生都遵守了这个诺言。只是当他从新闻报刊上看到有关国际象棋的消息时总是忍不住兴奋一阵子。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他父亲要求他遵守诺言是对的,否则他会想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下象棋。他说:“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玩国际象棋,或者玩那些没有什么功利性。仅是让我们高兴的游戏,对于年轻人来说,进行一些增添生活情趣的活动是有好处的,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活动,但是时间太紧迫,我们身上的担子太重。”由于阿尔弗雷德性情孤僻,不喜结交朋友,所以他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主要的朋友是H.D.特累尔。特累尔后来是圣约翰大学即牛津大学的研究员及西德尼学院的研究员,后来成了艺术家。特累尔的哥哥曾给特累尔一本米尔的《逻辑学》,马歇尔和特累尔怀着热情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在班上的用餐时间进行了讨论。 由于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阿尔弗雷德曾被提升为第三任班长,按惯例1861年在圣约翰大学也就是牛津大学得到了奖学金,从而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其中学生活,开始了其大学求学生涯。 老威廉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马歇尔自幼年开始就笃信基督教和偏爱古典文学,并立志长大后当个传教士,去海外传递上帝的福音,为英国教会献身,以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这个理想甚至延续到他上大学期间。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马歇尔的这个理想并没最终延续下去,但圣经中度过的童年时光对他未来的思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以至于人们在后来的马歇尔学说中感受到了浓厚的社会学倾向,从马歇尔经济学中领略到了福音传播者的性格。在马歇尔生命将尽时,他对自己的宗教经典学习生活做了概括性的描述:“……经典学习会使人不懂得时间的价值。因此我尽可能地学习数学而远离经典的学习,在后来的一些年中,我发现出色的理科学生总是很珍惜时间,而许多文科学生似乎都把时间看得很轻。”“宗教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态度。”他承认宗教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马歇尔出生于传教士家庭,自小受到福音教义的影响,且在商业泰勒学校主修古典文学,但他自幼就对自然科学显示出强烈的好奇和景仰,尤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时起,数学就是阿尔弗雷德的至爱。但老马歇尔对数学却一点都不感兴趣,他憎恶数学书,平时对于数学书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而且他也专横地禁止儿子学习有趣的数学。为此,阿尔弗雷德常常只好偷偷地把数学书藏在口袋中,在从家到学校来回的路上边走边看,有时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当他读完一个定理,就在头脑中沉思,在一个人独行时复述,还不时地停下来,用脚尖在地上比比划划,弄得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以为他有精神病。 值得庆幸的是,阿尔弗雷德幼时就读的泰勒商业学校六年级的课程中就包括了微积分,这激发了他的天性,他将自己很多的精力都倾注于该课程中,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显露出来。阿尔弗雷德的数学教师艾瑞曾告诉老马歇尔·阿尔弗雷德很有数学天赋,老马歇尔却对此置若罔闻。阿尔弗雷德在数学方面的才华有一次在家中也显现了出来。在马歇尔仅9岁的那年圣诞节,他父亲在家里被银行的账目搞得焦头烂额,甚至忘记了准备圣诞树,这时,马歇尔不声不响地为父亲解决了账目上的难题。老马歇尔对儿子的数学天赋虽然感到惊讶和惊喜,但专横的他在惊喜之余却不愿意让儿子在数学方面有所发展,仍然希望他长大后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生活富足的传教士。 P4-6 序言 西方经济学自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以来,经历了200多年的辉煌发展,产生了许多大师级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大师不仅在理论上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完善、发展以及人类福祉的增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经济学说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千古芳名,而且他们传奇的人生经历、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追求科学的创新意识、严谨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们成才和思想形成的影响,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大师的人生经历和学说介绍给我国学生和经济学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大师们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的轨迹。 国内已经出版了很多人物传记,有政治家的、科学家的、哲学家的、文学家的、企业家的,但还没有一套较为全面的介绍经济学家的传记。当然,国内也零零星星地出版过一些翻译过来的或国内学者撰写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评传和传记,但不系统,而且更多的是介绍当代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由国内学者撰写的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大师传记在我国还不多见,这套“丛书”将填补这个空白。 20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经历了无数次革命,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经济学家,由于他们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而在经济学说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这些经济学家中,哪些人可以称得上经济学大师呢?这并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定论,因此,把哪些经济学家列入《西方经济学大师传记丛书》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主观成分。不过,这里我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经济学作出过举世公认的开创性贡献,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学术地位,并在当代经济学文献中经常提到的经济学家;二是在国外出版过比较完整的个人传记,包括自传。有些可称得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因为还未找到完整的个人传记,而无法列入我们的丛书中。当然,有不少经济学家出版了个人传记,或由他人所写,或由自己所作,但我们认为对经济学的发展并没有作过革命性的重大贡献,因此也没有列入“丛书”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等无疑算得上是经济学大师,也有很多的传记可以利用,但他们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习惯上不能归于西方经济学大师行列,因此,这里我们没有把他们包括在内。 本套“丛书”几年前就开始策划和组织了,但由于每个作者都很忙,撰写过程较长,直到现在才与读者见面,深感不易。主编不仅为每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而且还对每本书的初稿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不过,尽管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由于作者和主编的时间和知识结构以及资料方面的局限性,书中难免还会存在不足甚至错误,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这套“丛书”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把它列入重点图书㈩版,在此我要向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编辑辛康南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 2007年8月写于武昌珞珈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