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主人公简·爱这一段铿锵有力的话,几乎称得上是爱情的宣言。
《简·爱(全译本)》(作者夏洛特·勃朗特)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也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以及在此过程里不得不面对的选择和坚强。
《简·爱(全译本)》(作者夏洛特·勃朗特)讲述一位心地善良的女人简·爱追求自由、独立、爱情的故事。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受尽舅母及表哥的欺侮。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了一所慈善学校,在那里做了6年学生、两年教师。后来她登报求职,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进而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相爱。但是,正当他们在教堂准备结婚之时,一个不速之客打断了婚礼的进程,当众宣布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尽管罗切斯特有其苦衷,但简还是离他而去。 简在饥寒交迫中病倒了,被圣约翰牧师所救并收留,不久他们发现原来彼此是表兄妹。冥冥之中简觉得罗切斯特在召唤她,于是她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此时的罗切斯特已双目失明,失去了一条臂膀,成了一个残疾人。但简对他的爱情坚贞不移,最终与他安静地举行了婚礼。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撼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简·爱(全译本)》尤其深受女性读者的热爱。
“她以前从没这样过。”贝茜转向阿博特,终于开口说道。
“但是她的本性一直是这样的。”阿博特回答道,“我经常跟太太谈起这个小孩,太太也同意我的想法,她是个阴险的小东西。我从没见过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会这么狡猾。”
贝茜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小姐,你应该知道你是寄人篱下,是里德夫人抚养你。如果她赶你走,你可就得到救济院去了。”
听了这些话,我什么都没说,这些对我已经不再新鲜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诸如此类的暗示中。这种责备我依赖别人养活的话,已经成了意义含糊的老生常谈,让人非常难受,非常痛苦,但是又让人难以理解。
阿博特也开始教训我:“虽然太太把你跟里德小姐和少爷一起扶养,可你不该就此认为自己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会有一大笔钱,可你却什么也得不到。你在这个家,就得谦虚顺从,就得试着迎合他们的心意,这才是你的本分。”
“我们这么说是为你好。”贝茜温和地补充说,“你应该试着乖巧一些,讨人喜欢一点,那么你在这里还能有个家;但是如果你再这样粗鲁,太太肯定会把你赶出去的。”
“再说了,”阿博特说,“上帝也会惩罚她,让她在发脾气的时候突然死去。可她死后会到哪里去呢?走吧,贝茜,我们让她一个人待着。反正不管怎样,她都不会对我有好感的。爱小姐,你一个人在这儿祈祷一下吧,如果你不忏悔,会有坏东西从烟囱里爬下来把你带走的。”
她们走了出去,关上门并且上了锁。
红房子是个备用房间,很少住人,可以说从未有人住过。的确,除非偶尔一大批客人来盖茨海德府,才需要动用所有的住房。不过,这间房是府里最宽敞、最华丽的一间。房间正中央放着一张床,厚实的红褐色床架上,挂着深红色锦帐,宛如一个帐篷;两扇巨大的窗户,一直闭着窗帘,半掩在清一色的花彩和帷帐下。地毯是红色的,床脚边的桌子铺着深红色桌布。墙是一种淡淡的黄褐色,略微透出点粉红。衣柜、梳妆台、椅子都是乌黑油亮的老红木做成的。床上堆着层层床垫和枕头,上面铺着雪白的马赛床单,在周围深色陈设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突出,白得耀眼。同样醒目的是,床头附近有一把铺着垫子的大安乐椅,也是白色的,前面放着一张脚凳。在我看来,它像是个苍白的宝座。
这个房间很冷,因为很少生火;也很安静,因为离育儿室和厨房都很远;而且庄严肃穆,因为很少有人出入。只有女佣人每周六进来,清扫一周以来镜子和家具上的尘灰。里德夫人自己则隔很久才来一次,看看衣柜里某个秘密抽屉中的几卷羊皮纸、珠宝首饰盒,还有她已故丈夫的小照片。这其中隐藏着红房子的秘密,这秘密有一种魔力。因此这间屋子虽然华丽,但却异常孤寂。
里德先生已经死了九年了。他是在这个房间咽气的,也是在这儿,我们给他守灵,殡葬馆的人抬走他的棺材。自从那天起,这里就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几乎没有人进来了。贝茜和可恶的阿博特让我牢牢坐着的,是把矮矮的长软椅,放在大理石制成的壁炉架旁边;床就在我的面前,右边有个高大的深色衣柜,上面闪着柔和、斑驳的反光,嵌板的光泽也不断地变幻。左边是两扇掩住的窗户,窗与窗之间有个巨大的穿衣镜。通过反射,床和房间显得愈加空灵、肃穆。我不知道她们是否把门锁上了,我敢起来走动的时候,便起身过去看看。唉!锁上了,再没有比这里更加安全的监狱了。我转身回去,不得不经过那个穿衣镜,便不由自主地想要瞥一眼镜子,探究一番它反映出来的深幽的世界。在那个似真似幻的空灵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比现实更加寒冷,更加黑暗。里面那个盯着我的古怪的小东西,在阴暗里显出苍白的脸色和胳膊;所有一切都静止不动,唯有那双闪烁着恐惧的眼睛在转动,活像一个真正的幽灵。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半仙半妖的小精灵。贝茜晚上讲故事的时候说,一些小精灵会从偏僻的、杂草丛生的幽谷中爬出来,出现在晚归路人的面前。我回到了那张矮凳上。
我那时候是很迷信的,可是当时迷信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制伏我。我仍然热血沸腾,受到反叛奴隶悲壮情绪的激励。要我害怕目前的阴沉景象,得先拼命克制不去回想如潮的往事才行。
约翰·里德的专制残暴,他姐妹的骄傲,他母亲的可恶,还有仆人们的偏心,这所有的一切,就像是混浊井中的污泥,一一浮现在我杂乱的脑海中。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挨打受骂,为什么永远都是我的错?为什么我总是不能讨人开心?为什么我试图博得每个人的欢喜,却总是徒劳?伊丽莎任性又自私,可是却受到尊敬;乔治安娜给宠坏了,言语刻薄辛辣,总是一副挑剔傲慢的姿态,可是每个人都纵容她。她的美貌,她那粉红的脸颊、金黄色的鬈发,令她人见人爱,好像闲此可以弥补所有的过错;至于约翰,尽管他扭断鸽子的脖子,杀死小孔雀,把狗放到羊圈里,摘温室里未成熟的葡萄,掐掉花房里最珍贵的植物的蓓蕾,但是无人呵斥他,更别说惩罚他了。他还管他妈妈叫“老姑娘”,有时候还辱骂她有和他一样黑的皮肤,对她的话置之不理,经常搞坏她的丝绸衣服,但他还是“她的宝贝”。我小心翼翼地不做错事,努力把每一件分内的事做好,但是我从早到晚只落得个淘气、烦人、沉闷、卑鄙的名声。
因为挨了打,又摔在地上,我的头仍然很疼,伤口也在流血。可是没人责备约翰打我。而我为了教训他,让他以后不要像这样无理打人,却受到了众人的责骂。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的理智呐喊着。令人苦闷的刺激使我的理智提前爆发出了威力,与之同时也产生出巨大的决心。这一决心鼓动着我想出巧妙的权宜之计,我要逃脱这难以忍受的压迫。譬如出走,或者万一不可行的话,我就不吃不喝,一死了之。P8-10
1847年的英国文坛发生过一件后来被写进了文学史的事件:一本作者署名为“柯勒·贝尔”的长篇小说《简·爱》,在这一年出版问世。著名作家、《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读到小说后给出版这部作品的史密斯一埃尔德出版公司写信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我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第一本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英国小说。”但是萨克雷并不知道“柯勒-贝尔”是何许人也,他在信上还询问出版公司:“它是一个女人写的,但是她是谁呢?”直到第二年夏天,《简·爱》的作者和她的妹妹安妮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荒原来到了伦敦,人们才终于知道了,“柯勒·贝尔”原来是个身材娇小的乡下女孩,她的真名叫夏洛特·勃朗特。
夏洛特·勃朗特1816年4月12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她的父亲虽然是一个乡村穷牧师,但是他却向未来的世界贡献了三位不朽的女作家,这就是英国文坛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简·爱》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妮·勃朗特。
童年时代,三姐妹在父亲的指导和影响下都爱好文学,喜欢看书和写写画画。少年的夏洛特就写过许多诗歌、剧本和小说,据她自己在14岁时开列的一份作品目录,就有22卷之多。1839年和1841年,为了补贴家用,夏洛特曾两次到有钱的人家去做家庭教师。
这段经历使夏洛特体验和品尝到了人世间苦涩的生活滋味,也为她写作《简·爱》积累了最直接的素材和最深刻的感受。后来她又带着艾米莉到布鲁塞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法语。在那里,她爱上了教修辞学的老师埃热先生。但这是一段无望的爱情,因为埃热先生已有家室。夏洛特深深地体会到了爱情的痛苦和折磨。这种痛苦的体验在《简·爱》里有过真切的表述。最后,她迷茫和失望地离开布鲁塞尔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夏洛特和艾米莉、安妮仍然执著于写作。她们在1846年合出了一本诗集,但没有成功,仅卖出了两本。不过她们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埋头写起了小说。第二年(1847年)她们每个人都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但只有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被出版商接受了,夏洛特的《教师》却被退回。她没有灰心,接着开始写《简·爱》。她曾对两个妹妹说过:“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是同样的貌不惊人和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结果正是如此,《简·爱》一问世即大获成功,立刻轰动英国文坛。三姐妹几乎在同时写出三部在今天看来显然已成文学经典的小说作品,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天不假年,三姐妹中先是艾米莉染上肺结核于1848年去世,接着安妮也染上同样的疾病不治而终。安妮临终时留给姐姐的最后一句话是“勇敢些,夏洛特”。但是仅仅数年之后,1855年,夏洛特也因疾病而英年早逝了。勃朗特三姐妹的生命短促令人喟叹。夏洛特活了39岁,艾米莉活了30岁,安妮活了29岁。这是英国文坛的悲剧,也是人类文化星空的损失。或许是她们三姐妹相约着要去另一个世界相聚?炽亮的星体不幸陨落,但她们留下的三部作品却穿过了漫长的世纪,直到今天仍然放射着无限的光芒。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倔强单纯的乡村女孩,父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简·爱从小被舅舅领养。舅舅去世后,舅妈对她很不好,年幼的简·爱还常常受到表哥约翰的欺负。有一次她又被表哥欺负,她只稍稍反抗了一下,就被粗暴的舅妈关进黑屋子里。简·爱吓得大病一场,几乎送掉生命。童年的屈辱生活,培养了简·爱骨子里的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后来她被送到一所名叫洛伍德的寄宿学校。这个学校其实就是一家孤儿院。这里的孩子经常受冻挨饿,还时常会遭到罚站、挨打、被剪头发等体罚和精神凌辱。倔强的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吃了不少苦头,同时精神上也渐渐变得成熟了。好不容易熬到毕业,简·爱留校教了两年书,终于找到了一个给人做家庭教师的机会离开了洛伍德。
桑菲尔德对简·爱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和新奇的地方。聘她做家庭教师的是一家贵族府邸。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是个喜怒无常、态度傲慢的人,他对简·爱忽冷忽热,不过对她的工作倒很满意。渐渐地,简·爱觉得她和罗切斯特在精神和思想方面有许多共鸣之处,她甚至觉得罗切斯特身上具有一种刚强有力的男性魅力。实际上,罗切斯特也喜欢上了简·爱。他们两人内心已有默契,也曾经相互试探过对方的态度,幻想过各自的未来。
但罗切斯特是一个贵族,周围不乏出身高贵的追求者。简·爱虽然不卑不亢,但毕竟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家庭教师。她内心痛苦极了。尤其是当她发现罗切斯特原来早已结婚,他的妻子就是被秘密地关在这个府邸里的一个可怕和可怜的疯子的时候,她的精神几乎崩溃。她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她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桑菲尔德,离开罗府……
简·爱漫无目的地出走了。她流落到了一个小镇上,被好心的圣·约翰兄妹收留下来。事情也算巧合,圣·约翰兄妹原来竟是简·爱的表兄妹。而且简·爱还意外地得到了叔叔留给她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圣·约翰是个牧师,他也爱上了简·爱,并向她求婚。但简·爱从内心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唤她,那是罗切斯特的声音。她无法战胜和抵挡这个声音的诱惑。她只能重返桑菲尔德去找罗切斯特。可是眼前的一切让简·爱惊呆了:偌大的罗府已经变成一堆瓦砾。邻居告诉简·爱,这是那个疯女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放火烧了罗府,罗切斯特先生冲进火海去救妻子,人没救出来,自己却受了伤,已经双目失明,如今住在附近的乡下。
简·爱终于又见到了罗切斯特,她深爱的这个男人。当横在他们中间的那些障碍——地位、财产、疯女人……都不再存在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手才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简·爱用自己内心的尊严和倔强赢得了真正的、平等的爱情。
《简·爱》的故事里,融合着作者夏洛特·勃朗特少女时代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从洛伍德到桑菲尔德,那是多么复杂的人生舞台!多少读者为它流过热泪,也为它担惊受怕过。可是《简·爱》却像一首诗,总能让我们热情澎湃!又如黑夜里的温柔的星光,给我信念和希望,告诉我明天依然值得去热爱。
有一些书,一个人如果不曾在年轻时读到,不曾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为它动过真情、产生过难忘的联想和怀恋,那么,对于这个人的整个精神和性格来说,很可能就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缺憾。《筒·爱》和《呼啸山庄》、《红与黑》、《大卫·科波菲尔》、《牛虻》等许多名著一样,都应该是每个人及早看到的书。它们有助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健全。而性格,又直接关系着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