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散文和电影剧本上。
柯灵的散文创作,历七十年而成就斐然,自成一家。散文占了《柯灵作品新编》绝大部分的篇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作品,排列下来,不能不说是琳琅满目。柯灵散文,结构谨严有度,潜心研磨之后的字、句、节、章,显得格外精当讲究;而像《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样的震撼人心之作,又岂是文字功夫和文章做法之类所可评说。柯灵写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其中一类,涉笔文化名家,传达对象之精神,含蕴一己之感情,格外耐读,脍炙人口,已成名篇。本书由张新颖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柯灵作品新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柯灵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柯灵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散文和电影剧本上。 柯灵的散文创作,历七十年而成就斐然,自成一家。散文占了《柯灵作品新编》绝大部分的篇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作品,排列下来,不能不说是琳琅满目。柯灵散文,结构谨严有度,潜心研磨之后的字、句、节、章,显得格外精当讲究;而像《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样的震撼人心之作,又岂是文字功夫和文章做法之类所可评说。柯灵写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其中一类,涉笔文化名家,传达对象之精神,含蕴一己之感情,格外耐读,脍炙人口,已成名篇。本书由张新颖编。 内容推荐 柯灵(1909—2000),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广州。柯灵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散文和电影剧本上。 柯灵的散文创作,历七十年而成就斐然,自成一家。散文占了《柯灵作品新编》绝大部分的篇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作品,排列下来,不能不说是琳琅满目。柯灵散文,结构谨严有度,潜心研磨之后的字、句、节、章,显得格外精当讲究;而像《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样的震撼人心之作,又岂是文字功夫和文章做法之类所可评说。柯灵写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其中一类,涉笔文化名家,传达对象之精神,含蕴一己之感情,格外耐读,像《梅兰芳一席谈》、《怀傅雷》、《遥寄张爱玲》、《促膝闲话锺书君》等,脍炙人口,已成名篇。 从一九三八年起,柯灵陆续创作了十几个电影剧本,主要有《乱世风光》、《浪子行》、《夜店》、《春城花落》、《海誓》、《腐蚀》、《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秋瑾传》等。《柯灵作品新编》选了其中一个,即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不夜城》。《不夜城》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故事片,“文革”中受到批判。 柯灵晚年有创作长篇系列小说的宏愿,写“上海一百年”的沧桑。为了得到读者的反应,《柯灵作品新编》先行发表了《十里洋场》的第一章。本书由张新颖编。 目录 前言 散文 生涯 西苓纪事 伟大的寂寞——悼周木斋 梅兰芳一席谈 永恒的微笑——纪念陆蠡 怀傅雷 庄严的完成——悼瞿白音 追思——悼念郑伯奇同志 悼赵丹 心向往之——悼念茅盾同志 典型长在——哀鲁思同志 遥寄张爱玲 有怀西禾——并祝《文汇报·笔会》四十周年纪念 促膝闲话锤书君 俯仰之间——关于石西民同志的片段回忆 缅怀李维汉同志 张乐平与三毛 想起梅兰芳 佐临丹尼天上团圆 送夏公返钱塘 回看血泪相和流 巷——龙山杂记之一 雨——龙山杂记之二 失群的红叶——龙山杂记之三 离开了秋千院落——龙山杂记之四 越王台畔——龙山杂记之五 望春——龙山杂记之六 忆江楼 野渡 故园春 夜行 狗难 路亭 古宅 酒 闸 遗事 独语 筵前 苏州拾梦记 窗下 凭吊 罪恶之花 雨街小景 浮尘 晦明——一个新闻记者的手札 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 桐庐行 岛 小浪花 团圆 无名氏 红泪 《随想录》的随想 幸存者的足迹——读《懒寻旧梦录》 早熟的悲欢 聊赠一枝春——向台湾友人隔海拜年 戏外看戏 旅顺怀古 画意绵绵 乡土情结 序跋 爱俪园的噩梦——李恩绩《爱俪园梦影录》序 我的人生旅行——《柯灵电影剧本选集》序言 银海浮沉录——《柯灵电影剧本续编》手记 应是屐齿印苍苔——《柯灵散文选》序 笑语平生 小说 十里洋场 电影剧本 不夜城 试读章节 西苓死去已经半年多了。早就许了心愿,要写一点纪念文字,可是一提笔总觉得笔尖沉重,反而无话可说。在战争中,过多的生离死别刺激着我们,使情感日渐麻木,西苓的死讯就没有使我流过一滴泪。可是许久以来,他的影子却一直在记忆里浮现,鲜明而生动。我这才觉得,在麻木的泥淖底下,原来还潜流着这么脆弱的感情。 这悲哀也不仅仅因为失却友人。西苓的坦白和可亲,自然使人不易淡忘;但稍稍熟悉中国电影界情形的,怕谁都有一个更其痛切的联想:西苓的去世,对荒芜的影坛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 人世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惋惜的:一个应当活着的年轻人,却为疾病所俘虏,仅仅两三天工夫,一撒手就带走了一切,爱情、事业、彩虹似的理想…… 看过《船家女》和《十字街头》的电影观众,我想多数是知道沈西苓这名字的吧。在电影界,直到今天,可以贡献一点优秀作品的导演,只是寥寥可数的几位,西苓正是其一。他后期创作的光辉成就,已经毫无愧色地可以在电影史上占有一页。而他艰难的经历,也正好反映出中国电影事业从落后到进步的一段行程。 我们这社会是一个顽固的堡垒,现存的秩序俨然像一方巨石,镇压着一切新生的萌芽。可是一·二八前后,电影界也吹动了春来的风信,报纸和杂志上,到处发出一种喊声,阐释着电影教育的重要,要求转变,要求进步。若干先进的文艺工作者,怀着拓荒者的热忱,开始向这荒地上移民。西苓就是最初的拓荒者之一。 但他几乎一直受着排挤。虽然他毫无矜饰的面容,毫不雕琢的动作——宛然分明袒露的胸襟,使人一望而知是无须加以戒备的好人,但在守旧者看来,他所代表的,正是一种危险的势力。 以包身工为题材的《女性的呐喊》,是西苓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不幸失败的作品。他最初担任的工作是置景,从布景师到导演,经过艰难的争取,而许多人也正在热心地期待着他的失败,来证明他们“新人物到底不行”的理论,现在这理论有了根据。一时公开的讥讽,背后的嘲笑,几乎要将他淹没。连公司里的三四流演员,都没有一个愿意再受委屈,在他的导演之下演戏。 “想法子弄一笔钱,把这倒霉的片子买下来……”西苓好几次沮丧地说。——这计划自然没有成功,他只好低下头再去尝试。 一种难言的屈辱,他隐忍过去了。他的全部活动只蕴结着一个欲望,那就是作品的完美,因为他的成败不只是个人的成败。在第二部作品里,他引用了全部和他境遇相似的新人来演戏,那结果却得到了意外的成就。当他的新作第一次试映完毕,在戏院的走廊上,一位极有声望的前辈郑正秋热烈地握了他的手,激动地说: “西苓,我祝贺你,你成功了!” 西苓羞红着脸,像一个女孩子,跟躇地连一句谦逊的话也说不出来。接着他的身边就围绕了一群大明星,有如众星拱月,同时含笑为贺,说是希望有在他下一部作品中担任一个角色的幸运。 那片名叫做《上海二十四小时》,剧本出自一位隐名的左翼作家之手。但到后来公映的时候,据说因为是“宣传赤化”的作品,被剪删得面目全非。其问还引起许多风波,几乎逼得西苓不能再当导演。 试映新片的时间照例在夜半,——电影院的营业时间以后,到试映完事,天光已经发白了。我们从子夜的街头跑回去,西苓只是反复地感慨: “真厉害,这样的做人,真厉害!” 是的,“这样的做人”!世故与流俗的泛滥。——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洪流里,连最低限度的洁癖,也常常受着迫害。 朋友中间,西苓以软弱出名。但他也有他应付环境的方法,那就是坚韧地忍受,沉着地进攻。渐渐地,他学了一点乖,懂得了怎样使自己减少吃亏的诀窍;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名,在制片工作上得到了许多便利,同时他的作品的成就也更显著了。但因此好像也就引起了一点不满。——意思大约是“阳似谨愿,阴实圆滑”之类。这也并非对西苓特别的苛刻,我们都有一种习惯,对坏人容易宽恕,对好人却总是取求全责备的态度。仿佛在这样的世道,要使它改善起来,老实人就应当永远吃亏。 我曾在电影界鬼混了好几年,一踏进那圈子,最初认识的就是西苓。这一段不算很短的年月里,除却洞察了许多驳杂的世态,可以倾心相谈的朋友,也不过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我和西苓辗转在三个电影厂服务,也几乎三次都是同时进退的。同样服役于人类理想的志士,革命者的热烈使人感泣,学者的庄严使人起敬,而艺术家的亲切使人生爱。西苓属于后者,生活里并且保留着成年人所极其缺乏的天真——在无须拘束的场合,他常常一高兴就蹦跳起来,习惯地摹仿米老鼠的跳舞。这瞬间,恰如电光的一闪,在生命深处照出了潜藏的童心。他的真挚使人易于接近,不但可以常常谈笑往还,也可以不必掩藏自己的幼稚和可笑,彼此倾诉一点私事,从而得到温暖。 有谁理解无垢的友情的吗?它正是生命里的一掬甘泉。P4-7 序言 柯灵(1909—2000),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广州。一九二六年在《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自此走上文学道路。一九三○年任《儿童时报》编辑。一九三一年到上海,先后在天一影片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做宣传工作,并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影评小组”。同时还担任不少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工作,曾创办和编辑《大美晚报·文化街》、《大美报·浅草》、《文汇报·世纪风》、《正言报·草原》等副刊,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散文、杂文等。上海沦陷后,退出电影界,从事话剧活动,并主编《万象》杂志。抗日战争结束后,任《文汇报》主笔兼副刊主任,又兼职编《新民晚报》副刊。一九四八年赴香港,参与创办香港《文汇报》,并担任永华影业公司编剧。一九四九年赴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九月到上海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此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电影》和《大众电影》主编。 柯灵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散文和电影剧本上。 柯灵的散文创作,历七十年而成就斐然,自成一家。散文占了本书绝大部分的篇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作品,排列下来,不能不说是琳琅满目。柯灵散文,结构谨严有度,潜心研磨之后的字、句、节、章,显得格外精当讲究;而像《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样的震撼人心之作,又岂是文字功夫和文章做法之类所可评说。柯灵写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其中一类,涉笔文化名家,传达对象之精神,含蕴一己之感情,格外耐读,像《梅兰芳一席谈》、《怀傅雷》、《遥寄张爱玲》、《促膝闲话锺书君》等,脍炙人口,已成名篇。 从一九三八年起,柯灵陆续创作了十几个电影剧本,主要有《乱世风光》、《浪子行》、《夜店》、《春城花落》、《海誓》、《腐蚀》、《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秋瑾传》等。本书选了其中一个,即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不夜城》。《不夜城》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故事片,“文革”中受到批判。 柯灵晚年有创作长篇系列小说的宏愿,写“上海一百年”的沧桑。为了得到读者的反应,先行发表了《十里洋场》的第一章。遗憾的是,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最终未能完成。陈子善教授建议选收发表的一章,我以为这是很好的主意,一般的选集没有选过,编入本书,应该是有意义的事。 张新颖 二○一一年三月 复旦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