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认识金马河(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蒋剑康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蒋剑康,双流擦耳岩人,生于1954年,在金马河边长大。1976年经推荐到重庆电力学校读书,工作后自修四川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国电企业工作至退休。2014年开始对岷江金马河进行考察,写有十余篇考察研究文章(包括十余万字的考察纪实等),多篇文章被成都、双流等地媒体转载。
后记
书稿出版前的经历
书稿出版前,经历了三
次探讨评议,得到了以陈伟
芳为首的双流区文史专家们
的指导帮助,更得到了四川
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等著
名专家教授的指导评议,也
得到了双流区有关政府部门
领导的出版资助支持。这是
本书成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环节,不能不记录下来。
一、重视金马河历史文
化研究的双流区文史专家们
我从2014年开始对金马
河进行考察研究,于2016
年底写出了十余万字的考察
纪实《神秘美丽的双流岷江
河畔》,后来,双流区文史
专家陈伟芳老师在村民姚兆
元那里得到我的这本册子,
于是陈老师主动打电话联系
了我,就此,我认识了陈伟
芳老师。
陈老师对我考察研究的
金马河历史文化很重视。我
俩相约,在双流棠湖边,就
金马河历史文化的考察研究
进行畅谈。陈老师对双流历
史文化十分了解,学识渊博
,给我很深的印象和很大的
启发,我就此写了篇随笔《
棠湖熏风邀芳园》。
金马河历史文化,也引
起了双流区文史专家们的重
视。
2018年11月1日,陈伟芳
老师带着双流文史研究者伍
兴德、陈世云、李文旭等,
和我一起到双流区西域金桥
擦耳岩,对金马河历史文化
进行实地考察,受到了金桥
镇党政的热情接待和欢迎。
我们来到金桥镇李家寺
的大朗堰河(即沙滓河)进
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百姓
进行了访问。我们对擦耳岩
老街、中共地下党擦耳岩联
络站(徐茂森茶馆)、成都
二徐烈士纪念碑、擦耳岩古
渡遗址、擦耳岩西安廊桥桥
址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又
去了鲢鱼社区潘家沟乔大壮
乔树枏庐墓、鲢鱼寺花龙门
等,进行了实地访问考察。
陈老师还不时组织我们
开展探讨活动,不拘形式,
三人或五人,随时开展探讨

陈老师不仅是一名文史
研究者,还是书法艺术家。
他一生研习诗书画印,其人
其作被收录于《中国当代书
法名家墨迹》《中国当代书
法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
艺术界名人录》等,参编双
流历史文化丛书之《双流历
代书画名人》《双流历代诗
钞》《双流历代词集》等,
出版了《陈伟芳书画篆刻艺
术》《瞿上风物——陈伟芳
诗书画印作品集》《问道槐
轩——芳园典藏刘沅诗文碑
帖古籍善本》《双流历代碑
记》等著作。
这次陈老师欣然为本书
题名,让我受宠若惊,欣喜
不已。
……
峰回路转,经过一次次
努力,乔大壮墓茔重建落成
谒墓仪式最终圆满完成。
庞惊涛在关键时刻起到
了关键作用,而这一切又都
隐藏在静悄悄的幕后。好在
有照片说明这一事实。图16
中,庞惊涛“反客为主”,滔
滔不绝地向张副区长等领导
作介绍(另可参见本书第九
章相关内容)。
之所以要记录下这些,
是因为,尽管陈伟芳、庞惊
涛等人在幕后默默努力地做
工作,但还是被人误解。有
好心人特地打电话来劝说陈
老师等人不要插手乔大壮墓
茔之事,说那是政府的事,
我们民间人士不要干预插手
;还有人直接打电话说“你
们不要当‘堂·吉诃德’,多管
闲事”。(附:对于乔大壮
墓茔,乔家人有个“亥山朝
向”要求,就此事,陈伟芳
和我专门找鲢鱼社区再次请
风水先生到现场测试,经再
次测试符合“亥山朝向”要求
,并在现场打电话,请风水
先生亲口告诉远在江苏南京
的乔新教授重建墓茔符合“
亥山朝向”要求。为此陈老
师和我专程跑了一下午。)
若不在此作记录,日后
面对庞惊涛“反客为主”的照
片,还有谁知道这背后的一
幕呢?乔大壮墓茔从落实墓
茔地到墓茔落成谒墓仪式,
陈伟芳和庞惊涛等人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五、媒体对金马河历史
文化的关注
金马河历史文化的研究
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媒体
一直很重视。乔大壮墓茔重
建落成谒墓活动,就有十余
家四川及成都市媒体的报道

《成都晚报》2018年9月
28日以《中国第一神奇古渡
渡船一摆就是一千六百年》
为题配图报道了金马河历史
文化,双流区政协的《双流
文史》第23辑以《古渡擦耳
岩》为题介绍了双流金马河
历史,双流媒体还有《双流
擦耳岩神奇的千年古渡》等
相关文章及报道。
媒体很关心金马河历史
文化的研究和相关活动,也
十分关注本书的出版,特别
是双流融媒体,在此表示感
谢。
六、家人的支持
对金马河的考察研究和
写作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
支持。爱人与我是初中同班
同学,同是双流金桥镇人,
她自然也很支持我,支持考
察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
2019年,我在写作本书
的同时,还应邀担任了双流
区委史志办《乔大壮人物专
辑》的编辑撰写工作。
不幸的是,爱人生病了
。爱人身体一直不好,多病
缠身。2002年,爱人患子
宫癌并做了切除,2019年
上半年又被查出颈腺癌等病
,不得不频繁地住院治疗。
我也不得不放下写作去照顾
、护理她。爱人知道我的写
作需要时间,她身体稍好些
后,便主动承担家务,尽量
腾时间给我,这才使我较顺
利地完成了写作和编辑任务

家人支持不言谢。要谢
的是
目录
上篇 揭开金马河神秘面纱
第一章 从扑朔迷离到脉络清晰的金马河历史
一、五《县志》对金马河历史的不同记载
二、对金马河的历史考察
三、金马河被层层分水
四、金马河分水后出现四大特征
五、对金马河的历史误解
六、认清金马河真实历史的突破口
七、金马河主要图示
八、清晰的金马河历史
第二章 文物佐证五津之涉头津为双流擦耳岩古渡
一、五津热议
二、五津考证
三、擦耳岩出土文物的涉头津信息
第三章 金马河上的中国名胜廊桥
一、发现,120年前擦耳岩廊桥
二、晚清,成都川西平原三廊桥
三、考察,确定了擦耳岩廊桥的具体位置
四、如今,三廊桥何时再比肩
第四章 不用人撑船划桨的天下神奇古渡
一、摆渡背景
二、摆渡方法
三、原理分析
四、环境条件
五、摆渡历史悠久
六、创造全新纪录
七、与赵州桥历史文化之比较
八、陆游诗对古渡历史的考证价值
第五章 金马河擦耳岩奇观
一、金马河最窄河道
二、神秘的河堤奇观
三、金马河的传说
第六章 擦耳岩小镇传奇
一、擦耳岩之名
二、擦耳岩历史记载辩误
三、一江一路交汇的古渡小镇
四、曾经的岁修之都
五、被座座庙宇包围的民国宗教文化特色
六、碉堡坡坡的三重记忆
七、菩萨被关禁闭活埋的擦耳岩学校
八、大朗和尚化缘而来的河
九、设计成都保路纪念碑的擦耳岩人王楞
十、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徐茂森、徐海东
十一、傍晚,擦耳岩河边响起枪声
十二、擦耳岩街的现代传奇:最穷最富有的冷街鬼镇
第七章 数次管辖金马河的川西古镇彭家场
一、多次分合的彭家场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第一春波桥
四、观音阁老茶馆
五、我与彭家场
第八章 金马河的历史文化人物
一、常璩:记载大江金马河注解五津涉头津
二、王勃:海内存知己风烟望五津
三、杜甫:观搭临时竹桥透金马河水枯
四、陆游:过笮索挂船渡 自江源去成都
第九章 静默于金马河畔的乔大壮、刘沅两家文化名人墓
一、乔树柑与乔大壮
二、乔家祖茔的百年岁月
三、刘沅及后人
四、刘沅珍藏及槐轩活动
下篇 旅游优势显著的金马河
第十章 金马河双流河畔呈现显著的旅游区位优势
一、显著的旅游集散中心地理位置
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三、宽阔的两岸河湾沙滩空间
四、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
第十一章 我省旅游线路模式出现难以避免的发展弊端
一、我省旅游线路辐射特征
二、难以避免的发展弊端
三、中心城区环境恶化迫使旅游集散中心转移
第十二章 双流河畔发展旅游业的主客观需求和连带效应
一、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二、成都发展卫星城市的需要
三、本地区域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的连带效应
五、对相关产业的吸附和带动
第十三章 金马河双流河畔已具备基本发展条件
一、金马河已消除水灾威胁
二、成都市政府对岷江金马河的规划
三、我省旅游线路模式“金三角”
第十四章 金马河双流河畔明确清晰的城市功能定位
一、旅游集散和旅游游览是发展成旅游之都的功能性定位
二、旅游周转集散功能
三、旅游游览功能
四、旅游之都功能概要图示
第十五章 最适宜开发打造的旅游景区公园及项目等
一、风烟望五津公园(简称五津公园)
二、公园里可开发打造的景点景物
三、开发打造“风烟望五津公园”的现实价值
四、擦耳岩红色广场
五、擦耳岩古渡镇
六、岷江主题雕塑公园
七、岷江河堤长廊
八、岷水湖十里水街
九、标志性建筑风景
十、岷江夜游文化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页
第一章 从扑朔迷离到脉络清晰的金马河历史
本章提要:历史既有对金马河是支流、小河、在某河起水等的不同记载,也有它是岷江正流、大江等的记载,这些复杂而又扑朔迷离的记载,导致人们对金马河的历史认识不清。金马河流经的五个县市,其《县志》有不同的历史记载,致使人们至今都没有弄清楚金马河的真实历史。笔者经过五年多考察研究分析,最终找到了对金马河产生误解误读的根源所在,从而弄清了金马河的真实历史,厘清了金马河的历史脉络,力图为读者呈现一条历史清晰的金马河。
金马河是成都西边,都江堰至新津的一段岷江主流河,俗称金马河。修都江堰以前,金马河就是古岷江,修都江堰后,为岷江主流河道。
根据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河湖水系》一文:从都江堰外江闸至新津县南河汇合口河段称金马河,河段长81公里,平均比降3.5‰,河宽300~500米,最宽处广滩达1200米。
对金马河的河长,各记载没有统一说法,有说76.1公里的,有说79公里的。不过,这只是各自所说的起点和终点不一致而已。这里暂以新近的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的“81公里”为准。
金马河河长不统一,还可说清楚。但金马河的历史,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记载,就让人迷糊了。金马河从都江堰流到新津,流经的五个市县其《县志》对金马河的历史记载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共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有记载说金马河是岷江正流,有记载说金马河是被1933年的叠溪地震后的洪水冲宽变成岷江正流的,有记载说1933年又成岷江正流的。
县志是地方文史权威,其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但若五《县志》的记载都是真实的话,那么,金马河的历史究竟又以哪种说法为准呢?
时至今日,只有81公里长的金马河,其历史竟然如此扑朔迷离,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这种现象实属奇怪。
我是在金马河边玩着水长大的。凡是金马河边的人,都认为金马河自古就是大江大水的岷江,绝不可能九十年前(1933年地震洪水)还是条小河。因为,两岸宽阔的河滩水洼沙洲,厚实的卵石沙层等,无不说明,金马河是条古老的自然河流。没有上千万年的洪水冲击积沉,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形的。但说金马河以前是小河,1933年才被洪水冲宽河床变成岷江正流的话,这就让我不理解了。退了休回到家乡,我常来到金马河边看看。我想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开始了考察。
让我们从五《县志》的记载说起吧。
一、五《县志》对金马河历史的不同记载
都江堰市的《灌县志》记载:岷江在都江堰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为岷江正流。灌县旧志称为正南江,今称金马河。《都江堰志》记载:岷江干流(金马河段)是自然河道。都江堰渠首以下至新津大桥称“外江”,又称“金马河”。《都江堰市志(1986—2005)》只记载岷江,不记载金马河,说明岷江就是金马河了。 温江区的《温江县志》记载:金马河的名称,见诸《蜀水考》:“流汶二江之源,其正派日金马河”,又说:“江水东南流至温江县西为金马河,即皂江正流也。”清末,羊马河变成岷江干流,金马河改由此河起水。民国二十二年(1933),叠溪洪水暴发,金马河河床被冲宽,又成岷江干流。 《温江县志(1986—2005)》,不再记载金马河的历史了。
崇州市的《崇庆县志》记载:金马河系岷江正流,金马河于1933年叠溪洪水后,河面逐渐加宽,过去它是灌排相兼河道,现在主要作为排洪河道。《崇州市志(1986—2000)》中,对金马河的记载,与《崇庆县志》完全相同。
双流区的《双流县志(1911—1985)》中记载:清初,金马河在温江玉石堰下与石鱼河分流,时为小河。清末,羊马河是岷江干流,或有羊马大河之称。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岷江暴发大洪水后,金马河河床被冲宽,变成岷江正流。
新津区的《新津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初,金马河在温江玉石堰下与石鱼河分流,时为小河,与杨柳河并流。清末,当羊马河变成岷江干流时,金马河改由羊马河起水。民国二十二年,叠溪洪水暴发后,金马河被冲宽,形成了岷江正流。 《新津县志(1986—2005)》中,不再记载金马河以前的历史了。
从以上五《县志》的记载看出,《灌县志》和《崇庆县志》,认为金马河历史上就是岷江正流;《温江县志》则认为,1933年洪水冲宽金马河,又成岷江正流,其言外之意,金马河以前曾是岷江正流;《双流县志》和《新津县志》记载一致,都认为金马河以前是小河,1933年才冲宽成岷江正流的。
短短81公里的金马河,流经成都平原五市县,而五《县志》对其历史认识不一致,记载不一样,扑朔迷离的金马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我也深感迷惑,久久解不开其中之谜。
我只能从考察中去寻找金马河历史真实的答案了。
二、对金马河的历史考察
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金马河进行考察。一是水利专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二是实地考察,了解金马河两岸的实际情况;三是查阅历史记载。
(一)水利专家
水利专家是权威,金
导语
本书内容经双流金马河历史文化研究会三次探讨评议。共十五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围绕金马河的历史展开,充分考证论证《华阳国志》五津就是金马河上五渡,首次发现借河水流动力驾船摆渡的天府千年神奇古渡,发现金马河上有座48间桥楼约200米长的风景廊桥,且载入我国《中国名胜》画册。下篇主要对金马河双流河畔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和现存不足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适合开发打造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序言
彭华
关于人类文明,英国历
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
1975)有过一个宏观论断
:人类文明的产生是自然环
境选择的结果,优越的自然
环境是文明产生的温床,而
大江大河之畔往往是人类文
明产生的沃土。就中华文明
而言,就巴蜀文明而言,其
情形亦大致如此。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
题,学术界的认识有一个渐
进的过程。过去的观念认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到了后来,随着长江流域考
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与深入,
于是有人提出长江也是中华
民族的摇篮。再到后来,学
者们又发现,东北、西北、
西南、东南等地的考古学文
化也颇为灿烂。于是,有人
提出了“满天星斗”说,认为
中华文明是遍地开花、到处
结果。到目前为止,学者们
大都认为,考古学家苏秉琦
(1909—1997)提出的“考
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说最
具有说服力。辽河流域的红
山文化是典型的水系文明,
良渚文化更是地处水乡泽国
,新近发现的“河洛古国”就
在黄河南岸,而巴蜀文明也
离不开江河。
四川地处长江发源之地
的上游(江之源),而古蜀
文明是名副其实的“江源文
明”。大禹治水,“岷山导江
,东别为沱”(《尚书·禹贡
》),这是广为人知的史事
。天下闻名的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均位于河流之畔
(鸭子河、摸底河)。而李
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
盆地成为“沃野千里”的“陆
海”与“天府”,千百年来一
直造福蜀人。诚如常璩《华
阳国志·蜀志》所说,“(李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
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
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
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
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
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
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
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研究古蜀文明,自然离
不开岷江水系。史学大师蒙
文通(1894—1968)在研
究古地理、古民族、古文化
之时,亦尝留意江河。根据
蒙文通的考证,古蜀“二江”
就是郫江、流江,就是《尚
书·禹贡》之江、沱。在当
代,亦不乏研究岷江流域历
史文化的论著。而即将付梓
印行的《认识金马河》,也
是其中一部有分量、有特色
而且别开生面的著作。
金马河是属于岷江水系
的一条大河,是流淌在成都
平原上的重要河流,是成都
人民的母亲河之一。但是,
由于金马河自身的变化和历
史记载的复杂⑧,以致世人
对金马河的真实历史(自然
历史与人文历史)已经认识
不清了。比如说,关于金马
河自都江堰到新津所流经的
五个县市,都江堰、双流、
新津、温江、崇庆诸地县志
的记载便各不相同,以致读
者无所适从。至于金马河的
历史文化,世人的认识也是
不清楚的,留下了许多空白

《认识金马河》的作者
蒋剑康先生,是一位执着于
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有心人
。自2014年退休以来,为
了弄清楚金马河的真实面貌
,他多次自费考察金马河。
经过调查、比对、研究和写
作,逐渐形成了一部近30万
言的著作。这是可喜可贺的
好事,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
兴。
《认识金马河》分为上
下两篇。上篇“揭开金马河
神秘面纱”,主要钩沉的是
金马河的历史文化;下篇“
旅游优势显著的金马河”,
主要是为金马河的旅游蓝图
进行了规划设计。作者的研
究,为我们揭示了金马河深
厚的历史文化;作者的规划
,为我们展示了金马河美好
的旅游蓝图。
《认识金马河》展示了
金马河全面而独特的风貌,
使我们从多个维度立体地认
识了金马河的三副面孔:
第一,魅力不凡的金马
河。
金马河有诸多神奇之处
,展示了她非同凡响的魅力
。比如,关于擦耳岩古渡小
镇,便有着许多传奇故事(
与杨遇春有关)。又如,在
金马河上,有不用人工撑船
划桨,而借助河水流动之力
驾船摆渡的千年奇观——“
笮索挂船,借力驾船”,这
就是陆游所说的“断筰飘飘
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
(《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
之成都》)。再如,金马河
上曾有川西平原的第一廊桥
——双流擦耳岩廊桥。
双流擦耳岩廊桥的照片
曾被收入《中国名胜》画册
,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
根据画册中的照片显示,廊
桥有48间桥楼,长约200米
。由此可见,双流擦耳岩廊
桥确实是川西平原上的美丽
廊桥,并且堪称“第一”。
第二,文化深厚的金马
河。
与金马河历史文化有重
要关联的历史人物,有东晋
的常璩(约291—361)、唐
朝的王勃(649—675,或
650—676)与杜甫(712—
770)、宋朝的陆游(1125
—1210)等,以及安息在金
马河畔的晚清四川大儒刘沅
(1768—1855)、清末学
部左丞乔树枏(1849—
1917)、中国近代词人乔
大壮(1892—1948)等。
在此,不妨重温一下其中的
两首经典诗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城阙辅三秦,风烟
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
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这是脍炙人口的
诗句,世人早已耳熟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厘清了金马河扑朔迷离的复杂历史;
首次充分考证论证《华阳国志》中的“五津”就是金马河上五渡,且有出土文物证明“五津”之涉头津就是双流擦耳岩渡;
这里曾有不用人撑船划桨、借河水流动力驾船摆渡的擦耳岩古渡,堪称“中国第一神奇古渡”;
这里曾有建于百年前的、约两百米长的金马河风景廊桥,堪称“川西第一廊桥”,被载入《中国名胜》画册,扬名海外;
常璩、王勃、杜甫、陆游记史作诗证明金马河历史,刘沅、乔树枏、乔大壮等名人安息于金马河畔……
神秘美丽的金马河,我们过去对它的认识将被彻底颠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