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遭遇大鳄/中外动物小说精品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沈石溪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外动物小说精品》为中国儿童文学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心选编来自国内外优秀的短篇动物小说,《遭遇大鳄》选择中、加、俄共7篇作品,其中有世界顶级文学家西顿的作品,也包括蔡振兴、沈石溪等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精品力作。作品的故事性、艺术性毋庸置疑。

内容推荐

政府悬赏捉拿大鳄,捕鳄老手石桐老爹的儿子十斤揭了榜。石桐老爹怕儿子失手,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大鳄。他用古老的杀鳄方法,在鳄路上埋下尖刀,蹲在树丛里等候大鳄送死。然而十斤却一把拔摊杀鳄刀,拿出自创的捕鳄机关,因为他要捉活的……

《遭遇大鳄》是《狼王梦》作者、“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心选编的“中外动物小说精品”分册,带你走进异彩纷呈、感人至深的动物王国……

目录

大羊驼和美州豹

会打拳击的袋鼠

遭遇大鳄

狐狸红毛球的故事

男孩和猞猁

风中的骆驼

草原狼梯图

试读章节

就像中国很多足球队用高薪聘请外籍球员一样,阳光大马戏团从秘鲁国家马戏团引进了一对大羊驼。

大羊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骆驼科,生理构造与骆驼相似,脖颈粗长,蹄子肉厚,胃囊有水脬,耐渴本领高强,可以数日不饮水,走路的姿势也像骆驼,还能像骆驼那样从鼻腔喷出分泌物来。可仔细观察它的体貌特征,与骆驼又有很大差别,身体较小,背上无肉峰,四肢很细,脚掌前端有弯曲而尖锐的蹄甲,短尾巴,长绒毛,瓜子脸,尖耳朵,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模样非常清秀,这些特点与绵羊近似。

羊驼,顾名思义是一种既像骆驼又像羊的动物。

它连叫声都有兼容性——咩吭咩吭——既像绵羊的咩叫,又像骆驼的吭声。

大羊驼是国外马戏团常见的动物演员,表演拉车、擂鼓、喷掷橡皮彩球等节目,但由于进口手续繁杂、价格昂贵,在中国马戏舞台上十分罕见。

阳光大马戏团虽然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却还是咬咬牙花重金买回一雄一雌两只大羊驼。公羊驼名叫柴多,牙口四岁,母羊驼名叫香吐,牙口三岁,是一对情投意合的伴侣。从国外引进新型动物,成双成对更容易适应新环境,生存的概率比引进单个动物要高得多。柴多和香吐都是在马戏团出生的动物,从小受马戏艺术的熏陶,两岁时又接受过正规的马戏训练,已经是演技娴熟的马戏演员,稍稍熟悉一下环境,就能登台表演。

负责业务工作的高导演是这么想的:文艺团体的生存秘诀就是创新,对马戏团而言,添置新种类的动物演员,并按照新种类动物演员的特性排演让观众耳目一新的节目就是最有成效的创新。为了创新求变,多花点钱还是值得的。

高导演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对羊驼正值青壮年,一方是君子好逑,一方是妙龄春心,每天同食共寝,按照生命繁衍的自然规律,用不了多久就会孕育爱情的结晶,几年下来儿女成群,羊驼儿女长大后谈婚论嫁,又产下羊驼子孙,遂变成一个羊驼大家族,再将这些羊驼儿女或羊驼子孙培养成马戏演员,高价出售给国内和东南亚一带的其他马戏团,不愁赚不到大钱。

要是一切都顺利的话,若干年后,阳光大马戏团就会变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羊驼演员繁殖与驯化基地了。

开始还不错,公羊驼柴多和母羊驼香吐在生活中是一对好伴侣,在舞台上是一对好搭档,配合得非常默契,成功表演了拉车和喷掷彩球等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票房收入提高了两成。与此同时,母羊驼香吐的肚皮也像夏日枝头的柚子一样一点点饱满起来,里头有小生命在蠕动。

然而好景不长,天有不测风云,羊驼也有旦夕祸福。四个月后,那只公羊驼柴多突然就病了,绒毛一片片脱落,身上长出紫色斑点,食量锐减,体重骤降。当地最好的兽医来给它看病,说是水土不服引发的病毒性感冒,又是打针又是灌药,却一点效果也没有,病情一天天加重,没多久就呜呼哀哉,去见阎王爷了。

美洲大羊驼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公羊驼柴多患病期间,母羊驼香吐整天陪伴在它身边,不时用脖颈轻轻摩挲它的额头,或者衔一把羊驼最爱吃的蕨芨草送到它嘴边,尽一个羊驼妻子的所能来宽慰沉疴不起的丈夫。

书上记载,大羊驼这种动物正常的妊娠期是五个月,对大羊驼来说,五月怀胎一朝分娩。公羊驼柴多断气时,母羊驼香吐已怀孕四个半月,离预产期很近了。

公羊驼柴多死后,母羊驼香吐非常悲伤,整整两天不吃不喝,焦躁不安地在笼舍里奔来跑去,发出一声声凄凉的咩吭叫。

也许是过度悲恸伤着了胎气,也许是胎儿发育本来就有问题,公羊驼柴多死后的第三天,管理员老费发现母羊驼香吐尾根血汪汪的,似乎要临盆了,急忙找来兽医,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听诊器已听不到胎心音了,也就是说,它肚子里的胎儿还没出世就已经死了。P2-4

序言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生物学派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行为学。传统生物学与动物行为学在学术观念、观察角度、研究手段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传统生物学注重被研究者的共性,热衷于调查物种的起源、种群分布的情况,给形形色色的动物分门别类,根据动物的生理构造和特化器官,确定该归于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类什么科什么属,分析动物的食谱,解释某种动物与某种环境的依存关系,观察动物的发情时间与交配方式,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等。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的社会结构、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的表现投注了更多的研究热情,透过动物特殊的行为方式,从生存利益这个角度,来寻找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同时,其严肃理性的目光也注视人类行为,在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间勾画出一条清晰可辨的精神脉络,给人类以外的另类生命带去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喜欢读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每当偷得浮生半日闲,躺在摇椅上,捧一杯清茶,翻开奥地利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或者浏览美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先锋斗士E.O.威尔逊的名著《昆虫社会》,或者阅读西方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杰伊·罗素的力作《权力、性和爱的进化——狐猴的遗产》,深深被大师们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目光、翔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论点所折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引发巨大共鸣。我相信,动物行为学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找出人类行为发生偏差的终极原因,是医治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灵丹妙药,为人类把握正确的进化方向提供了牢靠的坐标。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有点言过其实了。可动物行为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生活提供的许多例证,确实对人类社会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例如,解释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二是大熊猫食谱单一,只吃箭竹,属于适应性较差的特化动物。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大熊猫濒临灭绝除了环境和食谱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动物都有巢穴,尤其是母动物产崽期间都要寻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当作自己的窝,而大熊猫是典型的流浪者,头脑中没有“家”的概念,追随食物四处游荡,吃到哪里睡到哪里,产崽育幼期的母熊猫也同样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刚刚出生的幼崽来说显然是有害无益的,风餐露宿,再加上食肉兽的侵害,幼崽存活的概率很小;第二,丛林里凡生存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幼崽又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精心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如狼、豺、狐、獾、鼠和鸟类等,大多实行双亲抚养制,雄性和雌性厮守在一起共同养育后代,而大熊猫生性孤独,雌雄间感情淡漠,只有性没有情,发情期雌雄凑合在一块做一回露水夫妻,完事后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识谁了,清一色的单亲家庭,母熊猫单独挑起抚养幼崽的重担,母熊猫通常一胎产双崽,但过的是没有窝巢的流浪日子,不可能一条胳膊抱一只幼崽走路,又没有配偶替它分担困难,只有在两只幼崽中挑选一只抱走,另一只幼崽就遗弃荒野了。单身母亲的日子过得好艰竹马、卿卿我我,感情很甜蜜。把那只雌红面猴牵了来,关进同一只铁笼子,希望能由此减弱雄红面猴对毒品的过分依赖。它们分开时间也不过二十来天,天涯苦相思,意外又重逢,正所谓“小别胜新婚”,那雌红面猴一见到雄红面猴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与之紧紧相拥在一起,但雄红面猴却面无表情,冷冷地瞥了对方一眼,就像看到一只陌生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雄红面猴毒瘾上来了,哈欠连天,鼻涕口水滴滴答答,抓住铁栏杆使劲摇晃,发出呦呦哀叫声。管理员从甬道走过来了,雄红面猴迫不及待地将手臂从铁笼子里伸出去。雌红面猴出于好奇,也趴在笼壁上看热闹。雄红面猴大概以为雌红面猴要同自己争抢毒品,勃然大怒,揪住雌红面猴穷凶极恶地大打出手,比打冤家下手还狠,啃下一口口猴毛,抓出一道道血痕,要不是管理员闻讯赶来打开铁门救出遍体鳞伤的雌红面猴,后果不堪设想。雄红面猴被人类强行注射毒品后的行为表现,与人类社会瘾君子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区别,同样丧失理智、丧失人格、丧失自尊、感情冷漠、道德沦丧,成为一具还在呼吸的行尸走肉。

实验的结局颇出入意料又耐人寻味,戒毒药物也不起什么作用,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雄红面猴奄奄一息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眼皮耷拉,连叫都叫不出声了,只有那条布满针眼的手臂还顽强地伸出铁笼子,手掌朝上、瑟瑟抖抖做乞讨状。药物研究所决定给它注射最后一针大剂量毒品,减少它临终前的痛苦,让它在虚幻的快感中结束生命,也算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同时也决定,将那只雌红面猴牵来继续做相同的实验。

拿着注射器的管理员和那只雌红面猴几乎同时来到铁笼子旁。雄红面猴混浊的眼光落在雌红面猴身上,就像快要燃尽难,遭遇危险找不到帮手,头疼脑热得不到照应,稍有不慎,唯一的幼崽便会夭折,繁殖后代生命延续的链条就此断裂。

比照我们人类社会,许多人不珍惜温馨的家,把家看作是累赘,把家看作是牢狱,弃家不顾、离家出走、天涯飘零,去过所谓的潇洒生活,面对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事实,难道还不该及时醒悟吗?再看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独木难支的困窘,是不是也该从大熊猫生存路上艰难的步履里,吸取某种教训?

在动物面前,人类常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都是低等生灵,自己是天地间主宰、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不错,人类是地球上进化最快的一种动物,学会直立行走,使用语言文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然而,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地球存在生命已有数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人类这种动物在进化成人类以前曾经过漫长的动物阶段,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根深蒂固,不可能在几千年短暂的进化过程中就把数亿年养成的动物性荡涤干净。科学家证实,文化属性与生物属性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两大要素。人的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社会大文化,传统势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政治说教、宗教戒条、法律法规、民情民风、乡规民约,不断修正和规范你的所作所为,迫使你去做这件事而不去做那件事,这就是行为的文化动因。人的另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生物本能,贪婪好色、权欲熏心、天性好斗、自私自利、妄自尊大:好逸恶劳、贪图口福、嫉妒心理,又时时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你去做那件事而不去做这件事,这就是行为的生物动因。假如某人的行为,既带有合理的生物本能,又符合社会大文化的要求,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好人;假如某人的行为,完全抑制生物本能去迎合社会大文化的苛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虚伪矫情的假人;假如某人的行为,放纵生物本能,弃社会大文化于不顾,就是一个凶残狠毒的坏人。有一句话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行为学剖析发生在动物身上有利于生存的合理的善的行为准则,学习借鉴,让人类变得更像天使;揭示发生在动物身上不利于生存的荒谬的恶的行为准则,去铭记教训,让人类更自觉地远离魔鬼。

曾有某药物研究所做过这么一个令人发指——不——是令动物发指的实验,为了证实某种戒毒药物是否有效,人们给一只红面猴注射毒品(实验本身就证明了人类对待动物是何等霸道、残忍和阴险,人类自己心灵扭曲得还不够,自己被海洛因毒害得还不够,还要把罪恶强加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两三次后,可怜的红面猴就成了吸毒者,一见到穿白大褂的管理员,立刻就会从铁笼子里伸出手臂,哀哀啸叫,恳求人们替它往静脉血管打针。倘若不满足它的要求,它会用自己的脑袋撞铁笼子,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假如还不能达到目的,就咬自己的爪子和身体,把自己咬得满身血污。一旦人们掏出注射器,它会跪伏在地下,猴嘴从铁杆间伸出来,谄媚地亲吻管理员的裤腿和鞋。过去它在动物园生活时曾被热水瓶烫过一下,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平时最害怕看见热水瓶了,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热水瓶走过来便会吓得躲起来。有一次它毒瘾发作,手臂从笼子里伸出来,工作人员提着热水瓶来吓唬它,它竟然无动于衷,将开水淋在它的手臂上,它也不肯把手臂缩回去。这是只雄红面猴,被买来做实验品前,曾与一只雌红面猴相好,据动物园饲养员介绍,这对红面猴青梅熄灭的炭火被风一吹又短暂地烧旺,那双垂死的眼睛骤然发出一道骇人的光芒。就在管理员针头快要刺进雌红面猴静脉血管的一瞬间,雄红面猴奇迹般地“复活”了,伸出铁笼子的前爪突然抓住管理员的手腕,拖进铁笼子去,张开嘴一口咬住管理员的手掌。管理员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那只灌满毒品的注射器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人们赶紧来帮管理员,七手八脚强行将猴嘴撬开,雄红面猴早已气绝身亡,只有那双猴眼还瞪得溜圆,一副满腔怨恨死不瞑目的可怕模样。雄红面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天良发现,为了抗议人类的暴行,也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雌红面猴步自己的后尘,做出了一只垂死猴子所能做出的反抗行为。较之人类社会那些执迷不悟、心甘情愿在毒品泥潭里越陷越深的瘾君子和那些为了自己发财致富、不惜将千家万户推入“火坑”的毒贩子来,雄红面猴似乎更配“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某些领域,人和动物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隔着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变得像动物,甚至变得比动物还不如。

只要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在情感世界,在生死抉择关头,许多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常常令我们人类都汗颜,让我们自愧弗如。

这就是动物小说的灵魂,这就是动物小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一代又一代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