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彬专著的《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将三文(即文献、文本、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与融通,运用话语权理论,从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关系、官方话语权的独占、官民话语权的互动、民间话语权的拓展、官方话语权的重掌、官民话语权的衡称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宗旨的发展与流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但昭彬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但昭彬专著的《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将三文(即文献、文本、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与融通,运用话语权理论,从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关系、官方话语权的独占、官民话语权的互动、民间话语权的拓展、官方话语权的重掌、官民话语权的衡称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宗旨的发展与流变。 内容推荐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的作者是但昭彬。 《话语与权力(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话语分析)》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将三文(即文献、文本、文化)研究有机结合与融通,运用话语权理论,从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关系、官方话语权的独占、官民话语权的互动、民间话语权的拓展、官方话语权的重掌、官民话语权的衡称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宗旨的发展与流变,总结提出了官民话语权演变规律,从教育宗旨流变这一个点来窥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规律。 目录 引 论 一、研究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理论框架 第一章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 第一节 语言、言语与话语 一、语言与言语 二、语言与言语之辨析 三、语言与话语之辨析 第二节 话语的语境与权力 一、语境之概念与要素 二、话语权之释义 三、话语权之分类 第三节 教育话语与教育宗旨的话语属性 一、教育话语之定义 二、教育话语之分类 三、教育宗旨之话语属性 第四节 话语权与教育宗旨的制定 一、专制政体下之教育宗自 二、立宪政体下之教育宗自 三、民主政体下之教育宗旨 第二章 官方话语权之独霸:“中体西用” (1862—1898) 第一节 传统教育与“明人伦”教育宗旨 一、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萌生 二、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确立 三、儒家“明人伦”教育宗旨之实施, 第二节 洋务教育与“中体西用” 一、鸦片战争与“师夷制夷” 二、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 第三节 “中体西用”之作用及影响 一、“中体西用”之积极作用 二、“中体西用”之消极影响 第四节 “中体西用”与学堂“立学宗旨” 一、洋务学堂的设学之旨 二、维新学堂的立学之旨 三、“两大学制”规定之“立学宗旨” 第三章 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五项教育宗旨”(1898—1912) 第一节 官方话语权之松动与民间话语权之获得 一、中国民众第一次获得宝贵的话语权 二、民间教育报刊的创办与民间教育团体的创建 第二节 学者对教育宗旨的言说与构建 一、粱启超呼吁“教育当定宗旨” 二、王国维放言《论教育之宗旨》 第三节 官方“五项教育宗旨”的颁布 一、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二、朝廷颁布教育宗旨之《上谕》 第四节 民间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一、民间人士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二、民间报刊对“五项教育宗旨”的批判 第五节 “五项教育宗旨”之话语特点 一、发布机构的权威性 二、包含内容的全面性 三、语义蕴涵的丰富性 四、语言表述的简明性 第四章 官、民话语权之互动:“四育教育宗旨”(1912~1915) 第一节 民众呼吁: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一、汪涛发表《论民国当确定教育宗旨》 二、其他人士对教育宗旨的言说 第二节 学者建言: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一、陆费逵建议《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 二、庄俞《论教育方针》 第三节 官方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一、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二、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四育教育宗旨” 第四节 “四育教育宗旨”的话语特色 一、表述方式不同 二、蕴涵信息不同 三、文本结构不同 第五章 帝制话语权之复辟:“七项教育要旨” (1915—1916) 第一节 袁世凯执掌话语权 一、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 二、为复辟帝制寻找话语资源 第二节 官方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一、汤化龙上书大总统请“明定教育指针” 二、大总统袁世凯颁布“七项教育要旨” 第三节 民众、学者对复古教育要旨的抨击 一、潘文安《对于汤总长中学教育方针之赘言》 二、陈独秀纵论《今日之教育方针》 第四节 “七项教育要旨”的实质及影响 一、“七项教育要旨”之实质 二、“七项教育要旨”之影响 第六章 民间话语权之拓展:“七条教育标准” (1916—1924) 第一节 北洋军阀话语权之式微 一、军阎话语权之式微 二、杜威哲学之传播 三、民间话语权之拓展 第二节 民间人士对教育方针之言说 一、朱元善倡言《今后之教育方针》 二、贾丰臻发表《教育危言》 三、刘昆书呼吁《今后当以实利主义为教育方针》 第三节 民间团体对教育宗旨之建议 一、教育调查会的建议 二、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的建议 三、国家主义派的建议 第四节 “七条教育标准”的意蕴 一、一次民间话语的胜利 二、一次对官方话语的解构 第七章 官方话语权之重掌:“党化教育方针”(1924—1928) 第一节 国民党势力之崛起与重掌话语权 一、国民党在南方之崛起 二、广东国民政府之成立 第二节 “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与蜕变 一、“党化教育方针”之提出 二、“党化教育方针”之蜕变 第三节 学者对“党化教育方针”之批判 一、任鸿隽发表《党化教育是可能的吗?》 二、舒新城对“党化教育”之批评 第四节 民众对“党化教育方针”之反应 一、“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评论 二、“醒狮派”对“党化教育”之体认, 第五节 “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与特征 一、“党化教育方针”之实质 二、“党化教育方针”之特征 第八章 官、民话语权之衡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19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之建立与话语权之重握 一、“迁都之争”实乃话语权之争 二、定都南京与蒋介石掌握实权 第二节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提出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确立 第三节 学者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抨击 一、“新月派”对“党化教育”的抨击 二、陶行知《评加强教育党化》 第四节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及特征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实质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之特征 结语 一、话语权之流转必然导致教育宗旨之流变 二、官、民话语权之强弱与“公共领域”相关 三、民主之社会方能形成官、民话语权之互动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