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生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安次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本书适读人群: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李振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安次卷)》收录了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的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100多篇。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二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烧画
采录:张士杰
从前,有个村,村里有个庄稼汉,老实巴交,勤勤恳恳。庄稼汉有个好媳妇,不光千活勤快、老实,天生一副俊模样;媳妇生了两个孩子,大的刚离怀,小的还没摘奶。庄稼汉和媳妇很和睦,两口子拉扯着两个孩子,天天起五更睡半夜地千活,家里虽穷,日子过得可乐和。两口子没跟谁红过脸,只知道千活,谁知,反倒有了祸事啦!
有一天,媳妇在井边打水,邻村的张武举带着一帮打手,骑马游春,正好从这里路过。张武举要钱有钱,要势有势,谁也惹不起呀!他一看这个俊媳妇,立刻动了心,二话不说,对打手一挥手:“抢!”媳妇还没顾得说句话,就被张武举给抢走了。
庄稼汉下地回来,知道这事以后,哭得死去活来呀!这样过了一天。媳妇在张武举家,不愿受侮辱,豁出命和张武举拼了,被张武举打得跟血葫芦一样,扔在了野地里。庄稼汉找到以后,摸摸她的心口窝——人早就没气了。他没敢让孩子看一眼妈妈,又买不起棺材,就用一领芦席把媳妇卷好,抱起来痛哭一场,当天把媳妇就埋在黄土里了。从此,孩子日日夜夜地哭哇,一边哭一边扬着小手喊叫:“找妈妈啊!找妈妈啊!”庄稼汉也没法再种地千活,只顾哄孩子,连饭也吃不上,眼哭肿了,嘴唇咬得流血。
有一天,傍黑时候,庄稼汉的家门口,忽然来个老人,人很慈祥。老人一进屋,对庄稼汉说:“我听着你家的孩子哭得好可怜啊!”
“是啊,老爷子!”
“怎么个事呀?”
“唉!”庄稼汉就对老人说了媳妇被抢被害死的事。
“嗯,这就是了。”老人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忙上了炕,掏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来。他把纸铺平,盘腿坐着,又对庄稼汉说:“你那媳妇是怎么个长相呀?”
“她是这个长相……”庄稼汉就从头到脚地说起来。
老人就拿起笔来,一边听,一边用笔蘸唾沫,一边往纸上画。
庄稼汉说完了,老人也住了笔。可是个怪!老人在纸上画出来一个女人,跟庄稼汉死去的媳妇一模一样!老人先拿着画让庄稼汉看:“你看看这像谁呀?”庄稼汉一看,叫了一声:“亲人哪!”就喜得怔了。老人又让孩子看画:“你们认得她吗?”两个孩子一看,立刻不哭了,咧开小嘴嘻嘻笑着直叫:“妈妈呀!”
老人点点头,把画翻过来,画笔蘸唾沫,又画起来——三下五除二又在背面画了一只大老虎。老人这才收起笔来,把画一抖,对庄稼汉说:“把画挂在墙上吧!我走啦。”庄稼汉正忙着要向老人说话,谁知老人下炕一晃身,再看就没影了。庄稼汉又是感激又是纳闷,一直杲杲地怔了半天,不知怎么好。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庄稼汉点上灯,就按老人的嘱咐——把画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墙上。孩子可乐坏了,一边咧着小嘴朝画笑,一边扬着小手朝画叫:“妈妈!你怎么不下来呀?妈妈!你下来呀!”庄稼汉喜得什么都不顾了,站在孩子后边,不错眼珠地看着画。他越看那媳妇越嘻嘻笑,看得那媳妇眼珠一动、嘴儿一抿也嘻嘻地笑了;她笑着笑着,竟“咯咯咯”地笑出声来了!
庄稼汉正惊喜,忽然画儿“哗啦”一摆——咦!媳妇真从画上走下来啦!媳妇先一把搂住两个孩子。一边给小孩子吃奶,一边给大孩子擦泪,紧接着对杲杲发怔的男人说:“你还怔什么呀?跟你过这些年了,还没看够是怎么着?天都这么晚了,你没吃饭,快去先刷锅抱柴火吧,等孩子吃完了奶,我好去做饭呀!不论好坏,总得要吃口东西呀?”
“你——你不是死了吗?”
“我活得好好的凭什么死呀?我死了丢下没娘的孩子谁照管?我死了你的日子还怎么过?咱们压根儿没欺谁没压谁,没招谁没惹谁,没为非没作歹,怎么就应该死呢?咱们就是穷,命也不是盐换的呀;咱们就是穷,也愿意乐乐呵呵地过到老哇!”
“对呀!”庄稼汉和媳妇答着话,立刻又想起了张武举:“哼!张武举平常欺压咱们还不算,又动手抢人,还把人活活打死,实在恨死人哪!唉!这回可要加小心喽!”
“怕什么?要饭的门口还有三尺硬地呢,不怕他!”
“对!”
这媳妇跟庄稼汉还像往常一样过日子——比从前过得更欢实,家中再也听不见孩子的哭声,看不见大人的愁苦,全家欢天喜地。媳妇再也没回到画上去,两口子把那张画牢牢地收藏了起来。你猜怎么着?祸事又来啦——这事又让张武举知道啦!张武举自言自语地说:“真怪啦!那媳妇被我抢来的时候,死也不陪我,明明让我给打死了,怎么又活了呢?嘿嘿!活了不要紧,活多少我抢多少!”他就带了几个打手,一直奔庄稼汉的家来了——又要抢媳妇。
庄稼汉刚收工回来,媳妇刚把饭盛好,孩子刚围上饭桌,全家刚要吃饭,张武举就来了。庄稼汉一见张武举,立刻恨得红了眼珠!媳妇却不慌不忙,一扯男人的衣袖说:“快把咱们那画拿出来!”
这时候,张武举冷笑着已经逼近门口,庄稼汉已经把画拿出,媳妇已经把火点着,画一沾火,“腾”下子就烧着了!张武举张着大嘴正要喊“抢”,就见火光一闪,立刻从里边蹿出来一只大老虎!老虎扑上去就把张武举一口叼起,又蹿着去追打手!
打手们吓得早就跑光了,老虎叼着张武举,跑出去也不见了。 以后呢,张武举再也没有回来,庄稼汉全家,不光过得乐和,还越过越好呢。
P83-85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安次卷》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关怀下,经过整理、采录、编辑人员的辛勤努力,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她的编辑与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安次历史久远,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近期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论证,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廊坊市郊就有人类生活、狩猎、耕种的足迹。从古代黄帝立万国始经安墟(安次),合符釜山的聚宴分封,至《聊斋志异》的神话故事;从清朝末年义和团廊坊大捷,到新中国成立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滋润了境域内这块民间传统文学的沃土。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乡俗文学,是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忠实记录,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阶级、各种意识形态的形象及其不同的表现中,通过口口相传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生存过程中从思维经验概括出最原始、最真朴的生活。在创作手法上集中了人类借助神话的创造发明,根据社会变化,采用集体口头创作,不断修改相传的独特编创形式,并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乳汁。在这些传说、故事世代流传继承过程中,采录和讲述人逐渐知道怎样才能使这些故事语言形象,表现出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生活的企盼与向往。这些民俗传说故事,有相当篇幅还通过人们接触的各类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把幻想出来的具有文化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用朴素的唯物思想与自身社会和生活实践结合,并从对事物变化的初步认识中形成简单的进化观念,那就是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是由物质变化而来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切。
孔子删定诗经,将周南的“关雎”放在首篇,可见他对“风”的推崇;之后在“乐府”篇中辑入《木兰诗》《艳歌行》《陌上桑》等脍炙人口的精品。古代名著《搜神记》《西游记》《唐宋传奇》《三言两拍》等都受到民间民俗文学的影响。因此,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之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在本书整理编辑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档案局等单位和市公安局周东川等相关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得到全国著名民间文学作家张士杰老师家属、子女以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热爱民间文艺的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是《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市编委会对作品整理、采录的内容,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正是大家这种对历史、对文化的责任感,才使得本书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辑印出版。伟大的罗丹曾雕刻出不朽的作品“思想者”,《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安次卷》正是这些善于充当“思想者”的领导、专家、志士同仁付出心血和智慧凝聚的结果。安次历史和安次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悠久的传统文化、质朴的民风,滋润了安次这方沃土,哺育了这一方人。
人民创造了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恭候批评意见。
庚寅岁初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