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上北大(快乐教子故事)》(作者王忠亮、张永仙)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便考入北大的男孩——王天辰的成长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从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以及优秀品格和独立精神等方面系统讲起,以十五年的具体生活实例为依据,充满了快乐、轻松的生活气息,为读者提供了充实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那些为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所困扰的家长指明了教子的方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五岁上北大(快乐教子故事) |
分类 | |
作者 | 王忠亮//张永仙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十五岁上北大(快乐教子故事)》(作者王忠亮、张永仙)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便考入北大的男孩——王天辰的成长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从怎样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以及优秀品格和独立精神等方面系统讲起,以十五年的具体生活实例为依据,充满了快乐、轻松的生活气息,为读者提供了充实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那些为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所困扰的家长指明了教子的方向。 内容推荐 《十五岁上北大(快乐教子故事)》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从出生到考入北京大学的真实成长记录。《十五岁上北大(快乐教子故事)》作者王忠亮、张永仙夫妇从做父母的角度对其子王天辰的每个成长阶段出现的典型行为,用一个个具体事例,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同时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解与认知,然后以总结经验的方式给家长们支招,让父母们从这些生动的事例和分析中了解到养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孩子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的个体,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宽松、开明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父母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孩子的正当权益在家里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维护,才能创造一个无障碍的沟通环境,父母才能顺利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引导孩子自然成长,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孩子长成他或她天赋里应该成为的样子。只要父母为孩子创造了这样的家庭环境,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他们应有的成功。 目录 前言 让孩子自然成长 第一章 智力决定人生高度:给孩子一颗奔腾的“芯” 一、授之以渔: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1. 我们从来没有教育计划 2.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 不喝“课外辅导”这一剂补药 二、训练孩子敏锐的感知能力 1. 眼睛跟着手指转(出生第一天) 2. 辨认雪山和红花(3个月) 3. 一眼认出夏利汽车(2岁) 4. 米饭竟然越嚼越香(2岁) 5. 小小建筑师(3岁半) 三、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 1. “个”写的A在哪里?——玩积木识字(1岁半) 2. 车牌——免费的启蒙卡片(2岁) 3. 学会有节制地玩耍(3岁) 4. 畅游科学探险乐园(3岁) 5. 自己选玩具和书:顺应孩子的兴趣(3岁) 6. 自学的好工具——教学模具(3-4岁) 7. 我的大脑也死机了?(5岁) 8. 为什么我抓不到光点?(6岁) 9. 教外婆说普通话(6岁) 10. 船是塑料做的?(6岁) 11. 春天在哪里?(7岁) 12. 学习有什么用啊?(8岁) 13. 不该有的疏忽:玩游戏累成了近视眼(8岁) 14. “青见青见酒家”(9岁) 15. 差点错过少儿班:小动作害处大(10岁) 16. 一起找周记题目(10岁) 17. 把旅游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高考冲刺(13岁) 18. 复读:2分之差与北大擦肩而过(14岁) 四、数学小天才 1. 第一位数学老师——日历本(1岁半) 2. 你有几个果冻?(2岁) 3. 在回家路上学数数(3岁) 4. 骑马机上的发现:数字的规律和美感(5岁) 5. 一起猜数字:在路上(5岁) 6. 通过二等分原理算出1/128=0.0078125(6岁) 7. 算出2的43次方(6岁) 8. 玩24点游戏(7岁) 9. 心算三位数乘法:很准,很快(7岁) 10. 口算微分:令人惊讶(12岁) 11. 参加数学竞赛:稀里糊涂就得奖了(10-14岁) 五、小小智多星 1. 计献果冻(1岁半) 2. 称称“地”有多重(1岁半) 3. 不给我买也得买(3-4岁) 4. 下围棋输了“打人”(8岁) 5. 给大家出道物理题:搞笑行为(13岁) 第二章 音乐相伴成长: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 一、给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1. 发现孩子的特长 2. 培养特长关键在于坚持 3. 特长与学习的平衡关系 二、在妈妈的歌声中成长 1. 从“藏猫猫”开始练习听力(5个月) 2. 跟着电视咿呀地唱(1岁) 3. 用玩具电子琴弹奏歌曲(3岁) 4. 第一次上音乐课(3岁) 5. 发现数字和音阶的相似性(4-5岁) 6. 学会专业电子琴(5岁) 7. 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6岁) 8. 听一次就弹出《蓝色多瑙河》(6岁) 9. 哼唱自己作的曲子(6岁) 10. 跳舞毯上的高手(7岁) 11. 为班级合唱伴奏(8岁) 12. 小周杰伦(12岁) 13. 《奥运之光》:参加奥运征歌活动(13-14岁) 14. 担任北大数学学院合唱队音乐编导兼钢琴伴奏(15岁) 第三章 植人生之根,立成功之本:铸就孩子的优秀品格 一、品格:人生的方向盘 1. 润物细无声 2. 品格就是力量 二、爱与责任同行 1. 不达目的不罢休(10个月) 2. 亲近自然:到野地里捉蚂蚱(2岁) 3. 独立爬上2000多米的灵山(5岁) 4. 不是懒人,不坐缆车(6岁) 5. 替别人着想:爸爸睡在哪里?(6岁) 6. 小孩子也要坐大椅子(7岁) 7. 妈妈,我要哭啦!(8岁) 8. 帮同学做题收钱和礼品(9岁) 9. 钓鱼:耐心终有收获(10岁) 10. 拒绝保送清华:真正的独立自主!(15岁) 第四章 未来靠自己: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一、爱孩子,就让他早日独立 1.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品 2. 该放手时就放手 3. 为孩子创造独立发展的空间 二、做生活的强者 1. 摸爬滚打样样有:不怕脏(1岁) 2. 自己收拾玩具(3岁) 3. “一个人”去旅行(5-6岁) 4. 两只袜子穿在一只脚上了(6岁) 5. 妈妈,晚上有工作吗?(6岁) 6. 我家不装空调:环保小卫士(7岁) 7. 差点变成小皇帝(8岁) 8. 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8岁) 9. 父亲的反面榜样!(9岁) 10. 没有大人的夜晚(9-11岁) 11. 拖地也有技巧(9-11岁) 12. 不能回家的一周(10岁) 13. 考上北大,家务更多了!(15岁) 14. 自己办理入学证明:步行5公里(15岁) 三、提高孩子的危机应对能力 1. 爸爸不在身边(1岁半) 2. 头被夹住了!(2岁) 3. 可怕的硫酸(5岁) 4. 孩子不见了!(5岁) 5. 丢了50块钱(10岁) 6. 爬山走错路了(11岁) 7. 用湿纸巾解渴(12岁) 四、及早树立现代金钱观念 1. 钱不够怎么办(1岁) 2. 第一次自己买东西(5岁) 3. 精明的小管家(7岁) 4. 收学费的小老师(9岁) 附录一 天辰自述 一、心灵之窗 1. 我不是“好孩子” 2. 家长的期待就是子女的未来 3. 子女最需要家长的同情和认可 二、学习之路 1. 小时候看过什么书 2. 怎样学习理科和文科 3. 除了作业什么都不做 4. 三驾马车:学习、习惯、爱好 5. 近视未必无优势 6. 清华还是北大? 三、思想之门 1. 以貌取人的“礼貌” 2. 当科技改变人性 3. “知”与“行” 4. 代沟问题与我对流行音乐的态度 5. 仰望与希望 6. 我的哲学观 附录二 北大之家面面观 一、北大之家简介 1. 子:王天辰 2. 母亲:张永仙 3. 父亲:王忠亮 二、关于优生 1. 意外怀孕:科学搭配膳食,调养身体 2. 孩子出生:悉心照料,坚持母乳喂养 3. 回京抚养:姥姥的功劳——给孩子好体质 4. 健康成长:身体迅速发育,中间偶有波折 三、天辰杰作:周杰伦歌词疯狂改编 四、给儿子的一封信 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智力决定人生高度:给孩子一颗奔腾的“芯” 一、授之以渔: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1.我们从来没有教育计划 人到中年,我们切身体会到计划对于事业和人生的重要性:做事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情做好;人生有计划,才能步步为营,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且,计划越具体,就越容易实现目标。但是,在培养孩子智力这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却一致认为,不应该有具体的教育计划,而要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这是何故呢? 天辰的智力培育过程给出了答案。这个过程历经14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自然发育阶段。我们没有刻意给他灌输知识,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进行引导和抚育。比如,多抽时间陪他玩耍,给他买很多玩具和启蒙书籍,节假日多带他出去旅游,让他多接触外面的世界,等等。这些共享天伦之乐的活动能让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展露出来,也让我们对孩子有了最初的了解,为以后的引导打下基础。 1~3岁:知识启蒙阶段。孩子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经常问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拖延时间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及时给出答案,并且尽量完整地做出回答。虽然很多知识孩子听不懂,但是我们认为给孩子留下系统的印象十分重要,这可以训练孩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全面思考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尽管答案是完整、系统的,但是我们仍然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顺着孩子的问题,引导他的观察和思考。 4~6岁:正规引导阶段。孩子上幼儿园了,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知识,逐步建立知识结构。生活上,他开始大量接触陌生面孔,过上了集体生活。在崭新的世界里,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提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了。我们就更加全面、系统地解答,引导孩子逐步进入知识的殿堂,逐渐培养孩子建立系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6~8岁:系统确立阶段。孩子上小学了,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我们认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主体,父母主要起辅助、补充、监督、指引的作用,因而,我们很少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上,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9~14岁:自觉学习阶段。孩子的学习进入了完全自觉的状态,他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了紧张忙碌的学校生活,每天自觉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几乎都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孩子的学习状态极佳,丝毫不用我们操心。 14岁以后:自如学习阶段。孩子谙熟学习的规律、学习方法和习惯,进入自然学习状态,能自如地学习并掌握各种知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我们相信孩子能很好地学习一辈子。 从天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孩子的智力培育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可以很好地用来培养孩子的智力,这些故事在下面的章节里会讲到。我们的生活是一种舒适的、自然的状态,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拟定过于具体的教育计划,仔细体味生活、观察生活,就能够找到足够多生动具体的教育材料。用生活中的故事来培养孩子的智力,不仅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还节省了很多精力、金钱,一举两得。 2.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我们没有具体的教育计划,不是说没有任何计划,我们也用理论指导大方向,也有基本原则。我们认为,让孩子自由地成长是最佳的育儿方案,在发现孩子特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步确立适合孩子的教育方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大原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耐心坚持。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的行为胜过无数苍白的语言,它们是最早、最好、最多、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的心灵是敏锐的,父母在做什么,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的喜好、情感和行为倾向,孩子的心都能感知到。因而,我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免不良的言行对孩子产生影响。 潜移默化、耐心坚持:这是我们养育孩子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很多教育孩子的技巧都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得来的,我们坚持在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应用这些技巧,直到孩子养成习惯。这是养育孩子最艰苦也最难坚持下来的过程,但它是最重要的。天辰在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养成的。P9-11 序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近百年来,这两个响亮的名字,是中国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学的青年所追逐的梦幻;走进清华,走进北大,更是一代又一代做父母的对儿女的渴盼。这种梦幻和渴望,对绝大部分入来说好像只是水月镜花,可望而不可及,但是每年,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孩子轻松愉快地跨进这两所大学高高的门槛。个中奥秘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不去走近他们,为什么不走入他们成长的摇篮,看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和孩子一起将梦幻和渴望变成了现实? 其实,古今中外许多哲人和科学家早已说过,孩子一生下来其智力上的差别实在不是很大,后天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才是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所在。 由此看来,要实现让你的孩子走进北大、清华的梦想,父母的早期教育事关重大。但遗憾的是,当代许许多多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走入了岐途,读过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你一定会相信此言不虚。 本书主人公王天辰,男,1993年3月7日出生于云南,4岁入北京炮司幼儿园,6岁入北京育英学校,10岁“稀里糊涂”地获得了“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小学组)金奖,同年考取北京八中少年班,14岁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2007年12月,学校因天辰获此奖项保送他去清华大学,面对在一般人看来的天赐良机.天辰断然拒绝,他决心凭自己的实力考北大。2008年3月,天辰通过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被保送入北大心理学院,天辰对此专业不满意,同年,参加高考,获681分,考入北大数学院,时年15岁。 天辰的父母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但看了这本书你会相信,天辰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是什么天才神童.而是得益于他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他的父母采取的是完全不同于当代家庭教育的流行做法,没有给孩子报过课外辅导班,没有给孩子增加过课外作业,他们只是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引导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出了孩子敏锐的感知能力,教会了孩子自理生活,更是给了孩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15岁凭实力考入北大,在当代孩子无疑是成功者,是佼佼者。但在这条成功的路上,王天辰从没像当代许多孩子那样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从没有背负过课堂之外的学习压力,从没有让父母和老师操过心,他学习得轻轻松松.他学习得快快乐乐。这一切的取得,不是因为他的聪明,甚至也不是来自他一般意义上的“苦”学,只是因为他的父母有着不同一般的教育理念,只是因为他有着一般孩子很少具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所以,如果想让你们的孩子获得成功,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后记 怎么想起写这本书? 从天辰七八岁开始,他的一些超常方面,比如喜欢算题、心算能力强等等,开始比较明显地展现出来了,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一见面,几乎异口同声地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孩子这么聪明,是怎么教育的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对教育方式进行的思考和梳理。 2007年初,14岁的天辰要参加高考了.而且我们定的目标只有一个——北京大学。因为我们两个都是北大毕业的,如果天辰考上北大,我们一家三口就都是北大的学生了,于是我们就萌发了写一本名为“北大之家”的书,其核心内容主要关于天辰的成长过程。我们认为教育孩子的基本道理大家几乎都懂,但是缺乏的恰恰是在实际生活中的“执行”能力和经验,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多数夫妻第一次做父母也就是最后一次做父母,他们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的经验,我们想把我们的教子经验传递给广大的家长,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吧。 可惜的是天辰当年以两分之差没考上北大,当然这个“北大之家”也就得延迟诞生了。转眼到了2008年5月,天辰拿到了保送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的“北大之家”正式诞生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正式筹划出书的事了。 我们写了一个“北大之家”的策划书,介绍写书的想法、我们三人的简历、天辰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等,在网上搜索到10多个征集书稿的出版社的联络方式,把我们的策划书发给了他们。很快就有几个出版方给我们回信表示有兴趣深入洽谈,这时有一位董保军先生主动打电话给我们,并在电话里要求直接跟我们面谈。结果见面后我们谈得非常愉快,关于这本书的出版想法、价值所在等等认识一致,然后我们又带天辰去拜访了他们的办公室,双方当场就签订了出版合同。 经过半年多的写作、修改、讨论、磨合,这本书终于要付印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要真诚地感谢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所有人士和单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