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凉世界/大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弘一法师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叔同(1880—1942)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学贯中西而又德高望重的高僧。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在天津,他自幼聪颖,5岁丧父,7岁启蒙,13岁攻各朝书法,终身不辍,19岁开始文学活动,26岁留学日本。32岁学成回国时,李叔同已经在话剧、西洋画、西洋音乐教育等不少方面开我国之先河。

《清凉世界》收集了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弘扬佛法过程中的精彩篇章。

内容推荐

《清凉世界》是一本散文或随笔文集,作者为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李叔同(弘一法师)。本书中包含的作品或精彩深奥,或浅白晓畅,篇幅或长或短,文字或多或少,或一言或万言的经典,字字珠玑,值得读者慢慢品味,细细领悟,静静地慢慢阅读。

目录

 一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断食日记

改习惯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改过实验谈

佛法十疑略释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南闽十年之梦影

最后之口口

 二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大意

佛法学习初步

敬三宝

授三归依大意

常随佛学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劝人听钟念佛文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三

律学要略

净土法门大意

净宗问辨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受十善戒法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受戒法略例

说戒法略例

自恣法略例

征辨学律义八则

 四

《佛学丛刊》序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撷录序

《华严经普贤行愿自在菩萨章》序

《华严集联三百》序

《本妙法师般若心经论解》序

《鼓山庋藏经版目录》序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序

《为杨白民书座右铭》跋

《随机羯磨疏》跋

 五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了识律师传

法空禅师传

本妙法师传

记陈敬贤居士轶事

心灿禅师传

厦门万寿岩瑞山禅师传

 六

题永嘉庆福寺缘册

清故渊泉居士墓碣

玉泉居士墓志铭

重兴草庵碑

 七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忏悔篇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试读章节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问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丐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丐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我仍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

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预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人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丐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P3-5

序言

李叔同(1880—1942)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学贯中西而又德高望重的高僧。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在天津,他自幼聪颖,5岁丧父,7岁启蒙,13岁攻各朝书法,终身不辍,19岁开始文学活动,26岁留学日本。32岁学成回国时,李叔同已经在话剧、西洋画、西洋音乐教育等不少方面开我国之先河。回国后,李叔同参加“南社”活动,进《太平洋报》当艺术编辑,跻身于上海名流。1912年,李叔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该校改为浙江第一师范后,李叔同继续在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师,期间与夏丐尊等成为莫逆之交,而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正当李叔同取得的成就遍及各个艺术门类而誉满天下之时,他又华丽转身: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当了和尚,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才华横溢的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他精研和修持律学,终成一代大师。对弘一法师出家后的高功盛德,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说过,弘一法师“当初修净土宗,后来又修律宗。律宗是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规律,严肃认真之极。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直到弘一法师方才复兴。所以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仔细想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德!

《清凉世界》收集了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弘扬佛法过程中的精彩篇章,这些精彩篇章彰显了弘一法师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体系。同时,从这些精彩篇章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弘一法师的勇猛精进的修持思想,还可以体悟到弘一法师慈悲为怀和启迪世人的精彩。书中那些时而精彩深奥、时而浅白晓畅的文章,那些篇幅或长或短,文字或多或少,或一言或万言的经典,皆为珠玑。梁实秋、林语堂等人认为弘一法师的文字是“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真是说得太好了。所以,《清凉世界》中的精彩篇章,值得我们慢慢品赏,细细领悟,相信这样静静的慢慢的阅读,对世人的精神修炼善莫大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