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纳兰性德的各体作品加以解评,力求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纳兰性德的创作成就。在解评时,不仅力求辞达意通,浓淡兼宜,映现境界,而且注重挖掘纳兰作品中直到现在还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深层意义与永恒的魅力,满足当代读者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兰性德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纳兰性德 |
出版社 | 三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纳兰性德的各体作品加以解评,力求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纳兰性德的创作成就。在解评时,不仅力求辞达意通,浓淡兼宜,映现境界,而且注重挖掘纳兰作品中直到现在还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深层意义与永恒的魅力,满足当代读者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内容推荐 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后因避皇太子胤礽幼名,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时即聪颖过人,堪称文武全才。他的创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的词。梁启超感叹:“清代大词家的头把交椅被容若占去。”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认为:“性德以才情胜,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他的词学习五代北宋,在情感的深挚自然和对生命的悲剧性体验上,与南唐后主李煜非常接近,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纳兰性德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解读他的作品,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目录 前言/001 纳兰性德其人其作(代序)/001 诗 挽刘富川/001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003 茅斋/004 高楼望月/006 送梁汾/007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008 效齐梁乐府十首(选二)/010 折杨柳/010 雨雪/011 填词/012 送马云翎归江南/014 送荪友/015 柳条边/018 咏笼莺/019 南海子/020 古北口/021 秋意(三首)/022 其一/023 其二/023 其三/023 咏史(选三)/024 其二/024 其四/025 其八/026 记征人语(选二)/027 其一/027 其八/028 题照/029 暮春见红梅作简梁汾/029 柳枝词(选十一)/031 其一/031 其二/032 其三/032 其四/033 其五/034 其六/034 其七/035 其八/035 其九/036 其十/037 其十一/038 从军曲(二首)/039 其一/039 其二/039 塞垣却寄(四首)/040 其一/040 其二/041 其三/042 其四/042 秣陵怀古/043 词 梦江南(昏鸦尽)/045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046 菩萨蛮(知君此际情萧索)/047 琵琶仙(碧海年年)/049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050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051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052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053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054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056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057 鬓云松令(枕函香)/058 转应曲(明月)/060 鹊桥仙(乞巧楼空)/061 鹊桥仙(梦来双倚)/062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063 念奴娇(人生能几)/065 沁园春(梦冷蘅芜)/066 沁园春(瞬息浮生)/069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071 南乡子(鸳瓦已新霜)/072 踏莎行(春水鸭头)/074 鹊桥仙(月华如水)/075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076 长相思(山一程)/077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079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080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081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082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083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085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086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087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088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090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091 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092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093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094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095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096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097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098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098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099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100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102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103 河传(春残)/104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105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106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108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109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110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111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112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113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114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115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116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117 金缕曲(洒尽无端泪)/119 金缕曲(谁复留君住)/122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124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126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127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128 满江红(问我何心)/129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她冷)/131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132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133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134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135 太常引(西风乍起峭寒生)/136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138 浣溪沙(海色残阳影断霓)/139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140 点绛唇(一种蛾眉)/141 文赋 原诗/143 书昌谷集后/145 渌水亭宴集诗序/146 祭吴汉槎文/150 灵岩山赋/152 附录 纳兰性德年谱简编/157 纳兰性德著作主要版本/168 纳兰性德研究重要著述/169 《纳兰性德集》名言警句/178 试读章节 《挽刘富川》 [题解] 刘钦邻(1644-1674),字邻哉,号江屏,江苏仪征人。曾任广西富川县令,故称刘富川。康熙十三年(1674)九月三藩之乱中,城破不屈,自沉水而死,谥忠节。 人生非金石,胡为年岁忧?有如我早死,谁复为沉浮? 我生二十年,四海息戈矛。逆节忽萌生,斩木起炎州。 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墟落断炊烟,津梁绝行舟。 片纸入西粤,连营倏相投。长吏或奔窜,城郭等废丘。 背恩宁有忌,降贼竞无羞。余闻空太息,嗟彼巾帼俦。 黯澹金台望,苍茫桂林愁。卓哉刘先生,浩气凌斗牛。 投躯赴清川,喷薄万古流。谁过汨罗水,作赋从君游。 白云如君心,苍梧远悠悠。 [新解] 人生非金石,胡为年岁忧——诗歌开篇化用《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意思是在短促的人生中,能够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么也许就不虚此生了。诗人也认为人的寿命既非金石一样坚固,那又何必为寿命的长短而忧愁呢? 有如我早死,谁复为沉浮——假如我过早地死去,谁又能随俗俯仰生存下去呢?沉浮: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俗俯仰。 我生二十年,四海息戈矛——康熙十三年(1674)正值纳兰性德二十岁。清朝已基本上统一了天下,停止了战争。四海:指代天下。戈矛:刀枪,指代战争。 逆节忽萌生,斩木起炎州——这两句意为吴三桂等背信弃义之徒在南方突然间发动了叛乱。逆节:背义之人。斩木:发动战争。这里指三藩之乱。清初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原为明将,后降清。清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守云南;尚可喜为平南王,守广东;耿继茂为靖南王,守福建,称为三藩,后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武装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清政府下令撤藩,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的儿子)、耿精忠(耿继茂的儿子)相继反清,先后被清军所败。炎州:泛指南方。 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写三藩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穷僻的荒野都不能免遭烧杀抢掠,荒野中传来百姓凄惨的哭声。啾啾:形容凄惨的哭声。 墟落断炊烟,津梁绝行舟——村落早已看不见炊烟,渡口、桥梁也断了舟船往来。墟落:村落。唐·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津:渡口。 片纸人西粤,连营倏相投——描写了投降吴三桂等叛军的清朝官吏的丑态。叛军送来片纸劝降,军队就马上投降了。西粤:指代广西。粤是我国古代南方的部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粤,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称两粤。广西为西粤。倏:迅疾。 长吏或奔窜,城郭等废丘——叛贼来了,执掌大权的官吏四处奔逃,城池变成了废墟。长吏:地位、俸禄较高的官员。 背恩宁有忌,降贼竞无羞——这两句意为这些官吏背叛皇恩毫无忌惮,投降叛贼竟然毫不知耻。“宁”、“竟”二字使得对降贼的斥责更加铿锵有力。 余闻空太息,嗟彼巾帼俦——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之情。我听到这些叛逆降贼的事情徒然叹息,可恨这些丧失了大丈夫气节之辈,他们的行为与妇人无异。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俦:同辈,之徒。 黯澹金台望,苍茫桂林愁——这些失节降贼者既辜负了皇上筑黄金台的厚望,又使苍茫的桂林山水黯然失色。金台:又称黄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于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才。愁:形容景色惨淡。 卓哉刘先生,浩气凌斗牛——与前面那些降贼做法截然相反的是,在国难当头之际,也有一些保持气节、宁死不屈的高洁之士。下面就赞颂了刘富川为国牺牲的崇高精神。伟大呀刘先生,他的浩然正气直冲云霄。斗牛:指天上的北斗星和牛郎星,这里代指苍天。 投躯赴清川,喷薄万古流——他投水而死的壮烈行为,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 谁过汨罗水,作赋从君游——战国末年,楚国大夫屈原因无力拯救楚国的败亡,心情万分悲痛,在绝望中自投汨罗江而死。西汉时期的贾谊曾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并写下了《吊屈原赋》。这里比喻刘富川投水而死、以身殉国的壮举如屈原投汨罗江一样,谁渡此水,也将像贾谊一样,留下篇章来哀悼他。 白云如君心,苍梧远悠悠——刘富川的爱国之心就像白云一样高洁,他的英魂将永远飘游于广西的大地上。苍梧:指广西。 [新评]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是深沉的,诗篇的前半部分主要采用赋的手法,叙述了三藩之乱给国家、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表达了他真诚的爱国爱民之情;诗篇后半部分集中笔墨歌颂了爱国忠臣刘富川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精神。在历朝历代国家时局动荡之际,都会有降贼与节臣,高尚与卑微,刘富川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保持气节,坚贞不屈,舍生取义,“投躯赴清川”,其壮烈的行为真可与屈原相媲美,可歌可泣。而那些在大敌面前不顾国家利益投降了吴三桂等叛贼的降臣,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不思抗敌,或投敌,或奔逃,致使国家城池沦陷,百姓遭殃。两相对比,更觉刘富川的可敬可爱! P1-3 序言 宋代之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文赋等类创作,经过了元明两个相对低迷的朝代,在清代又进入了一个复兴时期。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引人瞩目的应是清朝立国后的初期和前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学家。在诗词方面兼学唐宋,创新之作独具风貌,展示了一个格外耀眼的艺术世界;文赋创作也有所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满族一文学家纳兰性德,在诗词等领域的创作成就非常突出,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代表人物,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后因避皇太子胤礽幼名,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时即聪颖过人,堪称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及第,历任正黄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之第七佐领和三等侍卫、二等侍卫、一等侍卫(武官正三品),曾随扈康熙巡幸塞外和江南。娶妻卢氏,是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夫妻恩爱,但婚后三年卢氏因产后得病亡故。继娶官氏。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纳兰性德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康熙二十五年(1686),葬于北京西北郊皂荚屯。著有《饮水诗词集》。康熙三十年(1691),徐乾学将纳兰性德的各类作品辑刻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另编有《通志堂经解》、《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等。 纳兰性德的创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的词。梁启超感叹:“清代大词家的头把交椅被容若占去。”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认为:“性德以才情胜,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他的词学习五代北宋,在情感的深挚自然和对生命的悲剧性体验上,与南唐后主李煜非常接近,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他对爱情的追忆和对亡妻的追悼,曾经感动过无数的读者;他对塞外雄浑悲凉的自然之境的创造,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他对历史兴亡和自身命运的沉思,包含了沟通古今的大悲慨。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充分体现了其创作“天分绝高”和“纯任性灵”的基本特点(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成就也很高,在生前和身后同样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清史稿·性德传》说他“善诗”,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说他“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问风格”;但因被其词的光芒所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待于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的文、赋内容丰富,既有对诗词创作理论的探讨,也有描摹景物、抒写知己之情和怀古幽思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虽然是满族贵族,却和当时很多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相知相契,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他和他们之间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各体创作中,随处可见他对知己朋友的高情厚谊。尤其是他竭尽心智,营救受“丁酉科举案”牵连而被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的著名文人吴兆骞的行为,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朋友之情,而具有鲜明的维护道义的成分。 本书精选纳兰性德的各体作品加以解评,力求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纳兰性德的创作成就。在解评时,不仅力求辞达意通,浓淡兼宜,映现境界,而且注重挖掘纳兰作品中直到现在还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深层意义与永恒的魅力,满足当代读者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以《通志堂集》(1979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张草纫笺注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1版),赵秀亭、冯统一笺校的《纳兰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7月1版),康奉、李宏、张志主编的《纳兰成德集》(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1版),斟酌取舍,择善而从。 在作品的解读上,除以上各书外,还参考了张秉戍先生编著的《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中国书店2001年1月1版),黄天骥先生所著《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1版)等书。这些著作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在此谨向以上各书的编著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书后附有“纳兰性德年谱简编”、“纳兰性德著作主要版本”、“纳兰性德研究重要著述”、“《纳兰性德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等参考资料,希望对本书的读者能有所帮助。 纳兰性德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解读他的作品,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但因我们水平所限,本书在选目、注释、解评等方面只是一家之见,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舛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寇宗基 张政雨 布莉华 2008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