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贴画虽小但精巧美观,在方寸之间,可以看到历史故事、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山川日月、鱼虫花鸟、名胜古迹、民情风俗,真是无所不有,囊括其中,难怪人们趋之若鹜般地进行这项收藏。使收藏者既增添快乐又增长知识,何乐不为。
樊瑀、王晓岚主编的《中国火柴老贴画(解放前上)》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火柴贴画历史,并对贴画的历史做了较为精准的诠释,对每枚火柴贴画进行了“收藏星级”及“市场价位”的大致介绍,以供收藏者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火柴老贴画(解放前上)/中国珍品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樊瑀//王晓岚 |
出版社 | 河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火柴贴画虽小但精巧美观,在方寸之间,可以看到历史故事、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山川日月、鱼虫花鸟、名胜古迹、民情风俗,真是无所不有,囊括其中,难怪人们趋之若鹜般地进行这项收藏。使收藏者既增添快乐又增长知识,何乐不为。 樊瑀、王晓岚主编的《中国火柴老贴画(解放前上)》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火柴贴画历史,并对贴画的历史做了较为精准的诠释,对每枚火柴贴画进行了“收藏星级”及“市场价位”的大致介绍,以供收藏者参考。 内容推荐 樊瑀、王晓岚主编的《中国火柴老贴画(解放前上)》中的“大清黄龙旗”“洋务运动”“北洋水师”“戊戌变法”“自强运动”“剪辫不易服”“欢迎立宪”“打倒不平等”等火柴贴画,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政治宣传,以火柴贴画做载体进行时政宣传,深入百姓的生活,这也是那个时期通用的宣传手段。如今的收藏者可以通过火柴的贴画来观看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真是一大幸事。 火柴贴画不仅张扬着人类对美的希冀,还多了一个观看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窗口。《中国火柴老贴画(解放前上)》中“卢沟桥事变”“九一八”“抗战胜利”“灯塔”“报国”等火柴贴画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敌御辱、振兴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中国式惧内”“教五子”“青田小贩”“四季发财”“舞狮”“龙舟竞渡”等火柴贴画,则对中国的民风民俗作了尽善尽美的绘制,今天看来还是那样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目录 自来火 “洋火”的进入 外国洋行 大鹿 洋务运动 大清黄龙旗 中国富强 蟠桃祝寿 戊戌变法 戒鸦片烟 打倒不平等 禁赌 唤醒民众 北洋水师 醒狮 日俄战争祸害中国 欢迎立宪 宣统登基 剪辫不易服 孝行和赞 黄兴 新国民出世 共和四杰 中华民国旗 四强 还我山河 袁世凯 宝冠 孙中山与宋庆龄 孙中山 新生活运动 自由装 航空救国 世界大同 中国的别称 爱国储金 汪精卫投日叛国 红衣大炮 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的“亲善” 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对火柴的统制 伪满洲国 满洲国国旗 南满洲铁道株式 会社的真面目 虞洽卿与三北轮阜 日本对中国航运业的掠夺 中国民间银行 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 抗战救国 征兵宣传 新赣南 汉族文明 钢枪 军犬 清末民初的孔教 四海升平 最早的“奥运”拳击 战马牌 报国 四亿同胞 二八抗战 双十协定 抗日胜利 日历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解放区火柴上的广告 灯塔 中国人用中国货 教五子 青田小贩 剃头与采耳 利市 四季发财 桌球 广东灯彩 中国式惧内 采菱 采莲 舞狮 舞龙 赛龙舟 轿子 快发财 花船 清末民初时期的美女 新式美女 时尚的泳装 电影明星 交际舞 新式学堂 戏球 吉祥数字 吉普车 照相进入中国 西洋乐器 火车开进中国 电话 电灯 留声机 缝纫机 电风扇 洋车 手电筒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先施公司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中华独立美术展 新式电气烫发 麻将 洋胰子 火油 天厨味精 明星花露香水 香烟广告 飞鹰吕宋烟 中华老牌煤球 正广和汽水 澳门爱国火柴 清真汤壶 推磨 良心 白兰地 扇子 洋伞 牙粉 取暖炉 黄包车 扑蝶 牌九 钉马掌 金字塔 尊贵的前门 五亭桥 庙宇 泰山 黄鹤楼 高尔夫球 双童击鼓 日本福神 狼山 试读章节 欢迎立宪 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为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决定采用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民主代表的建议,效仿西方国家宣布预备实行君主立宪。 立宪运动,指的是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为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动的政治运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开始形成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汤寿潜、杨度、汤化龙等。他们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两湖和广东等地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宪政公会”“宪政筹备会”等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受到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欢迎。之后,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9年为预备立宪时期,立宪派要求提前立宪。清政府不得已宣布1913年召开国会,在开国会前两年成立新内阁。于是在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派大为不满,要求清政府另简大员,重组内阁成员被拒绝。至此立宪运动失败。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就是一场骗局。 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后,日本在华洋行就在行销的火柴上做起了文章。他们设计印制了宣传立宪的火柴贴画,以此来迎合政府的新政策。为了顺应清政府的口味,别有用心地在火柴贴画上书写出清政府的新政策的口号,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是看准老百姓对实行君主立宪充满期待和幻想,顺势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欢迎立宪”火柴贴画,设计精美,古朴大方,图案为两面交叉摆放的大清国国旗,在两旗中跃然纸上的是“欢迎立宪”四个大字,清晰醒目。祝福的字铺满贴画,但这一切期盼没能使使资产阶级立宪派的预备立宪成功,真是悲展。 宣统登基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病重。慈禧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决定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皇帝。溥仪登基那天天气奇冷,这个三岁的孩子又冷又怕,挣扎着哭喊:“我不要这个,我要回家。”溥仪的父亲载沣急得满头是汗,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着小皇帝,哄着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溥仪登基的第三天,慈禧就驾崩了,她最终也没能再次垂帘听政。新皇帝登基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从朝廷官员到民间百姓,人人关心、个个瞩目。火柴厂家借此进行皇帝登基的宣传,想以此来提高产品的销量。 瑞典在华火柴厂为宣统登基出品了火柴。贴画上“KEIZER”即德语皇帝,“TJINA”即中国。宣统皇帝的名字叫溥仪,姓爱新觉罗。图中那个穿龙袍、戴龙帽的孩子即为宣统,辅佐他登基的女人是威震天下的慈禧;男人便是恭亲王奕诉。这样的设计无非是告知天下,大清朝后继有人、继往开来,但大清朝已经寿终正寝。 怡和洋行发行的宣统火柴,其贴画中的黄色“宣统”二字布局合理,四平八稳。“天下太平”四个字的书写,扎实厚重。以此告知百姓大清朝稳稳当当、天下平安,百姓也会过上好日子。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大清朝马上就“快完了”。 剪辫不易服 在晚清火柴的出品中,有一枚是“剪辫不易服”的火柴贴画,画中是一位身穿马蹄袖官服,头戴花翎帽的官员,而官员的脖子后已经没有了清朝男人必有的辫子。在官员的头顶写着“欢迎剪辫不易服”大字,其主题昭然若揭。贴画以鲜花簇拥着官员,显得雍容华贵、喜庆吉祥。贴画中是个剪掉辫子的清朝官员,他敢于剪断清朝的标志物——辫子,是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清朝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剪辫子势在必行。清军入关后,曾下令汉族男子必须剃发梳辫,凡不按要求剃发留辫者格杀勿论。从此,漫长的二百多年中,中国男人的头后就拖起了一条长长的辫子。1910年11月4日,孙中山开风气之先,在香港开了“剪辫不易服”大会。要人们剪去脑后的辫子,穿着中国服装。会上又聘请了爱尔兰120人的大乐队,到会观礼者多达600多名,绅商名流、达官贵人会后拍照留念。随后乐队又同一群剪辫不易服的人,到大街上游行。此后,有更多的市民把脑后的长辫一把剪掉。 保皇派张勋表示:头可断,发辫决不可剪。当张勋带领部队驻守徐州时,他听到有的士兵剪了辫子,当场勃然大怒,他斩了这几名士兵。所以,有很多百姓对剪辫子的事还是心有余悸,这幅贴画的出现给了百姓一颗定心丸,对剪辫子有了依据。商人利用了百姓的心理:一是作剪辫子的宣传;二是鼓动百姓购买产品作剪辫子的依据,此招对销售火柴很灵。 孝行和赞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人养亲、尊亲的纲领,符合儒家道德规范,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核心。“孝道”强调的是孝心,指一个人有没有孝的观念道德。而“孝行”侧重的是在“孝心”后面有没有实际行动。在生活中,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孝道就是孝行,孝行也就是孝道。在世界各民族中,孝道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孝道的重视,均以中国人为最。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文章中指出:“《孝经》所讲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中国人向来讲究做事先做人,一个成功的人士首先是个讲究孝道的人。孝文化的基本内容都由孝道和孝行引申而来,并将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渗透到中国的政治、宗教、民俗等社会生活领域,成为阶级社会的思想基础和核心。 民国初年,福建省泉州府出品了“孝行和赞”火柴,其贴画采用了极为普通的设计,在红色的底子上书写出“孝行和赞”四个大字,字体规整,字色饱满,使人买到火柴后,就能看到四个字,起到了宣传和督导作用。利用火柴使用广泛和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家喻户晓的宣传,既促进了国人的孝道和孝行,又带动了火柴的销售,何乐不为。 P24-27 序言 19世纪中叶,火柴从欧洲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和“自来火”。由于火柴来自国外,所以,那时的火柴贴画全都是外文,由于百姓的不认可,而后才加印上了汉字,以此迎合中国百姓的欣赏习惯。火柴贴画作为火柴的附属物,除了提供生产厂家、地址之外,还绘制了精美的图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可以说,这些图片就是一部中国火柴发展的近、现、当代史的缩影。 我国早期的火柴贴画,是研究我国近、现、当代史和火柴工业史的珍贵资料,这些火柴贴画无不烙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痕,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孙中山逝世、七七事变、抗战胜利等,都在火柴贴画中——反映出来。 本书中的“大清黄龙旗”“洋务运动”“北洋水师”“戊戌变法”“自强运动”“剪辫不易服”“欢迎立宪”“打倒不平等”等火柴贴画,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政治宣传,以火柴贴画做载体进行时政宣传,深入百姓的生活,这也是那个时期通用的宣传手段。如今的收藏者可以通过火柴的贴画来观看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真是一大幸事。 火柴贴画是小型、袖珍般的广告宣传,其色彩鲜艳,格调明快,利用方寸之图生动地传播着厂家的商品信息,人们也十分喜欢观看火柴上所做的广告。外商为打开火柴在中国的销路,纷纷选取了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题材的内容,假借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来包装,以此扩大市场的销售。 火柴贴画不仅张扬着人类对美的希冀,还多了一个观看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窗口。本书中“卢沟桥事变”“九一八”“抗战胜利”“灯塔”“报国”等火柴贴画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敌御辱、振兴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中国式惧内”“教五子”“青田小贩”“四季发财”“舞狮”“龙舟竞渡”等火柴贴画,则对中国的民风民俗作了尽善尽美的绘制,今天看来还是那样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都有自己的火柴厂,他们利用火柴这一得天独厚的传播广告条件,为“西洋乐器”“电灯”“电话”“留声机”“缝纫机”等产品作了无数次的广告。 伴随着火柴的流通,这些产品也销售到了全国各地,这不仅使他们获取了产品的利润,同时又促进了火紫的产量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火柴贴画虽小但精巧美观,在方寸之间,可以看到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山川日月、鱼虫花鸟、名胜古迹、民情风俗,真是无所不有,囊括其中。难怪人们趋之若鹜般地进行这项收藏,收藏者既增添快乐又增长了知识,何乐不为。 民国时期的火柴贴画,其收藏价格日渐攀升,如早期的“自来火”“外国洋行”“大清黄龙旗”“爱国储金”等贴画,单枚价格已达5000元人民币左右,“北洋水师”“戊戌变法”“还我山河”等单枚贴画售价高达9000元以上。随着打火机基本取代了火柴的发展趋势,火柴贴画越来越难以收集,因此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火柴贴画历史,并对贴画的历史做了较为精准的诠释,对每枚火柴贴画进行了“收藏星级”及“市场价位”的大致介绍,以供收藏者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