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语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吕宁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历了时光的文字是有生命的。后人靠近它、阅读它、试图了解它,正是被它独特的生命力所吸引和感染——那么,这样的生命折射出的是什么呢?当我们扯开尘埃遮蔽、透视文字的另一面时,它想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

就如同一件精美的出土器物,它所承载的信息不会单一。对于成语来说,典故与寓意只是生命里的一个章节,翻开并阅读其他为人所忽略的章节——科学内涵,正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内容推荐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

本书是“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成语当中的科学知识。

目录

引言

成语中的天文学

 动如参商:中国古代所认识的星空

 七月流火:节气与天蝎座星宿二

 一寸光阴一寸金:用长度量时间

 以管窥天:朴素的观天术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天象与气象

 杞人忧天:古代的宇宙观

成语中的地理学

 五湖四海:古人对中国水域的认识

 赤县神州:古人的世界地理观

 来龙去脉:风水与居住环境

 天涯海角:中国古代疆域

成语中的物理学

 千钧一发:头发丝里蕴含的力学问题

 刻舟求剑:参照系的选择与相对运动

 五颜六色:古人对光和色散的认识

 海市蜃楼:古人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沉李浮瓜:古人对浮力的认识

 一泻千里:古人对水能的认识与利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古人对光的认识历程

 同声相应:琴弦间的共振现象

 成语中的化学

 真金不怕火炼:古代炼金术中的化学

 水滴石穿:点滴细流中的化学反应

 刀光剑影:古代兵器与冶金

 完璧归赵:和氏璧的秘密

 百炼成钢:古代的炼钢工艺

成语中的建筑学

 钩心斗角: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绝壁上的栈道建筑

 登堂入室:古代的建筑格局

 方枘圆凿:古代的榫卯结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古代的堤防建设

成语中的医学与生物学

 伯乐相马:古代的相马术

 以毒攻毒:中医的独特疗法

 吐故纳新:古代养生学的发展

 螟蛉之子:古代对寄生现象的认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古代对食物链的

 认识及应用

爹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七月流次:节气与天蝎座星宿二

望文生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测,比如“七月流火”,若你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形容七月天气炎热有如火烧,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还得从头慢慢说起。

“七月流火”(“火”又名大火、心星,古音hui),语出《诗·幽风·七月》,这首诗开章便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所谓“流火”,《辞海》中这样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问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由此可见,“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余冠英《诗经选译》对此说得更为简洁明了:“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七月流火”意谓夏历七月的黄昏时分,火星就已偏西沉下去了,显示出暑寒交替时节开始出现了。所以下承“九月授衣”,表明到九月就要准备寒衣了。

我们在“动如参商”一篇中已经提到过,中国古代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四组二十八群,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中商是东方青龙七宿中的心宿,而心宿二就是这颗大火星。《礼记·月令》中日:“季夏之月,昏,火中。”在现代天文学中,大火星属于天蝎座,西名Antares,一等星色赤,意思是对抗火星。心宿二是一颗红超巨星,它的表面温度要比我们的太阳低很多。

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心宿二都会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夏历的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因此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大火星曾是古代最早观测的几颗明亮的星宿之一。通过专门细致的观测,古人得以较好地确定季节,制订历法。

在大约5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农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仅仅简单地分辨出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已经不能满足日渐精细的要求。因此,新的方法应运而生——借观测几颗明亮的星在傍晚或黎明时分出没和居南中(过子午线)的日子,来确定季节并制定比较准确的历法。其中,星宿二——大火星就是最早雀屏中选的亮星之一。

传说早在颛顼帝时就设立了一个专门的职位——火正,来负责对大火星进行观测。先秦典籍《左传》中明确记载“火纪时焉”,并说火正又称祝融,是一个常设的专职官员。

每年到了日夜等长(春分、秋分)的那天,当太阳在西方沉落,天色刚开始昏暗时,明亮的大火星就正好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他们注意到每年寒尽春回的黄昏时分,东方地平线上总会出现大火星的身影;春季,五谷始生,而秋天,五谷尽熟。因此,当春季大火星出现的时节,就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春分时节。

春分之后,白昼越来越长,大火星在黄昏时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也随之变高,过了两三个月后的日落不久,就会看到大火星悬挂在正南方的天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随着时间推移,大火星继续西移,位置又越来越低。接近又一个日夜等长之时(秋分),大火星就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以下了。这是因为这时地球公转使得太阳与心宿看起来像是在同一片区域,二者似乎同升同落,而距离远的多的心宿之光芒为太阳所掩盖之故。古籍《夏小正》中云:“八月辰(指大火)则伏”,“九月内火,辰系于日”。此后再过约一个月,心宿大火星又会于日出之前在东方出现,直至次年春分。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古人逐渐积累了经验、认识了四季节气,总结了天时历法。

有学者考证,早在殷商时代,古人已经根据对大火星的观察测算推算了夏至的日期。在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中,有“贞佳火,五月”,“有新火星并火”,“其侑火”等等。“侑”等都是祭名,这些卜辞所记载祭祀正是针对大火星的。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因为地球公转偏差,最有利于观测大火星的时间是公元前2400年左右,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的商周之际。正是由于发现了大火星与季节变化的规律,人们才把它与收成好坏挂钩,继而隆重祭祀之以祈求丰收。

因此我们可以说,至迟到殷商时代,古人已能测定至少一部分的分至。古籍《尧典》中关于“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的记载,就是殷商时代的天象反映。这样明细的节气关系与月名,以及朴素的天文学知识,充分反映了我国2000多年前的天文学成就。

……

P8-11

序言

生活处处有科学

提起“科学”,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它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科学并不高深莫测,科学早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都处处可以发现有科学之原理蕴于其中。即使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其中也往往蕴含深奥的科学知识。

科学史上的许多大发明大发现,也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现象中深发而来:牛顿从苹果落地撩起万有引力的神秘面纱;魏格纳从墙上地图揭示海陆分布的形成;阿基米德从洗澡时溢水现象中获得了研究浮力与密度问题的启发;瓦特从烧开水的水壶冒出的白雾中获得了改进蒸汽机性能的想象;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利略从观察吊灯的晃动,从而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

所以说,科学就在你我身边。一位哲人曾说:“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创新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可创新的眼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真是无处不在。

然而,在课堂上,在书本上,科学不时被一大堆公式和符号所掩盖,难免让人觉得枯燥和乏味,科学的光芒被掩盖,有趣的科学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同学们从小的科学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科学世界的热忱和勇气。拨开科学光芒下的迷雾,让同学们了解身边的科学,爱上科学,我们特为此精心编写了这套“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

该丛书共包括11个分册,它们分别是:《生活中的科学》《游戏中的科学》《成语中的科学》《故事中的科学》《魔术中的原理》《无处不在的数学》《无处不在的物理》《无处不在的化学》《不可不知的科学名著》《不可不知的科普名著》《不可不知的科幻名著》等。

在编写时,我们尽量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通过科学的阐述,又回归于日常生活。从白炽灯、自行车、电话这些平常的事情写起,从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展开视角,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生活处处皆学问,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朋友是21世纪的栋梁,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好科学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打消他们对科学隔阂疏离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为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