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新生宝宝听觉的训练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耳朵里的羊水还没有清除干净,听觉还不是很灵敏。随着宝宝的听觉慢慢改善,对强烈的声音刺激会产生震颤及眨眼反应。
如果用温和的声音在离宝宝耳朵10~15厘米处持续进行刺激,宝宝会转动眼球,甚至转过头来。当然,宝宝最喜欢听的还是妈妈的声音,这是因为宝宝在子宫里听惯了妈妈的语调。
宝宝出生以后,很快便可以利用在胎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去探索周围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新生宝宝出生后不久就有听觉反应;出生后2~3天就能对不同的声音建立起条件反射;5天就能辨别声音的位置,表现出对声音敏感的反应,即听见声音就能完全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
为了发展新生宝宝听力,可以听音乐、玩有响声的玩具。通过听音乐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乐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的性情。妈妈可以在给孩子喂奶时,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
妈妈还要经常与新生宝宝进行交谈,虽然宝宝还听不懂,但却可以为宝宝创造一个训练听力和语言能力的好机会,并通过这种交谈方式进行母子感情的交流。
训练新生宝宝的味觉和嗅觉
宝宝一出生就拥有味觉和嗅觉。宝宝能感受到什么是甜、酸或咸,对不喜欢的味道会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多数宝宝喜欢甜的味道。
宝宝还能区别不同的气味,喜欢妈妈身上的那种奶味,妈妈也能通过气味确定自己的宝宝,嗅觉成了母子之间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
4个月的宝宝能够比较稳定地分辨喜欢的气味和不喜欢的气味。
注意对新生宝宝触觉的训练
新生宝宝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肤,如果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脸,他会转动头部,寻找刺激源。通过触觉的训练,可以扩大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
可以把粗细、软硬、轻重不同的物体以及圆、长、方、扁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给孩子触摸,还可以让宝宝体验冷、热等温度的感觉,让孩子碰一碰那些没有危险的物体。这样通过多听、多看、触摸,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宝宝的智力和生活能力。
宝宝的触觉在刚出生时就已经很灵敏了。宝宝喜欢在妈妈怀里那种温暖的接触,喜欢大人轻柔地抚摸自己的身体,这种接触让宝宝感到安全,仿佛回到了在妈妈子宫里被羊水和软组织包裹的那段温暖的日子。
嘴唇和手是宝宝触觉最灵敏的部位,宝宝会经常吮吸手指来获得满足。
与新生宝宝进行情感交流
孩子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对人生是抱着信赖和幸福感,还是不信任或绝望感等,都是取决于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
初为父母,是在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交流关系之后,逐渐获得了自信和为人父母的感觉。孩子也因为有了与父母的接触而获得安全、幸福和信赖的感觉,这些基本的满足感是孩子日后成长、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爱抚、拥抱、轻柔的呼唤、身心的交流传递亲子之情,发展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促进孩子健康而愉快地成长。
多和新生宝宝说话
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应注意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要有意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给予宝宝语言刺激。在宝宝睡醒、吃奶、玩耍、做游戏、被爱抚时都要和宝宝说话。
在孩子吃奶时可以说“宝宝吃奶了”,玩耍时说“我们开始做游戏了”。听音乐时告诉孩子听的是什么曲子等。
孩子在2~3周时就会发出“哦哦”的声音来应答大人。父母讲得越多,孩子应答得越勤。另外,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积极训练新生宝宝的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刚出生后两天的宝宝就可以分辨人脸和其他形状。宝宝看人脸的时间比看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时间长。
宝宝凝视人脸图片的时间几乎是其他图片的两倍,宝宝似乎天生对人脸感兴趣。其实,宝宝并非对人脸感兴趣,而是对人脸的轮廓和曲度感兴趣。
既然新生宝宝对人物图片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多给宝宝观看人物图片,或多和宝宝面对面地进行近距离交流,帮助宝宝认识自身以外的人。
要给予新生宝宝社会的刺激
在宝宝出生以后就要给予他社会的刺激。宝宝不仅仅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长大。还要不断地认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经常与他人接触,包括家里的亲人、亲戚、外来的朋友以及其他孩子。
在孩子出生的初期,要让孩子不断接受多种多样的刺激,如抓握、品尝、多看、多听、多和人交流等,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尽早强化这种感觉和联系,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