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分。让我们沿着历史的印迹,循着科学的历程,一起来了解细菌吧……
《与细菌作战》(作者肖寒)从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传播、分布等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从细菌带来的危害、细菌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细菌能够引起的疾病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知识,并列举了世界上最耐冷的细菌、最耐热的细菌、能发光的细菌等细菌相关的趣味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与细菌作战/领先一步学科学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肖寒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分。让我们沿着历史的印迹,循着科学的历程,一起来了解细菌吧…… 《与细菌作战》(作者肖寒)从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传播、分布等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从细菌带来的危害、细菌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细菌能够引起的疾病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知识,并列举了世界上最耐冷的细菌、最耐热的细菌、能发光的细菌等细菌相关的趣味知识。 内容推荐 《与细菌作战》(作者肖寒)从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传播、分布等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从细菌带来的危害、细菌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细菌能够引起的疾病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知识,并列举了世界上最耐冷的细菌、最耐热的细菌、能发光的细菌等细菌相关的趣味知识。《与细菌作战》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简炼生动的文字叙述,让中小学生阅读后对微生物知识产生兴趣。引导中小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对科学产生兴趣。在每一节知识的后面,提出数个思考题,开拓思维,转动脑筋,在吸取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目录 微观世界的精灵——细菌的基本知识 细菌知多少——细菌发现之旅 兄弟姐妹不胜数——细菌的种类 麻雀虽小五脏全——细菌的形态结构 超生游击队——细菌的繁殖 上天入地都有我——细菌的分布和传播 胃口好,转化快——细菌的代谢 我有七十二变一一细菌的变异 微生物界的猎豹——细菌的运动 如何饲养小宠物——细菌的培养 矛与盾——细菌致病与人体免疫 比河豚更厉害——细菌的毒素 在沙漠里找出一样的沙——细菌的分离 怎样消灭它——杀菌的方法 死神的助手——致病细菌 鼠疫祸首——鼠疫杆菌 霍乱根源——霍乱弧菌 夺命杀手——炭疽杆菌 夺人生命的致病菌——破伤风杆菌 多种疾病的病原——肺炎双球菌 脑膜炎的真凶——脑膜炎双球菌 腹泻的元凶——大肠埃希菌 婴幼儿克星——百日咳杆菌 传播结核病的凶手——结核杆菌 消化道里的铁扇公主——细菌与食物中毒 恶魔的法宝——细菌武器 小天使。让生活更美好——人类的好帮手 人体处处需要我——寄居人体的正常菌群 人的健康少不了我——肠道益生菌 做美食,来找我——细菌发酵 化害为利——细菌污水处理 垃圾我最爱吃——细菌垃圾处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细菌与抗生素 害虫的克星——细菌与生物杀虫 庄稼的好朋友——细菌肥料 我是化学魔术师——微生物酶 石油工业的助手——烃氧化菌和石油酵母 我能生产沼气——甲烷菌 环保的能源——细菌发电 科技奇迹——细菌计算机 闻所未闻——细菌奇谭 最大的细菌——纳米比亚硫磺珍珠 最小的细菌——纳米细菌 冰天雪地我最爱——嗜冷菌群和耐冷菌群 爱在沸腾温泉中洗澡——嗜热菌群 不怕盐和酸的细菌——嗜盐细菌 鱼缸里的清洁工——硝化细菌的故事 我与夜明珠媲美——发光菌群 地球最早的居民——细菌与地球的故事 比一比——谁最古老,谁最长寿 试读章节 大家都知道,牛奶、葡萄酒、啤酒和许多食品放置过久以后会变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通过精心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微生物细菌在作怪。下面,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一起开始激动人心的细茵发现之旅。 由于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7世纪后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类生物。17世纪后期,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的生物。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吃惊地看到许多小生物。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的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知道了这种小生物的存在。但是还不知道,这种小生物就是细菌。 为了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从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奋了,成果也不断产生。1684年,他通过观察血液,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1702年,他在观察轮虫时,偶然发现雨水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做了一个实验:收集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来观察,里面并没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观察,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在雨水中。由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以后经过对昆虫、海贝和鳝鱼等的研究,列文·虎克进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从河泥或沙子中产生的,而是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这一有趣的发现使列文·虎克名扬世界。 生活中我们一定见到过这样的现象,本来一碗非常好喝的牛肉汤,你没有喝完,想留着第二天再来喝。当你第二天早上再看到它的时候,这碗牛肉汤已经变得浑浊了。你一定想,糟了,它变质了,不能喝了,好可惜呀。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变质吗? 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中年以后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砉门人。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人所磨制的。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其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竞达270倍。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后人发现,当年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见的只是干枯木头的一些纤维组织,最早证实细菌的存在的是路易斯·巴斯德。他用曲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的,并研制出“巴氏消毒液”。他还发现细菌可导致疾病。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小棍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提出使用“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地用来指微小生物体。P9-11 序言 美国奥多明尼昂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皮尔巴拉地区的部分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进行研究后发现了34.9亿年前的细菌遗迹,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地球生命遗迹。 你知道吗?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茵,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然而,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分。让我们沿着历史的印迹,循着科学的历程,一起来了解细菌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