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草原保卫战,两代人薪火相传的蒙古精神!
“大漠之子”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深入英雄故乡,历四十年寻访,破解游牧文明百年迷局,重塑一个最真实的嘎达梅林。
《青旗(嘎达梅林)》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年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卫草原家园,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反动军阀的壮烈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旗(嘎达梅林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雪波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场惊心动魄的草原保卫战,两代人薪火相传的蒙古精神! “大漠之子”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深入英雄故乡,历四十年寻访,破解游牧文明百年迷局,重塑一个最真实的嘎达梅林。 《青旗(嘎达梅林)》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年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卫草原家园,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反动军阀的壮烈故事。 内容推荐 《青旗(嘎达梅林)》由郭雪波所著。 《青旗(嘎达梅林)》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年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卫草原家园,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反动军阀的壮烈故事,同时借几十年后嘎达梅林义军后人对嘎达梅林历史档案资料及当事人的寻访,表现草原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更传达出对游牧文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部深具历史反思精神和现实借鉴意义的著作。 目录 引子 疯爷爷 第一章 达尔罕旗 第二章 “独贵龙”图 第三章 风中的蜡烛 第四章 达尔罕亲王 第五章 科尔沁婚礼 第六章 东夹荒 西夹荒 第七章 嘎达梅林 第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九章 敖烈·毛都的火光 第十章 九勇士 第十一章 青旗飞扬 第十二章 舍伯吐的酒宴 第十三章 阿如·芒哈战役 第十四章 老章京哈尔 第十五章 “打一面”托日孟克 第十六章 混沌中的厮杀 第十七章 洪格尔·敖包河口 第十八章 生命的誓约 尾声 挽歌 后记 四十年的求索 跋 百年误读游牧文明 试读章节 平阔苍茫的科尔沁草原上,一座小镇突兀而起。小镇名叫保康,原名图希木,是达尔罕旗的旗府镇。 躺在保康一家小旅店的土炕上,年轻的白尔泰望着窗外一九六八年八月的天空发呆。达尔罕旗的天空和地面一样混乱混沌,云蒸雾罩,找不到太阳。 有人推门进来,喊了一嗓子道:“我娃儿住在这儿吗?” 小土炕十九个铺位,伸出了十八个脑袋。 有人问:“你娃儿是谁?” “阿木,小名叫阿木。” 白尔泰登时如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狗,翻身跳起,回头惊呼:“阿爸?你怎么来了?这,这……” “可找到你了,娃儿!”阿爸达虎尔几步跨到炕头,大手抓住白尔泰肩膀就不松开,唯恐一松手儿子再也找不到了。他毫不在意儿子的惊愕,脸上发窘,匆匆扫一眼土炕上的另十八个脑袋,说道,“娃儿,咱们出去说,出去说。” 在旅店外边,保康街头人来车往。每根电线杆上吊挂着三五个大喇叭,如盘着几只聒噪的乌鸦。 站在街树下,达虎尔尽量缓下口气,对儿子说:“娃儿,家里出了点事……” 白尔泰倒吸一口凉气,忙问:“出啥事了?” “是二爷爷……他从家里跑出来了,逃亡到这儿来了……” 白尔泰一听,更是惊讶得眼珠子都瞪大了。逃亡?二爷爷为啥逃亡?还逃到达尔罕旗来了?出了啥大事?他有些紧张了,心扑腾扑腾地跳。 “你先别急,娃儿。”达虎尔安慰了一下儿子,叹口气,蹲在地上,掏出烟袋锅点上。等深吸了几口烟之后,他才慢慢把发生的事说给一头雾水的儿子听。原来,老家那边的运动专案组盯上了疯爷爷,逼他交代历史问题,把人关进牛棚,还逼着要他交出一张什么图。 “图?二爷爷手上有什么图?一个疯老头。”白尔泰暗暗奇怪。 “就是那张青旗嘛,你小时见过的。”阿爸的嘴里冒着辣辣的浓烟,呛走了近处的一两人。 “就那块烂布片?是一张图?”白尔泰更是没想到。 阿爸达虎尔的脸上呈现出十分无奈的样子,摇了摇头,诉苦说自己也不清楚那块烂布是不是一张图,可人家就那么说,要追查那东西,有啥法子呢。 疯爷爷是被一个亲戚灌醉后,说漏了嘴,被告发的。运动中老婆告发丈夫、儿子告发老子的事屡见不鲜,人心疯狂,这种心态又如瘟疫般传染蔓延。 白尔泰心里说,又是酒坏了事。唉,这疯爷爷。 “那他是怎么逃脱的?那面青旗呢?” “趁夜里,你二爷爷打倒了看管的人,带着青旗逃走了。临走时,匆匆托人捎话给了我。” “这疯老头,真神。为啥逃亡到这达尔罕旗来呢?”白尔泰有些奇怪,“小时候,可是常听他诅咒达尔罕旗的。” “唉,骂归骂,可这里他熟啊,早年问他就是在这儿当的‘胡子’,这里有他很多朋友兄弟。”达虎尔望着镇外茫茫原野,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阿爸不放心哪,二叔他年纪大了,又有魔怔病。一得到信儿,我就跟着出来找他了,可去了好些个地方,都没找到他,这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唉,世道难哪。我想起你给家里的信上说,你被分配到达旗,人在保康,就赶紧过来找你商量商量。” “那看来,二爷爷的处境还真危险呢。”白尔泰听到这会儿,心里也为疯爷爷担忧起来。“可达尔罕旗这么大,他过去的那些‘胡子’朋友我们都不认识,上哪儿去找呀,这可是大海里捞针啊。” “是啊,那也得捞啊,娃儿。倒是有个办法,没办法的办法。”达虎尔想了一下,神色顿时谨慎起来,他凑近儿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在儿子耳旁说出了他的办法。原来,那办法就是去查阅有关嘎达梅林起义的资料。因为嘎达梅林造反的事就发生在达尔罕旗,那些还活着的跟随过梅林爷的人都是疯爷爷的战友兄弟,只要查出这些人所在的村庄,就有可能发现疯爷爷的下落。 “你是说,二爷爷当年参加过嘎达梅林起义?”白尔泰顿时愣住了,几乎是嚷起来,这又是大出他意料的消息。 达虎尔赶紧示意儿子小点声,他看看左右,然后使劲点点头。 “你不是说他过去是当‘胡子’——土匪的吗?”因为兴奋,白尔泰的脸都涨红了。 “那会儿,跟随嘎达梅林造反的一伙人都被叫成‘胡子’,到今天还没有准确定论,现在又是运动中,肯定好不了。”达虎尔解释。 白尔泰忍不住感叹。现在,他终于弄明白二爷爷这么多年为什么会疯,为什么一疯就提梅林爷。原来他身上藏着如此重大的秘密!这是个极重要的历史问题,涉及了政治、土地,情况复杂,牵扯面儿又太大。由此,他也理解了家里老人们的苦衷,明白了他们为何对此事始终讳莫如深,不让晚辈孩娃们知道。 街头喇叭吵嚷着宣读什么声明,扩音器“刺啦刺啦”刺耳地响几下,又没声了。世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耳根一时清静。可刚消停片刻,那“刺啦刺啦”的刺耳声又响起,达虎尔仰头看了看树上的喇叭,关切地对儿子说:“娃儿啊,达尔罕旗这儿历来挺乱的,你可多当心啊。你们还没分配工作哪?” “正等着呢,快了。可能是去当老师,听说不愿去当老师的好像可以先留下来,临时去档案馆,帮助整理一段什么旧档案。” “啊?还有这事?那咱们去档案馆,娃儿,去档案馆!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达虎尔抓住儿子的手,使劲摇晃,似乎在黑暗中摸到了希望的灯绳。他说道:“你知道嘛,那些旧档案里肯定有记录,肯定有嘎达梅林那伙人的线索!我的娃儿!” 白尔泰这会儿也觉得这还真是个机会。本来他也不愿去当老师,心里一直为此事犹豫。P1-3 后记 写下本书最后一个字之后,我如释重负。 这是长达四十年的求索和还愿。 从小听父亲说书,从小便有了崇拜英雄的情结。于是1968年从内蒙古蒙专毕业时,十九岁的我毅然选择了去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科左中旗(达尔罕旗)工作,从此也与这位英雄的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中白尔泰的经历,基本也是本人的经历。当然因文学作品的需要,有些许虚构和加工。 历史真相与社会上认定的历史,有千差万别。为搞清嘎达梅林的全部事迹、历史背景、前后过程、历史和现实意义等等方面的问题,我几乎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其间查阅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四十年中,前后走遍了原哲里木盟今通辽市所属整个科尔沁大地。从1968年在“左中”档案馆工作时偷偷搜集开始,到1978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几次赴科尔沁调查、再到近几年为真正完成书稿而反复多次全面展开调查,前后经历了整整四十年时间,我也从一个十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在的半白老头。这期间,我采访了几十位能找到的当事人和知情老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五本采访笔记,那位曾跟随嘎达梅林当“炮头”的“打东洋”刘田仓老人,在我读大学时(1980年)还给我寄来几次他自己记录编写的“嘎达梅林故事叙述”稿件,当时他在大兴安岭的林区流浪,依旧过着他习惯的生活。他们期盼着我把书写出来。可是很遗憾,拖到三年前我才开始动笔写。一直不敢动笔的原因是,担心自己没有功力完成这部著作,亵渎了英雄们那场轰轰烈烈的光辉历史;另一个原因则是,历史需要沉淀,沉淀愈久愈能显现出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那段波澜壮阔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如蚂蚁般啃噬了我的心几十年,也犹如鞭子抽陀螺般抽了我几十年。今天,我终于可以告慰他们的英魂了。 尽管还有很多缺撼,我毕竟完成了这部长达六十多万字的历史记述。 现实对历史,有时并不完全公正。尤其面对嘎达梅林他们那段艰苦卓绝的奋争和寻求光明的过程,现实在一段时间内显得那么犹疑,那么捉摸不定,甚至那么复杂而缺乏勇气正视。至今,所有调查和记述只停留在民间或个人行为上。可毕竟“不容青史尽成灰”,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用心来记述和传承的。 因而,尽管“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当本书付梓成书之后,我首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本书带回科尔沁大地,在嘎达梅林纪念碑前祭烧。在洪格尔一敖包河口祭烧。 历史和历史上任何人物,都可灰飞烟灭,然而记忆是永恒的。记录也是永恒的。 准确地说,这是对中国北方草原二百年荒漠化史的一次记录。 下边我再简单记述一下本书叙述的一些人物后来的情况。 “打一面”托日孟克:隐匿于库伦旗老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宁静地去世,他始终未暴露自己那段历史,也一直处在疯癫状态中。 “南烈”那顺孟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在他的岱力吉公社牧铺地窨子中悄然去世,死后三天才被人发现。 “打东洋”刘田仓:在大兴安岭林区流浪中去世。 “南山”道诺日布:后跟随牡丹拉出“抗日义勇军”,突围中牺牲。 “天啸号”阿木郎贵:他和刘田仓一同投奔西部的德王“蒙古自治军”,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他妻子昂斯勒玛为其生一子,一直活到解放后。 “玉山”丹毕:跟道诺日布一起牺牲。 “得子儿”嘎亚:后重操旧业,上山当“胡子”,在一场仇杀中死亡。 “平信”拉喜:成独臂后隐姓埋名,不知所终。 “海龙”敖日布:在洪格尔一敖包河口突围时牺牲。 “通天老孛”铁喜:归隐大漠,遵嘎达梅林之嘱完成“孛音.毕其格”之后,溘然长逝。 “包神仙”铁诺民:后成为科尔沁沙地上的一名游医,以“萨满.接骨法”闻名于世。 “东山”胖沙:在嘎达梅林义军中后来升任第七“风”炮头,洪格尔一敖包河口幸存后,也曾北上寻出路,闯荡多年,后隐居达旗巨流河牧场某村,在一位明智的村干部护佑下,安享晚年,悄然离世。 “满天红”“乃刚”“四龙”等,北上索伦山途中遭围剿牺牲和散失,多人不知所终。 “南洋”舍力格:在洪格尔·敖包河口战役中幸存,后归隐外乡。 “洪顺”“新刷儿” “少喇嘛”:返回扎旗,后被剿灭。 “天山”“新来”“黑狐”等后来分散后,有人被举报后入狱,有的牺牲,有的不知所终。 我在这里,一并向他们的英魂致哀。 我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为完成这部书,我获得过那么多人的真诚支持和帮助,那是我能够完成这部书的力量源泉。首先我感谢我的说书艺人父亲,他是第一个向我讲述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人,并一直鼓励我沿这条路走下去。感谢德吉德先生,他为我无私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还有接受我采访的甘珠、孙月亮、朝克图等当年“六人工作组”成员,以及杨甘珠加布、巴布扎布、李景堂等诸位先生,感谢科左中旗档案馆。感谢老同学岱钦,他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同时,在这里一并感谢当年接受我采访的诸位知情老人和老艺人,他们当中部分人员名字如下:库伦旗希伯营子托日孟克;科左中旗海力锦公社中心大队孟山虎;海力锦公社宝达拉大队小哈日根图小队刘田仓;岱力吉公社衙门营大队那顺孟和;乌力吉图公社东白塔大队宝音图老艺人;乌力吉图公社乌力吉图大队都冷;乌力吉图公社浩老营子布日诺、敖力格尔、仁钦道尔吉;敖包八公社腰伯图村金玉廷;舍伯吐公社章古台大队查干巴拉老艺人;敖本台公社农机站布和朝鲁;敖本台公社敖本台村毛诺海、中敖本台徐贵荣;科右中旗双龙岗屯拉喜、满头;还有一些不愿暴露姓名的嘎达梅林和牡丹亲属,以及其他接受采访提供资料的知情老人们。感谢老同学岱钦,老朋友杨文环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书籍资料。 感谢中国作协和北京作协,把这部书稿作为重点扶持作品。 我更感谢嘎达梅林和他的战友们,是他们教育了我,是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为民族为人类留下丰厚的、令我一边写一边流泪的不朽业绩。 历史,将永远悼记他们的英魂。 英雄是永恒的。英雄才能万岁。 书评(媒体评论) 那些不能消灭我们的,将使我们更加坚强。 以露为饮,以涎当食,以风为骑,以剑当友! 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刺当做美女亲吻! ——成吉思汗箴言 越是现代化,越是需要郭雪波,需要他把我们带进另一个世界里去,更淳朴,更粗犷,更困惑,更浪漫,更有想象力,也更温柔。 ——王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