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在时间之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方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20年早春的汉口,五福茶园老板水成旺领着小儿子水武正在街头看杂耍,踩高跷的小丑红喜人被看热闹的孩子一挤,手里的铁矛失去准头,生生扎死了路边无辜的水成旺。而就在水成旺横死街头的这一天,他的小老婆李翠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认定为不祥之人,贪图安逸生活的亲生母亲和整个水家绝情地抛弃了她,从此沦落社会底层,成为一个被鄙视的“下水”人家的养女,受尽侮辱和艰辛,看尽人心和炎凉……

内容推荐

小说写了一个唱汉戏的女艺人“水上灯”的传奇人生。

1920年早春的汉口,五福茶园老板水成旺领着小儿子水武正在街头看杂耍,踩高跷的小丑红喜人被看热闹的孩子一挤,手里的铁矛失去准头,生生扎死了路边无辜的水成旺。而就在水成旺横死街头的这一天,他的小老婆李翠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认定为不祥之人,贪图安逸生活的亲生母亲和整个水家绝情地抛弃了她,从此沦落社会底层,成为一个被鄙视的“下水”人家的养女,受尽侮辱和艰辛,看尽人心和炎凉。对社会的恨,对人群的恨,在女孩身上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复仇力量,使她不惜一切地要出人头第,与多舛的命运殊死对抗……最终,她如愿以偿地成为汉剧舞台上最灿烂的明星,然而,那些她爱的人因为她而家破人亡,那些不爱的人也因为她而惨遭横死……究竟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罪?什么是恕?人生的恩怨纠葛,是是非非,最终都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消解,女主人公最终选择在顶峰阶段退出舞台,隐没在人海中,做一个最平凡的街头里巷的妇女,简朴生活,默默无闻,赡养着自己曾经最痛恨却已经在时间长河里被折磨得毫无人形的仇人。

小说爱恨交织,喋血情仇,引人入胜,掩卷长叹。

目录

楔子:从1920年进入

第一章:生与死

第二章:风雨无情

第三章:下河

第四章:人生如梦

第五章:乐园

第六章:大水来了

第七章:我就是我

第八章:杨二堂之死

第九章:江湖有多少险恶

第十章:人血竟是这样红

第十一章:我是水上灯

第十二章:1937年的爱与痛

第十三章:走啊,离开汉口吧

第十四章:汉口啊汉口

第十五章:醉生梦死

第十六章:阴影下的人们

第十七章:人生的层叠

第十八章:忧郁的汉口啊

第十九章:喧哗中的冷寂

尾声:活在时间之下

后记

试读章节

我要说的这个女人住在汉口。

我想她应该叫杨水娣,这比较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名字。户口上就这么写着。但她却说她叫水滴。一滴水很容易干掉,被太阳晒,被风吹,被空气不声不响消化。她说,结果我这滴水像是石头做的,埋在时间下面,就是不干。她还说,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总而言之我不能跟这世界同流。

听到她说这番话,我深觉惊讶。我不敢相信,这样的语言会出自她的嘴。这个鸡皮鹤发、蓬头豁齿的老妪手上正抖落着粗劣的茶叶。她每天用这茶叶煮鸡蛋,然后推着小炉子,踉跄着走到街口,架锅叫卖。维持她一线生命的人就是那些过来买茶叶蛋的人了。

我倚在一间板皮房屋的门口。这屋子深藏在汉口一条破败不堪的小巷里。汉口有无数这样的巷子,幽深阴暗,狭窄杂乱。它们混乱的线条,没有人能够缕清。只有对水敏感的汉口人,方能轻易从那里找到捷径,走到江边。

当我费尽周折找到她的家,顾不上环视四周的肮脏,盯着她的脸,我用一种几近惊讶的声音说,你就是当年的水上灯?

她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像一汪湖水,就算起了风,也没有波动。仿佛她早已在此等候着一个人,一个像我这样的人走到她面前大声地喊出她的名字。她平淡地说,是呀,有什么事?这份从容和散淡让你在瞬间顿悟:这世上有些最不起眼的人,可能什么世面都见过。

我就是这样认识了水滴。

汉口人喜欢将城里那些纵横交错的巷子叫作“里份”。那些日益破落的里份隐身着许多水滴这样的人。他们曾经一手打造和修饰了汉口。在昔日激荡的岁月里,历经过无数的阔大场面和风云人事,他们脸上常常露着宠辱不惊的神气。像日落前的阳光,虽然淡淡的,却也足够藐视一切。只是世事的变化,从来就是河东河西。有一天,他们被突然抛向了汉口这些杂乱无章的里份之中。从此他们便悄然伏下身体,一隐数年。虽说原本也是心有不甘,梦想着东山再起。只是时间长了,一旦过惯这种水波不惊的生活,倒觉人生平淡或许更好。于是不甘的心绪便像燃尽的炉火,渐然熄灭。

这世上最柔软但也最无情的利刀便是时间。时间能将一切雄伟坚硬的东西消解和风化。时间可以埋没一切,比坟墓的厚土埋没得更深更沉。又何谈人心?脆弱的人心只需时间之手轻轻一弹,天大的誓言瞬间成为粉末,连风都不需要,便四散得无影无踪。

你愿意这样被世界抛弃吗?我问。

水滴说,我没有被抛弃。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抛弃我,只有我抛弃它。我姆妈以前说我是个幽灵。你听讲过幽灵被抛弃的吗?

我被噎住。使劲回味她之所说。她却依然不依不饶地继续说着,仿佛拷问。

你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历经了无限风光却还能如此耐住寂寞?可你问过龟山为什么要堆在江边,问过汉水为什么要在这里流到长江,问过汉口为什么要叫汉口,问过人们为什么要听戏,问过戏里的那把剑为什么要叫宇宙锋吗?

水滴的尖锐以及无序令我愕然。

我问路的时候,巷子里的人都说,哦,水婆婆呀。她蛮少讲话。还有人说,她良心蛮好。她屋里还有个爹爹,不晓得是她的什么人。他是个苕。水婆婆养了他一生。连一个跟我熟识的朋友也说,市井中大字不识的老太婆,到处都是,你何必非要访问她?有什么意思呀?

而现在,这个人人眼里寡言少语的婆婆,这个传说中大字不识的婆婆,却连珠炮一样对我发出这样的质问。

我正在研究汉剧史。这个古老的剧种早先在汉口火爆得不行。说是汉口的店铺,当年但凡有留声机放出来的声音都是汉剧。街上随便抓个人,不是票友便是戏迷。想想,觉得有意思。我到处采访,想要收集那些迥异于书本上的最鲜活的材料。有_天我在武昌江边的桥头下,听票友自拉自唱。我听到了《宇宙锋》。与此同时,我也听到那个令我惊喜的名字:水上灯。说出这个名字的老票友说,我一辈子痴迷汉剧,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水上灯演的《宇宙锋》,我都看傻了。赵艳容装疯卖傻那一场,硬是被她演绝。那时候,只要是她的戏,就会爆场。

我曾经在资料上看到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汉口,她一度是一个光芒万丈的人物。但忽有一天,她在她顶峰的时候宣布永离舞台,然后就仿佛蒸发一样,瞬间就在所有的资料上无影无踪。此后便再也不见到她的身影出没。

我一直对这样的失踪感到奇怪。是什么样的变故使她如此毅然决然?而又是什么缘故使她半个多世纪杳无音讯?她是死了还是活着?问过许多人,都说不知道。

现在,这位老票友竟然轻松地提到了这个名字。老票友说,自从玫瑰红嫁人后,红的就是水上灯了。说完,他连连地叹气,这丝丝缕缕的气息,仿佛牵扯着无穷尽的苦衷。经不住我的再三追问,老票友说出了水滴的名字。然后长叹道,她的事,说不得,说不得。当戏子,就两个字:心苦。

心苦是大家共同的事,不止是戏子。普通人外看辛苦,内心自然也苦,只是内外一致,人人觉得这种苦也苦得正常,不值得多说。富人或是戏子,外表包装得豪华绚丽,在人人以为他们幸福无比的时候,他们内心却并非如此。反差一大,便容易醒目,容易变成话题,容易让旁人心生怜惜。他们的心苦,则仿佛是更大的一种苦了。其实不然,这世上,心苦的理由虽然各有不同,但心苦的滋味却也大抵一样。

我几乎用了三年的时间,像侦探一样,连蛛丝马迹都不放过,费尽周折拐弯抹角地找到了水滴。

这一滴水业已穿越过八十年时光。乍看上去,她平庸得像街上任何人都可以轻视的老妪。但她开口说话,你便会明白她对这个世界的透彻了解,是你想都想不到的。这是因为,我们更多是通过书本和文字来认知世界,而水滴却是通过她的血肉生命。唉,都说平淡地过一生没有意思,可是让你复杂地过一生,你试试看?扛住人生的复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水滴说,我这滴水就埋在时间下面。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浮出苦笑。这一丝苦意,来自她真正的内心。我想。

水滴出生的时候,是1920年。让我们跟着她开始吧。P1-4

后记

几年前我应出版社邀请写一本关于汉口往事的书。为了这本书,我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也翻看了无数关于武汉的老书。它们让我知道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恍然看到了它的沧桑。虽然我是在汉口长大,但过去我却对它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茫然不知。大概正是这种无知,才尤其能够触动我的内心。

后来,我写了两本有关武汉的书,一本叫《汉口的沧桑往事》,另一本叫《汉口租界》。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汉剧艺人的人生经历不断地闪现在我眼前,让我难以忘怀。他们的命运唤起了我写这部小说的欲望。

这个欲望,存放在心许多年。直到去年我才真正开始动笔。用了一年的时间,时断时续地写。整个写作过程非常紧张,但我写作的感觉却一直非常舒服,直到今年六月完成这部小说的写作。

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这是一本有关尖锐的书。我在写作之前,曾经先写下这样一句话。小说写完之后,我觉得不仅如此。人世有多么复杂,人生有多么曲折,人心有多么幽微,有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

无论如何,在完成这样一本书之后,除了自己浑身一松而外,有许多的人我都要好好地感谢。没有他们,我的写作恐怕难以进展顺利。毕竟,于汉剧我是外行。

我最要感谢的人是刘小中先生。其实我只见过他一面,对他的经历几无了解。读他的书,知他曾为汉剧演员,后来也做编剧。刘先生一生钟爱汉剧,为了汉剧史料得以保存,他花费毕生精力写了许多关于汉剧的文章。我最初是在省政协的文史资料的汉剧专号上读到他撰写的汉剧历史。后来又专程登门拜访,听刘先生细说了他写这些书的过程。他将自己手上仅存的一部油印资料借给了我。我不知道他花了多少时间写成那些文字,我读过之后,觉得这本书于武汉于汉剧真是太重要了。如果不正式出版,我们的后人将无从了解到汉剧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很长时间,我都觉得无论如何要帮助刘先生将这样的一本资料正式出版,虽然刘先生并没有委托我,但于我来说,却觉得这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财产,我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件事。几次我都向出版社推荐和介绍,出版社听到我的陈述之后也颇有出版之意。我亦将刘先生的电话给了出版社编辑。但这期间,不知哪里出了差错,以致这本书始终还是油印本。出版仿佛也遥遥无期。我为此曾给刘先生打过几次电话,想告知他老人家出版社的意图,结果家中均无人接听。一晃两年,便突然听说刘先生已然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令我意外,也令我痛心,此外还有许多悔恨。因我到底没能为刘先生帮上忙。这本珍贵的汉剧史料至今仍未正式出版。我想,小说出版后,我将继续为刘先生的这部资料得以正式出版作一番努力。我能为他老人家做的j大约也只有这个。

我还要感谢的人是武汉文化局创作中心的杨德萱先生。他弟弟杨德祥是武汉电视台记者,我们有过一些合作。他听说我正在写一本与汉剧有关的长篇小说,便告诉我他哥哥杨德萱对汉剧非常有研究,甚至收藏了许多与汉剧相关的东西。在杨德祥的介绍下,我拜访了杨德萱先生。他向我讲述了许多汉剧演员的旧事以及汉剧的轶闻。还专门陪我登门请教汉剧老艺人以及请我观看汉剧专场演出。这个过程令我大量呼吸到了汉剧的气息,所有书面的东西都变得鲜活起来。

我的大学同学耿广恩则将他的朋友——省艺术研究所的胡应明先生介绍给我。其实我与胡应明在一起开过好几年的会,但我并不知道他与汉剧有何关系。胡应明送给我一堆当年出版的汉剧老剧本,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一行行黑色的唱词齐齐涌现我眼前,又呼啦啦地走进小说之中。老戏文带给我无数灵感,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像春树抽枝发芽一样生长出来,为了这个,我几乎将小说重新梳理了一遍。

另外要说明的是,书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地方:乐园。它的原型是武汉著名的民众乐园。但在它建成之后,因社会的动荡而几易其名。它分别叫过新市场、血花世界、民乐园、民众俱乐部、民众乐园等等。武汉这座城市的本土文化几乎是在这里发育和发展。为了阅读方便,容易记忆,我没有详细交代它的改名背景,只是将其称为“乐园”。我曾有意专门为这个乐园写一部小说,但因种种因素,终是没能动笔。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武汉。它的背景以及诸多细节几乎完全真实。说到底,这本书就是献给我生活的城市武汉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么热爱它。

小说就是让读者读的。我一直都希望我的书好看,希望拿着这本书的人,能怀着阅读的快感完整地读完它。如能这样,我就感到莫大的满足。

就说这些吧。

2008年秋于武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