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于新疆,曾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她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的作品充满了医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着疗治人的心理创伤作用。本书是她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撩开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看大千世界悟人生要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走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毕淑敏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她出生于新疆,曾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她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的作品充满了医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着疗治人的心理创伤作用。本书是她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撩开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看大千世界悟人生要义! 内容推荐 撩开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看大千世界悟人生要义! 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目录 一、触摸自然,感悟心灵 旅游预习/3 地铁客的风格/6 面具后面的脸/9 生当做瀑布/14 冻顶百合/2l 海盗的诗/26 万荣的土/34 只有贝加尔湖知道/36 谁可以破门而入/51 让死亡回归家庭/56
二、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全职主夫/63 华尔街的少女/68 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74 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78 戴胡子的女法老/83 丹麦的独腿锡兵/86 啊,原来你是一只老虎/99 女孩的纸/109 在北欧游轮上/112
三、解密西藏 耸立的地图/121 到西藏去/123 装大米的汽车/125 乘降落伞的西瓜/128 最高的花生糖作坊/130 昆仑山上看电影/133 雪山窃贼/136 藏族的花围裙/139 眼睛是一座彩虹桥/142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149
四、行走人生 元宝饺子/157 北纬66度/160 惊险的炉子/173 1.7亿只碟子/176 碗里的小太阳/182 11块宝石婴孩的项圈/185 浮潜加勒比海/192 机场悬红/199 旅行使我们谦虚/204 热情有劲台湾人/206 试读章节 地铁客的风格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人们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的,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人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人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涌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物件,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的,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人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蹿人,她说再等一辆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利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道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呆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做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