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素全法师将博客落户在凤凰网华人佛教博客圈。在这个心灵驿站中,网友既可以感受法帅平易近人的风范,又能够感悟法师深入浅出的开示。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法师会亲自逐条答复众多网友的评论,此举也创造了凤凰佛教博客一个美好的传奇。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素全法师倾罗汉寺之力救助数千灾民及100多位临产孕妇,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佛教的理念要义,把慈悲的种子撒向这片承受苦难的土地。
2009年9月,时逢马祖诞辰1300年及素全法师开博两周年之际,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和素全法师一起策划推出这本心灵佳作。博客是有生命的,而这本文集正是素全法师从容人生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一直懂得要从容地面对灾难,因为从容才是一种不屈的力量。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就是在无数次的艰难困苦中变得更加从容不迫,成熟地屹立在世界文明之巅。
如果众生是激动或痛苦的眼泪,菩萨就是止泪的良药,佛法就是让众生把眼泪转化成甘露的智慧。如果众生是写在纸上的歌,菩萨就是唱歌的人,佛法就是让众生能听懂歌而快乐的智慧。
如果你心中本来有朗朗的睛空,当你仰望万里云天的时候,你曾经所见的本来无云的蓝蓝的天就已经出现在你的脑海,你会清晰地明白,所有幻化的雾,所有美丽的云,都是假象。
博客是心灵的家园,在自己家里你可以说真话!既然是家,就有客人,有善意来的,有不善意来的,所以没有必要烦恼!来者都是客,以礼相待就是,争吵就更没有必要了。如果文章争吵得多了,你不想听,放到后院的草稿箱里,便万事大吉。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仅“风花雪月”四个字,就将彩云之南大理最著名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诗句,一直似一剂良药,安抚着很多烦躁的心灵。由此看来,“风花雪月”不仅仅是风光,还可以是一种意境。
风
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在广州光孝寺对争吵的两位和尚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禅宗的很多公案告诉我们,人心动与不动,实与风、幡无关,即便无风、幡之动,亦有水热还是火热之争。娑婆世界烦恼之根源就在于“争”,争名、争利。风动无声,风动尘起,风动呼啸。而人心之念,何曾不是如风般起伏跌宕呢?
然而,人心如果真的不动,也未必是好事。
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当年能海上师去西藏学法,在康定曾跟随一位疯喇嘛,说癫不癫,说疯不疯。疯喇嘛平日带一徒弟在山腰闭关住洞。一日山下歌舞欢天,鞭炮不断,疯喇嘛问徒弟:山下为什么那么吵闹啊?徒弟答:过年了。疯喇嘛便责备道:既然过年,为什么不拿点东西供佛啊?徒弟回答:师父,我们都已经好久没有吃的了,拿什么来供佛。疯喇嘛反问徒弟:难道山沟里面清水都没有一点吗?于是师徒俩一起到山沟打了些清水回来供佛,刚把佛供完,老百姓已经送食品上山来给师徒俩拜年了。
自然界非死水一潭,风是常有的;人心非死心,念亦是会生的。偶尔一早行路,看见扫街的清洁工人,真的感觉他们很辛苦,因为尘世间的很多人此刻还睡得正香。看到寺院八十多岁的老和尚还和僧人一起为建设寺院搬砖搬瓦,内心时常有泪涌的酸楚,在世间六十岁的老人就已经退休了。
其实,修行与不修行就在念上,看你生的是私心杂念,还是无我的众生念。心中有佛,心中就有众生,既然心是众生心,何来我心与他心。老和尚常说:我们要空,空的是自我;要有,有的是众生。
此风常常起,此念常常生,只是我们感悟的是不是拿得起,放得下,无痕无声,随缘自在的心境!千万不要伤风感冒了。
花
花是善因。在五台山曾经上南台锦绣峰朝拜时,满心欢喜地采摘不少鲜花回塔院寺供佛,老和尚看见却平淡地说:这些花开在南台,本来就是在供养万千佛菩萨。一句平淡的话对我教育很深。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我供佛的愿望。直到今天,尽管经济不怎么宽裕,只要有机缘,我依然会在初一或十五到成都的花市,买些鲜花来供佛。每次鲜花供佛后,内心都有种心安理得的恒顺感觉。恩师上贞下意大和尚经常说:花代表善因,有善因必得善果。
众生的苦难来自苦难的因,我们要以花之美好,在有限的生命中,种上更多的善因。所以我们虔诚供养佛陀的每一朵花,都是我们让苦难的众生得以究竟远离苦难、平安吉祥的因。
雪
对于雪之洁白,很多人都曾经赞叹过。而我认识的雪,却代表了苦修勤练,代表了意志的坚韧。雪之洁白是修炼来的;雪之高贵是修炼来的;每朵雪花的独一无二更是修炼来的。所以,我一直认为静谧的雪夜,是修行读书的好时节。春光旖旎惹人醉,雪夜无声闻书香。
没有出家前,曾经到九寨沟旅游,沟口有座寺院叫扎汝寺。二十年前这座寺院还很小,只有一座殿堂,一位老喇嘛。十月底的九寨沟已经下雪,偶然看见寒冷的雪地里,一位满头白发、已经有九十来岁的老婆婆正跪在院子的角落磨一根大铁棒。我轻声地问:老人家,你在这里磨什么呢?老太太低头磨她的铁棒,根本无视我的存在。老太太的膝盖跪在雪地上已经溃烂,有一层厚厚的茧子。无趣的我来到殿堂,一位老喇嘛正在念经,大概有七十多岁。于是我问老喇嘛:老太太在雪地里磨什么呢?为什么不说话?老喇嘛告诉我:她在那里是要把铁棒磨成针,以忏悔自己的罪孽,不说话是在修禁语。
我的心震撼了,我终于相信信仰可以超越物质,超越思想,超越生命,超越痛苦,得到解脱。
一年前,我还挂念着问现在扎汝寺年轻的奔卡仁静活佛,他告诉我两位老人早就圆寂了。
雪,我一直景仰你的高贵,我愿意和你一起修炼,一起悠扬在天地间!
月
千江有水千江月。月是一面镜子。
记得在石经寺的一个中秋深夜,睡梦中的我隐隐听见有敲门的声音。起床开门没有人,走到方丈院子里,却看见师父在月下绕着百年双桂经行,恩师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从容安详。师父看见我出来,便仰望着明月对我说:这样明亮皓洁的月色,我只在五台山的清凉桥见过。随着恩师的视线望去,天空明月如镜,圣洁如莲。
那夜过后没多久,师父就让我独自去五台山,一住就是五年。五台山,夜夜星光灿烂,夜夜月色皎洁。
而今恩师已经舍报,那夜如莲华的明月却一直深锁我心!
此轮明月何时有?
(凤凰网友)发布于2009-03-12 15:26:00
愿多一些风花雪月,也多一些美好。以此供养十方诸佛。
(欲望之心)发布于2009-03-12 17:23:43
也许我心俗事太重,看见这些,我还是不能平静,也许是自己活得太累,我真不想自己太多嫉妒,可是……
(素全法师)回复于2009-03-15 20:37:55
燃得太旺的火,需要暴雨才能熄灭,所以素全认为可能是你经历的苦难还不够!能海上师常说:“厚福受享,道德降落;养尊优厚,病患更多;名誉光荣,我慢加等;顺境安适,般若无缘。”素全与仁者共勉!
(凤凰网友)发布于2009-03-12 18:39:08
感恩师父的甘露,这些日子好生烦恼,平时的功夫见境就忘了用不上。在善友提醒下,才发现自己落入了自己的情绪喜好中,把自己投入烦恼网,弄得自己好心痛啊!
P2-5
我们这个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另外一只眼睛,犹如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博客是网络时代免费给予我们的会客室,是我们心情的驿站。
“博”包含了,一大的意思,故博客应该是以广大的思想和观点来待客交流的文字空问,想来与古代的书院有相同的地方。东晋的慧远大师就曾经建立莲社,广结贤达于一堂,来研究佛法、感悟人生,陶渊明就是其中最爱喝酒的那一一位。
我们一直羡慕古人的潇洒自在,羡慕古人的豪放深邃,羡慕古人菊院桃屋的生活。今天,这样的浪漫自在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因为我们还有网络,可以在博客中更便捷地建立起我们美好的心灵空问。
博客是有生命的。幼年的我曾经有个很深刻的记忆——
一个安静的中午,突然屋外人声嘈杂,有人在喊:“快啊,预制板是活的,把孩子砸死了。”原来是院子里面放的预制板把在上面玩耍的孩子给压死了。我吓得在家里不敢出门,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预制板会是“活”的,难道他会说话、会动,还会动手砸死人?直到晚上也没有想通,于是便去问母亲:预制板怎么会是“活”的呢?母亲大声骂我“瓜娃子,是活动的,没有放稳”。今天,我相信博客这样的心灵驿站是活的,有生命的,他的生命在于他的主人给予他思想和观点,给予他等同于生命意义的内涵。
博客既然是家园,那一定就会有来客,有来客就会有善意和不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惊恐于别人的辱骂和赞美,无论他来得善与不善,只要我们以诚待客,以礼待客,那这个家依然会美丽,依然会宾客如归。至少,喜欢写博客和读博客的人,都是属于喜欢写作和喜欢安静感悟的人群。
博客既然是家,家就有大有小,有名无名。但是,我们一直以来,都觉得家还是自己的好。其实,家不在乎大小好坏,关键在于你心安不安宁,心安,自己的博客也是家。
对于偶然拥有的这个小小空间,小小的家,我一直诚惶诚恐,犹如从没有洗手问的平房里,一下搬进了现代化的电梯公寓,甚至还不会很好地打理。尤其是害怕客人来了自己不能拿出好的东西待客,辜负了大家。
没有博客这个家的时候,自己也偶然写点东西,却一直以来是哪里写就哪里扔,有了这个家以后,自己的文字也有了地方存放,可以多一些回忆。
不管是什么样的家,我们都不能执着,要一切随缘。所以博客也不能沉迷,有空就去打理一下,写好文章就传上去,忙的时候,你可以很多天不去管理他,随意自在。
管理自己的博客是件有趣的事情,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心胸,磨砺自己的意志,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还可以和诸大善人交流。如果对于有些问题和观点,你觉得客人意见太多,不想家里太吵闹,还可以直接拉到草稿箱里去,有空一个人独自享用。网络世界的家有很多,我们还可以到其他很多人的家里做客,学习提高,广交善友。
我的博客,我心灵的驿站,累了、空了我都会来休息!
素全
200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