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懂佛心悟取舍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苗雨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不是高高在上观者,俯瞰众生。佛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俗事。

佛是智慧,是一种自在的人生境界。佛是放下执著之后的潇洒自如,佛是平淡超脱之后的欲望修剪;佛是心明如镜之后的自在取舍。

《懂佛心,悟取舍》一书,精选了很多佛教经典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人生旅途中的迷茫彷徨,希望它能像一盏明灯,指引你在未来路上轻松前行。懂得佛心,悟得佛理,绕过人生路上的荆棘坎坷,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富足,在一片安然中享受自在人生。

内容推荐

佛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教诲我们不畏浮云遮眼,看透世事空明。持一颗静心,平常心,从容面对生活,真诚回座本心。在佛的因缘际会故事中,体悟佛心,洞彻佛性,法门之中学道理。

佛授予人们无穷的智慧和宽广的心胸,让人们从紧张、高效的现代生活中解脱出来,用喜悦的心念去聆听每一滴雨落的声音,用慈悲宽容的心性普度世间众生。佛讲究不立文字,自如我心。在小故事当中体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去舒的心境。顿悟之后改变人生,活得更加精彩自在。

品佛读禅,不求你皈依三宝,只愿你能在此得到当头棒喝,悟得人生真知。不再徘徊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间,早日得觉悟,轻松解决生活难题,慈悲宽容,乐观幽默。在佛故事的启发下,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佛境界。

目录

第一卷 佛是放下执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莫要偏执于己念

 2.勇于攀登困难的高峰

 3.在经验中完善人生

 4.清扫心灵的尘埃

 5.忠于本心享受人生

 6.及时放弃,有舍亦有得

 7.超越束缚得自由

 8.直率之心是根本

 9.善于运用心灵的力量

 10.雕刻手中的人生

 11.专心致志生快乐

第二卷 佛是远离杂念:回头是岸,自在我心

 1.诚心诚意得好报

 2.做自己的主人

 3.莫执名利,随性变向

 4.懂得及时回头另有所得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6.学会大爱,强大自身

 7.耐得寂寞成就好人生

 8.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9.控制贪欲,身心康健

 10.自私害人害己

 11.随遇而安享快乐

第三卷 佛是放弃冥顽:换个角度,觉悟新生

 1.树立远大正确的目标

 2.狭隘种苦果,心宽得解脱

 3.冲破直线思维

 4.因人而异,人皆“完人”

 5.把别人的批评当良药

 6.往旁而去得新生

 7.修剪欲望,取之有道

 8.适度神秘带来意外收获

 9.勇气是珍贵的品质

 10.放低姿态是种智慧

 11.不懂变通终将失败

第四卷 佛是珍惜当下:秋风吹狂野,一期只一会

 1.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有效运用零散的时间

 3.珍惜当下好时光

 4.知足常乐好心情

 5.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6.美不在雕琢而在自然

 7.一味空想不如及时行动

 8.做好眼前事

 9.蜜糖般的痛苦

第五卷 佛是宽容如海:众生皆无错,错皆在我身

 1.面对伤害,慈悲满怀

 2.不居功乃和睦共处之道

 3.忍耐是一种修养

 4.锱铢不必较,包容大度心

 5.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6.用静心正念拒绝忿怒

 7.爱是宽容的升华

 8.虚心检讨自己的错误

 9.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第六卷 佛是洞彻世事: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危难背后朋友相随

 2.真爱之中苦亦甘

 3.身边处处是真佛

 4.选择从容的生活方式

 5.一视同仁

 6.天堂与地狱一念之差

 7.不给生气留时间

 8.选择好环境,铸就好人生

 9.心之距离生误会

 10.平常心得常自在

第七卷 佛是宁静随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心清如水,佛住心中

 2.修补心灵的漏洞

 3.没有不变的原则

 4.丢掉妄想心

 5.做事不武断,三思而后行

 6.心灵宽阔,随遇而安

 7.顺应本性,成就不同人生

 8.羡慕自己,不妄自菲薄

 9.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

 10.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八卷 佛是坚信正果:心中有信念,修得好人生

 1.坚定信念,得人生圆满

 2.尊重别人即是尊重自己

 3.信念专一,灵山自达

 4.自信是人生珍贵的财产

 5.苦难是鸿福

 6.自己是最大的宝藏

 7.用书本富足精神

 8.恒心恒志助人成功

第九卷 佛是慈悲净土: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

 1.施舍是树,不求回报

 2.爱不是负担

 3.众生回向,爱满天下

 4.乐善好施是菩萨心肠

 5.助人即助己

 6.用智慧帮助别人

 7.常怀待人如己心

 8.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9.平等对待众生

 10.施一菊得一村香

第十卷 佛是修身养性:修身成佛心,养性成佛志

 1.诚是立人之本

 2.离开俗世纷扰,享生活喜悦

 3.生活有禅,人生美丽

 4.经验来自于亲历亲为

 5.静心得真知

 6.心中有佛,自成佛

 7.打开心窗,拥抱美好生活

 8.快乐是一种态度

 9.修炼品德从小事做起

试读章节

4 清扫心灵的尘埃

有位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专程到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

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说:“将军,您有自己的家庭,社会习气太重,恐怕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便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禅师只是说:“慢慢再说吧!”

将军别无他法,只得回家。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特地来寺里礼佛。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问:“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心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在佛法里,放下是一种境界,并不是心口而言便能达到。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没有如此精深的佛教道行,但是却能从中学到静心平气、试着放下的人生智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随时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放下日常的琐碎,清扫心灵上的尘埃,只有这样,日后才不会被沉重的负担所累。

人们习惯在过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整理时,你是不是会惊讶于短短几年之中,自己竟然累积了这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淘汰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只得在今天大扫除时为了清理这些“垃圾”而被累得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就好像突然得到了一种释放。

人生旅途中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健康、知识等,同时,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要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

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因为积压过多的资金而拖垮你的生意。

有位成功企业家就很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习惯于对从前的自己做一个清扫式的总结,然后,迎接另一个全新的开始。他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维持着高增长,区别于常人站在高峰得意忘形的姿态,这位企业家总不忘告诫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在清扫过去的同时大步往前迈,考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有一天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销。

这位企业家说,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深刻的清扫式生活体悟,完全归功于一次令人难忘的搬家经验。搬家的时候,很多当初让自己爱不释手的家具、饰品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在新房子里面成为了最为碍眼的累赘。如果执意保留下来,会影响房间整体的风格和味道,使得一切都走样了!

他说,这样的体会给了他很大的感触,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位、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所以说,我们应当经常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及时对自己进行“内在清扫”,认清楚什么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对于自己是最合适的。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的清扫。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正如佛教里所说,因果循环风云际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很多的梦想和现实都会发生变动,不要一成不变地以一种姿势走下去,看看周围的风景,适时清扫调整心灵,那么不仅生活会变得如这位企业家一样井然有序,心情也会随时保持清爽快乐,再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烦恼了!P9-11

序言

佛,是梵语佛陀的略称,意思是觉者,代表着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佛不是高高在上观者,俯瞰众生。佛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俗事。

佛是智慧,是一种自在的人生境界。佛是放下执著之后的潇洒自如;佛是平淡超脱之后的欲望修剪;佛是心明如镜之后的自在取舍。

佛是爱人如爱己,宽容似海,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佛是宁静随缘,珍惜当下,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不强求。

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处处有佛性、有禅机,佛是天边一片云,禅是眼前一支花。在喧闹纷杂中回归自然与本真,以本心之不变应对世事之万变,由佛理中学更多的智慧,得更好的存在,使暗淡的尘世因我们而灵光闪动,光彩耀人。

只要你有一颗佛心,只要你悟得佛性,你便能成佛,你自己便是佛。行到水穷处时,仍能有坐看云起,摘得崖边一颗草莓尝的闲情,就此而悟,懂得人生之奥妙,即可立地成佛。

《懂佛心,悟取舍》一书,精选了很多佛教经典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人生旅途中的迷茫彷徨,希望它能像一盏明灯,指引你在未来路上轻松前行。懂得佛心,悟得佛理,绕过人生路上的荆棘坎坷,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富足,在一片安然中享受自在人生。

海明禅师有一句偈语:回首五云堪一笑,淡然潇洒出尘埃。活在现实中,心灵却在红尘世俗三界外,时常为心灵打扫,清除身心的尘埃。跳出万事万物表象的迷惑,遇到困难事、烦恼事、烦躁事,都能淡然一笑,不贪不嗔不痴不怒,自在淡然看透一切,精彩明白地享受自己本真的生活。

品佛读禅,不求你皈依三宝,只愿你能在此得到当头棒喝,悟得人生真知。不再徘徊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间,早日得觉悟,轻松解决生活难题,慈悲宽容,乐观幽默。在佛故事的启发下,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佛境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