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伯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书中,小朋友们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跌宕起伏,变化莫测。每一个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心弦。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妻”“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北宋年间,东京开封府有个破落户子弟,名叫高俅,为人最擅长溜须拍马,加上又踢得一脚好球,得到皇帝赏识,渐渐官至太尉。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父亲曾经与高俅有过节,高俅发迹后,便借故找茬,与王进作对。王进与母亲商议后,决定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王进和母亲收拾了行李,便前往延安府。因为着急赶路,错过了客栈,只好在史家庄借宿,不巧母亲心疼病发,只好在庄上多留了几日。
一天,王进见刺着一身青龙的十八九岁后生正拿着条棒在那里舞弄,原来是庄主之子,人称九纹龙史进。王进在旁略加指点,史进十分佩服,便拜他为师。王进感激庄主盛情,便将平生所学尽数传于史进,等到史进将十八般武艺学得精熟后,王进便同母亲告辞去延安府,师徒二人洒泪相别。
史太公去世后,史进因与少华山山寨头领朱武等往来,被官府缉拿,史进只得一把火烧了庄园,到关西经略府投奔师父王进。
一天,史进来到渭州,到街边的茶坊里喝茶。坐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官员模样的大汉,大踏步走进茶坊里。他腮边长着一副钢丝般胡须,身长八尺,十分魁伟。
史进起身施礼,说:“小人大胆,请问官人高姓大名?”
那人说:“我是经略府提辖,姓鲁名达,敢问哥哥,怎么称呼?”
史进说:“小人是华阴县人氏,姓史名进。请问官人,小人的师父,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不知是否在此经略府?”
鲁提辖大喜,说:“你莫不是史家村九纹龙史大郎?我已久闻大名,你师父不在这儿,我听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今日遇到,我们上街吃杯酒去。”
鲁达拉着史进的手,出了茶坊。在路上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使枪棒卖药的看热闹。史进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小时候曾教他武艺的师父——打虎将李忠,便上前相认,一起去潘家酒楼喝酒。
三人喝了几杯酒后,就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忽听得隔壁有人呜呜咽咽地哭。鲁达被扰了兴头,十分气氛,喝令酒保将啼哭之人叫来。
不一会儿,酒保就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十八九岁的少女,生得眉清目秀,不过眉头紧锁,眼角含泪,还有一个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儿。
鲁达问道:“你二人为何啼哭?”
那少女施礼说:“我叫金翠莲,跟着父母到渭州投奔亲戚,不想亲戚已搬到南京去了,后来母亲染病去世。这里有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强媒硬保,要娶我为妾,后来他写了一份假文书,硬娶了我。他的大娘子很厉害,不到三个月,就把我赶了出来,还要我还三千贯的卖身钱。他有钱有势,我父女俩惹不起,当初又不曾得到他一文钱,如今哪里有钱还他?我们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刚才想起到些苦处,才哭的,冒犯了官人,还请官人原谅。”
鲁达又问:“那个镇关西是谁?”
老头儿说:“是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夫。”
鲁达听了说:“呸!我还说是哪个郑大官人,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夫,竟敢这般欺负人!你们别怕,我给你些盘缠好回东京,明天我就去收拾他!”父女俩千恩万谢地走了。
第二天清早,鲁达来到郑屠夫的肉铺前,大声喊:“郑屠夫!”
郑屠夫见是鲁提辖来了,不敢怠慢,赶紧端了凳子来,赔笑道:“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说:“奉经略相公之命,要你亲自将十斤精肉切成臊子,不要有半点肥肉。”郑屠夫整整切了半个时辰,切好后用荷叶包好。
鲁达又说:“再切十斤肥肉,不要瘦的在上面,也要切成臊子。”郑屠夫只好又切,弄了一个早晨,终于切好。
鲁达说:“要十斤寸金软骨,细细剁成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夫赔笑着说:“提辖莫不是来消遣我!”
鲁达听了,跳起身说:“我今天就是特地来消遣你的!”说完就抓起切好的两包臊子,劈脸向郑屠夫打去,仿佛洒下一阵肉雨,郑屠夫满头满脸都是肉末。
郑屠夫大怒,右手从肉案上拿了一把剔骨尖刀,左手便来揪鲁达。不料被鲁达就势按住左手,往他小腹上踢了一脚,郑屠夫立马就倒在街上。
鲁达踏住他胸脯说:“我任关西五路提辖,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一个卖肉的屠户,狗一般的东西,也配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说着就“扑”的一拳,打得郑屠夫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
郑屠夫赶紧求饶,鲁达喝道:“没骨气的家伙,我饶不了你。”又是两拳,打得郑屠夫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脸色渐渐变得乌紫。
鲁达想:“没想到这家伙这么不禁打,三拳就打死了,再耽搁下去恐怕会吃官司,不如趁早脱身。”于是赶紧拔腿就走,边走边回头骂:“你装死,以后再和你慢慢算账。”
旁边看热闹的人见郑屠夫死了,赶紧去报官。知府接了状子,便唤捕快捉拿鲁达。不料鲁达早已逃了,于是只好到处贴了告示,画上鲁达的相貌,让各处捕快追拿。
P9-16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定型而成的。我们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改写了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更轻松地阅读并了解这部名著。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伯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书中,小朋友们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水浒传》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而终于全面展开的。英雄们的起义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有小山头到大山头,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洪流。鲁智深、武松等人的斗争活动,开始多半是出于被迫,或是抱打不平,或是出于个人复性的反抗,后来上了二龙山落草,接着又参加梁山起义。“智取生辰纲”最初就是有组织的反抗行动,但晁盖等上梁山后,就更大规模地反抗政府了。起义的武装,也是由小股发展到大股,最后都汇合到声势浩大的梁山伯。
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施耐庵对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的赞扬,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他们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最深,所以当他们一但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律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跌宕起伏,变化莫测。每一个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心弦。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妻”“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小朋友们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哦!
本书插图由林敏、金凤、少渝等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