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家评大家/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益民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大家评大家》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内容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大家评大家》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大家评大家》中的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目录

林琴南先生

再说林琴南

王静安先生

章太炎先生

从章太炎谈到刘申叔

吊刘叔和

李叔同

梁任公在湖南

记辜鸿铭

从辜鸿铭的蛮劲说起

记辜鸿铭先生

朱湘骂人

悼朱湘先生

海外遥寄诗魂——悼朱湘

志摩的风趣

志摩手札

挽徐志摩君

惜志摩

追伤志摩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胡适和《水经注》

胡适之

知堂先生

刘复

悼半农

吊刘复先生

郁达夫丰子恺合论

梁漱溟先生

老舍

记鲁彦

黄庐隐

庐隐死了

庐隐灵前

悼庐隐

记第一次会见鲁迅先生

“忘掉我!”

——鲁迅先生逝世十二周年有感

送学昭再赴法国

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和为人

多才多艺的夏衍

陶行知募捐如打仗

张奚若教授

为了忘却的记念

记念刘和珍君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吊一个薄命的诗人——刘梦苇

悼寄南

记顾仲雍

吊品青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十二年的转变——悼何心冷先生

行矣心冷!

温故友——永久难忘的心冷

挽心冷两联

挽何君心冷

悼钱玄同先生

忆杜亚泉先生

隅卿纪念

悼玮德

忆明若

记野蕻

记隐飞

悼君冶

记齐白石

徐悲鸿先生

姚雪垠

秋田雨雀访见记

哀悼高尔基

悼“快绝一世の徐树铮将军”

从陶潜到蔡邕

文人的悲哀

写在烦躁里(节选)——纪念鲁迅先生

试读章节

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从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他的道貌虽曾瞻仰过一次,也只好像古人所说的“半面之识”。所以假如有人要我替他撰什么传记之类,不问而知是缺少这项资格的。

不过,在文字上我和琴南先生的关系却很深。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家世、行事;明了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读他的作品,我因之而了解文义,而能提笔写文章,他是我十五年前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师。

这话说来长了。只为出世早了几年,没有现在一般女孩子自由求学的福气和机会。在私塾混了二年,认识了一二千字,家长们便不许我再上进了。只好把《西游》、《封神》一类东西,当课本自己研读。民国初年大哥从上海带回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橡湖仙影》、《红礁》、《画桨录》等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见了一个新天地。后来父亲又买了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完全的林译计有一百五六十种之多,于是我更像贫儿暴富,废寝忘餐日夜披阅。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也者的用法,渐渐地能彀用文言写一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摹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由读他的译本又发生读他创作的热望。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技击馀闻》、《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可惜十余年来东西奔走,散佚得一本都不存了,不然我可以成立一个“林琴南文库”呢。

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先生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一天,我正打从他门口过,看见一位须发苍然的老者送客出来,面貌宛似《畏庐文集》所载“畏庐六十小影”。我知道这就是我私淑多年的国文老师了。当他转身人内时,很想跟进去与他谈谈,兼致我一片渴慕和感谢之意。但彼时究竟年轻胆小,又恐以无人介绍的缘故不能得他的款接,所以只好怏怏地走开了。后来虽常从林寓门口往来,却再无碰见他的机会。在“五四”前,我完全是一个林琴南的崇拜和模仿者,到北京后才知道他所译小说十九出于西洋第二流作家之手。而且他又不懂原文,工作靠朋友帮忙,所以译错的地方很不少。不过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似乎曾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其译笔或哀感顽艳沁人心脾,或质朴古健,逼似《史》《汉》,与原文虽略有出入,却很能传出原文的精神。这好像中国的山水画说是取法自然,其实能彀超越自然。我们批评时也不可拘以迹象求,而以其神韵的流动和气韵的清高为贵。现在许多逐字逐句的翻译,似西非西似中非中,读之满口槎桠者似乎还比它不上。要是肯离开翻译这一点来批评,那更能显出它的价值了。他翻译西洋文艺作品时,有时文法上很不注意,致被人摭拾为攻击之资;他又好拿自己的主观,乱作评注,都有失翻译家严正的态度。不过这些原属小节,我们也不必过于求全责备。“五四”前的十几年,他译品的势力极其伟大,当时人下笔为文几乎都要受他几分影响。青年作家之极力揣摩他的口吻,更不必说。近代史料有关系的文献如革命先烈林觉民《遗妻书》、岑春萱《遗蜀父老书》,笔调都逼肖林译。苏曼殊小说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遂能卓然自立一派。《礼拜六》一派滥恶文字也渊源于它,其流毒至今未已。有人引为林氏之过,我则以为不必。“学我者病,来者方多”,谁叫丑女人强效捧心的西子呢?P1-3

序言

悲凉时代的芒花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就像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为时人赞叹,为后世仰止。虽说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立场和观点,但他们在现代散文创作上的贡献,终究是不会轻易淡出世人的视野。

本丛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总的格调是沉重的,悲凉的主题占据主流,即使间或夹杂幽默闲情一类的文字,也仍不脱对人世嘲讽的风格。阳光灿烂的日子荡起双桨感受迎面吹来和煦的风,类似这样明快而充满幸福感的文字,我们从当时的散文中是难以看到的。而这正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文章表达着作者的心声,折射出他们对人世的切肤感受。刺世的芒花不必带有牡丹的娇艳,它只向世界透着冷峻与悲悯。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一个动荡变乱的时代?从北洋军阀的横行,到国民政府武力“统一”后的动荡,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最后又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内战,可以说,三十年间国家未曾有过安定的日子,社会黑暗,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真所谓“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无边的苦难弥漫人间,身处这样穷困、无望的国度,作家们又有谁能作出莺歌燕舞式的文章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就让今天的我们,面对这记录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的文字,去感悟我们深爱着的祖国,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又该走向何方。

陈益民

2011年3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