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益民编写的《文章正宗》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章正宗/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益民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文章正宗》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内容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文章正宗》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文章正宗》中的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目录 文章正宗一瞥 胡说乱道 守旧与逐流 告遗老 漫语 不妥协 论无话说 论骂人文章 杂文 谈杂文 谈选文 关于杂文 鲁迅的杂文 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 鲁迅先生的日记 关于《鲁迅日记》 《鲁迅风》与鲁迅 野草(代发刊语)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 为一个外国刊物写的自传 谈“孤岛文艺”的发展 春夜走笔 历史的窗纸——从一个历史试题谈起 死人的复活 话 大题小解之一 警句 略谈“中间读物” 谈字典 内地描写——读舒新城先生《故乡》的感想 小说琐记 论《封神榜》 我也谈谈版本 文人的三迷 明年又是什么年呢? 自序《屐痕处处》 《不惊人集》前记 有不为斋丛书序 《浮生六记》英译自序 《周作人书信》 《夜读抄》 何必袁中郎——书刘大杰标点本《袁中郎全集》后 朱敦儒小传 批评家李笠翁 《剿闯小说》 关于《大明英烈传》 “读史”偶感 读书杂记 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 发刊辞 颓败线的颤动——《野草》之十六 淡淡的血痕中——《野草》之二十二 阮玲玉的死 旧家的火葬 寂寂昆仑关 打倒爸爸 中国人到底“误会”了什么? 战神底欢笑 “可贵的一笔”补遗 今年的中国——我们要对于金钱下讨伐令了(节选) 什么是今日中国的民意 血梯 走过W学校的门口 新少年的精神与使命 热烈的爱国青年们 试读章节 记得前两年某新贵还在当“疏逖下士”的时候,曾经宣称要办一种什么“文章正宗”的报来抵制白话的“文章歪祖”。大概是因为“忝侍政席”(注意这是总长对执政底辞令,执政府的茶役以及听差人等,不得比附援引)底预备工夫太忙一点吧,以至于他底“正宗”老没显灵,而一般“歪祖”仍在这里大白其话。直到如今,整个儿正宗的报还是没见,幸而有一两篇的可以充得正宗的零碎文章昭示天下,也算大家底眼福了,安得不于快睹之余,细细-的咀嚼咀嚼! 于国学垂绝士德全荒之际,来提倡文章正宗,当然仅仅在形式上禁止非“国学”的白话是不澈底的;还要在内容上能发挥“士德”。今天我中国历圣相承之士德,孰有大于忠孝者哉?那么文章底正宗不正宗,不待说是要以忠孝不忠孝作标准的了。例如一位总长,因为“执政忧学之忱溢于言表”,于是乎“凡事可为执政稍展隐忧……即摩顶踵亦所愿为”;于是乎“虽懔贾生一岁三迁之戒,终怀李陵得当以报之诚”;这还不算十成到工的忠吗?因恐怕“万一钧座因而减膳”——乃又不恤把“本兼各职均一律开去”——减膳撤乐,都是皇帝“省愆”底仪注,以此恭维“钧座”,令人想见春秋尊王之义;至于惧其减膳而自愿牺牲,则又与“文王一膳亦一膳、文王再膳亦再膳”的世子同一用心了——这还不算无微不至的孝吗?这种文章,假使他拿白话写出来,也要开个特例,容他在“正宗上行走”;何况是顶呱呱的“桐选合璧”,没一个“引车卖浆之子”底字眼,虽欲不列之正宗也其又安能? 且夫自民国无君以来,各该总长之忘乎其形,不知“天泽之分”者“久矣乎非一日矣”。什么叫国务员,什么叫赞襄大总统,什么叫责任内阁,配吗?这样的什么约法什么宪法,还不该一扫精光吗?老实一句话:总长者,“侍”执政者也。拈出一个“侍”字,——一则日:“忝侍政席”,再则日:“侍执政之日长”,不但把赞襄、国务、责任等等不纯正的概念,完全打消;而且比几千年来“坐而论道”、“正气立朝”的君臣大礼更进了一步。像这样“收图布宪足负微劳”的大“文宗”(又注意,这是文章正宗底略词,切勿误认作前清的学台大人;前清的学台大人,不过和今天的教育厅长相等而已,比总长还差得远呢),转瞬要定起宪法来,还愁不是一部忠孝宪法吗?总长“宜弄柔翰”,不但执政“稍匿隐忧”,而且宪法“可开生面”,猗欤休哉。圣人云:文风关乎国运;有了这样正宗的文章,我们贵民国底前途是不卜可知的了,“凡在清流亦多鉴可”,那更何消说得。 阎婆惜曾经说过:“花儿好,叶儿也好,难道就没有一点儿褒贬吗?”是的,不错,上头所说这篇辞职表章小毛病要挑也可以挑出一点来,然而毕竟总只是小毛病。例如他说“家有子弟莫知所出”,好像是骂“出生不明”的私生子;好在下文接着就是“钊有三儿亦罹此困”,立刻可以证明他不是骂人。又如他在辞表中用“本管长官”四字,似乎和“忝侍政席”的态度有点矛盾;好在这一节是对“束发小生”而言,并非对“钧座”“沥陈衷曲”可比。又如他用“束发小生”这四个字,似乎反于眼前学生不束发而剪发的现状;好在正宗文章,本不要像写实派的小说那么“刻舟求剑”。又如他用“国士之报”、“百身莫赎”这些典故,似乎于忠孝底对象有点不吉利;好在他自己声明愿“摩顶踵”,自然不能疑他是有意诅咒。又如他以“威棱已损”为辞职理由之一,似乎侵越了陆军总长底权限;好在军警与教育当局合作,已经早就成了事实,而况且要在“学风之坏已臻极地”的时候来“整理教育”,实在和穆罕默德传教一样,非有杀人的“威棱”不可。统而言之,就文论文,这篇大作,可以说是“虑周藻密”,而且“盎然忠孝”,无论从“国学”和“士德”哪一方面看,都是“瑕不掩瑜”的作品,至少和曹植《求自试》,诸葛亮《出师》,李密《陈情》是可以抗衡的。虽然有人疑心“贾生一岁三迁之戒”的典故,有点捏造的嫌疑;殊不知在这临时政府一切与民更始的新潮流之中,只要说话方便,捏造就捏造,那更是满不在乎;而况乎他通篇只捏造了这一个,自然是无伤于文体的了。P1-4 序言 悲凉时代的芒花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就像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为时人赞叹,为后世仰止。虽说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立场和观点,但他们在现代散文创作上的贡献,终究是不会轻易淡出世人的视野。 本丛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总的格调是沉重的,悲凉的主题占据主流,即使间或夹杂幽默闲情一类的文字,也仍不脱对人世嘲讽的风格。阳光灿烂的日子荡起双桨感受迎面吹来和煦的风,类似这样明快而充满幸福感的文字,我们从当时的散文中是难以看到的。而这正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文章表达着作者的心声,折射出他们对人世的切肤感受。刺世的芒花不必带有牡丹的娇艳,它只向世界透着冷峻与悲悯。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一个动荡变乱的时代?从北洋军阀的横行,到国民政府武力“统一”后的动荡,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最后又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内战,可以说,三十年间国家未曾有过安定的日子,社会黑暗,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真所谓“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无边的苦难弥漫人间,身处这样穷困、无望的国度,作家们又有谁能作出莺歌燕舞式的文章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就让今天的我们,面对这记录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的文字,去感悟我们深爱着的祖国,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又该走向何方。 陈益民 2011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