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因为工作太忙太累,不是当初的理想;因为收入太少;因为感觉不到爱;因为有好多的忧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需要物质基础,否则幸福不过是矫情,但它与财富又不是必然相关。
幸福更取决于个人的内心感知,它与人生理想、生命意义、身心健康、爱与被爱等密切关联。
《让幸福人生起航》由宁晓菊所著,希望让大家都有幸福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幸福人生起航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宁晓菊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因为工作太忙太累,不是当初的理想;因为收入太少;因为感觉不到爱;因为有好多的忧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需要物质基础,否则幸福不过是矫情,但它与财富又不是必然相关。 幸福更取决于个人的内心感知,它与人生理想、生命意义、身心健康、爱与被爱等密切关联。 《让幸福人生起航》由宁晓菊所著,希望让大家都有幸福的人生。 内容推荐 《让幸福人生起航》由宁晓菊所著,在全社会关注幸福之时,幸福绝不应该只是政府的工程,它更应该是心灵工程。而且比之国家幸福工程,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操练”可能更值得提倡。《让幸福人生起航》所做的就是这样的尝试。愿我们都拥有真实的自我、饱满的灵魂,从而与幸福相伴相随! 目录 引语 第1章 什么让我们觉得如此不幸 第2章 幸福是可能的吗 第一篇 理想让幸福人生起航 第1章 问世间理想为何物 一、理想:生活与生存的差异 二、理想:充实与虚空的差异 三、理想:追逐与踏步的差异 四、“仰望天空”与“关注脚下”,哪一个让我们更幸福? 第2章 理想之幸福:心动不如行动 一、登顶过程最幸福 二、靠自己的力量登顶 三、沉浸其中才能幸福 四、让挫折变成幸福的财富 第二篇 给幸福一个意义 第1章 幸福更需要意思还是意义 一、人的本质探寻 二、幸福人生需要“意义” 三、幸福人生也需要“意思” 第2章 生命意义的衡量与评价 第3章 生命意义的追求与实现 一、工作是幸福人生的最大需求 二、工作的意义和幸福感从何而来 第三篇 爱,给生命最深最真的幸福 第1章 爱是幸福的核心要素 一、幸福就是爱与被爱 二、血缘爱:与生俱来的幸福 第2章 爱情:幸福的成功交易 一、爱情:热烈排他的幸福 二、爱情之幸福:要公平不要牺牲 三、爱情之幸福:要独立不要依赖 第3章 婚姻家庭:建造起一个幸福圈 一、男女平等:幸福圈的基础 二、夫妻和睦:幸福圈的关键 三、尊老爱幼:幸福圈的黏合剂 四、感情出轨:幸福圈的解体 第四篇 身心健康,让幸福自由成长 第1章 身心健康了,幸福才能来敲门 第2章 谁在谋杀我们的心理健康? 第3章 心理疾病,吞噬幸福的幽灵 第4章 自我调适:让幸福在心中成长 一、幸福的辩证法:“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幸福的金钥匙:乐观的心态 三、幸福需要有所坚持有所舍弃 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五、培养一些生活情趣 六、转变观念:接受心理医生为我们疗伤 第五篇 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分享幸福 第1章 良好人际关系:幸福的必需品 第2章 循则而行:奏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乐章 一、平等地对每个人友好 二、提升人际交往的资本 三、对人宽容,就是给自己幸福 四、你助人,人人助你 五、距离产生美 六、不要让恨成为生命的重心 第3章 人际吸引与人际障碍 一、你善用哪些人际吸引因素 二、你是否为人际交往障碍所困扰 第六篇 幸福的人,活在当下 第1章 古人要比我们幸福? 一、古人的幸与今人的不幸 二、享受古人的幸福 三、珍惜古人梦想的幸福 第2章 追求幸福反让我们远离了幸福? 第3章 物质至上与幸福至上 一、金钱确实可以买到幸福 二、“够用”与“知足” 三、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后 记 试读章节 有一个女子一直单身,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在38岁且老母亲去世2个月后,她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女子38岁的生命很平淡简单——没有爱情,没有孩子,十几年做同一份工作,平淡无味;喜欢写字,却因天赋的欠缺无所突破。她曾对身边要好的朋友说: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好像就是为疾病缠身的老母亲而活,因为那是自己最大的承担和牵挂。可是现在没有了老母亲,再没有任何的牵挂与念想,一身都轻了,于是对生命也就轻率了。 钱穆曾明确地指出,在人生中,“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理想,正是充实人生与虚空人生的差异所在。 没有任何理想、信念,人就很难活下去。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就是给人一个这样的主题:一个人即使处于最卑微和无望的情境,都要怀有美丽的梦想、不失飞扬的激情,否则生命将在绝望中消失殆尽。 《孔雀》讲述的是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在一段时期内各自发生的故事。主线人物是家中的姐姐、哥哥和弟弟。姐姐二十出头,是个消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理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外表木讷但心底比谁都明白;弟弟十七八岁,敏感、忧郁,内心过于丰富,以至于人累得有些慵懒,而未来却捉摸不定……电影分别描述了三个年轻人各自的一段生命历程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神经抽搐、精神萎靡,以致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过程。那过程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观看别人的幸福与不幸福,同时也观看自己的幸福与不幸福。 《孔雀》上映那年,中国出现了当时媒体所言的最小的自杀者。那年清明节南京一个6岁的小女孩,用自杀似乎为电影做了一个现实人生的注解,为什么?心中那点小小理想的破灭!小女孩家境十分贫寒,父母从乡下来到南京城以捡破烂为生,因每天要走街串巷只能将小女孩锁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小女孩非常向往上学,而小出租屋隔壁就是一间小学校。没有任何娱乐和玩伴的小女孩每天趴在墙上向学校张望,看着学校的孩子们,跟着他们一起唱歌,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待到父母回家后,她对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学校如何如何,最后一定要加上一句“我长大了也要去上学”。开始她还小,父母并不怎么理会,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就不耐烦了。清明节那天早上,她又闹着要上学。父亲心情本来就不好,经她一闹更烦躁,明确地告诉她:“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是没有能力让你上学的,你现在也大了,最好就是每天老老实实跟我们去捡破烂”。当然,父亲说完也就说完了,并没有真的让小女孩出去捡破烂,照常将她锁在屋中。但小女孩却彻底绝望了,她趁父母出去找了一段小小的绳子,将自己吊死在墙头上…… 这个报道多么令人哀叹。孩子虽然小,但却知道理想的可贵,小小的理想对她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她可以等待,但无法忍受希望之光的熄灭。所以当时有个评论说:在很多人的生命中,当理想如远在天边的月亮时,人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仰望和追求;可是当理想就在一墙之隔却永远无法企及时,这种痛苦和绝望只能用死来诠释了。 理想可以让平凡的日子充实、生机勃勃,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发呆呓语的人,对于理想多是茫然。当然,缺乏理想、没有目标还有很多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却并不知道忙什么、为什么忙。所以,我们也要避免用日理万机来掩饰自己的茫然和空虚,总把“忙”挂在嘴边无助于充实生活的形成。 现在,好好照照镜子,它正在勾勒一个没有灵魂的自画像: 1.你有拿笔发呆的习惯; 2.你整天泡在网上,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对网络上的什么东西感兴趣; 3.考试的时候,时间总是不够用,不是因为你比别人差,而是因为你的答题顺序有问题; 4.大学毕业了,你不愿意去找工作,而是继续窝在家里,无所事事; 5.你沉醉于网络游戏,在网吧里过一个星期都不觉得辛苦; 6.每个周一,你从来都不会花十分钟去考虑一下这周要做什么,而是有什么事做什么事; 7.别人有时会对你说:“嘿,老兄,你到底想干嘛”; 8.给你一个十天的长假,你会选择稀里糊涂地度过。 如果以上八条有四条以上与你相符,就有必要好好反思自己:是目标明确的忙碌,还是纯粹在消磨时光。 P12-14 序言 今年以来,“幸福”一词流行于中华大地。好像是突然之间,“幸福”取代了“经济增长”,成为社会生活的热门词和政治生活的关键词,于是我们身边的普罗大众也热烈地展开了对幸福的集体关注和大讨论。 这是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的本真追寻。在物质丰裕之后,精神自然会有更多的诉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幸福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美好愿景。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美满幸福?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及行为选择,在微观的方面,直接关涉我们的人生路径和一生的幸福程度;在宏观的方面,甚至影响中国民众的人生取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笔者在高校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十多年,此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的追问和思考,因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青年的幸福工程、心灵工程。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认为,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饱满的灵魂,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本书就是希望梳理给读者这样的思路:幸福固然是一种客观的外部状态,但更是一种主观的内在感受。在主观的层面,幸福是一种素养和心态,是人格、心理、学识、阅历、才能、修养等综合素质作用下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生活状态的呈现。幸福与理想信念、人生意义、爱与被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有着莫大的关联。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这些,无论在任何挫折、任何困顿中,都能泰然处之,自信乐观,永远都能看到自己的快乐源泉,从而持续地拥有深度幸福。 在全社会关注幸福之时,幸福绝不应该只是政府的工程,它更应该是心灵工程。而且比之国家幸福工程,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操练”可能更值得提倡。本书所做的就是这样的尝试。愿我们都拥有真实的自我、饱满的灵魂,从而与幸福相伴相随! 后记 这本书写作时间很短,从构思到动笔再到最后交付书稿,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又非常漫长,从15年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漫漫人生路,幸福何以可能?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人生的理想与信念、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等。这些思考与探讨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和神圣的使命感。 因为工作的繁忙,本书的整理定稿得到先生和儿子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还给了我诸多的启迪,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就是我对幸福的感悟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的相依相伴、相知相随,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又怎么可能有此书呢! 唯愿掩卷之际,幸福之光已充盈我们心中! 作者 2012年1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