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换挡转型/001
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002
(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仍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002
(二)全球金融形势总体趋向好转,但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依然较大/003
(三)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震荡,但是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004
(四)欧美等国的经济继续复苏/006
(五)日本借“安倍经济学”力保经济缓慢增长/015
(六)新兴经济体增速有望触底回升/016
二、美国经济复苏的几个关注点/020
(一)科技创新: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加20
(二)产研结合:产品制造和技术研发变得相互依赖/021
(三)廉价能源天然气和页岩气革命/022
三、中国经济进入换挡转型期/025
(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经济新思维/026
(二)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的循环怪圈/029
(三)分配收入差距拉大与中等收入陷阱/032
(四)金融、房地产特别是地方债风险值得警惕/034
四、变与不变:对中国经济时局的几个基本判断/038
(一)中国已经到了不能再靠“强心针”的时期/038
(二)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挤“泡沫”的关头/039
(三)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特别警惕金融风险的阶段/040
五、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周期/042
(一)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7%是底线加43
(二)2017年或将突破中速增长,下探6%/044
(三)中速增长的周期猜想:近看10年远看30年加44
(四)保持中速增长需要新老动力相结合/048
(五)省区中速增长区间或为6%-10%,9.5%或为平均线/050
六、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的量化分析/052
(一)中国经济处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052
(二)多重视角的中国经济新观察/054
(三)“不刺激”太绝对,“稳刺激”更迫切/067
七、从十大数据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076
(一)GDP与人均GDP:七上八下与中等收入陷阱/076
(二)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总量首次出现绝对减少/083
(三)进出口: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能力出现下降苗头/085
(四)货币供应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加87
(五)工业投资下滑印证产能过剩危局/089
(六)小微民企与实体经济/092
(七)城市化:土地域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094
(八)财政:收入增速目标降为个位数/096
(九)消费:启动消费要先解决居民收入方面问题/098
(十)低碳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页岩气开发/101
第2章 三中全会、“新改革经济学”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研究/105
一、下一个10年需要拓展6大改革红利/106
(一)再拓市场红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系/107
(二)放走收入倍增红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14
(三)挖掘反腐红利:加快财产公开,改变权力约束薄弱现状/126
(四)共享生态红利推动绿色转型,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硬约束”/135
(五)激活创新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139
(六)拓展城镇化红利:一项世界级的大规模行动/148
二、3个三中全会奠定中国改革经济学思想基础/155
(一)国企改革尤需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158
(二)发展非公经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保证”/161
(三)大部制改革加速破题政府、市场关系/167
(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72
(五)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时不我待/76
(六)金融财税改革迫切需要打开新局面/180
三、“新改革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186
(一)改革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新改革经济学”的提出/187
(二)“新改革经济学”破题之旅——从广东南巡到湖北调研/197
(三)“新改革经济学”的战略着眼点——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203
(四)“新改革经济学”的基本面——“六个重大问题”支撑起中国改革的立体模型/212
(五)“新改革经济学”与三中全会前瞻/229
第3章 “新改革经济学”新在哪里//237
一、“克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新改革经济学”/238
(一)“克强经济学”的由来/238
(二)“克强经济学”揭示了“新改革经济学”的本质内涵/239
(三)“克强经济学”对深化“新改革经济学”的认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7
二、“新改革经济学”的政策取向/251
(一)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51
(二)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财政金融改革方向更接“地气”/253
(三)产业政策更加强调对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的治理/257
(四)保民生、保实业,治污染持续发力/259
(五)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262
三、“新改革经济学”对化解中国经济难题的启示/262
(一)区间论:把好“新改革经济学”的跳动脉搏/263
(二)对策论:放大“新改革经济学”的政策红利/269
四、“克强指数”与中国经济新观察/275
(一)“克强指数”告诉我们什幺/275
第4章 打造中国改革升级版,实现宏伟壮丽中国梦/287
一、为中国经济升级版安上“绿色芯片”/288
(一)中国经济的“绿色芯片”/289
(二)“生态红利”与绿色“指挥棒”/291
(三)“京津联动”、“长三角合作”与“中国绿心”/292
二、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打造社会建设升级版/294
(一)社会体制改革:中国中长期垒方位改革的“逻辑起点”/294
(二)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建设10个社会现代化/296
(三)社会现代化必须理顺党一社、政社、社社三大关系/298
三、推动文化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升级快车道/299
(一)文化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300
(二)公共文化:政府必须有所作为/301
(三)文化产业:亟须创意、创新和创造/303
四、简政放权打造现代政府治理升级版/306
(一)政府治理一看“重典”,二看“重拳”/306
(二)创新公共服务,“惠而不费”是个新理念/307
(三)行政审批改革警惕三块“暗礁”/308
(四)地方对接中央,让中央放权更放心/310
(五)上海自贸区:中国“新改革经济学”的地标/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