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大多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深刻,这一时期也没有了纠缠几十年的生儿育女的辛苦与劳累。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一时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很容易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
白文佩把《女人那几年:让更年期更美丽》这本小书奉献给所有的女性朋友,从中您可以了解到更年期的生理改变、更年期情绪的变化及常见疾病、更年期疾病的防治及自我保健、更年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希望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女性朋友都能保重身体,抛开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容自信,乐观豁达,以此为起点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开创一个健康美好的幸福晚年。
《女人那几年:让更年期更美丽》由白文佩编著。
《女人那几年:让更年期更美丽》献给所有的女性朋友,从中可以了解更年期的生理改变、情绪变化,掌握更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关注自我保健以及更年期心理健康等。
更年期女性大多经验丰富,阅历深刻,若能妥善处理更年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一定会达到崭新的人生境界。
希望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女性朋友都能保重身体,从容自信,开创健康美好的幸福时光。
母慈女孝的婆媳模式
前两天与老公闲聊,他说我现在比以前成熟多了。这话从何说起呢?刚结婚的时候,我与婆婆相处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常像怨妇一样,以各种理由找老公吵架,宣泄我的不满。但今天的我,不再怨恨任何人,能从更理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套个老词,现在,我的家更和谐了。比如下班回到家,婆婆在厨房做饭,我去帮忙。婆婆一边做饭,一边照例絮絮叨叨说着菜品该如何搭配,先生爱吃的口味等等。要是以前我多半会觉得烦,可是如今,觉得很温馨。也许是婆婆的面容看起来更慈祥了,也许是我自己也进入了更年期,亲身体会了种种不适:潮热来临时的燥热,心悸心慌时的虚弱,失眠,汗流浃背,身体难受时,我也会看啥都不顺眼,有人故意找茬时我更会暴跳如雷。
时间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家的婆媳大战终于偃旗息鼓。“中国式的婆媳关系”是一个值得所有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其实许多婆媳双方都是温文有礼的女性,并不是故意找茬吵架的“坏人”。随着现代医学对女性病理现象的深入研究,似乎找到了大部分战争的根本原因:更年期综合征。战争的源头,一般开始于婆婆的更年期,终结于媳妇的更年期开始,这段时间恰恰是“二十年”。怎么会这样?
人的生长阶段分为生、长、壮、老等阶段。刚过门的媳妇正好处于青壮年时期,准备开始完成血脉传承的大任。婆婆处于老年期,开始走向衰亡。这一生一灭,是人类自身思想中最极端的对立点。直到媳妇也进入更年期,才感受到婆婆当年的心态,在这之前婆媳之间要经历二十年的对立冲突。
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一个冲突和事件,人们更愿意选择“倾向性解释”,即凭自己的直觉认为谁应该负责任。这是人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判断客观事物,把不好的、错误的原因归于其他人或者外因,这种归因错误也很容易导致偏见和对对方的刻板印象,心理学上常称其为“自利性偏差”,“自立性偏差”的最大作用就是让自己的得失成败减少给心理造成的痛苦程度。这会使冲突双方失去客观理性判断的能力,引起他们不理智的情绪冲动,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这种“归因的偏差”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婆媳间的冲突问题。
首先,婆媳矛盾的导火线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在亲生母女之间也许是不会发生冲突的,比如儿媳上班时关门的声音大了,婆婆会认为是儿媳甩门给自己看,以表示对自己的强烈不满,实际上,婆婆这种认为被媳妇欺负了的想法,是转化了自己对媳妇攻击的想法,披着“防卫”外衣的攻击,更能让自己心安,这种意图当事人自己是意识不到的;而如果是自己女儿的话,就不会有特别的想法,可能认为是风大了,或者女儿性子急,时间紧,出门比较急等等,很少会刻意地认为是女儿故意如此。这也可以用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的“等差之爱”来解释。
其次,当彼此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媳双方就失去了互相容忍、互相谦让的耐心。处于更年期的婆婆,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感会变得更加容易激动,犹如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气球。如果再碰到年轻气盛、时时戒备的媳妇,双方就会爆发争执。
所以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婆媳相处的难度指数最高。不要说婆婆们聚在一起,聊天内容总不外乎自家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刚迈进丈夫家的年轻女陛,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声讨婆婆的大会或者诉苦大会。
难怪,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女间的亲切,又没有朋友间的密切,因而出现隔阂是很正常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经常换位思考以外,还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理解。婆婆毕竟是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妈妈,所以媳妇要把婆婆当妈妈一样孝敬,不能指望婆婆像妈妈一样爱自己,婆婆要把媳妇像女儿—样疼爱,不能指望媳妇像女儿一样孝顺自己。
如果婆媳之间发生了难以避免的冲突,多想想自己深爱的丈夫,正在学习做人的孩子,用对待自己母亲的心去爱自己的婆婆,体谅她处于更年期中的惶恐心情,做一个瞳事的好媳妇,不为其他,只为大家都是女人。
婆媳相处小技巧
第一条:勤沟通免误会
婆媳之间的沟通原则,有话直说是最好方式。家庭内部的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一些小误会,误会越积越多,最后忍不住爆发。婆婆和媳妇多坦白,及时沟通,互相坦白,把家庭矛盾的幼苗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条:认清界限
媳妇总是叫婆婆“妈”,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来自婆婆的母爱,有些媳妇因为这个总是很委屈。其实这也不怪婆婆,先是媳妇没有搞清楚状况。婆婆就是婆婆,她并不比隔壁从小看你长大的阿姨来得熟悉。在妈妈面前,你是好宝贝,在婆婆面前你就是要做出个懂事的大人样子——认清界限,才能掌握婆媳关系的距离。
怎样和婆婆相处?嘴要甜,要说老人爱听的贴心话,一定要妈长妈短地叫着,婆婆其实也很好哄的。外出旅游,逢年过节,老人生日都要及时送去礼物,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在婆婆面前不单要嘴甜还要手勤,主动做家务。如果把婆婆当成妈,这样过日子肯定委屈,但是你可以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长辈,这正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第三条:换位思考互相体谅
家庭矛盾深究起来,起因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家庭成员之间,大度一些,过去就过去了。婆媳之间难相处也是因为互不相让,容易把小事激化。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小事,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为对方想一想,没有过不去的。婆婆也都是从媳妇过来的,更清楚做媳妇的难处。
第四条:一家两灶烧,适度距离感让关系更亲密
同一屋檐下,两对夫妻共同生活,隔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本来就有很大差异,每天都在一起,肯定少不了矛盾。
最好还是各过各的,自己经营自己的家庭。保持距离,但不疏远。勤给老人打电话联络感情,询问生活情况,不能对老人疏于照顾。据调查,老年人的幸福感并不与是否与子女一起生活成正比。老人的孤独是心灵上的,而不是身边有多少人。
第五条:温柔贤惠赢得婆婆信任
丈夫自生下来第一个见到的女人就是婆婆,之后在婆婆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成人,直到和媳妇结婚之前。婆婆不放心把儿子交给儿媳妇照顾,总是要插一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毕竟结婚了,儿子的起居照顾权,就要交接到媳妇手里,婆婆插手总是不好的。为了让婆婆“省省心”,媳妇就要把温柔贤惠全部展示出来,让婆婆放心。
媳妇要经常跟婆婆“汇报”她儿子的情况,让婆婆了解她儿子现在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早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样子,她对儿子的关爱和付出,已经停留在过去。而从现在到未来,从身体到心情,从饮食到交际,媳妇都会尽职尽责把他照顾得很好。
第六条:丈夫适当作为婆媳好相处
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婆媳之间有矛盾,儿子有调节的义务。
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要起到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母亲不会为难儿子,由儿子出面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日常,让丈夫多关注下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由自己出面,如婆婆过生日,提前给老人准备礼物等。
P11-14
更年期: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女人如花,花儿有蓓蕾初生、含苞待放、吐蕊微启、灿烂盛开、憔悴枝头的生命历程;女性则要经历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生理时期。这些特定生理时期的更替和过渡,勾画出一道生命的弧线,描绘着女人的健康状况与生命轨迹。
《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对此早有描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就是这个“形坏而无子”,成了所有女性朋友心头的一根刺。很多女性害怕因此失去了自己在男性眼中的价值,很多女性害怕伴随而来的种种不适,还有很多女性拼命寻求各种方法以延缓它的到来……最后,大家发现,就像人老了会头发花白一样,更年期是每位女性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生理阶段,是一种自然而普遍的生命状态。
机体的衰老无可避免,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相由心生”,情绪不同,对待更年期的心态不同,更年期带来的烦恼也不尽相同。怎样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决定着女性晚年的生活质量。只有正确、全面了解和认识更年期,消除无谓的恐惧和悲观心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客观、平静、科学地应对绝经前后出现的生理、躯体、心理改变,努力让自己用最短的时间适应这种巨大变化,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大多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深刻,这一时期也没有了纠缠几十年的生儿育女的辛苦与劳累。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一时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很容易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
我们把这本小书奉献给所有的女性朋友,从中您可以了解到更年期的生理改变、更年期情绪的变化及常见疾病、更年期疾病的防治及自我保健、更年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希望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女性朋友都能保重身体,抛开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容自信,乐观豁达,以此为起点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开创一个健康美好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