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编著的《抗凝治疗医护指南》集中探讨抗凝药的临床应用。基于临床医师如何构架和组织其思路,尤其是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本质,编者通过几种有效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侧重于以表格形式呈现信息。对于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和给药剂量一直是参与抗凝治疗的每一位临床医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具有特定CHADS2风险因子的患者卒中的风险多大?推荐的围手术期治疗是什么?对于经常性流产或妊娠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妇女,推荐的筛选标准是什么?伴随肝脏或肾脏疾病的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采用凝血酶抑制药的剂量如何确定?所有以上及其他极富挑战性的抗凝问题,均可在本书中快速找到答案。
第Ⅰ部分:抗凝药物治疗
第一章 抗凝治疗概述
第二章 华法林
第三章 普通肝素
第四章 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素
第五章 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药
第六章 溶栓药合并抗凝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 抗凝作用的逆转
第八章 过渡期的监护;围手术期的过渡治疗与药物问的转换
第九章 新型口服抗凝药
第Ⅱ部分:需要抗凝治疗的状况
第十章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第十一章 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
第十二章 心房颤动
第十三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十四章 人工心脏瓣膜
第十五章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第十六章 妊娠
第十七章 儿科患者
第Ⅲ部分:凝血实验和监测的实用指导
第十八章 凝血实验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高凝状态检测
附录A 凝血级联反应
附录B 肝功能不全Child—Pugh分级
附录c 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附录D 枸橼酸抗凝
附录E 与药源性血栓栓塞疾病相关的药物
附录F 癌症相关的血栓栓塞
附录G 血小板减少的非药物因素
附录H 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相关因素
附录I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附录J 出血程度确定示例
附录K 输血相关反应的示例
附录L 关于抗凝药使用时硬膜外导管的操作时限指南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