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设下的雨季
12月7日上午,写作圈里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有个写小说的朋友想找个心理咨询师谈谈,好像有些社交恐惧方面的问题,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她就把我的QQ给了她的朋友。我正好在网上,她加了我,知道她的网名叫小岛(化名),今年30岁。
小岛在QQ上告诉我,她家是外地的,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本地工作,已经5年了,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她觉得自己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在接待客户的时候会走神儿,当自己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听不到客户前面的谈话内容。她说这样是对客户的不礼貌,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我说我不会在QQ上做咨询,最好有时间见个面,她说可以,有时间联系我,我把电话号码留给了她。她又问我她的这种情况是不是社交恐惧症,我说我现在不能给她准确的答复,等见面之后我才能知道。
第一次接触
12月17日的上午9点多,我正在工作室的电脑上写东西,小岛的QQ头像闪烁起来,她说今天上午很开心,解决了单位里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我表示了对她的祝贺。她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说有,她说很想庆祝一下,问我能不能和她一起庆祝,我说可以,我可以请她吃饭,毕竟她也是圈里人,虽然不认识,但答应朋友的事情是要做的。就这样,我们约好了11点在一家饭店碰头。
当我第一眼看到小岛的时候,觉得她是个很有修养的女人,个儿不高,很文静,也很大方,毕竟做了多年的企业高管,虽然有些腼腆,但掩饰得很好。为了不让局面变得尴尬,我就像老朋友一样和她聊天。
东北12月的风是干冷的,我们约好的饭店主菜是炖小笨鸡,饭店本身就很暖和,再加上炖鸡锅里的热气,气氛很快就融洽了,小岛的话自然也多了起来。她和我讲述今天上午工作方面的事情,讲得很开心,我也被她的情绪所感染,开始介绍我的工作。就这样,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鸡肉才炖好,我们没有喝酒,边吃边继续聊着。从小岛的言谈举止上看,她不是社交恐惧的问题,这一点,在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早就得到了证实。因为,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寂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而小岛本人根本不具备以上症状。
我说既然我们是朋友的朋友,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我的咨询费是不能要的,如果我能解决她的问题,我希望她能亲手做个礼物送给我,她同意了。我又向她说明了咨询的一些保密原则等事宜。接下来她说,每次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她总会不自觉地数对面椅子靠背的竖条条或可以数数的任何东西,总是一、二、三、四、五地来回数数,别人说的什么总也记不全。这种情况已经很多年了,在大学的时候就这样。她也问过大学教心理的老师,老师告诉她,如果再走神儿,可以打自己的大腿一下,或掐大腿也可以,她就照做,一开始还很管用,可时间一长就又不灵了,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她来回数数,每次都是重复一、二、三、四、五。这让我想起了艾瑞克森博士的一个故事,于是我笑着问小岛,你知道自己有几根手指头吗?
小岛很诧异地说,我觉得我心理是有点问题,但智商不低,你怎么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我开玩笑地说,我当然知道你智商不低,如果你智障,企业是不会让你在高管的位置上赖了这么多年的。
小岛也被逗笑了。我很神秘地告诉她,其实她有11根手指头。
小岛对我的说法根本就不信,但很感兴趣。她说,我认为我有十根手指,你不信就数数看。她把一双手摊在我的面前。
我从左向右开始数她的手指,我指着她左手的小拇指说这是一指着她的无名指说这是二,接着这样数下去,中指是三,食指是四,大拇指是五,然后我指着她的右手大拇指说这是六,右手食指是七,中指是八,无名指是九,小指是十。数完后,我指着她的右手大拇指问,这是几来着?她说是六。我说好,接着我指着她的左手大拇指说这个是七,食指是八,中指是九,无名指是十,小指是十一。我笑着问她,怎么样,你是不是有11根指头。小岛想了想,开始大笑起来。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小岛在大学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我每说出一个观点,她都会提出很多问题来反驳我,我只是微笑着和她见招拆招,我知道她是个很较真的人,虽然她提出让我帮忙,却不想让自己处在弱势的位置上。她大本毕业后又进修了MBA,虽然和我说话一口一个您,一口一个老师,但她的骨子里是不太相信我的本事比她的大学心理老师还厉害的,这一点我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对她说我有多厉害,给她讲了几个很棘手的个案,告诉她我是怎么做心理干预的,现在都很正常等等的事情。我说得很认真,她听得很专注。接下来我也告诉她,她大学的心理讲师告诉她的做法是只治标不治本的,这回她瞪着眼睛看着我,多少有些相信我了,只是不知道我会用什么方法。我也没多做解释,只是告诉她要学会放松,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对环境和空间的驾驭感,眼睛看人的时候要看对方眼睛后方20公分处的位置,这样既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又不会让对方尴尬。心理咨询师把一个自我觉察的方式教给来访者的时候,来访者只要按着你的方法去做,他就会在不自觉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或把注意力移到你教的事情上来,这本身就会使来访者关注当下的体验,拓展心理像素。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来访者会先想到你教他的方法,当他想到这个方法的时候,自然就会集中他的注意力,因为他想知道这个方法是否管用;一旦管用,他就会在潜意识里排列出这个新的心理像素点,使他遇到类似情景时调用这个像素点,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捷句话说,也就是扩展来访者的自我察觉和表达范围,但要注意的是我们所给出的信息要能够具有治疗的效果。
接下来我问了她的家庭及婚姻方面的事情,她都找别的话题岔开了,这让我隐约地感觉到小岛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但这顿饭应该说吃得很开心。这是我和小岛的第一次接触。
P97-100
国内的心理咨询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希望这本书是一块砖,能引出同行们真正的美玉来,供大家学习,让我国的心理咨询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
我把这些个案实录呈现出来,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咨询工作,也希望我能和业界的更多朋友们交流,在心理咨询领域里更好地成长。我的电子邮箱是liuyuechen8@sina.com。
我在整理这12个个案实录、打算出书的时候,得到了案主的同意和支持,在这里我向同我一起工作的来访者朋友们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给了我一次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最后祝愿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心灵。
寻求心灵的渡口
人的心灵仿佛一方水域,原本是那么清澈,那么纤尘不染,可是,人的社会属性又使之深陷于现实的困扰,心灵的水域不再折射绚丽的彩虹,于是烦恼随之而来。人们期求摆脱这心灵的苦难。无疑,心理咨询恰如停泊在渡口的一叶小舟,渡你驶向宁静的彼岸。
国内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各种心理咨询工作坊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心理咨询人员却不得其门而人,实际咨询技巧在实践中也不能达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咨询技术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比重虽不是很大,但它是践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如何灵活地与来访者建立心灵沟通,使来访者从智能危机、情感危机中实现突围,生活得更有效能,是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书收录了12个心理咨询典型个案的详细咨询治疗过程,其中包括认知疗法、NLP程序语言学、完型(格式塔)、意象对话、艾瑞克森式催眠、家庭系统排列等治疗技巧。这12个个案都给了我不同的惊喜和感受。心理咨询室里有太多的风景,那些风景不是属于当事人的,也不是属于心理咨询师的,而是同时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把这些风景呈现给大家,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咨询,这是一个窗口,它将告诉读者咨询室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同时也希望我能够’提供给想要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们一个咨询与治疗的思路,让我们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通过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的学习与实践,让我领悟到,来访者主要的问题是僵化了心理模式,无法拓展心理空间,所以才会出现一些症状。心理咨询工作就是打破来访者原有的心理模式,重新架构,使来访者启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心理模式是指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心理模式一词很抽象,为了便于理解,我形象地把它称为心理像素,这样解释更便于理解心理咨询工作。
叔本华说:“我们所处的世界怎样,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看待它。正因如此,才有‘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的说法。”这就是说我们各人拥有不同的心理投射获取的心理像素,看待世界的模样也就不同。当亲人去世时,如果人们选择的像素点是“人鬼殊途”,那么情绪就是痛苦和悲伤,不易振作;如果人们选择的心理像素点是东方人的观念“乘鹤西去”或是西方人的观念“升人天堂”,那么人们的情绪就是泰然,因为人死是客观规律,从此人们会更加珍惜时间和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拿破仑·希尔说:“使你快乐或不快乐的,不是你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里或你正在做什么,而是你对它的想法。举例来说,两个人处境相同,做同样的事情,两个人都有着大致相等数量的金钱和声望,然而,其中一人郁郁寡欢,另外一人则欢欣愉快,什么缘故?心理态度不同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经历同一事件时会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同是站在秋风里,有的人看到的是收获,有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这是因为各人的心理像素定位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没有把意念放在同一像素点上,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这就说明,当同一个人在经历事件时,只要他选择不同的心理像素点,他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每一个心理像素点都具有它的特质,这些特质会使人对情绪、思想、行动、态度等元素产生个体性的固化,来访者的问题就在于固化了他的心理像素点,不易变通。弱化或改变那些固化的像素点,也就缓解了来访者的症状。除了弱化和改变心理像素点,也可以拓展心理像素的阈值,这就是说,我们假定客观像素(现实世界)的值是“1”的话,各人心理投射所获取的心理像素点只占客观现实的一小部分,都是片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手段来拓展他的心理像素空间,使各人有更多的心理像素点参与他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使来访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譬如,个案实录《观念强迫》中的吴昊,我们通过一些咨询手段,弱化和改变了他的心理像素点,由观念的强迫转到对双手的选择上来,从而缓解其症状;再有,《抑郁的婆婆》个案中淑洁的婆婆,我们把她抑郁的心理像素拓展到品茶和躺在藤椅上舒适地睡觉的心理像素点上,即由气愤的心理像素点拓展到享受过程的心理像素点,使其得到疗愈。总之,各人“看待”世界的不同,就是各人拥有不同的心理像素所决定的。
这些打破固化心理像素和重新架构心理像素的完成,需要咨询师运用各种咨询技术。然而,我们也不要迷信那些技术,中国的哲学巨著《道德经》给了我们“道”,一个拥有巨大能量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学习、理解了这个自然规律和法则,并合理地利用它,就会发现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心理咨询师在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和法则的同时稍作调节去顺应它,这就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终极策略。
无论我们能否感觉得到,这个世界都是动态的,人们的心理也是动态的,不断发生着变化。任何社会形态下的人,不可能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也一样,他不可能解决掉自身的所有问题,关键是处理个案时,要做到放下自己的心理问题去关注来访者,这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个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感悟。
心理咨询是一种引导来访者走出自身心理问题的治疗手段。心理咨询师从事的是一个需要心理咨询技巧的职业,既然是一个职业,那就需要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们多了解一些咨询方面的技术,去合理有效地运用它,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它,毕竟咨询的技能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治疗风格。本书注重咨询技巧的整合,而非单纯理论和概念性的解释。
撰写个案实录过程中,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没有拘泥枯燥的固定模式,没有采取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而是把有些个案的数次咨询整合到一次咨询当中,以求整个案例能表达得更加清晰、完整。譬如,第一次咨询中,主要目的是与来访者建立咨患关系、收集大量来访者信息,而在后面的两三次咨询中,巩固治疗效果和培养来访者自我康复能力的过程。
为了能同大家分享与交流,作者事先已征求过案主的同意,并隐去了案主的真实姓名和一些关乎个人隐私的秘闻,如果发现雷同,请不要对号入座。
本书毕竟是作者个人的咨询实践,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心得和观念。虽然这里记载的咨询个案算是成功的,但这些个案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个案实录中都会存在着主观和局限之处,真诚希望业界朋友给予批评和指导。
刘跃辰
2010年11月23日
在他人的故事里,解读心理困惑,启迪你的人生。
那些被打湿的心灵,如何在想象的风景里晾干?
刘跃辰编著的《心理革命》收录了12个心理咨询典型个案的详细咨询治疗过程,其中包括认知疗法、NLP程序语言学、完型(格式塔)、意象对话、艾瑞克森式催眠、家庭系统排列等治疗技巧。
催眠是与人们潜意识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催眠是进入人们潜意识浩瀚海洋的隧道,它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神奇,一旦进入这个隧道,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就可以疏导意识、情绪,让郁结的心理得到纾解、平复。作为催眠者,他的工作就是引导被催眠者进入这种高度集中的恍惚状态。
人的意念具有一定的能量,合理地运用这种能量就会使人的心理转化或改变。
人类的内心是神秘的世界,心理咨询师正是引领你探索未知的那个人。
刘跃辰编著的《心理革命》揭示心理咨询室里的秘密,跟随心理咨询师深入心灵,去探索未知的神秘地带。